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山老匠人将陶瓷与藤编结合 跨界定义创新发展精神


2017年02月27日 17:24 佛山新闻网   

  佛山新闻网讯 珠江时报记者孙茜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报道:春日的午后,当你坐着藤木结合的典雅摇椅,手持穿着藤编“外套”的陶瓷杯,与透过藤织窗帘倾泻而下的阳光邂逅,相信你正在读的,一定是一本诠释中华民族2000年藤编史的时光故事。

  但故事没有告诉你,南海藤编传承人梁灿尧曾看着电视也在为这摇椅想设计,灵感来了寝食皆废也得先画好设计图,打样的时候“一言不合就拆开重做”,也曾为这玲珑的杯子,与陶瓷大亨跨界洽谈数十次。

  令梁灿尧执着的,并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对上世纪中叶养活南海地区近20万人之藤编技艺的致敬,是对战国时代至今中华民族本土环保家具的坚守,更是一份作为广东省非遗项目南海藤编(大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

  ■技艺精湛

闭着眼睛都不会编错

  红艳艳的荔枝挂满枝头,个别“熟透”的果子微微泛黄,青翠的枝叶交互掩映……这些摆放在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的“岭南佳果”,竟是颗颗真假难辨的藤制品,曾于2015年10月15日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广东周”的舞台。

  这些栩栩如生的藤制品出自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导师曾少钻之手,64岁的她编藤已有50年。2013年,在南海区首届藤编技艺创新大赛中,她更是凭借作品《广州的风景——小蛮腰》获得金奖。

  见到曾少钻时,她的食指上缠着几圈白色胶布,却仍灵活地翻动着五彩缤纷的藤条,菠萝、石榴、南瓜、香蕉等“岭南佳果”都不在话下。“手指被藤条或者制藤工具割伤,是家常便饭,白胶布从来都是一卷接一卷地买来用。”曾少钻说。

  在藤编匠人看来,冒血的伤口用胶布缠两圈就继续编了,就连冒着火星的藤皮烙在赤裸的上身,也能被梁灿尧“忽略不计”。“厂房内40摄氏度高温,我手中的喷枪喷着蓝色火焰,将藤枝烫软的一瞬间,炸开的藤皮烙得我肚子上、肩膀上全是血口。”梁灿尧回忆道,他十几岁在南海藤厂(白沙加工厂)做钉架师父时,身上的血口每到晚上洗澡都疼。

  许多人说,藤条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也许正是和血肉的数万次“亲密接触”,使得藤条在梁灿尧手中越来越“乖巧”,甚至闭上眼睛都不会编错。梁灿尧笑着说,小时候放学后要完成妈妈下达的织藤任务,经常一边编一边打瞌睡,被妈妈一个藤条抽醒后再看,藤席编得整整齐齐、分毫不差。

  ■工匠精神

一件样品重做上百次

  梁灿尧是黄岐白沙人,生于1960年——南海藤编最鼎盛的时期。当时,黄岐八乡(沙贝、凤岗、白沙、冲口、陈溪、永澄、泌冲、横沙)家家户户都以制藤为生,作为中国家庭必需品的藤制品(如藤篮、藤椅、藤席等),一度养活了南海地区近20万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太多从业者“下海”单干,藤制品市场缺乏优良的质量管控体系,许多生产者以次充好、恶意压价,导致整个行业迅速萎缩。为追求长远发展,梁灿尧意识到南海人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特别是集创新、品质、文化于一体的高端品牌。

  本世纪初,他曾5次创业,3次为了藤编,凭着品牌理念走上创业的道路。一次偶然的机会,梁灿尧与做木家具的朋友共同设计出藤木结合的新式家具,红木家具的刚硬与藤编工艺的柔韧相碰撞,销售市场一片利好,两人当即创办了主营藤木家具的“藤王府”品牌。

  为了保障“藤王府”出品的高品质,梁灿尧包揽了所有产品的设计工作,今年57岁的他还“撸起袖子加油干”,每天奔波于传习所和工厂之间,平时除了看电视就没别的兴趣。“就连在电视里看到藤家具的新元素,我都要立马思考借鉴、着笔开始画,吃饭、睡觉都不能阻住我画图这件‘正经事’。”梁灿尧认真地说。

  画完图便是打样——即根据设计图制作样品家具。一件藤椅,梁灿尧从钉架开始跟进,架子过大重做、两边不对称重做;再到藤编,花纹过疏或过密要拆开重做、大小不一再拆掉重做;接着绑脚,缠得不整齐要拆了重做、宽度不合适拆开重做……10多道工序,辗转于数十位匠人手中的一张椅子,被梁灿尧“折磨”得臻至完美。

  合计上百次的拆装,估计连这成为样板的椅子,都禁不住为自己“骄傲”。

  ■创新传承

用跨界刷新时尚印象

  多年来,梁灿尧一手画出的、数以万计的设计图,以及由此开发的数百种产品,都像是他的“孩子”般被轻柔地呵护着。在位于后海村的“藤王府”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内,可以看到许多“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堆在柜子里,梁灿尧为汉宫秋月茶台、多组沙发套件等自主研发的产品撑起了“保护伞”。

  当设计将藤木结合变成可能,让藤编元素登上“大雅之堂”,永远“往前看”的梁灿尧又打起了陶瓷的主意。他为陶瓷杯子编织“外套”、杯垫,给陶瓷花瓶“穿上”典雅的藤编民族服饰,为小公仔“戴上”藤编的头发、腰带等。

  娇贵易碎的陶瓷,配合柔韧耐用的藤编,既增加了陶瓷存放的安全性,又为藤编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添砖加瓦,成为梁灿尧心中非常合适的“跨界创新”,新式的产品在他与陶瓷大亨数十次的洽谈中亮相,他盘算着用跨界刷新藤制品的时尚印象。

  “与陶瓷的结合还在尝试中,相信前景非常广阔。”梁灿尧说,无论藤编还是其他优秀的民族技艺、文化,都需要在传承中创新,才能焕发它的生命力。作为广东省非遗项目南海藤编(大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梁灿尧还自费筹建起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及展览馆,吸引更多人了解藤编。

  这位为藤编奉献52年时光的藤编工匠,在佛山这座大城中怀揣着一份厚重的“中国梦”,那便是在这藤编手艺传承的热土上,打造一个藤艺文化产业园,让藤编老艺人在那里口传心授,将藤编的接力棒安稳地交到年轻人手上,探索藤艺革新道路,助推分散的产业链向现代集约化发展。

  “还可以在园内建立藤编博物馆,对外链接旅游管理,形成一个集旅游、创作、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区,让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在时代前沿发光发热。”梁灿尧眼中闪烁着对传承的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百工程|指尖上的艺术,指尖上的传承
大沥藤编的创新力量
南海藤编,匠人指尖上的舞蹈艺术
【绝对良心】柳州人看完一定要跟着做一次,简直神清气爽!
藤编的匠艺之美
陕西非遗——汉中南郑陈良顺藤编厂传承的“汉中藤编技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