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并未远去的“哀牢夷雄”
——在黑水河上游寻找李文学起义遗迹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7-07-28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4 ]


灵宝山上的李文学庙,中间持刀端坐者为李文学。

哀牢山和无量山两条山脉的北端是红河水系和澜沧江水系的分水岭。清代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以彝族农民李文学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这片地区揭竿而起,提出“以礼社江为屏障、哀牢山为根据地”,反抗满清政府的暴政。起义持续了近20年之久,最终失败了,但在哀牢山、红河谷却留下了无数战争史诗和英雄传奇,值得后人凭吊、追忆。

在哀牢山、无量山两大山系之间是深深的石洞寺河谷,国道214线从北向南进入河谷地区。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在一位热心友人——《南涧通讯》副总编辑白家伟的帮助下,从南涧县城出发,穿越石洞寺河谷,寻找清末哀牢彝族英雄李文学生活、战斗、就义的历史遗迹。

石洞寺与李文学庙

进入宝华镇境内,记者已经意识到,我们的行程很可能已经偏离了红河上游干流——礼社江的流向。查阅《大理白族自治州志》有关水文的章节可知,来自红河上游东源干流的毗雄河(又称白崖河),来自西源干流的阳瓜江,民间称巍山河,二流在南涧县境内与乐秋河合而为一,向东南流入楚雄州境内,始称礼社江,这是红河的正源。

进入宝华镇时,我们已经向西南越过哀牢山脉,沿国道214线穿行于一个狭长的河谷地带。白家伟告诉我们,这就是石洞寺河。这条河古名阿集苴河,发源于南源县宝华镇小里车村,县内全长33公里。

就在我们为是否还要向西南方进发,越石洞寺河、翻无量山脉而纠结时,白家伟将车子停在路边,指引我们看河谷的风景,那个地方属宝华镇的虎街村。在深深的河谷里,一条枯水期的河流缓缓流淌,河边挺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阁楼,河流的北岸是高高的悬崖峭壁,在稀疏的树木掩映下,隐约可见建在峭壁上的庙宇,那就是石洞寺,石洞寺河很可能因此而得名。查阅《大理风物志》得知,石洞寺古建筑群建于明代,大多建于岩洞口,险峻奇伟,为古代定边县(云南古代县名)八景之一——“石洞秋色”。

查阅彝学专家刘尧汉搜集的《哀牢夷雄列传》注释内容:“哀牢山上段西面巍山县属猫街南下三里,中川中东岸崖壁下,有一‘石洞寺’,寺侧有李文学及其部属的庙宇一座,各塑像侧皆冠有其姓名和职衔……”文中所提及的石洞寺这一带在1965年之前属巍山县管辖,“中川”即中川河,即石洞寺河流入景东县的称谓,“猫街”即今天的虎街村,李文学起义军在哀牢山地区先后设立过右、左、南三都督府,后又增设为八大都督府,其中玉溪市境内的新平戛洒、元江因远分设两个都督府。无论是前三个还是后八个,猫街都督府都名列其中,管辖着南涧县的大部分地区,并且一直是起义军最为重要的军事指挥机构。石洞寺一侧的李文学庙正是哀牢山农民起义失败之后当地农民为纪念李文学等英雄而修建的。

那天,在214国道旁,我们实在找不到一条通往河谷的小路,只能远远眺望,游览石洞寺及寻找李文学庙的计划,只能作罢。

灵宝山与民间纪念歌会

沿国道214线和石洞寺河向南走,进入南涧县无量山镇境内时,我们转头向西,离开河谷,向西南爬上无量山。在白家伟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无量山北端的灵宝山。金庸在其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多次提及山中的景点。

传说,南诏国的第一代王细奴逻和家人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逃到了南涧,居住在石洞寺附近的山洞里,日子过得很艰难,长年以打猎为生,灵宝山的原始森林就是他们一家人的狩猎场地。灵宝山住着蛇妖,危害四方。细奴逻就在一只神龟的帮助下,斩杀蛇妖,为民除了一害。来到灵宝山上,还能看到当地居民为纪念细奴逻而修建的阿鲁腊石庙。

灵宝山现在已经是一座国家森林公园,生长着铁杉、冷杉、高山榕等国家保护珍稀植物,生活着长臂猿、绿孔雀等上百种珍禽异兽。同时,灵宝山也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上的老君殿、无量殿、灵宝殿等众多的道观建筑,从明代起就已经有人陆续在修建了,这些道观规模不大,却风格独特,全都用方口石砌筑而成,道观中的神像大多也是用石头雕刻而成。

