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型阵痛的背后——被外资买爆的美的
早企业 来自财经早餐 00:00 10:30
作者:八声甘粥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17717324202)

2019年,中国在外部阻力与内部矛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形势承担着不小的压力。

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持续走低的结婚率与出生率等问题,使得家电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2019年,国内家电市场表现触及七年最差,家电零售额规模803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2%,这也是2012年以来,家电行业的第一次负增长。

不过,存量时代分化,强者愈强。在增速下行,挖掘存量的家电市场中,龙头的表现依然不俗,尤其是白色家电的老牌头部——美的集团发展更能称得上是稳健。

2020年开年,美的集团被外资买爆,触及我国上市公司外资持股28%的上限。

截止到2020年2月28日,QFII/RQFII/深股通持有的美的集团股票,依然维持在26.43%的高位。

在A股市场情绪亢奋的当下,被外资持续看好的大消费“白龙马”股——美的集团,2020年能否走出意外之喜?

转型的两难之境

在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无论是格力还是美的、海尔,传统白色家电都纷纷向智能化领域迈步前冲。

着眼于未来,美的定下了“双智战略”,其一是“智能家居”,另一个则是“智能制造”。

智能时代,多产品的智能一体化是希望所在。在智能转型路上来说,相比于格力的空调业务为王,美的和海尔的产品业务线更丰富,发力智能家居的综合能力也更强。

从2003年开始,美的集团就立足于空调市场,通过收购手段,向洗衣机和冰箱市场延伸。

通过对荣事达、华凌、小天鹅等一系列的收购,到2008年时,美的就已经从原来的单一产品品牌成为涵盖数十种产品的白色家电综合品牌。

到2016年,再次出手收购日本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夯实了产品的技术,白色家电的图腾树更加枝繁叶茂,同时也加速了国际市场的扩张步伐。

从美的2018年的年报看,除了传统的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白以外,美的在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等厨房家电领域均独占鳌头。

多样化的产品类型和多个白色家电细分领域的高占有率,将成为美的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巨大优势。

在实现智能化转型的路上,作为传统生产商的美的,要实现自下而上的产品改革,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等领域的投入缺一不可。

类比于当前的智能家居热门企业小米,不难发现,小米的发展思路是从手机终端出发,先搭建平台,后向家电终端延伸,自上而下地完成了体系搭建,这种方式,抢先抓住了市场注意力,短期就完成了一体化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扩张。

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说,类似小米的快速外包、快速生产的模式,并不合适。由于本身就是制造商,如果仓促上线“草稿”产品,极可能导致自砸招牌,比如小米家电的质量和售后问题都屡屡遭人诟病。

但长期的研发周期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缓慢推进,也拉低了美的进入市场的速度,容易被以小米为代表的新兴品牌“先入为主”。成本、时间的投入与把握市场先机的矛盾在美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是小米的时间换空间更有效?还是美的后发先至更正确?这将是未来智能家电市场中难以避免的博弈,也是美的智能化之路的最大风险。

笔者认为,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短期的昙花一现往往比不上长久的厚积薄发。

库卡,押宝还是掉坑?

再看美的集团“双智战略”的另一端——智能制造。

2017年1月6日,美的集团正式以3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2亿元)的价格完成了对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94.55%股份的收购。

而库卡,则是全世界四大知名的机器人公司之一,这一招棋被视为美的在科技线路上的重要布局。

在国内家电市场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换购时代的当下,家电市场与此前相比增长乏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尽管库卡机器人与美的主营业务相关度不高,但工业机器人被视为人口老龄化、智能制造、物联网时代的重要产业发展方向,是美的对冲未来主营业务下滑风险的重要措施。

作为中资出海的重要并购案例,美的和库卡一直被德国、欧盟以及中国市场的共同关注着。

但2018年的库卡表现,却没有让这些关注者感到惊喜。

先是库卡CEO Till Reuter提前离职,背后的各种猜测在当地的媒体几乎刷屏,之后不久,库卡2018财年的业绩公布,确认了原CEO的离职原因——业绩大跌,令人失望。

