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人合一大中医第三部(针灸):大道简易学针灸》选载018:第六章、以穴位为主的针灸法,五俞穴

《天人合一大中医第三部(针灸):大道简易学针灸》选载018:第六章、以穴位为主的针灸法,五俞穴

五俞穴(含:原穴)概述:

人体经脉的穴位中,最重要是五俞穴。

五俞穴,也叫: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的总称,每条经脉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合计60个穴位,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针灸调节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针灸调节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针灸调节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针灸调节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针灸调节经气由此深入,进而回归、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就是说,五俞穴,是可以用来刺激、调理人体元气的“发出、运行、回归”的穴位,按五行理论,分别是“井、荥、俞(阳经,还有:原穴)、经、合”穴。

原穴为气留止之处。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输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五俞穴与原穴的深层机理:

我们讲过了人体经络穴位相当于人体内部世界的“检修口”的理论。所以,你不要想:哦,原来“元气”是从人体的“井穴”生发出来的。其实,不是说“元气”是从“井穴”生发出来的,“井穴”在人体四肢末梢部位,怎么能“生发”元气呢?实质上,“元气”是在人体的内部肮脏中生成的,只不过,元气连通到人体四肢末梢的“井穴”上,通过针灸“井穴”可以刺激元气的生发,更确切地说,可以刺激元气生发并且更多地发送到本条经脉上来(即发到该“井穴”所在的经脉上来)。

所以,五俞穴,是通过刺激、导引“元气”在本经脉上的强度、运行与作用,从而调节本经脉,治疗与本经脉相关的疾病。

那么,五俞穴之外的第六个穴位,“原穴”,又是什么涵义和作用呢?元气也称为原气,是少阳三焦经所主导的,其根本在于丹田、命门或心包、心主。那么,“原穴”就相当于三焦经在该“原穴”所在经脉上的“分部”或“分身”,其元气比五俞穴更强。阴经没有“原穴”,阳经才有,阳经与三焦经一样,都是阳经。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又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难经~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的顺序。同时,又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

五输穴总汇:

井穴: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

荥穴: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行间(肝)。

输穴:太渊(肺)、三间(大肠)、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后溪(小肠)、束骨(膀胱)、太溪(肾)、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临泣(胆)、太冲(肝)。

经穴:经渠(肺)、阳溪(大肠)、解溪(胃)、商丘(脾)、灵道(心)、阳谷(小肠)、昆仑(膀胱)、复溜(肾)、间使(心包)、支沟(三焦)、阳辅(胆)、中封(肝)。

合穴: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阴陵泉(脾)、少海(心)、小海(小肠)、委中(膀胱)、阴谷(肾)、曲泽(心包)、天井(三焦)、阳陵泉(胆)、曲泉(肝)。

六阴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

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膀胱(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胆(木)、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胃(土)、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五输穴在不同季节分别代表着本经脉:

五俞穴又称为五变腧穴,在不同的季节,五俞穴可以代表其所在的经脉。换言之,当我们要针灸某条经脉的时候,在不同的季节,我们就选五俞穴中的相应的一个,就相当于针灸了这条经脉了。

经典中有根据季节因时而刺五俞穴的记载,如《难经~七十四难》指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五俞穴(含原穴)所主的疾病:

五藏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 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以上的穴位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五输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如井穴可用来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来治疗喘咳;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六十八难》则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也可根据《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进行选穴,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这就是临床上所称的补母泻子法,如肺属金,虚则取太渊(土),实则取尺泽(水)等。

《难经》第六十六难,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五俞穴的针灸方法归纳:

1、五变腧穴,分别在四季(五季)针灸,代表着其所在的经脉而起作用。

2、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分别对应病“在脏、在色、在时间、在音、在食”。

3、“本穴、子穴、母穴”的补泻方法:本穴用手法补泻,“子穴、母穴”的补泻:“虚当补其母,实当泻其子”。另有“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的说法,所以补子也能补母,泻母也能泻子。

手太阴肺经的五俞穴:

手太阴肺经:少商穴:

一、少商穴主治:

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历代医家公认本穴为治疗咽喉疾患的特效穴。如《十四经要穴主治歌》云:“少商惟针双蛾痹,血出喉开功最奇”。

二、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拇指桡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取少商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或28号毫针,针尖略斜向上方,刺入1分深。对急性肺炎,高热、惊厥、呼吸急促者,疾刺疾出针,以出血为宜。若未出血者,医者可用拇指沿患者鱼际向少商穴推压令出血。

注意:

1.只要出血2至3滴,喉管痛即减轻,烧亦减退,效果佳。

2.针刺方法:采取男左女右,就是女的针右手,男的刺左手为佳。

手太阴肺经:鱼际穴: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主要有宣肺解表、清热泻火、止咳平喘等功效。关于鱼际穴的平喘作用,近代医家对此作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科学实验的深入研究,认识到针刺鱼际穴有较好的即刻平喘效果。我之所以介绍此穴道是一般人不能针刺,也可以用指压鱼际穴来止喘,不愧为急救哮喘的好穴道。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鱼际穴上,食指顶挟住虎口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哮喘症状可以缓解,渐渐喘止。

手太阴肺经:太渊穴:

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之俞穴,是肺经原气转注之处,又是八会穴(脉会太渊穴)。太渊穴五行属土,土能生金,肺气虚之症可补太渊穴。针刺本穴可治牙齿痛,手腕无力疼痛,咳嗽风痰及偏正头痛。关于太渊穴的治呃逆作用,近代医家对此作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科学实验的深入研究,认识到针刺太渊穴有较好的即刻止呃逆效果。平时读者可按压此穴自我保健。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太渊穴上,食指顶挟住腕背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呃逆症状可以缓解,渐渐呃逆止。证属脾胃阳虚,虚气上逆,效果佳。

手太阴肺经:经渠穴:

经渠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经穴,是肺经经气行经之处。经渠穴按《刺灸心法》记载,本穴主治咳疟寒热,胸背拘急膨胀,喉痹,咳逆上气数欠,呕吐心疼等症。由于经渠穴五行属金,肺属金,故对肺气不足所引起的咳逆上气数欠,呕吐心疼,喉痹等,皆能起到一定补肺气的作用。平时读者可按压此穴自我保健。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由腕横纹往寸口陷中上,即太渊穴往寸口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寸口经渠穴上,食指顶挟住腕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胸背拘急膨胀、呕吐心痛症状可以缓解。证属肺气虚,虚气上逆,效果佳。

手太阴肺经:尺泽穴:

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合穴,是肺经经气所入之处。尺泽穴五行属水,为肺经之子,故有宣降肺气、润肺止咳之功效。按“实则泄其子”的治疗原则,本穴主治咳嗽脓血,肺积息喘,及绞肠痧痛,伤寒汗不出,喉痹,小儿急慢惊风等症,近代医家对此作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本穴治疗习惯性的鼻衄和肘臂筋脉拘挛筋急,肘臂痛、手臂不能上举,针刺尺泽穴有较好的效果。凡燥热伤肺及肝火犯肺等所致的“咳嗽、胸痛、哮喘、咯血”等病症,可用三棱针放血。平时读者可按压此穴自我保健。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肘横纹上尺泽穴上,食指顶挟住肘横纹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胸痛、哮喘、咯血、鼻衄、肘臂痛、手臂不能上举”等症状,可以缓解。证属肺气实,燥热伤肺及肝火犯肺等,效果佳。

以上所介绍的手太阴肺经这五个穴位,在五行分属木(少商穴)、火(鱼际穴)、土(太渊穴)、金(经渠穴)、水(尺泽穴)。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可以灵活的运用来治疗许多疾病。如肝经郁结时,可用选用少商穴(去木郁)及经渠穴(金克木)来加以治疗。

手阳明大肠经的五俞穴:

下面所介绍的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井、荥、俞、原、经、合”六穴(阳经比阴经多一原穴),在五行上分属金(商阳穴)井主治心下满,水(二间穴)荥主治 身热,木(三间穴)俞主治体重节痛,火(阳溪穴)经主喘咳寒热,土(曲池穴)合主治逆气而泄。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为合谷穴。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

以下举手阳明大肠经的金井穴“商阳穴”来说明经络穴位临床治病的疗效。

商阳穴主治:

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按《刺灸心法》记载:商阳主刺卒中风,暴仆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十井、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穴,使血气流通,实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诀也。近代医家点刺放血商阳穴治疗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特别是咽部充血肿痛,不能咽东西,有特效。(少商穴,治扁桃腺肿痛特效)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食指桡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先将食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取商阳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或28号毫针,针尖略斜向上方,刺入1分深。疾刺疾出针,以出血为宜。若未出血者,医者可用拇指沿患者食指向商阳穴推压令出血。

注意:

1.只要出血2至3滴,咽管痛即减轻,烧亦减退,效果佳。

2.针刺方法:采取男左女右,就是女的针右手,男的刺左手为佳。

手阳明大肠经:二间穴:

以下举手阳明大肠经的水荥穴“二间穴”来说明,经络穴位临床治病的疗效。

二间穴主治:

二间穴在五行属水,五行“金(母)生水(子)”。肺属金,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为本经(大肠经)之子穴,其功能偏清热(实则泻其子)。大肠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循颈、上颊、入下齿、交人中、上挟鼻孔,经气弥散于头面、五官各部。由于手阳明经筋也上行面颊、结于颧部,故用二间穴来治疗胃火牙痛有显着的效果。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当赤白肉际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另一手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二间穴上,另一手食指顶挟住食指关节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阳明大肠经:三间穴:

三间穴主治: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俞穴(俞主治体重节痛),为原气由三焦输转于大肠经之处(如水流之转注处)。三间穴五行属木,金能克木。其大肠经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循颈、上颊、入下齿、交人中、上挟鼻孔,经气弥散于头面、五官各部,如属肝风上扰,胃火上炎之面颊三义神经痛,牙痛,眼痛,针本穴有即刻止痛之疗效。《百症赋》云:“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另一手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三间穴上,另一手食指顶挟住食指关节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

合谷穴主治: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大肠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循颈、上颊、入下齿、交人中、上挟鼻孔,经气弥散于头面、五官各部,合谷穴为古今医家公认是治疗头面、五官疾患的特效药穴,如齿龈痛、口吻不收、口噤不开、鼻衄、耳中不通、目视不明、面肿、重舌等症。

《玉龙歌》:“头面纵有诸般症,一针合谷效如神”。

《医宗金鉴》:“合谷主治破伤风,痹痛筋急针止疼,兼治头上诸般病,水肿难产小儿惊”。

《类经图翼》:“能下死胎,妇人妊娠补合谷即坠胎”。所以孕妇禁针合谷穴。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掌,伸开拇指、食指,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合谷穴上,食指顶挟住虎口下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阳明大肠经:阳溪穴:

一、 阳溪穴主治: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经穴,经穴为大肠经经气行经之处(经者如水之行也),经主治喘咳寒热,阳溪穴五行属火,五行火克金。大肠经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循颈、上颊、入下齿、交人中、上挟鼻孔,经气弥散于头面、五官各部。《医宗金鉴》:“阳溪主治诸热症,瘾疹、痂疥亦当针,头痛,牙痛,咽喉痛,狂妄,惊恐见鬼等症”。现代医家用阳溪穴治疗小儿拇指内屈,能上翘。

二、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掌,在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两筋凹陷中。即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阳溪穴上,食指顶挟住腕背下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阳明大肠经:曲池穴:

一、 曲池穴主治: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合穴为大肠经经气所入、归合于藏府之处(合者如水流之汇合以至海也)。曲池穴五行属土,五行土生金。大肠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循颈、上颊、入下齿、交人中、上挟鼻孔,经气弥散于头面、五官各部。

