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旨背后的故事
圣旨背后的故事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2-12-16   进入社区    来源:   点击:9 ]

圣旨复印件显示,这是光绪对业正兴父母的诰命。

板壁上是业正兴中举时的数副贺联

御赐匾额被做成了一道门,上面还写有“松筠齐茂”四个字。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顾世丹  文/图)在电视剧里,我们常可以看到皇帝为某人或某事而颁发圣旨,以告天下。现实生活中,在江川的一个小乡村里,曾有一业姓人获此殊荣,诰命授其父为“文林郎”,母为“孺人”。这个人是谁,光绪皇帝又为什么会诰命他的父母?近日,记者来到路居对其后人进行走访,并试图从后人现存的物件和他们的口述中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听后人讲老宅的故事

   距离江川县城约19公里的路居,临近当地人所说的“海边”。记者来到这里已经接近中午。通常情况下,中午的村庄人并不会很多,但这里则显得极为热闹,路边小摊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在一些岔路口,有不少前来赶集的村民在和老板侃着价。

   几经询问,记者终于从路边忙于打牌和吸水烟筒的老人口中得知,在路居的确有一户古时候曾获圣旨的人家,他的老宅就在中坝的百亩村,但是后来老宅被烧毁,现在已荡然无存,不过,他的后人都还健在,目前就住在不远处的岔沟。记者在老人的指引和伴随下,来到了他们的住处。

   这也是一所老宅,看样子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在老宅原大门的土基中还能看到以前留下的石礅。这所老宅很深,是典型的清代两层土木结构房屋,有4个天井,过道中堆放着以前留下的石磨等物件。

   记者表明来意后,这家人显得极为热情。82岁的业永福告诉记者:“清代的时候,光绪皇帝曾发圣旨给我的曾祖父,并诰命其父母,曾祖父叫业正兴。”

   据查,业正兴,字顺之,原系江川县路居镇中坝百亩村人。“当时我曾祖父家境也算是好的,曾祖父年少时,家道很殷实,有良田数十亩。在当时这么一个经济文化都不发达的小村子里,算是个大户人家了。现在我们家以前留下的东西很少,大多都因历史原因被毁了,其中,最为可惜的是为数不少的古书和字画。目前留有并保存的仅有一道被做成木门的御赐牌匾和一张做成桌面的匾额。现在住的这所房子并非以前的祖宅,而是后来新建的。”业永福说。

   说起自家的房子时老人显得有些激动,记者从他不经意的语气中感觉到老宅有故事。

   “我们家的祖宅原本是在百亩村,我是没见过,但听上一辈的老人曾说起过我们家以前的那个房子很大很气派,到处雕龙画凤。也许是太好了,所以当时的官匪都住在我家,但我家倒是和他们没关系。”业永福打趣地接着说:“以前,我们这里闹匪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派兵来剿匪。这些兵来到这里,看到我家的房子好,而且大,便在我家住了下来。按理说官兵来剿匪是为民办事,保一方平安,但最无奈的是他们并非一次性剿清。官兵走了之后,土匪又回来了,而土匪也要住我们家。那时候,我们哪里敢惹他们,也就只能给他们住。就这样,一来二去官匪都住我们家,长此以往我们家的人都受不了了,最后发展到有人说我们家通匪。于是,家里想出了一个办法,一把火把祖宅给烧了,谁都不要住,我们家也落个清静。祖宅被毁后祖上就在现在的岔沟这个地方选了一块地,建起了这所房子。建这所房子的时候我不清楚我的曾祖父业正兴是否还健在。我们家以前是很富裕的,不但有田,还有家丁。”

   据了解,业永福所说的祖屋旧址即今路居镇政府所在地。

   记者在业永福家老房子中间大楼上注意到,在其木板上贴满了字迹模糊不全的书法作品,其纸张发黄且容易断裂。经了解,记者得知,这曾是其曾祖父业正兴中举时的数副贺联。贺联笔力刚劲、端庄凝重,可谓书法上品,但已被蛀蚀得几乎不可分辨。至于业永福提到过的那两块匾,被做成桌面的已经无法辨认。业永福告诉记者,这块匾上曾写有“文魁”二字。而那块御赐匾额因被做成了一道门,所以双门合璧,中间写有“松筠齐茂”四个字,落款为“钦命提督云南全省学XXXX”,因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完整。 

