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村有个魁星阁 武进士家传逸事
小村有个魁星阁 武进士家传逸事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3-01-29   进入社区    来源:   点击:68 ]

狭窄的村道显得悠远而深邃。

徐家头村民口中的“魁阁”,是文庙中学宫的象征之一。

徐氏宗祠是何时所建已没人能说清楚了。

徐祖寿告诉记者,这是当年祖上用于练武的石礅。

在祠堂中悬挂的“圣旨”牌匾。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顾世丹 文/图)

  小阁楼中的大文化

  徐家头村位于李家山下,虽与江川文庙有一段距离,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地理位置处在江川的儒学文化带内。

  徐家头是坐落于公路旁的村庄,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村内。而矗立于村口的一所看上去破败不堪的阁楼,在附近农舍、纵横交织的乡间小道以及农田的包围下,更加显得古朴而浑厚。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村口的这所阁楼不知是建于何时,也不清楚为何而建。但当记者问这所阁楼的名字时,村民的回答都毫无例外地称其为“魁阁”。

  根据儒学的文化和建筑的结构,徐家头村民口中的“魁阁”,其实就是文庙标准建制中的“魁星阁”,为文庙中学宫的象征之一。而“魁星阁”又名奎星阁、奎文阁,清朝乾隆皇帝曾为曲阜孔庙题写“奎文阁”匾额,由此可见这种阁楼在文庙标准建制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魁星阁”既然是文庙的标准建制或者说是文庙的配套设施,那为什么会单独坐落于一个与文庙有相当一段距离的普通村中呢?

  这还得从儒学在云南的兴起来说。据载,明朝以30万大军出兵云南,明定云南后,在云南设三司等机构,又任用150多个土官和土司,遍及红河沿岸和澜沧江以外的广大地区,以加强对云南的政治统治。而明初新确立的统治和新建立的政权,不仅需要武力来加强控制,更需要有当时的云南人民对汉文化的认同来维系,并以此来突出儒学中提倡的德政、礼治和人治,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因此,明代大批汉族军民被移入云南,从而推动了儒学在云南的发展。

  儒学在云南兴起后,由于古代的科举制度,人们大多以读书为业,期盼将来能一考成名。而“魁星阁”的“魁星”恰好就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并与儒家文化息息相关,是学宫的象征。因此,读书人通常都会在科举考试时前来祭拜,以祈求考出好成绩,光耀门楣。也正因如此,在徐家头这样一个小村庄建一个“魁星阁”,不仅是对孔孟之道的尊敬,也是当地人对“学有所成”的愿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魁阁”已成为了一个摆设。

  大国历史中的小村史

  记者行走于徐家头,村内以小巷居多,古宅也随处可见,不管是其屋檐的木质结构,还是门前的石刻雕花,都透露出古朴、沧桑的气息。而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村民80%都有一个统一的姓氏“徐”。他们来自哪里,为何会有同一个姓氏?

  经记者多番打听,得知此村的由来可能与明朝30万大军出兵云南有关。70岁的徐祖寿算得上是村里的老人,他说:“徐家头大多数人家都姓徐,只有少数几家为外姓。我的祖上来自山东,到我这里已是第27代孙了。徐姓村民目前基本都以农耕为主,过着地道的农民生活,这个村子可能是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了。据《徐氏家谱》记载:本宗始祖徐公,讳庆,原籍东鲁清州府豆州县。明洪武三年,应征随黔宁王沐英平定云南有功,赐土卜居江川凤凰山麓尾末营,后改称美乐营(今徐家头村)。”

  据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并在以后的几年内帅军征讨昆仑山等地。直至洪武十四年(1381年),他与傅友德、蓝玉出兵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直至去世。

  而根据《徐氏家谱》的记载,徐庆当时因平滇有功,朝廷便把今天的徐家头村赏赐给了他,并让他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此来巩固明朝在云南的统治,并为接下来的大规模移民和恢复云南发展做准备。

  后人口中的祖先

  在村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徐氏后代,最有名的并非随沐英平滇后留下来的先祖,而是徐氏的另一位名人徐毓芳。

  提起徐毓芳村内无人不知,都说他曾被清光绪皇帝嘉奖,但因何嘉奖却无人知晓。徐祖寿告诉记者:“清朝年间,我们这里出了一位因立有军功而受到光绪皇帝下旨诰封其祖、父两代的武进士——徐毓芳。但仅知道是军功,至于缘由我们也不清楚。由于年代上的断代,很多知道详情的老者也相继去世,因此到我们这里仅知道个大概,很难说清楚。”

  关于徐毓芳此人,徐祖寿说:“《徐氏家谱》中仅仅只用了几个文字来记述:‘三子徐毓芳,妻李氏,癸酉科武举,丁丑进士。’他大概生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是受旨诰封的徐氏第十二世祖徐文纲之孙、第十三世祖徐裕安之子。”

  “我管徐毓芳叫老公公或是三老公公,听老一辈的人说他从小就很聪明,喜欢练武。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老公公考中武举,随军攻剿猓黑立功,署大理府守备,旋归蔡军门标下,任开化镇千总。四年后,又因其立功,在光绪二年七月初四,由光绪皇帝下旨对其祖父徐文纲、祖母吴氏和秦氏以及父徐裕安、母李氏和熊氏进行了诰封。”徐祖寿说。

  据相关资料记载,徐家接旨后便在其祖坟上建起了一座诰封碑。徐祖寿说:“诰封碑碑顶用石条遮护,碑两侧及碑后都用石块砌成,碑座看上去高大结实,碑头上各雕有三条龙,碑文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并依照圣旨格式书丹。在石碑中弦上书‘光绪二年七月初四’8字,并刻有光绪皇帝宝玺‘敕命之宝’印。”据查,“书丹”一词为碑刻术语,即刻石。如果按照清二十五宝玺的排列顺序“敕命之宝”排序第十五,此宝作为“以钤诰敕”之用。而作为碑文的内容,徐祖寿说:“从我们这里到祖坟那里很远,平时也很少有人去。我们年纪大了,很多时候都是子女代为前往上坟,而上面的内容我已无法记清。”

  据了解,就在光绪皇帝下旨诰封徐家后的次年丁丑(公元1877年),徐毓芳又考中武进士,经引见后,任开化长岭千总,剿游勇有功,委任广西省田棚管带,直到清朝灭亡才从边关回到了家乡。

  徐祖寿说:“我老公公回乡两年后,便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过世了,享年84岁。”据了解,徐毓芳去世后其家门头和徐氏宗祠内还挂有“亚魁”、“武进士”等匾额,但后来因历史原因被毁。现今保留的只有一块“春露秋霜”匾额,寓意其人“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我们这些徐氏的后人其实本该将祖宗的家训和精神传承下来,但因种种原因有关祖上的事迹留传到我们这一代,其实已经被遗忘了,要说祖上有何功勋还真说不清楚,也没有任何的记载查找。而正是这种传承上的断代让我们后人觉得可惜和自惭,也许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多了解一下自己的祖辈,并体会那份荣耀。”徐祖寿说。

  编辑:刘燕

编辑:刘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宫街
【微说旅图】避暑游—建水(临安)篇
百年族谱初探
兴化游儒学遗址广场
探寻丨大清乾隆年间的遵化文庙
震撼;清明郯城徐氏祭祖!尽显徐家排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