《医宗金鉴》:“曲池主治是中风,手挛筋急痛痹风,兼治一切疟疾病,先寒后热自然平”。

《备急千金方》:“治举体痛痒如虫啮,痒而搔之,皮便脱落作疮”。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二、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曲池穴上,食指顶挟住肘横纹下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阳明大肠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金(商阳穴)井主治心下满,水(二间穴)荥主治身热,木(三间穴)俞主治体重节痛,火(阳溪穴)经主喘咳寒热,土(曲池穴)合主治逆气而泄。手足阳经有原穴,如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为合谷穴。

足阳明胃经的五俞穴:

足阳明胃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金的“厉兑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内庭穴”五行属水是荥穴主治身热,“陷谷穴”五行属木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解溪穴”五行属火是经穴主喘咳寒热,“足三里穴”五行属土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足阳经有原穴,足阳明胃经之原穴为“冲阳穴”。《难经》第六十六难,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足阳明胃经:厉兑穴:

以下举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厉兑穴”来说明经络穴位临床治病的疗效。

厉兑穴主治:厉兑穴为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主治心下满。厉兑穴五行属金,而足阳明胃经五行属土,五行相生,土能生金,厉兑穴五行属金,为本经之子穴,按“实则泻其子”之治则,凡胃经之实症,用厉兑穴。足阳明胃经循行从头走至足,历经“头面、颈、胸、心、肺、肝、胃、肠、下肢”等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治则,《医宗金鉴》记载:厉兑,主治:尸厥口噤气绝,状如中恶,“面肿、喉痹、惊狂,好卧足寒,膝膑肿痛”等症。此穴与隐白穴同针,治梦魇不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次趾之端外廉,第2趾爪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以大拇指指甲尖按压在厉兑穴上,食指顶挟住第2趾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足阳明胃经:内庭穴:

内庭穴主治:内庭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荥水穴,荥穴主治身热。内庭穴在五行属水,阳明胃经五行属土,五行“土克水”,所以为本经所克之穴。凡水旺反侮土之症,可用本穴。足阳明胃经循行从头走至足,历经“头面、颈、胸、心、肺、肝、胃、肠、下肢”等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治则:

《医宗金鉴》:“内庭主治痞满坚,左右缪灸腹响宽,兼刺妇人食蛊胀,行经头晕腹疼安”。

《通玄指要赋》:“腹膨而胀,夺内庭兮休迟”。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思食,耳鸣针便清”。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在足背次趾本节前外侧,第2~3趾缝处取穴。

【操作方法】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内庭穴上,食指顶挟住脚底第2趾缝下方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本穴加灸法效果好,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足阳明胃经:陷谷穴:

一、陷谷穴主治:

此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俞穴(俞穴主治体重节痛),为原气由三焦输转于胃经之处(如水流之转注处)。陷谷穴五行属木,胃经五行属土,木能克土,凡肝火旺而克土之症状,皆可泻陷谷穴而治疗。足阳明胃经循行从头走至足,历经“头面、颈、胸、心、肺、肝、胃、肠、下肢”等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治则:

《医宗金鉴》:“陷谷穴主治水气肿,善噫,疝气少腹痛,肠鸣腹痛,疟疾振寒无汗”。

《百症赋》:“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在足背次趾本节后外侧,第2~3跖骨结合部之后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陷谷穴上,食指顶挟住脚底第2趾缝下方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足阳明胃经:冲阳穴:

一、冲阳穴主治:

此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原穴,难经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足阳明胃经循行从头走至足,历经“头面、颈、胸、心、肺、肝、胃、肠、下肢”等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治则:

《医宗金鉴》胃经表里原络穴主治:针胃经之原穴冲阳穴,脾经之络穴公孙穴可治“项、颈、胸,膺、胯、股、胫、胻、足跗”疼痛,发狂妄言,高歌弃衣而走,恶烟火,闻木音即惊。皆“胃、脾”经病也。现在临床点刺出血,治疗踝关节扭伤,效果佳。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在足背最高点,足背动脉跳动处,即陷谷穴上方3寸取穴。

【操作方法】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冲阳穴上,食指顶挟住足底下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再按压公孙穴(此穴在脾经)五分钟,症状可缓解。

足阳明胃经:解溪穴:

解溪穴主治:此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经穴(经穴主治喘咳寒热),为胃经原气行经之处(经者如水之行也)。解溪穴五行属火,胃经五行属土,五行相生“火生土”。“虚则补其母”,足阳明胃经循行从头走至足,历经“头面、颈、胸、心、肺、肝、胃、肠、下肢”等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治则:

《医宗金鉴》:“解溪主治风气面浮,腹胀,足肿,喘满,咳嗽,气逆发噎,头痛,目眩,悲泣癫狂,惊悸,怔忡等症”。

《玉龙赋》:“解溪、丘墟,脚痛堪追”。

《百症赋》:“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在踝关节前,位于系鞋带处,即伸趾长肌腱与伸拇长肌键之间。

【操作方法】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解溪穴上,食指顶挟住足跟上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

一、足三里穴主治:

此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合穴主治逆气而泄),为胃经原气所入之处(合者如水之会也)。足三里穴五行属土,又是四总穴之一(肚腹三里留)。胃经五行属土。足阳明胃经循行从头走至足,历经“头面、颈、胸、心、肺、肝、胃、肠、下肢”等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治则:

《医宗金鉴》:足三里主治中风,中湿,诸虚,耳聋,上牙疼,水肿,心腹鼓胀,噎膈哮喘,寒湿脚气,“上、中、下”三部痹痛等症。

《席弘赋》:“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髋骨腿疼三里泻”。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通玄指要赋》:“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

《医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患风疾人宜灸三里,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通,即无风疾”。(此穴三十岁外才可灸)。

二、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外l寸许,取穴。

【操作方法】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三里穴上,余四指挟住小腿后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足阳明胃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金的“厉兑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内庭穴”五行属水是荥穴主治身热,“陷谷穴”五行属木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解溪穴”五行属火是经穴主喘咳寒热,“足三里穴”五行属土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足阳经有原穴,足阳明胃经之原穴为“冲阳穴”。《难经》第六十六难,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足阳明胃经的五输穴“井、荥、俞、经、合”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经络循行所起的远治作用,对身体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五输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 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 及防病的能力。