  圣旨与主人的归宿

   那张光绪圣旨,现已被捐赠给了市档案馆,但是业永福谈起自己的曾祖父为何有圣旨总是津津乐道,至今他仍然保留着复印件,记者也从中了解到了事情的原由。

   圣旨长约1.3米,宽约0.4米,其内容采用“满汉合璧”的方式书写,从右到左为汉文,从左到右为满文,中间以落款相隔,落款为“光绪贰拾年捌月拾陆日”。因年代久远,印章已模糊难辨,满文部分也因虫蛀丢失,只剩下一个满文落款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敬之聿隆褒奖尔业炳章迺拣选知县业正兴之父……恩封尔为文林郎……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拣选知县业正兴母淑慎其仪柔嘉……恩封尔为孺人……”

   从圣旨内容来看,这是对业正兴父母的诰命,并授其父业炳章为“文林郎”,其母为“孺人”。满清政府以“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的统治原则,旨在赞扬业炳章“褆躬仁厚,垂训端严”、“泽堪启后”;业正兴母“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泽于门闾”。业家人得以“上荣祖考,下及子孙,光耀门楣”。同时,反映了清政府为维护专制统治,巩固和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支柱和社会基础,对官员的先代和妻室进行推恩封赠的制度。

   说起业永福收藏的这道圣旨,他回忆道:“圣旨以前是我家三兄弟轮流保管。在我们保管期间,曾有个文物贩子几次上门出高价想收购,但都被回绝了。大约10多年前,在整理收藏圣旨的箱子时,发现包裹圣旨的报纸被蛀蚀了,打开一看发现圣旨的满文部分已经成了碎末。为了使圣旨得到更好的保存,我们把圣旨送到昆明作了处理,最后捐赠给玉溪市档案馆,以便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事情。”

   在采访中,关于业正兴的史料记载几乎没有,当地对他的记录也甚少,因此记者仅能从其后人业永福口中整理零散的叙述:“光绪年间,业正兴到省城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朝廷授其为‘吏部拣选知县’。”据查,“拣选知县”是清代官制用语,谓在官员中选择任用。

   “我的曾祖父考中举人后并没有马上上任,因为他当时为‘吏部拣选知县’。意思是挑拣选择的这么一个备用知县,只有在朝廷认可后方能上任,并成为一名真正的知县。”业永福说。

   因为是“吏部拣选知县”,业正兴在中举后就回到家中等待朝廷任用。“他回到家后干什么则不为人知,也很少听老一辈人说起。”业永福继续说:“据我所知,我曾祖父是在前往某地上任时在途中病逝的。至于是哪个地方我们也不太清楚,只是以前听老人说过。曾祖父病逝后,就把尸体运了回来,关于更多的细节我们也不知道了。”

   据了解,业正兴病逝后,他当时的官衣等遗物也曾被后人一直保留。“我小时候曾经见过我曾祖的官服,官服和现在电视上看到的没什么区别。小时候,兄妹们曾把曾祖的官靴翻出来穿在自己脚上走路。”业永福笑着说:“那时候我有个三四岁,已经接近解放了。因那时候小不懂事,只会玩,而这些东西也没有固定的存放地,都是到处放,兄妹几个就偷偷的翻出来玩。那官靴有好几寸高,靴面是黑色的,被我们穿在自己脚上到处乱跑。人本来就小还穿这么大的靴子,难免会被绊倒,有几次也因此崴了脚,遭到了母亲的责骂。不过这些东西也都因历史原因被没收了,现在回想起穿靴子的情景都会觉得好笑。”

   虽然业正兴此人在史料中不易找到他的相关记载,但据了解,业正兴以前在当地也是很有威望的人物,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叙述这些往事的人大多已作古,而后人口口相传的这些看似平淡的记忆,也许已经是事情的全部。

 编辑:刘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顺治十八年诰命圣旨
(秀老师科普)真正的圣旨长3米,我们都被影视剧骗了!
豫剧 唐知县斩诰命 全剧
[评剧视频]唐知县审诰命
豫剧《唐知县斩诰命》
贵港文化遗产之十七 节孝牌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