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铜厂大力发展林下重楼种植
依托林地资源借力政策东风
铜厂大力发展林下重楼种植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577
张云祥在铜厂乡万宝厂村野猪窝的林下滇重楼种植基地
□  本报记者  唐文霖  文/图
易门县铜厂乡万宝厂村的武增会种了四年重楼,去年收获4公斤籽种,仅以1600元一公斤的价格卖给熟人,半亩地就收入6400元。与之相比,更为可观的是铜厂滇重楼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张云祥种植的46亩重楼,去年仅出售种苗的收入就高达70余万元。
“现在铜厂已形成了野猪窝、万宝厂、茶树箐、沙衣四个林下滇重楼种植点,经营面积达到了500亩。”铜厂乡党委书记何丽琼向记者介绍说,“现在玉溪一家企业正在和我们洽谈,准备在米苴开展林下重楼种植。”
依托林地资源,借力政策东风,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引进外来投资,引导林农发展林下药材种植。铜厂乡正在掀起的这股林下重楼种植潮,对于探索和实践高效林下复合经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林农自发林下种植重楼
说起铜厂乡人工种植滇重楼,不得不提一个叫许凤良的农民。1992年,沙衣村的许凤良从山林中采挖野生重楼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获得成功。经过几年发展,许凤良的重楼种植面积发展到了7亩。2013年上半年,他出手转让了这7亩重楼,转让收益达180万元。
铜厂乡平均海拔2000米,年均气温13.6度,年均雨量850~1100毫米。境内分布的红壤、黄红壤、黄棕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良好。在这里拥有一座巨大的“绿色银行”,其中不仅储存着33万亩森林资源,还有丰富的林下野生菌、野生药材资源。据该乡统计,野生食用菌年采集量达400多吨,野生药材年采集量达50多吨。这样的自然条件,为人工驯化栽培和大面积发展林下重楼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
继许凤良之后,万宝厂农民张云祥于1995年外购重楼种苗进行人工种植。2004年,他的9.8亩重楼种植基地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列入种植基地。2011年,张云祥在野猪窝核桃林下扩大重楼种植面积达46亩。
也就是在这一年,张云祥牵头和其他11户种植户发起组建了万宝厂滇重楼专业合作社,到2013年,合作社林下重楼种植经营面积达260亩。在合作社带动下,通过实施种苗统一调供、种植统一安排、产品统一销售,带动周边100多户林农入社,发展起70多亩种植面积,并助推全乡重楼种植。
亩均收益超过1.5万元
在武增会的重楼地边,记者和他进行了一番对话。“你是哪年种的?”武增会回答说:“2011年,我种的是四年苗,种了150公斤。现在有些已结籽了。”“四年苗要多少钱一公斤?”武增会答道:“那年买的400多元,一共投了6万多元。”
记者:“收得多少籽?”武增会说:“4公斤,卖给熟人,1600元一公斤。”记者目测了一下:“你这点大概有五六分地。”武增会点头说:“也就是这点。”“半亩地就有6400元的收入,要是以后加上核桃,日子更好过了。”听到记者这么说,武增会一脸笑容。
去年8月,记者曾到野猪窝采访,见张云祥在核桃树下搭起了50公分高的竹制遮阴棚,一株株穿棚而出的重楼头顶绿帽随风摆动,育苗棚里的地上则是密密麻麻的两叶小苗。
时隔四个月,记者再次来到野猪窝。冬日的冷风中,核桃树落光了叶子,重楼地褪尽了绿色,但张云祥却是一脸喜色。他告诉记者,卖了140多公斤籽种,2000元一公斤,收入近30万元;大苗1000多公斤,400元一公斤,收入40万元;小苗5000多棵,2元一棵,收入1万多元。算下来,2013年进账超过70万元,亩均收入超过1.5万元。
说起2014年的收成,张云祥说:“籽种能产到400多公斤,小苗有50万棵,少说要超过160万元。”听着这盘翻番的收入账,当初因为种重楼不见钱和他争吵的妻子笑得合不上嘴。记者感叹道:“你是在野猪窝里种出了金元宝。”
政府助推林药复合产业
许凤良、张云祥、武增会这样一批林农以及万宝厂滇重楼专业合作社掀起的林下重楼种植潮,让当地党委、政府看到在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同时,引导林农发展高效林药复合经营,不仅能实现核桃树种得下、稳得住、产得出的目标,还能培育新兴后续产业,提升林地产出效益,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在何丽琼看来,通过多年实践,基本掌握了包括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大田高产栽培等人工种植重楼关键技术。万宝厂滇重楼专业合作社在种植环节基本达到了苗木统一、技术统一,在经营环节基本达到了销售统一、品牌统一,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铜厂乡现有的4万亩核桃林地和适宜的自然条件,为发展林药复合经营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这些条件,铜厂乡具备了将林下重楼种植培育成为新兴产业的条件。
何丽琼介绍,乡党委、乡政府已制定了滇重楼种植基地建设规划。将立足万宝厂滇重楼专业合作社,以万宝厂、沙衣为核心区,按集约化、规模化、企业化、市场化经营模式,用三年时间建设1500亩重楼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全乡林药复合产业发展。
为此,铜厂乡成立了重楼种植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强化产业培育组织领导。积极利用林权和土地流转政策,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和引进外来投资建设示范基地。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向基地建设倾斜。
千亩基地可创10亿产值
传统中医认为,滇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表明,滇重楼具有止血、祛痰和抑菌、镇静、镇痛、抗细胞毒等作用,成为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等药物的主要成分。目前仅云南每年需求量就达百吨,全国需求量达3000多吨。
随着市场需求的剧增,野生重楼资源濒临枯绝,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导致人工种植重楼价格一路上涨。2001年,每公斤单价为24元左右,2006年升至100元左右,2012年高达360元以上。有专家预测,随着中医药业的快速发展,对其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大,价格还会升高。
何丽琼向记者算了一盘账——她通过对乡内种植户的调查,结合当前农资价格水平,核定5年为一个种植周期,包括租地费、种苗费、种植费、化肥、农家肥、农药、防晒设施、防盗网、抚育管护费、人工费、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亩均总投入为25万元,年均投入5万元。全乡建设1500亩重楼种植基地,年投资额为7500万元,总投资额3.75亿元。
按现时每公斤360元的市场价格和目前平均亩产2000公斤计算,全乡1500亩种植基地仅出售鲜重楼的产值可达10.8亿元,扣除投资成本,净收益可达7.05亿元,亩均年收益9.4万元。如果加上种植期间出售籽种收入,这盘收益账还会更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贵州黎平:林下天麻“滋补”乡亲
视频: 滇重楼种植
刘宽能:重楼种植路上的致富领路人
林下重楼种植技术初探
滇重楼种植的种植技术 风险点
浅析滇重楼林下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