足太阴脾经的五俞穴:

足太阴脾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木的“隐白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大都穴”五行属火是荥穴主治身热,“太白穴”五行属土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商丘穴”五行属金是经穴主喘咳寒热,“阴陵泉穴”五行属水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

足太阴脾经:隐白穴:

足太阴脾经的井穴“隐白穴”,井,主治:心下满,又是孙思邈十三鬼穴之一,为临床用来急救的要穴。

一、隐白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心脾疼痛”。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篇》:“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隐白穴),寒则留之,热者疾之,气下乃止”。

《百症赋》:“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甲尖按压在隐白穴上,食指顶挟住大趾下方,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足太阴脾经:大都穴:

大都穴为足太阴脾经荥穴,主治身热。大都穴五行属火,脾经五行属土,五行相生火能生土。“虚则补其母”,凡脾虚之证可用大都穴补之。

一、大都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温热病汗不出,伤寒手足逆冷,腹满,呕吐,闷乱,大便难”。(凡妇人怀孕,及生产后未满百日,俱不宜灸。)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内侧本节前第二节后,骨缝赤白肉际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大都穴上,食指顶挟住大趾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足太阴脾经:太白穴:

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之俞穴(主治体重节痛),五行属土,又为贯通脾经原气的代表原穴。治他经之病,补泻与之相关的脾经时,太白为重要之穴。

一、太白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痔漏,腹中疼痛,大便不通”。太白穴与丰隆穴同针可治“身重、倦怠、面黄、舌强而疼、腹满时时作痛、或吐、或泻、善饥而不欲食”等脾胃经之病。此为脾经表里原络穴主治。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太白穴上,食指顶挟住大趾背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效果佳。

足太阴脾经:商丘穴:

商丘穴为足太阴脾经之经穴,主治喘咳寒热,经穴为脾经原气行经之处。商丘穴五行属金,脾经五行属土,五行相生土能生金。五行生克,“实则泻其子”,凡脾经实症可用商丘穴治疗。

一、商丘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痞气、黄疸、寒疟”及“呕、吐、泻、痢”等症。

《百症赋》:“商丘痔瘤而最良”。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内踝下微前陷中取穴。取穴时,大拇趾翘起,其陷凹处即商丘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内踝下微前之商丘穴上,食指顶挟住踝后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证属脾气实,火气上逆,效果佳。

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为脾经原气所入之处。阴陵泉穴五行属水,脾经五行属土,五行相生相克“土克水”,所以为本经所克之穴。凡水旺反侮土之症,可用阴陵泉穴治疗。

一、阴陵泉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胁腹胀满,阴痛,足膝红肿,小便不通,小便失禁不觉等症”。

《玉龙赋》:“阴陵除膝肿之难熬”。

《通玄指要赋》:“阴陵开通于水道”。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屈膝,在膝横纹头,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阴陵泉穴上,食指顶挟住膝横纹头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足太阴脾经的五输穴“井、荥、俞、经、合”,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经络循行所起的远治作用,对身体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

手少阴心经的五俞穴:

手少阴心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木的“少冲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少府穴”五行属火是荥穴主治身热,“神门穴”五行属土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灵道穴”五行属金是经穴主喘咳寒热,“少海穴”五行属水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

手少阴心经:少冲穴:

少冲穴,为手少阴心经的井穴(四肢末端之井穴为经络之根),井穴主治心下满。少冲穴,为治疗痰盛不省人事的十井穴之一,临床用来急救中风不省人事,卒暴昏沈,心烦烦满,舌强,发热。少冲穴五行属木,五行相生木生火,经言:“虚则补其母”。本穴可补益心气,宁神安志。

一、少冲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心虚胆寒,怔忡癫狂”。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小指爪甲内侧,小指桡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手少阴心经:少府穴:

少府穴为手少阴心经荥穴,荥主治身热,少府穴五行属火。手少阴心经五行亦属火,经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五行相生“火生土”,五行相克“火克金”,故少府主治对久咳、胸痛有其疗效。

一、少府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咳疟久不愈,臂酸,肘腋挛急,胸中痛,及妇人阴挺,阴痒,阴痛,男子遗尿,偏坠等症”。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小指,在第4、5掌骨间横纹上。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少府穴上,食指顶挟住掌骨背面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少阴心经:神门穴: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之俞穴,为心经原气留止之处,也是本经之原穴。难经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神门穴五行属土,心经五行属火,五行相生火能生土,经曰:“实则泻其子”,故神门穴可泻心火,补益心气,安神定志,开窍益智。临床用于治疗失眠有特殊疗效。

一、神门穴主治:

《医宗金鉴》:“神门穴主治惊悸,怔忡,呆痴,卒中鬼邪,恍惚振惊及小儿惊痫等证”。

《通玄指要赋》:“神门去心性之呆痴”。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穴在掌后锐骨之端,腕骨与尺骨相接处,内侧凹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神门穴上,食指顶挟住腕背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少阴心经:灵道穴:

灵道穴为手少阴心经之经穴,主治喘咳寒热,经穴为心经原气行经之处,灵道穴五行属金。心经五行属火,五行相克为“火克金”。本穴为土(胃经)之子,因五行相生为“土生金”,“实则泻其子”,故灵道穴可治胃气上逆之心痛。

一、灵道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心痛,羊痫,瘛瘲,肘挛,暴喑不能言”等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取穴时,仰掌,小指内侧腕横纹上1寸5分,大筋内侧上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灵道穴上,食指顶挟住腕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对于心气实暴喑不能言效果佳。

手少阴心经:少海穴:

少海穴为手少阴心经之合穴,合穴为心经原气所入之处。少海穴五行属水,心经五行属火,五行相生相克、水能克火,所以为本经所克之穴。凡水旺反侮之症,可用本穴治疗。

一、少海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腋下瘰疬,漏臂与风吹肘臂疼痛也,及癫痫羊鸣等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肘内侧的肘横纹头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少海穴上,食指顶挟住肘横纹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太阳小肠经的五俞穴:

手太阳小肠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金的“少泽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前谷穴”五行属水是荥穴主治身热,“后溪穴”五行属木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阳谷穴”五行属火是经穴主喘咳寒热,“小海穴”五行属土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手太阳小肠经之原穴为“腕骨穴”。《难经》第六十六难,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穴:

少泽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井穴主治心下满。少泽穴五行属金,手太阳小肠经五行属火,五行相克火能克金。手太阳小肠经由手走头,在肩部有分支,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接,又于头项部和督脉相通,临床用于治头项强痛、肩臂之尺神经痛,有其疗效。

一、少泽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鼻衄不止,妇人乳肿”。

主刺卒中风,暴仆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十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使血气流通,实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诀也。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小指尺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先将小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取少泽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或28号毫针,针尖略斜向上方,刺入1分深。疾刺疾出针,以出血为宜。若未出血者,医者可用拇指,沿患者小指向少泽推压令出血。

【针刺原则】采取男左女右,就是女的针右手,男的刺左手为佳。

手太阳小肠经:前谷穴:

一、前谷穴主治:

前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荥主治身热。前谷穴在五行属水,小肠经五行属火,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所以水盛克火之症,可用本穴治疗。

《医宗金鉴》记载:“前谷穴主治癫痫,颈、项、颊肿引耳疼痛,及妇人产后无乳等症”。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微握拳,在小指尺侧,小指本节前之横纹端,骨边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前谷穴上,四指挟住手背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俞穴(俞穴主治体重节痛),后溪穴五行属木,小肠经五行属火,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小肠经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绕肩胛,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入耳中。“虚则补其母”,后溪穴通督脉,凡项强、腰痛按压本穴有其疗效。

一、后溪穴主治:

《内经》:“项痛不可以顾,刺手太阳”。

《医宗金鉴》“主治疟疾,癫痫”。

《针灸聚英》:“后溪主治颈项强,不得回顾”。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握拳,在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后溪穴上,余四指顶挟住手背关节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太阳小肠经:腕骨穴:

腕骨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原穴,经曰:“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小肠经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绕肩胛,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入耳中。在肩部有分支,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接,又于头项部和督脉相通,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临床上腰腿、手腕疼痛有其疗效。

一、腕谷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玉龙歌》:“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脾虚黄疸,腕骨、中脘何疑”。

《玉龙赋》:“脾虚黄疸,腕骨、中脘何疑”。

《通玄指要赋》:“腕骨祛黄”。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握拳,在尺侧第5掌骨底凹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腕骨穴上,四指顶挟住对侧手腕,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太阳小肠经:阳谷穴:

阳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经穴,为小肠经原气行经之处(经者如水之行也),经穴主治喘咳寒热。阳谷穴五行属火,小肠经五行亦属火。小肠经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绕肩胛,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入耳中。在肩部有分支,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接,又于头项部和督脉相通,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其主治如下。

一、阳谷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头面项肿,手膊疼痛不举,及痔漏,阴痿等症”。

《百症赋》:“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握拳向内,在腕骨尺侧,位于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在腕横纹端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阳谷穴上,四指顶挟住对侧手腕,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太阳小肠经:小海穴:

小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合穴,为小肠经原气所入之处(合者如水之会也)。小海穴五行属土,小肠经五行属火,五行火生土。小肠经经脉循行从手走头的过程中,绕肩胛,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入耳中,在肩部有分支,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接,又于头项部和督脉相通。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其主治如下。

一、小海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咽喉,牙龈肿痛等症”。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肘,在肘尖内侧端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小海穴上,四指顶挟住肘横纹下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足太阳膀胱经的五俞穴:

根据经络的标本、根结的理论来了解,标是指头身部,是经脉扩散的区域,本是指四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心。根是指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结是指躯干部的有关部位,是经气循行流注的归结。《内经》:“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此说明了肘膝以下的穴位对于头面、躯干及内脏的重要治疗作用。

经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藏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其中原穴为气留止之处。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输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足太阳膀胱经之五输穴为:“至阴穴为井、通谷穴为荥、束骨穴为俞、京骨穴为原穴、昆仑穴为经、委中穴为合穴”。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穴:

一、至阴穴主治:

至阴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至阴穴五行属金,而足太阳膀胱经五行属水,五行相生,金能生水,至阴穴五行属金,为本经之母穴,按“虚则补其母”之治则,凡本经之虚症,用至阴穴。

《医宗金鉴》记载:“妇人横逆难产灸奇穴。即妇人横产,子手先出,诸符药不效者,灸至阴穴”。

临床用至阴穴治疗痛经,虚寒用灸,实症用针,疗效佳。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爪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甲尖按压在至阴穴上,食指顶挟住第五小趾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如虚寒痛经用灸法。

足太阳膀胱经-通谷穴:

一、通谷穴主治:

通谷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荥水穴,荥水穴主治身热,通谷穴在五行属水,膀胱经五行属水。

《针灸大成》:“头项强痛,病人面黑,善恐欠,此膀胱病也。身热,刺通谷”。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小趾外侧,在足小趾本节前端,第五趾关节前下方凹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通谷穴上,食指顶挟住脚底第五趾缝下方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5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注意】本穴加灸法效果好,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足太阳膀胱经—束骨穴:

一、束骨穴主治:

此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俞穴,为膀胱经原气留止之处(如水之所注),而俞主治体重节痛。束骨穴五行属木,膀胱经五行属水,水能生木,按实则泻其子,凡膀胱经实症可用束骨穴治之。

束骨穴主治:“颈项强不可回转,头痛目眩,腰背痛”。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在足小趾本节后,赤白肉际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束骨穴上,食指顶挟住脚底下方处,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

一、京骨穴主治:

此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原穴,难经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医宗金鉴》膀胱经表里原络穴主治:“针膀胱经表之原穴'京骨’,肾经里之络穴'大钟’,可治:目胞脱陷泪出,头项疼痛,脐突,大腹、少腹胀痛,按之其尿难出,而溲血脓”。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突起之下,赤白肉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束骨穴上,食指顶挟住足底下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再按压大钟穴(此穴在肾经)五分钟,症状可缓解。

