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明中医方剂

一、感冒:

1、主证: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葱豉汤”、“杏苏散”、“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葱豉桔梗汤

、暑湿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④、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⑤、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2、兼证:

、挟痰: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黛蛤散”。

、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琥珀抱龙丸”。

二、咳嗽:

1、风寒犯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发作期: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八、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九、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一十、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一一、血证:

1、咳血:

、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2、吐血:

、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3、尿血:

、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一二、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一三、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一四、不寐:

1、实证:

、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2、虚证: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一五、厥证:

1、气厥:

、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一六、郁证:

1、实证:

、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2、虚证:

、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一七、癫狂: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一八、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一九、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二十、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二一、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二二、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二三、泄泻:

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四、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五、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二六、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虚秘: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二七、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八、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二九、积聚: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三十、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

三一、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

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二、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三三、中风:

1、中经络: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2中脏腑:

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

3、脱证:

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4、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2)、语言不利:

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口眼斜:

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三四、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五、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三六、水肿: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三七、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3、尿浊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程氏萆解分清饮”。

三八、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三九、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3、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四十、消渴:

1、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四一、痹证: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四二、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三、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

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四四、虚劳:

1、气虚:

、肺气虚——“补肺汤”。

、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2、血虚:

、心血虚——“养心汤”。

、肝血虚——“四物汤”。

3、阴虚:

、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

、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脾胃阴虚——“益胃汤”。

、肝阴虚——“补肝汤”。

、肾阴虚——“左归丸”。

4、阳虚:

、心阳虚——“拯阳理劳汤”。

、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肾阳虚——“右归丸”。

中医外科:

第一单元、疮疡:

四五、疮疡:

(1)暑疖:

1、内治:

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味。

2、外治:

、初期:选用“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涂抹

、珠疖:用“清黛散”涂抹

、成脓:用刀切开,排脓。

、溃后:选用“九一丹”、“太乙膏贴”涂抹

、并发湿疮:用“清黛散”涂抹

(2)疖病:

1、内治: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

2、外治:选用“千捶膏”、“三黄膏”涂抹

四六、疔疮:

(1)颜面疔:

1、内治: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外治:

、初期:箍毒消毒——选玉露散”、“千捶膏”涂抹

、中期:提脓祛腐——选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涂抹

、后期:生肌收口——选太乙膏”、“红油膏”涂抹

(2)红丝疔:

1、外治:

、初起:用“太乙膏”掺“红灵丹”涂抹

、成脓:用刀切开,排脓。

、溃后:选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涂抹

、脓尽:选用“生肌散”、“白玉膏”涂抹

四七、痈:

(1)颈痈:

1、内治:

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银翘散”。

2、外治:

、初起:用“金黄膏”涂抹

、溃后:选用“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涂抹

、脓尽:选用“生肌散”、“白玉膏”涂抹

四八、丹毒:

1、内治:

凉血清热、解毒化瘀。

、头面者:——“普济消毒饮”。

、胸腹腰胯者:——“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

、下肢者:——“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新生儿丹毒,毒邪内攻者——“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四九、发:

(1)锁喉痈:

1、内治:

、初起: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

、溃后:清养胃阴——“益胃汤”。

2、外治:选用“玉露散”、“双柏散”涂抹

(2)有头疽:

1、内治:

、初期:溃脓期: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毒炽甚者——“竹叶黄芪汤”。

、气血两虚不能透毒外出者——“托里消毒散”。

、收口期:气血两虚者——“十全大补汤”。

2、外治:

、初期:选“金黄膏”、“千捶膏”涂抹

、溃脓期:选“八二丹”、“金黄膏”涂抹

、收口期:选“白玉膏”、“生肌散”涂抹

五十、无头疽:

附、骨疽:

1、内治:

、初起:清热化湿、行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

、成脓: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

、溃后: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清热化湿——“十全大补汤”、“托里消毒散”。

2、外治:

、初起:选“金黄膏”、“玉露散”涂抹

、成脓:用刀切开,排脓。

、溃后:选“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涂抹

五一、走黄与内陷:

1、走黄:

凉血、清热、解毒。

①、气阴两燔证:清气泄热,解毒凉营——“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

②、热入营血证:清热解毒,凉血清营——“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内陷:

、火陷: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

、虚陷:脾肾阳衰:温补脾肾。

五二、瘰疬:

1、内治:

、初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

、中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托毒透脓——“逍遥散”合“二陈汤”。

、后期:滋肾补肺——“六味地黄丸”。

2、外治:

、初起:选用“冲和膏”、“阳和解凝膏”涂抹

、中期:选用“冲和膏”、“阳和解凝膏”涂抹

、后期:选用“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涂抹

五三、流痰:

1、内治:

、初期: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

、中期:扶正托毒——“透脓散”。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人参养营汤”;阴虚火旺者:养阴除蒸——“清骨散”。

2、外治:

、初期:用“阳和解凝膏”涂抹

、中期:用刀切开,排脓。

、溃后:用“五五丹”涂抹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

五四、乳痈:

1、内治:

、初起: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成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散”。

、溃后:排脓托毒——“四妙汤”。

2、外治:

、初起: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涂抹

、成脓:选用“金黄散”、“金黄膏”涂抹

、溃后:选用“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涂抹

、脓尽:选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涂抹

五五、乳癖:

1、内冶: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冲任失调者——“二仙汤”、“小金丹”。

2、外治:

温阳活血、化痰软坚——用“阳和解凝膏”涂抹

五六、乳疬:

1、内冶:

、肾阳虚者:温阳化痰——“右归丸”合“小金片”。

、肾阴虚者:滋阴化痰——“左归丸”合“小金片”。

2、外治(参照乳癖):

五七、乳腺增生病:

1、内治:

、肝郁痰凝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六神全蝎丸”。

、冲任失调:调理冲任、温阳化痰——“二仙汤”合“四物汤“合“十全大补汤”。

2、外治:用“阳和解凝膏”涂抹

五八、乳衄:

内治: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乳岩:

1、情志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毒蕴溃烂:解毒扶正——“化岩汤”。

4、气血虚弱:调补气血——“归脾汤”。

第三单元、瘿:

五九、气瘿:

内治:疏肝理气、解郁消肿——“四海舒郁丸”。

六十、肉瘿:

内治: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

六一、石瘿:

内治:化痰软坚、开郁行瘀——“海藻玉壶汤”。

第四单元、皮肤病:

六二、热疮:

1、内治:

、风热毒盛者:疏风清热解毒——“辛夷清肺饮”。

、湿热重者: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解毒利湿——“增液汤”。

2、外治:用“青吹口油膏”,涂抹

六三、缠腰火丹:

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皮疹消退后,皮肤仍刺痛者:疏肝理气、活血、重镇止痛——“逍遥散”。

2、外治:选用“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涂抹。水疱破后:用“青黛膏”涂抹

六四、疣:

1、内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潜镇——“马齿苋合剂”。

2、外治:“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趾疣丝状疣”。可选用“维A酸类乳膏”、“抗病毒类”、“抗增殖”类的外用药,去除。

①、维A酸类:如“维A酸乳膏”、“他扎罗汀乳膏”等;

②、抗病毒类:如“酞丁安乳膏”、“盐酸左旋咪唑搽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冷敷凝胶”、“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软膏”、“氟尿嘧啶乳膏”等;

③、抗增殖类:如“斑蝥素乳膏”、“五妙水仙膏”等。

④、除药物去除方式外,也可用“激光”、“冷冻”、“电灼”、“手术”等方式,去除。

六五、癣:

头癣:

白秃疮肥疮:

外治:选用“一扫光”或“雄黄膏”,涂抹

手足癣、鹅掌风:

外治:

1、潮红湿润者:用“雄黄膏”或“皮脂膏”涂抹

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涂抹

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涂抹

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1、内治: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2、外治:

、脱屑型和水疱型:选用“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涂抹

、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用“雄黄膏”,涂抹

、有脓疱者:用“青黛膏”,涂抹。

、糜烂型:选用“皮脂膏”、“雄黄膏”,涂抹

圆癣:

外治:选用“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涂抹。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选用“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涂抹。

紫白癜风:

外治:选用“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涂抹。

六六、疥疮:

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

2、外治:选用“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涂抹。

六七、接触性皮炎:

1、内治:清热解毒、利湿。

、上部者:——“消风散”。

、下部者:——“龙胆泄肝汤”。

、严重者:——“普济消毒饮”或“清瘟败毒饮”。

2、外治:

、潮红、丘疹者:用“三黄洗济”,涂抹,再用“青黛散”涂抹。

、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湿敷。

、糜烂、结痂者:用“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涂抹。

六八、湿疮:

1、内治:

、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二妙丸”。湿重于热者:宜健脾利湿、佐以清热——“除湿胃苓汤”。

、血虚风燥证:宜养血祛风、消热利湿——“四物汤”合“萆解渗湿汤”。

2、外治:

、急性者:选用“10%黄柏溶液”、“青黛散”,涂抹

、亚急性者:选用“三黄洗剂”、“黄柏霜”,涂抹

、慢性者:选用“青黛膏”或“皮枯膏”,涂抹

婴儿湿疮:

1、内治:

疏风清热利湿——“消风导赤汤”。

2、外治:

、湿性者:选用“青黛膏”、“黄连油,涂抹

、干性者:选用“三黄洗剂”、“黄柏霜,涂抹

六九、药物性皮炎:

1、内治:

、风热证:祛风清热——“消风散”。

、湿热证: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

、血热证:凉血、清热利湿——“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火毒证:清营解毒、养阴泄热——“清营汤”。

、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增液汤”合“益胃汤”。

2、外治:先用“三黄洗济”,涂抹,再用“青黛散”涂抹。

七十、瘾疹:

1、内治:

、风寒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汤”或“麻黄桂枝汤”。

、风热证:疏风清热——“消风散”。

、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

、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

七一、牛皮癣:

1、内治:

、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

、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

2、外治:

、风湿热证:用“三黄洗济”,涂抹。

、血虚风燥证:用“二号癣药水”,涂抹。

七二、白庀:

1、内治:

、血热证: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

、湿热蕴积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萆解渗湿汤”。

、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

、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清营汤”。

七三、粉刺:

1、内治:

、肺经风热证:疏风宣肺、清热——“枇杷清肺饮”。

、肠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腑——“茵陈蒿汤”。

、脾失健运证: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2、外治:选用“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涂抹。

七四、多形性红斑:

1、内治:

、风寒证:和营祛寒——“桂枝汤”。

、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

、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普济消毒饮”。

2、外治:

、皮肤糜烂者:选用“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涂抹。

、粘膜糜烂者:用“青吹口散”涂抹。

七五、结节性红斑:

1、内治:

、疏风清热、和营利湿——“四物消风饮”。

、表证解后——“桃红四物汤”。

2、外治:选用“金黄膏”、“玉露膏”,涂抹。

七六、红斑性狼疮:

盘状红斑性狼疮:

1、内治:

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

2、外治:用“白玉膏”,涂抹。

七七、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

、热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热毒内陷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

、心阳不足证:益气养心——“生脉散”、“苓桂术甘汤”。

、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真武汤”;重者——“参附汤”。

2、外治:选用“白玉膏”、“黄柏霜”涂抹。

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七八、痔:

1、内治:

(1)实证:

、血热者: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

、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黄连丸”。

(2)虚证:

1、内治:

、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归脾汤”、“十全大补汤”。

、脱出:气虚:补气升举——“补中益气汤”。血虚:补血养血——“四物汤”。肿胀痒痛: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如神汤”。

便秘:

1、内治:

、实证: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虚证:润肠通便——“五仁丸”、“麻子仁丸”。

2、外治:用“熏、洗”法。

七九、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

、实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虚证:养阴清热利湿——“青蒿鳖甲汤”与“三妙丸”。

2、外治:

、初起:实证,选用“金黄膏”、“黄连膏”涂抹。虚证:“冲和膏”涂抹

、成脓:用刀切开,排脓。

、溃后:选用“九一丹”捣碎成末,涂抹后,用纱布包扎。“生肌散”,涂抹后,用纱布包扎。

八十、脱肛:

1、内治:补气、升提、固摄——“补中益气汤”。

2、外治:选“苦参汤”、“五倍子散”、“马勃散”,涂抹

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

(1)前列腺炎:

1、内治:

虚证:补益法。实证:疏导法:

、湿热壅阻证:清利湿热——“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大分清饮”。

、阴虚火动证: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

、肾阳不足证: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

、气血瘀滞证:活血散瘀——“前列腺汤”。

2、外治:湿热下注、气血瘀滞者,选用“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

(2)前列腺增生症:

1、肺气失宣、水道不利证:开泻肺气、清热利水——“黄苓清肺饮”。

2、湿热下注、膀胱涩滞证: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3、中气下陷、膀胱失约证:补中益气、制约膀胱——“补中益气汤”、“补元煎”。

4、肾阴不足、水液不利证:滋肾养阴、清利膀胱——“知柏地黄汤”。

5、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证:尿闭:补肾湿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尿失禁、遗尿:——“螵蛸丸”。

6、下焦蓄血、瘀阻膀胱证:活血散瘀、通利膀胱——“抵挡丸”。

第七单元、外科其他疾病:

八一、烧伤:

1、内治:

、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

、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热毒传心:——“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

①、初期:选用“清凉膏”、“万花油”,涂抹、“虎地酊”,涂抹

②、中期:选用“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涂抹

③、后期:用“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涂抹,或“黑布膏”,涂抹

八二、臁疮:

1、内治:

、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

、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

、肾亏疮面乌黑不痛:——“附桂八味丸”。

2、外治:选用“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涂抹

八三、脱疽:

内治: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独活寄生汤”。

2、血瘀证:活血毒、止痛——“四妙勇安汤”。

3、热毒证:清热解毒、止痛——“四妙勇安汤”。

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5、肾虚证: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

八四、血栓性静脉炎:

(1)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和营活血、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

2、外治:早期:选用“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涂抹

(2)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通络活血方、抵挡汤”。

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

八五、肠痈:

1、初期:

、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

、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

、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

、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

中医妇科:

八六、月经病:

(1)月经先期:

1、气虚证:

、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血热型:

、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2)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3)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4)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5)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

(6)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7)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8)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9)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

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10)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11)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12)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13)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

八七、(一)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八八、(二)妊娠病:

1、妊娠恶阻:

、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

、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

2、胎漏:

、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

3、胎动不安:

、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

、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

、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

4、滑胎:

、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

5、子肿:

、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6、子淋:

、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

、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清心汤”。

、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7、难产:

、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

、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

八九、(三)产后病:

1、产后血晕:

、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2、产后腹痛:

、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3、恶露不绝:

、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

、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

4、产后发热:

、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

、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

、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血府逐瘀汤”。

5、产后身痛:

、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瘀:养血活络、化瘀止痛——“生化汤”。

、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九十、(四)妇科杂病:

1、徵瘕:

、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

、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散聚汤”。

、毒热:解毒除湿、破瘀消徵——“银花蕺菜饮”。

2、不孕症:

、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肺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百灵调肝汤”、“开郁种玉汤”。

、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

、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3、阴痒:

、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

、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

九一、方剂索引:

1、清经散:

地骨皮五钱、牡丹皮、炒白芍、熟地黄,各三钱、青蒿二钱、茯苓一钱、黄柏五分。

2、两地汤:

大生地(酒炒)、元参,各一两、白芍药(酒炒)、麦冬肉,各五钱,地骨皮、阿胶,各三钱。

3、清热调血汤:

生地、白芍,各五钱、牡丹皮、桃仁、香附、延胡索,各四、黄连三钱、当归、川芎、红花、莪术,各二。可随症再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等。(具体用量,由中医辨证后,确定)。

4、清热固经汤:

板(炙)八、地黄、地骨皮、牡蛎、阿胶、地榆、藕节,各五钱、栀子(焦)、黄芩、陈棕炭,各三钱甘草一

5、固本止崩汤:

大熟地(九蒸九晒)、白术(土伴炒焦),各一两、当归五钱(酒洗)、生黄芪、人参,各三钱、黑姜二钱。

6、顺经汤:

大熟地(九蒸九晒)、当归(酒洗)、丹皮,五钱、白茯苓、沙参、黑芥穗,各三钱、白芍(酒炒)二钱。

7、完带汤:

白术(土炒)、山药(炒),各一两、白芍(酒炒)五钱、车前子(酒炒)、苍术(制),各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一钱、柴胡六分、陈皮、黑芥穗,各五分。

8、止带方:

白带:

白薇、藕节,四钱、扁豆花三钱、玫瑰花三分。

加减:

黄带,加:粉萆薢四钱、椿根皮三钱。

赤带,加:银花炭、生地炭,四钱(或加:茜草炭、贯众炭)。

腰酸,加:川断、狗脊。

纳差,加:焦六曲。预防子宫癌,加:土茯苓、龙骨、牡蛎,各一两、鬼臼四钱。

加味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苦参、白鲜皮、冬瓜仁、百部,五钱、北柴胡、川牛膝,三钱。

9、寿胎丸:

菟丝子(炒熟)两、桑寄生、川续断、真阿胶二两

加减:

血虚者,加:“当归、熟地”;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偏热者,加“苎麻根、黄芩、白芍”;气滞者,加“砂仁、苏梗”等。

10、天仙藤散:

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不须要天台者,但得软白、香而辣者,良)。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一大盏,加:姜三片、木瓜三片、紫苏三叶,同煎至七分,放温澄清,空心、食前服,日三服。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更不须多服。

 11、生化汤:

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细)、黑姜、 炙甘草,各五分。用“黄酒、童小便”各半,煎服。

12解毒活血汤:

桃仁八钱(研细)、生地、红花,各五钱、柴胡、赤芍,各三钱、连翘、葛根、当归、甘草,各二钱、枳壳一钱。

13、毓麟珠: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芍药(酒炒)各二两,川芎、炙甘草,各一两、当归、熟地(蒸捣),各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杜仲(酒炒)、鹿角霜、川椒,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汤送下,或为:小丸,吞服也可。

如:男子制服,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二两;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破故纸(酒炒)、肉桂”各一两,甚者再加:吴茱萸(汤泡一宿,炒)五钱;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一两,北五味五钱,或加:龙骨(醋煅)一两;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随宜;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香附(酒炒)二两,或甚者再加:沉香五钱;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二两;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酌宜送下池可。

14、启宫丸:

川芎、白术、半夏曲、香附,各一两、茯苓、神曲,各五钱、橘红、甘草,各一钱。

九二、阴痒外治法:

1、塌痒汤:

鹤虱草一两、苦参、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狼毒,各五钱。

2、蛇床子散:

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各五钱

中医儿科:

九三、咳嗽:

1、外感:

、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2、内伤:

、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

、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

九四、肺炎喘嗽:

1、常证:

、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九五、哮喘:

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合“定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3、痰哮:健脾祛湿、化痰平喘——“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4、肾虚哮喘:补肾益气、平喘止咳——“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5、肺脾气虚哮喘:益气健脾、平喘止咳——“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6、虚实夹杂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

7肝火犯肺:清泻肝火——“龙胆泻肝汤合“黛蛤散”加减。

8肺气虚,补肺固表——“玉屏风散”加减。

9、脾气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10、肾虚不能纳气,补肾固本——“金贵肾气丸”加减。

九六、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

九七、口疮:

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

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

九八、泄泻:

1、常证:

、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

、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

、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

2变证:

、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

、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

九九、厌食:

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一○○、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一○一、疳证:

1、主证:

、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

、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一○二、惊风:

1、急惊风:

、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

、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

、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安神丸”。

2、慢惊风:

、土虚木亢: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

、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

一○三、肠道虫证:

蛔虫病:

1、蛔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汤”。

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

一○四、小儿水肿:

1、常证:

、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三妙丸”合“导赤散”。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脾肾两虚:温肾健脾——“真武汤”。

2、变证:

、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一○五、麻疹:

1、顺证:

、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2、逆证:

、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合“六神丸”。

、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

一○六、风痧:

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银翘散”。

2、邪热炽盛:清热解毒——“透疹凉解汤”。

一○七、丹痧: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一○八、水痘:

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

2、毒热重证:清热凉营解毒——“清胃解毒汤”。

一○九、痄腮:

1、常证:

、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2、变证:

邪毒引睾窜腹:清泻肝火、活血镇痛——“龙胆泻肝汤”。

一一○、顿咳:

1、痉咳期:泻肺镇咳——“桑白皮汤”。

2、恢复期:润肺健脾——“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

一一一、小儿暑温:

1、邪在卫气:清热解毒、辛凉透表——“新加香薷饮、白虎汤”。

2、邪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

3、邪在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

4、邪恋正虚:余热未尽:养阴清热、调和营卫——“青蒿鳖甲汤”、“桂枝汤”;痰蒙清窍:开窍泄浊、豁痰清心——“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

一一二、夏季热:

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王氏清暑益气汤”。

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温下清上汤”。

一一三、五迟、五软:

1、五迟: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六味地黄丸”。

、心血不足:补心养血——“菖蒲丸”。

2、五软:

、脾肾两亏:健脾补肾——“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八珍汤”。

一一四、五硬:

1、阳气虚哀:益气温阳——“参附汤”。

2、寒凝血涩:温经通络——“当归四逆汤”。

一一五、尿频:

脾肾气虚:益气补肾——“缩泉丸”。

一一六、遗尿:

1、下元虚寒证: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

2、脾肺气虚:培元益气、固涩小便——“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3、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龙胆泻肝汤”。

一一七、紫癜: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2、气不摄血:益气摄血——“归脾汤”。

一一八、汗证:

1、表虚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虚弱:益气养阴——“生脉散”。

一一九、胎黄: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一二○、脐风:

脐风:宣通经络、驱风镇痉——“撮风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8款养生滋补汤
血证症状与用药
咳嗽的辩证治疗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证的证型治法及方剂汇总 完整版
中医病证分型选方1
新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