穿过这些道观,翻过山顶,我们来到了朝向石洞寺河谷的一面,在一片密林中,我们找到了一处庙宇,据白家伟介绍说,这就是无量山区远近闻名的李文学庙。庙中共塑有5人,中间持长刀端坐者就是李文学,一身彝家人装扮,一副威严伟岸的样子,边上一文官一武将二士卒。这座庙属土木砖瓦结构,与那些道观建筑有明显的不同,却不妨碍它成为灵宝山周边各族群众朝拜的圣地。

每年的李文学殉难日(农历三月二十五)和李文学生日(八月二十五),弥渡、南涧、南华等地彝族、汉族群众携带三牲酒肴,到李文学庙前祭祀。祭礼结束,灵宝山歌会就开始了,歌曲内容全为李文学轶事,歌颂英雄业绩,寄托哀思,祈求清吉平安、风调雨顺,以笛子、弦琴、芦笙等乐器伴奏,直至夕阳西斜才结束,每次参加歌会的人均在千人以上。除灵宝山以外,群众还自发在依多么、小庙营、梅红丫口、五里后、营盘山等处集聚,举行歌会纪念,而以灵宝山人数最多,较为隆重。

记者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当地群众为何要在原始森林中建盖这样的庙宇,又为何在这样偏远的地方举办歌会?白家伟解释说,群众的纪念活动在起义失败后不久就悄悄进行了,为了躲避清兵的监探和抓捕,必须选择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另一种说法是,站在灵宝山李文学庙前,据说可以看到李文学的出生地——瓦卢村和殉难地——乌龟山。

乌龟山与李文学殉难地

乌龟山就是细奴逻传说中那只神龟死后生成的,位于南涧县无量山镇。

我们从灵宝山下来,开车沿214国道往回走,过了石洞寺河,很快就进入无量山镇,从镇上向东南方走三公里就到了乌龟山。说是山,其实就是一座小土丘,它位于哀牢山脉上段大寨山麓。这座不起眼的山丘因为与彝族英雄李文学的命运紧密相连而远近闻名。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于清政府的残酷镇压,哀牢山农民起义失败了。同年,李文学被叛徒出卖,后被押解至乌龟山活剐,英勇就义。他殉难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大司庙,庙中立有一块“白旗会上职授大司总理南山军队尽忠殉难大将军李文学之神位”的大理石碑。后来石碑被省博物馆收藏,大司庙已毁。英雄死后,当地不少群众在他殉难日——农历三月二十五赶到乌龟山举行朝山祭祀活动,缅怀英雄的业绩和壮举。

当我们来到乌龟山前,一座修缮一新的庙宇立于我们眼前,庙前有1996年南涧县人民政府所立的李文学殉难地遗址碑。据白家伟说,这就是为了纪念李文学而重建的大司庙。进入庙中,正殿上方有“大司藩”的匾额,殿中供奉的正是英雄李文学的全身立像,一身彝家戎装,沉着从容,但仍能看出农民的质朴本色。

在庙中,我们找到了《李文学大司藩修缮碑记》,才知道这座新庙是2015年5月竣工的。碑上的一句话:“牢记历史,珍惜未来”,道出了地方政府在李文学殉难地重修大司庙的意义。

有意思的是,在大司庙李文学立像一侧,记者发现了一张“李文学起义军活动地——哀牢山区域简图”,在这张简易地图上,沿着石洞寺河往下,进入普洱市,下游是把边江,把边江下游,流入越南境内前称为“李仙江”。记者这才恍然大悟,李仙江流入越南后称“黑水河”,而黑水河为红河提供了55%的水量,是红河的第一大支流。

我们在无量山和哀牢山两大山脉之间跋涉良久,最终也没有走出红河流域。而在黑水河发源地——南涧的采访也让我们此次行走红河谷有了特殊的意义。(记者 蔡传斌 文/图)

编辑:禹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Hello,无量山
深山美景
这里的冬樱花要开了 漫山遍野足足2000亩
大雪纷飞的季节里,云南这个小地方竟偷偷开了漫山樱花
云南省南涧县无量山冬樱花
冬暖花开,只等你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