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律滇音正迷人
userphoto

2022.12.04 云南

关注

——玉溪市滇剧院建院七十周年回眸

发布时间:2022-11-23 09:02来源:玉溪日报

□  杨婷

玉溪因水得名,被称之为“滇中碧玉”。这里风景秀丽,汉族与多个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和谐共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山歌、小调、花灯、滇剧等民间民俗文化在玉溪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玉溪是滇剧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清光绪年间,玉溪滇剧活动已十分盛行,当时有影响的业余演唱班子就有六十多个,仅玉溪县(今红塔区)就有32个,有古戏台(含庙台)等固定演出场所14个,茶馆、酒肆的演唱更不计其数。因此,玉溪被称为滇剧演唱的“戏窝子”,至今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清晨、傍晚或是节假日,无论在鸟语花香的聂耳公园,还是在风和日丽的抚仙湖畔,或在“匾山联海”的青翠秀山,总有襄阳、胡琴、丝弦的声腔夹着鼓板在低吟高歌,叙述着历史,回望着乡愁,而这正是玉溪滇剧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土壤。

传承中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有着深厚传统的玉溪滇剧得到了进一步繁荣和发展。1952年,玉溪人民实验剧团滇剧组(后改为滇剧团)成立,整理、复排了一批如《花子骂相》《烤火下山》《送京娘》《长亭铡侄》《荆轲刺秦》等传统剧目,创作了一批如《逼死坡》《红云山》等现代剧目。1969年,大部分演职人员下放到工厂、企业及公路养护段,滇剧队伍一度青黄不接。直到1974年,下放人员陆续调回,玉溪地区滇剧团才得以恢复,先后创排了《孤山擒匪》《哀牢钟声》《奔向光明》等一批剧目,并在省、地级展演中获得荣誉,再次焕发出生机。在此期间,涌现出了黄伯先、明辉南、明文礼、黄龙奎、韦琼珍、马琼芳、王佩玉、李祖云、耿佩芳、台尚武、申德荣、明震云、梁子华、李钟发、陈存会等一批代表人物。

传承是根脉,创新是出路。1994年,由李钟发创作,滇剧团排演的现代滇剧《朱德与唐淮源》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这是该奖项云南省首个获奖作品。1995年1月14日,玉溪地委、行署为剧组召开了记功授奖大会,为剧组记二等功,奖励10万元。1999年,新编滇剧《京娘》先后到京、沪两地演出,受到观众、专家一致好评,领衔主演冯咏梅也一举摘下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白玉兰”主角奖两项桂冠,成为滇剧表演艺术的佼佼者。与此同时,一批出演传统小戏如《火烧裴元庆》《卧龙吊孝》《辛安驿》《思凡》《斩娥》的青年演员,也在全省比赛中获得优秀表演奖。此后,《西施梦》《草地晚餐》《雁鸣陀关》《抚仙湖之恋》《背叛》《五台会兄》等剧目创作、改编的成功,更斩获了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集体奖,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传承奖、贡献奖等多个国家及省级大奖。在此期间,吴凤仙、林元涛、高福有、陈晓海、潘亚洁、徐铭等一批青年人才茁壮成长,剧院也应邀到法国等国家交流演出,尽显玉溪滇剧的风采。

2008年,玉溪滇剧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溪市滇剧团为保护单位。2009年,剧团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共同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几十年来,剧院数次更名。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后,剧院正式更名为“玉溪滇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同时加挂“玉溪市滇剧院”牌子。挂牌以来,在文艺改革的助推下,玉溪市滇剧院紧紧围绕保护发展、传承创新、出人出戏出效益出观众的目标,在机制调整、队伍建设、文化服务和剧目创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

勇攀高峰

2013年,玉溪市滇剧院院长冯咏梅提出了“新滇剧”的发展理念。所谓“新滇剧”,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在观念、意识、审美、表现、方法、手段等方面追求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在剧本、导排、表演、音乐、唱腔、舞美等方面凸显独特化、艺术化、精致化,在风格定位、剧团管理、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长远化、科学化、效益化,让古老剧种焕发青春,更符合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

