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学宗用:罗素WhatIHaveLived&nbsp...
由于微博转发量惊人,特将三种译文列出,不做任何评论,只供欣赏。
1.《三种激情》陈炼佳译,见陈才宇编,1998,《英国散文小书屋》,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我为什么而活着》,胡作玄、赵慧琪译,载《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
3.《吾之三愿》,疑似王佐良译文(未经证实)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 three passions,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despair.
1.三种激情虽然简单,却异常强烈,它们统治着我的生命,那便是:对于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承受的同情。这三种激情像变化莫测的狂风任意地把我刮来刮去,把我刮入痛苦的深海,到了绝望的边缘。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3.吾生三愿,纯朴却激越:一曰渴望爱情,二曰求索知识,三曰悲悯吾类之无尽苦难。此三愿,如疾风,迫吾无助飘零于苦水深海之上,直达绝望之彼岸。
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ecstasy so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few hours of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loneliness-that te
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ousness looks over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 --- at last---I have found.
1.我曾经追求爱,首先是因为它能使我欣喜若狂---这种喜悦之情如此强烈,使我常常为这几个小时的愉悦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其次是因为爱能解除孤独---在这种可怕的孤独中,一颗颤抖的良心在世界的边缘,注视着下面冰凉、毫无生气、望不见底的深渊。我寻求爱还因为在爱的融合中,我能以某种神秘的图像看到曾被圣人和诗人想象过的天堂里未来的景象。这就是我随追求的东西,虽然这似乎对于人类的生命来说过于完美,但这确实使我最终发现的东西。
2.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至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找到了它。
3.吾求爱,盖因其赐吾狂喜——狂喜之剧足令吾舍此生而享其片刻;吾求爱,亦因其可驱寂寞之感,吾人每生寂寞之情辄兢兢俯视天地之缘,而见绝望之无底深渊;吾求爱还因若得爱,即可窥视圣哲诗人所见之神秘天国。此吾生之所求,虽虑其之至美而恐终不为凡人所得,亦可谓吾之所得也。
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n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number holds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have achieved.
1.我怀着同样的激情去寻找知识,我曾渴望着理解人心,我曾渴望知道为何星星会闪烁,我还企图弄懂毕达哥拉斯所谓的用数字控制变化的力量,但在这方面,我只知道一点点。
2.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3.吾求知亦怀斯激情。吾愿闻人之所思,亦愿知星之何以闪光……吾仅得此而已,无他。(省略:And I have tried to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number holds sway abovethe flux.)
Love and knowledge,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owardthe heavens. But always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 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h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I long to alleviate the evil,but I cannnot, and I too suffer.
1.爱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引我接近天堂,但同情之心往往又把我拉回大地。痛苦的哭泣回响、震荡在我的心中。饥饿的儿童,被压迫、受折磨的人们,成为儿孙们讨厌的包袱的、无助的老人们,充斥着整个世界的孤独的气氛,贫穷和苦难,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人类生活原本该具有的样子所作的讽刺。我渴望消除一切邪恶,但我办不到,因为我自己也处于苦难之中。
2.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3.爱与知并力,几携吾入天国之门,然终为悲悯之心拖拽未果。痛苦之吟常萦绕吾心:受饥饿之婴,遭压迫之民,为儿女遗弃之无助老叟,加之天下之孤寂、贫穷、苦痛,具令吾类之生难以卒睹。吾愿穷毕生之力释之,然终不能遂愿,因亦悲极。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1.这就是我的生活,我认为值得一过。而且,如果有第二次机会,我将乐意再过一次。
2.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3.吾生若此而已,然吾颇感未枉此生;若得天允,当乐而重为之。
译者简介:
1.陈炼佳,女,本科,学士,副教授。1979-1983年在杭州大学外语系求学;1996年9月-1997年6月杭州大学外语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并结业;1983年8月毕业后在浙江静电除尘研究所任翻译;1985年8月-1995年3月调入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情报所任翻译、英文编辑、英语口语培训教师等数职;1990年和1993年旅居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1995年3月入杭州大学任教(后合并为浙江大学)。2003年8月调入浙大城市学院外语学院任教至今。(文革后77、78、79三届大学生。)
2.胡作玄,1936年出生于北京,1947-1953年在北师大附中读中学,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北京机械学院任教,教过化学、物理学及数学。196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0年起转到系统科学院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近现代数学史及科技史,1985年到1987年曾在联邦德国汉堡大学数学系自然科学、数学及技术史研究所任访问教授,通晓英法德等八国外文,广泛阅读人文及社会科学著作,至今仍笔耕不辍。(具备身深厚的理工背景,大师级人物。)
3.王佐良,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英语文学大师,翻译界泰斗。)
作者简介: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Third Earl Russell) (1872-1970),British philosopher, mathematician, social critic, and writer whoha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ymbolic logic,logical positivism, and the set theory of mathematics. His writtenworks includePrincipia Mathematica (1910-1913), written with AlfredNorth Whitehead, and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1945). He wonthe 1950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罗素,贝特朗·阿瑟·威廉:(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评论家和作家。他对于符号逻辑、逻辑实证论和数学的体论体系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他的书面作品有:《数学原理》(1910-1913),与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合著和 《西方哲学史》(1945年)。他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许国璋(牛津大学毕业)译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译文也采用文言文,瑰丽壮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跑马大叔美文朗读:吾之三愿(上)(罗素)
罗素:人生目标
英文经典品读——青春、热忱与勇气。
罗素的人生追求
罗素: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1959年BBC采访罗素:您想对一千年后的人类说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