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旧时的彝家习俗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7-10-20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129 ]


峨山塔甸彝族村 本报美编王强/绘

“习俗”一词,先辈云:“习俗移人,贤智者不免。”“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语,种种所作所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随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旧时,生活在玉溪境内的彝族群众大多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在千百年的生活和演进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并表现在其行为的各个方面。如今,不妨来看看旧时彝家普通生活中的一些习俗。

暖暖的火塘及其他

在以前,彝族先民们多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生活贫困,衣着单薄。而山区的气温一日之内又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保暖,彝家人就在家中设置火塘生火取暖。

为了不断绝火种,彝家人都会在家中设火塘,并保证火塘里时常有火。老人和上点年纪的人,便会早晚围在火塘旁边取暖。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取暖之时也不忘谈论家事,渐渐的,火塘旁也成了接待亲朋的场所,形成了“汉人家的客房,彝人家的火塘”之说。

说到这里,或许人们会问:“那小孩或青年们去哪了?”小孩和青年生性好动,又怕屋中火塘烟熏。因此,天再冷他们也不愿呆在家中烤火,即便要烤火,也会邀约几个伙伴到外面去烤篝火。据说,这些小孩和青年们也会根据时节的不同,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如热天,就到有水的地方洗澡、摸鱼等。由此,又形成了“大人围火塘,娃娃外面玩”的说法。

时间转眼即逝,彝家人在辛勤地耕作和在家中暖烘烘的火塘前,以及屋外孩子们的嬉闹中,渐渐地迎来了春节。

在年初一到年初三这几天,平时上山放牛牧羊的孩子们一律不准上山,得由他们的长辈来代替。而年初一这天,即便是由大人代牧,他们也不敢自作主张,得先请教贝玛,懂彝族经文的人。当问明“太岁”的方位后,人们就得从相反的方向放牧,总之不能和“太岁”一个方向,这会对牲口不利。即便是出门探亲访友,也不能朝着“太岁”一方走,要绕道而行。这便是彝家习俗中的“瞧太岁,定行动”。

打秋与打平伙

在旧时,彝族男女青年们平时的劳动很繁忙,白天上山下田、干农活;早晚还要做搓绳子、打草鞋、劈柴等活计,极少有聚在一起娱乐的机会,唯有过年那几天可以畅玩一段时间。但是,这期间娱乐活动并不多,唯有打秋(秋千)最为盛行。据说,青年们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以后,便着手竖秋(秋千),到二十八、二十九得全部竖好。正月初一到初六这几天,人们除了吃饭外,大多以秋千为伴。

据了解,在民国初期以前,秋千竖好后还得祭秋(秋千),祭品包括斋茶、香纸、糕点、爆竹等。在祭秋后,还请当地德高望重的男性老者开秋,开了秋后才准打秋。秋的种类很多,不但有架秋,还有树秋、家秋等。其中,架秋又叫架子秋,结构简单,只需4根柱子和一根秋梁即可,可双人娱乐也可单人。相比架子秋,树秋尤为简便。而它又分两种,一种是用树的枝丫拴成秋千,另一种是直接用树作为秋千,有的孩童会寻找刚刚成材的小树,吊弯树腰,人坐在树梢,借用树自身的弹力,一上一下反复弹跃。这种树秋虽能给孩童带来一时的乐趣与刺激,但对树的破坏性极大,一棵刚刚成材的小树仅打一次秋便会被毁。因此,彝家长辈看到便会立即阻止,慢慢的,这种树秋便渐渐消失在人们在生活中了。

彝家人注重礼节,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似乎又兼具了汉家对于“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的传统教化,并在久而久之中,演化出了一个词汇,叫作“平(拼)伙”。

在旧时日常的生活中,彝家人大到办事请客,小到杀猪宰羊、请客吃饭,被邀请的亲朋好友绝不会空手而来,会奉上相应且合适的礼物。要是平时无事,几个相识的人想一起吃喝一顿,通常会以平吃平摊的方式来结算,即“打平伙”。

据了解,以前“打平伙”从大到三四十人的杀牛宰羊,小到两三人的杀鸡、杀鸭,均为平吃平摊。除牛、羊、鸡、鸭等主要食材需要平摊外,用到的柴火、蔬菜等则是谁有谁出,多有多出,当然,不出也行,彝家人不会计较。对于“打平伙”,彝族长者普宏贵这样告诉记者:“旧时人们‘打平伙’是有拼凑原则的,也就是说,‘打平伙’时老者找老者,年轻人找年轻人,男的找男的,女的找女的,为什么不混搭,我也不清楚。‘打平伙’制作食物时,人们会边干边聊,并利用这样的方式交流平时的生产、生活经验,联络感情。”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彝家人旧时日常的生活习俗也在或多或少发生着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一些习俗已然融入到了彝家儿女的血液之中,并成为彝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得以传承延续。

(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走凉山,我心依然
脱贫叙事诗之昭觉县火普村、三河村
漾濞彝族支系及生活习俗
彝族同胞有哪些风俗习惯?
有趣而正在流逝的彝族文化
夜到彝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