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穴:

此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经穴为膀胱经原气行经之处(经者如水之行也),经穴主治喘咳寒热。昆仑穴五行属火,五行水克火。

昆仑穴能治疗头项强痛、目眩、目痛、腰背痛等症。

一、昆仑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足腿红肿,牙齿疼痛”。

《玉龙赋》:“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

《通玄指要赋》:“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外踝后五分,跟骨上凹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昆仑穴上,食指顶挟住足跟另一侧,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足太阳膀胱经—委中穴:

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合穴为膀胱经原气所入之处(合者如水之会也)。合穴主治逆气而泄。委中穴五行属土,膀胱经五行属水,五行相克为土克水,膀胱经属水,凡本经水盛之病症可用委中穴。

四总穴歌有“腰背委中求”,就是腰背部病症,委中穴点刺放血可取得良好疗效。

一、委中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腰、胯、股、膝”中受“风、寒、湿”气,筋挛疼痛(本穴禁灸)。

《王龙赋》:“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通玄指要赋》:“腰背疼,在委中而已矣”。

《百症赋》:“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膝腘窝横纹中央,小腿伸直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三棱针点剌放血法。

上面所介绍的膀胱经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个穴道,穴位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尤其是十指的井穴,为经络之根。根据经络的标本、根结的理论来了解。标是指头身部,是经脉扩散的区域,本是指四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心。根是指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结是指躯干部的有关部位,是经气循行流注的归结。

足少阴肾经的五俞穴:

足少阴肾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木的“涌泉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然谷穴”五行属火是荥穴主治身热,“太溪穴”五行属土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复溜穴”五行属金是经穴主喘咳寒热,“阴谷穴”五行属水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

足少阴肾经—涌泉穴:

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经曰:“所出为井”,如水之源头,即经气初出,故名:涌泉。又曰:“井主治心下满”。涌泉穴为回阳九针之一,可治疗五脏之急症,《席弘赋》有“若下涌泉人不死”之说,故涌泉穴是治疗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的中风闭证及厥症之急救穴。

一、涌泉穴主治:

《医宗金鉴》:“涌泉主刺足心热,兼刺奔豚疝气疼,血淋气痛疼难忍,金针泻动自安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涌泉穴上,食指顶挟住足背另一方,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足少阴肾经—然谷穴:

然谷穴为足少阴肾经荥穴,荥主治身热。然谷穴五行属火,足少阴肾经五行属水,五行水克火,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先补后泻,先补其虚,后泻其实,邪去正安,诸病除。

一、然谷穴主治:

《医宗金鉴》:“然谷主治喉痹风,咳血足心热遗精,疝气温疟多渴热,兼治初生儿脐风”。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前下方凹陷,赤白肉际处。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然谷穴上,食指顶挟住另一侧,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俞穴,为肾经原气留止之处。太溪穴五行属土,肾经五行属水,五行相克土克水。太溪穴也是肾经之原穴,阴经以俞代原。凡肾阴、肾阳不足的病症,本穴皆有其疗效。

一、太溪穴主治:

《医宗金鉴》:“太溪主治消渴病,兼治房劳不称情,妇人水蛊胸胁满,金针刺后自安宁”。

《通玄指要赋》:“牙齿痛,太溪堪治”。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内踝后缘与跟腱内侧前缘之间凹陷处。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太溪穴上,食指顶挟住另一侧踝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足少阴肾经—复溜穴:

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是肾经经气行经之处。复溜穴主治喘咳寒热。复溜穴五行属金,肾经五行属水,五行相生金能生水。凡肾经虚症可用“虚则补其母”。

一、复溜穴主治:

《医宗金鉴》:“复溜血淋宜乎灸,气滞腰疼贵在针,伤寒无汗急泻此,六脉沉伏即可伸”。

《百症赋》:“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内踝后上2寸,跟腱前沿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复溜穴上,食指顶挟住跟腱之另一侧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足少阴肾经—阴谷穴:

阴谷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合穴,合穴为肾经原气所入之处,阴谷穴为合穴主治逆气而泄。阴谷穴五行属水,肾经五行亦属水,常取之补泻,是肾经中的代表穴。

一、阴谷穴主治:

《医宗金鉴》:“阴谷舌纵口流涎,腹胀烦满小便难,疝痛阴痿及痹病,妇人漏下亦能痊”。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腘窝内侧两筋间,在膝弯后的小筋与大筋间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阴谷穴上,食指顶挟住膝上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厥阴心包经的五俞穴:

心厥阴心包络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木的“中冲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劳宫穴”五行属火是荥穴主治身热,“大陵穴”五行属土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间使穴”五行属金是经穴主喘咳寒热,“曲泽穴”五行属水,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

手厥阴心包络经:中冲穴:

手厥阴心包络经的井穴“中冲穴”,井主治心下满。临床用来急救中风不省人事,卒暴昏沉,心烦烦满,舌强,发热,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中冲、少商、商阳、关冲、少冲、少泽”,使血气流通,实有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诀也。

一、中冲穴临床主治:

《玉龙歌》:“中风主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

小儿夜啼症,伴有心烦怕热、目赤、便秘、口干等。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手中指之端,爪甲内分许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甲尖按压在中冲穴上,食指顶挟住中指另一方,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中风急救则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先将小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取中冲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或28号毫针,针尖略斜向上方,刺入1分深。疾刺疾出针,以出血为宜。若未出血者,医者可用拇指沿患者中指向中冲穴推压令出血。

手厥阴心包络经:劳宫穴:

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络经荥穴,荥主治身热。手厥阴心包络经其经气起于胸中,循手臂中道运行,直达手中指之尖端,其脉下膈,历络三焦。劳宫穴五行属火,手厥阴心包络经五行亦属相火,功专清心泻火,能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病症,如失眠、心烦、口干舌燥,口疮。劳宫穴是回阳九针之一,临床为急救之要穴。临床治疗饮食不当的胃痉挛疼痛(即胃翻心痛),效果佳。