近年来,在探寻“新滇剧”的道路上,玉溪市滇剧院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高扬“寓言剧”的旗帜,推出了一批“寓言剧”,在戏曲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寓言剧”是顺应现代戏剧发展趋势而出现的一种戏剧类型,以其深刻的寓意、丰富的意象、新颖的风貌、精美的呈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2013年创排的《水莽草》是玉溪市滇剧院“寓言剧”的优秀代表作。该剧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这也使玉溪市滇剧院成为云南省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院团。此外,该剧还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并三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进行了滇剧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全国巡演,将滇剧传播到了北京、天津、重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四川、贵州和云南大部分地区,极大地提升了剧种、剧院、剧目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水莽草》之后,玉溪市滇剧院又陆续推出了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贵妇还乡》和根据历史故事创作的《王者江上》两个精品剧目,《贵妇还乡》获得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一等奖,《王者江上》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两个剧目的成功,提振了剧院打造“寓言剧”的信心,坚定了迈向“新滇剧”的步伐。三个剧目,被业内誉为“新滇剧”三部曲。

大型剧目尽显风流,中小型剧目也各尽其美。改编自莎翁名剧、移植于川剧同名剧目的小剧场滇剧《马克白夫人》,是玉溪市滇剧院推出的首个小剧场戏曲,既是对小剧场市场的试水,更是对本剧种多种可能性的跨越式探索。剧目一经演出就应邀到北京参加第七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并荣获优秀剧目奖,之后又应邀到上海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小剧场戏曲节展演。2022年,该剧又受邀进京参加中国小剧场戏剧40周年系列活动。另外,滇剧小戏《惊魂记》荣获了第八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2016年度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音乐设计奖;滇剧小戏《面子》应邀到广西南宁演出,荣获中国东盟戏剧周“朱槿花奖”优秀剧目、“优秀演员”;滇剧小戏《壶》荣获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优秀节目奖。其他多个滇剧小戏,也在全国、全省各类演出平台上频频亮相。

随着大小精品剧目的不断推出,一批编、导、演新生代力量也逐渐长成,先后涌现出林元涛、潘亚洁、李卫明、殷永萍、李娜“五朵山茶花”,编剧杨婷,导演刘斌,音乐唱腔设计严律,演员钟林芸、李宝剑、肖丹、陈莉依、朱理智,演奏员冯建华、传晓俊、刘莹、代红涛,灯光设计张谦等各类艺术人才,也在各类国家和省、市级展演中崭露头角。

人才的茁壮成长,增强了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剧院不定期地以“送出去”的方式,选送了多名青年骨干到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学院、国家京剧院、国家艺术基金培训班等学习培训。与此同时,剧院为了储备人才,形成梯队,还招收了一批平均年龄十五六岁的学员到河北廊坊戏曲学校学习培养。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玉滇大家庭”中新鲜血液。如今,玉溪市滇剧院出现了队伍年轻化、阵容整齐化、剧种有领军人物、剧院有领衔主演、各个行当均有核心力量和后备力量的新面貌,保证了玉溪滇剧的可持续发展。

玉溪市滇剧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除了得到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省剧协,玉溪市委、市政府,玉溪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和各地戏剧专家的帮助外,还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扶持。2014年以来,玉溪市滇剧院共获得5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类别涉及大型剧目创作、滚动资助、传播交流推广、人才培养,资助金额800余万元,立项数量和类别均居云南前列,在全国地市级院团中也不多见。

如果说,过去的60年是继承发展的辉煌60年,2012年至今则是剧院继往开来、流光溢彩的高光十年。这十年间取得的成绩和效益有目共睹,也逐步形成了剧院人心合一、自觉自信、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未来可期

云卷云舒七十载,玉律滇音正迷人。

建院70年来,玉溪市滇剧院始终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阵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扬帆远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顶起了滇剧艺术的半边天,进入了滇剧艺术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情怀、有筋骨、有血肉、有朝气、有责任心和有使命感的戏曲院团,是一支承载了几代人追求、赓续了几代人精神的文艺劲旅。未来,玉溪市滇剧院将继续勇担使命、阔步向前,在滇剧艺术和中国戏曲的发展中占据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唱出更为响亮的玉律滇音。

编辑:刘玉霞   审核:杨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您欣赏|黄金峰:《文乡枞阳》黄梅歌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武汉有戏 2022新春演出季
【Miss 柯话廊】中国“梅花奖”杨丽琼:基因里流淌着花灯
滇剧
中国城市篇:玉溪 玉溪市是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中部 全
昆明拾遗:滇剧票友高竹秋、名角儿彭国珍、万象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