2018年,库卡订单收入33亿欧元,同比下滑了8.5%;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滑6.8%;息税前利润率3%,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税后利润1660万欧元,暴跌了81.2%。

几乎所有业绩指标均为负增长,如此快的业务下滑令人始料未及,让市场不禁质疑美的巨资收购库卡的战略是踩了大坑,有些亏了。

内部研发投入不力、研发方向不明被视为库卡2018年业绩下滑的真正原因。2019年,库卡的机器人业务加大投入,并聚焦中国,但是从2019年美的年中财报来看,机器人业务依然没有起色。

机器人业务是美的四条主产品线中,唯一增速为负的分支。

从未来看,相比于欧美、日本的智能制造普及度,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布局正是起步阶段,从人力向智能制造生产线的转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市场空间同样巨大。

2017年美的收购库卡后,就将库卡机器人全面引入自身家电产品的生产线。因此,尽管2017年的美的营收快速增长,增速达到50%,但生产人员数量则并没有太大变化。

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优势已经得到了初步体现。

在不久前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美国工厂》中,福耀美国玻璃厂面对激化的员工矛盾,最终解决方法竟是引进自动机器人替代人工,令人不禁唏嘘之余,也看到了工业智能制造的大势所趋。

这部纪录片中,一个可以顶四个美国工人的机器人,正是美的集团收购的库卡生产的。

从长期看,随着高端产品中的科技成分越来越高,国内人力成本也逐步上升,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或将在未来5年迎来快速增长,库卡和美的也将在这期间找到发力的机会。

“稳中取胜”

近期,基建、科技、券商成为市场的热度话题,也被认为是2020年贯穿全年的赚钱机会。

但在风口和概念的上下波动中,踏空和洗盘时常发生,对于多数散户来说,盲目追逐风口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外资的重仓股常被视为稳定、优质的风向标,如今,美的集团的外资持仓持续逼近上限,其实也反映了美的作为白马龙头的“稳”。

从家电白马三巨头的业绩表现来看,从2017年到2019年中,受市场环境影响,海尔和格力的利润增速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只有美的集团的净利润增速始终保持稳健,这体现了美的集团优秀的抗风险能力。

从二级市场的收益来看,截至3月3日,上证指数的年度涨跌幅为-0.04%,上证50的年度涨幅为11.55%,多数的龙头白马股过去一年的涨幅都跑赢了大盘。

就美的集团本身来说,过去一年的涨幅为14.84%,跑赢上证50指数3个百分点,呈震荡上升趋势。

从股息率来看,以3月3日收盘价计算,美的集团的股息率几乎可以与“分红大户”格力电器相比肩,美的集团的股息率达2.27%,格力电器则是2.49%。

在A股市场中,美的集团称得上是“高分红稳健股”。

从投资角度看美的集团,短期需要警惕:2019年的经营业绩是否能达到预期,以衡量经济下行环境下的业绩弹性。

长期来看,需要关注智能家居与智能制造战略的进度,以衡量长期投资对未来估值的影响。

总体来看,美的集团或许不会是风口中涨幅最高的,但作为一个盈利情况稳定、分红比例较高的企业,在2020年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下,美的不失为一个非常“稳”的投资标的。

 

疫情曙光初现,复工复产正当时。

哪些行业将突出重围,率先抢跑?

哪些行业将承担压力,遭遇风险?

财经早餐研究院,甄选行业龙头,

潜心挖掘2020年的行业机会,

现已推出地产、汽车、家电系列深度分析文章。

持续关注财经早餐研究院,获取最干货的系列报道。

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行业和企业,请在留言板提前预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电巨头的“第二跑道”:格力聚焦手机,美的爱玩机器人
盘点美的大事件:看千亿掌门如何布局转型之路
【聚焦】机器人带来家电转折之年 谁能突出重围拔得头筹?
人生20股之二:美的集团的2023年分析
美的半年营收千亿,却美的不是个滋味!
中国家电海尔、格力、美的三巨头在全球影响力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