一、劳宫穴之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痰火胸痛,小儿口疮及鹅掌风等症”。

《通玄指要赋》:“劳宫退胃翻心痛亦何疑!”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掌心向上,在手掌中央,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劳宫穴上,食指顶挟住掌骨背面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厥阴心包络经:大陵穴:

大陵穴为手厥阴心包络经之俞穴,也是心包络经的原穴,是心包络经原气留止之处。大陵穴五行属土,心包络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相生火能生土,经曰:“实则泻其子”,故大陵穴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一、大陵穴主治:

《玉龙赋》:“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

《通玄指要赋》:“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

临床治疗失眠、多梦、健忘有其疗效。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在腕横纹正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大陵穴上,食指顶挟住腕背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厥阴心包络经:间使穴:

间使穴为手厥阴心包络经之经穴,经穴为原气行经之处,主治喘咳寒热。又间使穴五行属金,能疏解厥阴与少阳邪气,故本穴素为治疟要穴。

一、间使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脾寒证,九种心痛,脾疼,疟疾,口渴,及瘰疬久不愈。左右针灸自然平”。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取穴时,仰掌,于腕横纹上3寸两筋间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间使穴上,食指顶挟住腕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手厥阴心包络经:曲泽穴:

曲泽穴为手厥阴心包络经之合穴,合穴为原气所入之处。曲泽穴五行属水,心包络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相生相克,水能克火。曲泽穴能清心火,凡心火旺盛引起的心痛,身热烦渴等证,皆有其疗效。

一、曲泽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臂肘摇动,掣痛不能伸,伤寒,呕吐,气逆等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肘,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曲泽穴上,食指顶挟住肘横纹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少阳三焦经的五俞穴:

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井、荥、俞、经、合”五穴,这五个穴位,在五行分属金(关冲穴)井主治心下满,水(液门穴)荥主治身热,木(中渚穴)俞主治体重节痛,火(支沟穴)经主喘咳寒热,土(天井穴)合主治逆气而泄。手足阳经有原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为:阳池穴。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穴:

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关冲穴”,井主治心下满,关冲穴五行属金,手少阳三焦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生克金能生水。

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循臂之外侧上行至肩项部,达头面部的“耳、目、面颊、额”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临床用关冲穴,点刺出血治疗急性咽喉炎有特效。

一、关冲穴主治:

《医宗金鉴》:“关冲主刺卒中风,暴仆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十井、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穴,使血气流通,实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诀也”。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无名指尺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先将无名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取关冲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或28号毫针,针尖略斜向上方,刺入1分深。 疾刺疾出针,以出血为宜。若未出血者,医者可用拇指,沿患者无名指向关冲穴推压令出血。注意采取男左女右,就是女的针右手,男的刺左手为佳。

手少阳三焦经:液门穴:

液门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荥水穴,荥主治身热。液门穴在五行属水,三焦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所以水盛克火之症,可用本穴清热泻火。

一、液门穴之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咽喉外肿,牙龈痛,手臂红肿,耳暴聋,不得眠等证”。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风寒热”。

《备急千金要方》:治“热病先不乐,头痛面热无汗等症”。

临床治疗感冒有较佳的效果。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手背第四、五指指缝间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液门穴上,余四指挟住手心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少阳三焦经:中渚穴: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俞穴,俞主治体重节痛,为三焦经原气留止之处(如水之所注)。中渚穴五行属木,三焦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相生相克,五行木生火,凡耳鸣耳聋,头痛目眩,咽痛咽肿,三焦经木生火之证,皆可用中渚穴。

一、中渚穴之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等证”。

《席弘赋》:“久患伤寒肩背痛,针中渚得其宜”。

《肘后歌》:“肩背诸疾中渚下”。

临床治疗五十肩,有其疗效。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掌握拳,在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的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中渚穴上,余四指顶挟住手心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

阳池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经曰:“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难经》云:“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阳池的主治功能很广泛。

一、阳池穴主治如下:

《医宗金鉴》:主治“消渴,口渴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持物不得,臂不能举等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掌,第四、五掌间直上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阳池穴上,余四指顶挟住手心处,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

支沟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经穴为三焦经原气行经之处(经者如水之行也),经主治喘咳寒热。支沟穴五行属火,三焦经五行亦属相火,支沟可清三焦之热邪,宣通三焦气机。

一、支沟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鬼击卒心痛,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妇人产后血晕,不省人事等证”。

《玉龙赋》:“支沟,通大便之秘”。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支沟中恶卒心痛,大便不通胁肋疼,能泻三焦相火盛,兼治血脱晕迷生”。

临床用支沟穴治疗胁肋疼痛,便秘特效,常按摩支沟穴,可解决排便的困扰。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前臂腕背横纹上3寸,当桡骨与尺骨之间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支沟穴上,余四指顶挟住手臂对侧,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手少阳三焦经:天井穴:

天井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合穴,合穴为三焦经原气所入之处(合者如水之会也),合穴主逆气而泄。天井穴五行属土,三焦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火生土,经云:“实则泻其子”,所以天井可清热散风,疏解少阳经之热邪。

临床,用:天井,治疗“落枕、奇痒的瘾疹、目痛、偏头痛”有其疗效。

一、天井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瘰历,瘾疹”。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肘,在肘尖后凹陷处取穴,肘尖上1寸凹陷处。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天井穴上,余四指顶挟住肘内侧,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足少阳胆经的五俞穴:

足少阳胆经五输穴:“井、荥、俞、经、合”五穴,这五个穴位在五行分属金(窍阴穴)井主治心下满,水(侠溪穴)荥主治身热,木(足临泣穴)俞主治体重节痛,火(阳辅穴)经主喘咳寒热,土(阳陵泉穴)合主治逆气而泄。手足阳经有原穴,足少阳胆经之原穴为丘墟穴。

足少阳胆经井穴--窍阴穴:

足少阳胆经的井穴“足窍阴穴”,井主治心下满。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足窍阴穴五行属金,而足少阳胆经五行属木,五行相克,金能克木,故为本经之克穴。

