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规划_旅游策划_旅游地产策划



20世纪中叶以来,针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社会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以英国、德国、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及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各国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乡村改造运动,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系统,并带动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各国造乡运动格局图



日本
“一村一品”的地域资源再生

运动名称:造村(町)运动
开始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运动背景:
城乡差距大: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重心在大都市,各种物力财力人力聚集,城市快速发展,乡村衰落。
农村空心化:中青年劳动力流向城市,老人、妇女、儿童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主力。农业人口从1955年的1600万减少到1971年760万,人口疏密失衡,对传统的手工艺品生产和传统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城市发展受阻:70年代初,石油危机发生,大量工业项目难以为继,城市为中心模式受质疑。不需大量资金和资源,以弘扬乡土文化和公共艺术为特征的“造村运动”应运而生。旨在挖掘乡土特色资源,营造优美自然富有人情味的故乡,以吸引都市生活的人们,达到活化地域、振兴农村的目的。
核心策略:
不搞推倒重来和大量投资的工程建设,而是“从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的根源”,以乡村的文化重建为主旨,以就地取材的文化开发成就“一村一品”的村镇改造,使整个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家园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主要成果:地域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双赢
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品既包括特色农业产品,也包括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项目、特色旅游景点、地方特色风情旅游项目等。
以兵库县多可町八千代区的市民农园为例。利用山间沟谷等闲置农地,设立住宿型“八千代市民农园”,同时完备各类旅游配套设施,举办“萤火虫节”、“收获祭典”等乡村特色节庆活动。自兴建市民农园之后,八千代地区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年接待外地来访者31万人次,经济收益达到12亿日元,同时创造了包括老年人、妇女在内160余人的就业岗位。

韩国
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国家运动

运动名称:新村运动
开始时间:20世纪70年代(由朴正熙总统提出)
运动背景:
20世纪60、70年代工农之间、韩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严重失衡出现诸多问题:
老:大批乡村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农村原有的传统文化、伦理和秩序受到冲击;
乱: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发展严重失衡,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城乡矛盾加剧,学潮频繁,社会不断动荡;
穷:重工轻农,农民年平均收入还不到城市居民的50%,“住草屋,点油灯,吃两顿饭”是当时农民的真实写照。
核心措施:
政府积极引导与农民自主精神相结合: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由村民选出的新村指导员带头计划和实施;
增加农民收入与鼓励观光农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辟出城郊集约型现代农业区、平原多层次的精品农业区、山区观光型特色农业区;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文明建设相结合:修建了村民会馆等一系列农村文化设施,实施“志愿指导员”制度,加深了农民与市民之间的文化融合。
主要成果:
初步实现农村现代化: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0.84,并成立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研修院;

乡村民宿业蓬勃发展:作为农民家庭旅馆业的行业组织,韩国民泊协会有1.2万个正式会员和4.5万个非正式会员。正式会员每年夏季休假期间收入约1.5亿韩元(约960韩元合1美元)。乡村旅游收入在韩国国内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达9.4%。


德国
保持特色的村庄更新规划

运动名称:乡村更新运动
开始时间:20世纪50年代
运动背景:
二战后,德国乡村的发展由于片面追求“功能化”运作,造成了众多传统村落的历史肌理和遗存丧失,乡村整体风貌被破坏。
核心措施:
制定乡村更新规划。以保持乡村特色和实现村庄自我更新为规划目标,对乡村形态和自然环境、聚落结构和建筑风格、村庄内部和外部交通等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1990年代以来,更注重乡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和乡村居民的积极参与;
通过制定市民农园法律,推动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主要成果:
“市民农园”是德国乡村旅游发展最为成功的类型,也成为欧美代表性乡村旅游类型。截止2008年,德国共有10.2万个市民农园,占地面积达46640公顷,超过400万人参与市民农园的种植和管理,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3。

荷兰
兼顾农业发展与乡村景观美划

运动名称:农地整理与乡村景观美化运动
开始时间:20世纪初
运动背景:
为改善土地利用,扩大农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荷兰推行农地整理政策,但单一目标导致美丽乡村景观不复存在。为实现农地整理与景观美化的目标,荷兰制定推行更多目标的土地发展计划。
核心措施:
将土地整理、复垦与水资源管理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整治,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
重视乡村景观规划,兼顾农业与生态、游憩和居住的发展,同时延续场地的历史信息,提升乡村的自然价值和景观价值。
主要成果: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提高自然环境景观的质量;
对水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
推进乡村经济的多样化,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服务业的发展;
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需求等。

英国
乡村文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

运动名称:野生动植物和乡村法案
开始时间:20世纪80年代
运动背景:
20世纪中叶英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集约化已危及低地草原中97%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密布的公路网、住宅,无数加油站、污染和噪音,最终造成乡村景色的剧烈变化。人们意识到自然风景和野生动植物受到威胁,任其恶化,人生存的根基会被破坏。同时认为农业的繁荣取决于满足农村居民的生存发展以及国人乡村休闲与娱乐的双重需要。
核心措施:
房地产开发确保乡村的建筑保有传统的外观;
借助拨款、补贴、税收等措施加大对农民的扶持;
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与培训,奖励其环境友好行为。
主要成果:
乡村旅游空前盛行。当时的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爵士曾说,“对我来说,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自行车旅行、乡村漫游、甚至民间文化,在广大的中产阶级中前所未有的盛行。
颁布了《国家公园和乡村土地使用法案》,划分国家公园,由国家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


小结

造乡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通过振兴乡村和农业来解决城乡差距、城市过密或环境保护的问题。

造乡的初衷并不是发展旅游,旅游是派生成果。
经历了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文化复兴、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综合推进的转变,乡村建设也从被动的改造、功能提升转变为主动的、全面的特色塑造,实现了乡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

造乡的主体是农民,规划是先导,政府是主导。
乡村的真正复兴必须依靠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建设热情,并重视规划的引导和公共政策的支撑。

造乡的主旨在于乡村文化重建,注重内生性、特色性及认同感。

思考

造乡 → 旅游
欧洲造乡运动是在高城镇化率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日韩造乡运动的结果也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由此发展而来的乡村旅游是一种高端产品。

旅游 → 造乡
我国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较晚,乡村经济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程度,大部分乡村旅游由低端产品起家,近几年出现了高端乡村旅游的势头,也兴起了更多的以文化、艺术、建筑等外部力量介入营造乡村的例子。因此,各国造乡运动与本专题探讨的以旅游营造乡村的区别在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目的不同,主体不同,决定了重点及方式的差异。我们希望探索更多的以外力介入由旅游带动营造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助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奇创旅游规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欢迎访问厦门市旅游政务网!
国外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创意分享。
视野:国外乡村旅游产地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关于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开发
乡村农业专题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