足少阳胆经循行:从头至足,循行于头侧、耳目、颈项、绕肩胛、入胸中、出气街、横入髀枢、出膝外廉、循外踝前、出小趾次趾之端。经言:“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足窍阴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胁痛,咳逆不得息,发热躁烦,痈疽口干,头痛喉痹,舌强耳聋等证”。

临床用足窍阴穴治疗头痛、喉痹,发热躁烦,疗效佳。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第4 趾外侧爪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甲尖按压在足窍阴穴上,食指顶挟住第4趾下,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侠溪穴:

侠溪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荥水穴,荥穴主治身热。侠溪穴在五行属水,胆经五行属木,五行相生,水生木,经云:“虚则补其母”。

一、侠溪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胸胁支满,伤寒热病汗不出,目赤,耳聋,胸痛,颔肿,口噤等症”。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第4、5趾本节前趾缝间取穴。

足少阳胆经俞穴--临泣穴:

足临泣穴为足少阳胆经之俞穴,为胆经原气留止之处(如水之所注),而俞主治体重节痛。足临泣穴五行属木,胆经五行属木。

一、足临泣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颈漏,腋下马刀,连乃胸胁,妇人乳痈,月信不调等症”。临床用于治疗妇女月信不调,乳痈。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在第4趾外侧本节后陷中取穴。

足少阳胆经原穴--丘墟穴:

丘墟穴为足少阳胆经之原穴,《难经》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它“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一、丘墟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牵引腰腿、髀枢中疼痛,少腹外肾痛,脚腕转筋痛,足胫难行等症”。临床治疗妇科之痛经有效。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垂足,在足外踝前下方凹陷中取穴。

足少阳胆经经穴--阳辅穴:

阳辅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经穴,为胆经原气行经之处(经者如水之行也),经穴主治喘咳寒热。阳辅穴五行属火,胆经五行属木,五行相生,木生火,经言:“实则泻其子”。凡胆经实症如百节酸痛、肤肿筋挛,可用阳辅穴治之。

一、阳辅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膝胻酸疼,腰间寒冷,肤肿筋挛,百节酸疼,痿痹,偏风不遂等症”。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外踝尖上五寸,腓骨前缘。

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为胆经原气所入之处(合者如水之会也), 合主治逆气而泄。阳陵泉穴五行属土,胆经五行属木,五行相克为木克土,为肝胆疾患常用之穴。阳陵泉穴是筋之会穴,经云:“筋会阳陵泉”。而肝主筋,肝胆合入阳陵泉,故治肝胆疾患有其特点。

一、阳陵泉穴主治:

《医宗金鉴》:“阳陵泉治痹偏风,腰膝麻木似衰翁,霍乱转筋穴能止,腰痛面肿满胸中”。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通玄指要赋》:“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

《席弘赋》:“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

临床用阳陵泉穴治疗全身筋病,如肩周炎、颈项强、膝关节炎、下肢痿痹获良好的疗效。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屈膝垂足,小腿外侧,膝下1寸,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

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足少阳胆经的五输穴“井、荥、 俞、经、合”及原穴,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经络循行所起的远治作用,对身体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

足厥阴肝经的五俞穴:

经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藏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 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其中原穴为气留止之处。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输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木的“大敦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行间穴”五行属火是荥穴主治身热,“太冲穴”五行属土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中封穴”五行属金是经穴主喘咳寒热,“曲泉穴”五行属水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

足厥阴肝经:大敦穴:

大敦穴为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四肢末端之井穴为经络之根,井主治心下满。肝经五行属木,大敦穴五行亦属木,是本经之井穴。

足厥阴肝经循行: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期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大敦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诸疝,阴囊肿,脑衄,破伤风,及小儿急慢惊风证”。

《通玄指要赋》:“大敦去七疝之偏坠”。

《百症赋》:“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拇趾外侧趾甲后1分。足大趾第1与第2节关节之前。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尖按压在大敦穴上,食指顶挟住另一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足厥阴肝经:行间穴:

行间穴为足厥阴肝经荥穴,荥主治身热,足厥阴肝经五行属木,行间穴五行属火,五行相生木生火,经曰:“实则泻其子”。

一、行间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更刺妇人血蛊症,浑身肿胀单腹胀”。

《通玄指要赋》:“行间治膝肿目疾”。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与次趾缝间,按之动脉应手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行间穴上,食指顶挟住背面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足厥阴肝经:太冲穴: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俞穴,也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原气留止之处。经曰:“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一、太冲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肿满,行步艰难,及霍乱吐泻,手足转筋等证”。

《通玄指要赋》:“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地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肝主筋,久行伤筋,故太冲穴治行步难移疗效佳。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太冲穴上,食指顶挟脚底,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足厥阴肝经:中封穴:

中封穴为足厥阴肝经之经穴,主治喘咳寒热,经穴为肝经原气行经之处。中封穴五行属金,肝经五行属木,五行相克为金克木。

一、中封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梦泄遗精,阴缩,五淋,不得尿,鼓胀,瘿气”。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在内踝前l寸凹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中封穴上,食指顶挟住脚背下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足厥阴肝经:曲泉穴:

曲泉穴为足厥肝经之合穴,合穴为肝经原气所入之处。肝经五行属木,曲泉穴五行属水,五行相生相克,水能生木。曲泉穴能补肝气之虚,经曰:“虚则补其母”,凡肝气不足引起的症状,曲泉穴皆能治之。

一、曲泉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阴股痛,男子失精,膝胫冷痛,及女子阴挺出,少腹疼痛,阴痒,血瘕等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的大筋上。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曲泉穴上,食指顶挟住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井、荥、俞、经、合”,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经络循行所起的远治作用,对身体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五输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输的主治规律
小儿常规推拿 - 小儿推拿 - 海涛传统医学工作室 深圳|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培训|刮...
开门法知识巩固3
牙疼、耳鸣、偏头痛…9种疾病,都有个'防治穴',为父母收藏
刺灸心法要诀
荥穴、井穴、经穴、络穴、原穴等的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