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没有普通话,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古人是如何交流的?

大家好,我是喜欢做趣味科普的脑洞君。

喜爱古装戏的观众,或许都曾幻想过这样一个场景:

假如能有时光机器,让我们穿越到古代,我们一定能以现代人的智慧,运用21世纪的科技知识,发展工业、制造核弹,在那个时代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走上人生的巅峰。我们可以携带着现代化的科技知识,轻松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工业帝国,带领着古代社会跨越式地走向文明的巅峰,实现那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伟大理想。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如果真的回到古代,恐怕你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障碍。

1
秦朝统一文字前,七国文字发音各有特色,古人为何能无障碍沟通?

《笑林广记》中讲了这么一件事:

在明代江苏,有一位靠种田卖蔬菜为生的农夫。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又被邻居偷走了蔬菜瓜果,愤怒之下,他破口大骂:“入娘贼,春天偷了我婶(笋),夏天又来偷我妹(梅)子,到冬天还要偷我个老婆(萝卜)!”

邻居听后却怜悯道:“没想到他这么可怜,先是丢了婶,妹子、老婆也被人偷了,结果我还去偷他家的蔬菜,我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原来,邻居误解了农夫的话,以为他说的是自己的亲戚被偷了,感到十分愧疚。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示了语言差异如何导致误解和障碍。在古代,由于基础教育普及率较低,很多人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官方语言。加之各地区方言繁多,人们之间的交流面临巨大的挑战。

那么,古人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他们是如何形成一种共同的语言的呢?

有一个故事或者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件事:

公元前560年的一段历史中。那时,晋国召集北方诸侯商讨讨伐楚国大计。楚国强大,且刚刚击败晋国的盟国吴国,使北方盟主晋国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晋国大臣范宣子将矛头指向了北方姜戎的首领驹支,指责他破坏北方诸侯的团结,导致南征楚国计划出现分裂。

面对范宣子的指责,驹支,这位与中原华夏族语言不同的戎人首领,却毫无惧色。他当场朗诵《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他的语言,竟让在场的各诸侯国君臣都能听懂。

驹支能够朗诵《诗经》并与各诸侯国君臣辩论,这引发了一个重要的语言问题:他所说的语言究竟是什么?为何能让来自不同方言背景的诸侯国人都能理解?

答案便是:在先秦时期,远古的中国人已经使用一种类似于今天普通话的民族共同语。这种共同语,便是雅言。雅言源于夏朝人传承的河洛古语,由于夏、商、周三代都以河洛为都城,雅言逐渐成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交流的通用语言。

2
古代“普通话”的推广,孔子功不可没;

古人教学雅言,可是个有趣而又严谨的过程。在周朝那会儿,学校可不是随便能进的,只有贵族阶层的子弟才有资格踏入校门。可见,那时候学习、解读知识的权力都紧紧握在贵族们的手中。

周朝的学校分两种,一种是乡学,就是地方政府办的,由当地有威望的老者当老师,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另一种是国学,由诸侯或者周天子亲自主办,又分太学和小学。这两种学校可不是随便能上的,得是你有点“成分”才行,比如说你是诸侯、士卿这些贵族的后代,或者是地方选拔上来的尖子生。

话说回来,这些贵族子弟年满八岁后,就得开始漫漫求学路,先上小学,再升太学,最后到成均深造,就跟我们现在小学到大学的升学过程有点像。周天子为了能让这些诸侯们更好地理解朝廷的旨意,规定了贵族子弟必须接受的教育内容,其中就包括书法。书法可是门大学问,有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六科,就是为了让贵族子弟们练好字、写好字。

除了写字,周天子还要求贵族子弟们必须掌握官方语言“雅言”,还得会写官方文字“大篆”。这也解释了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和发音,而使者、读书人们还能顺畅交流的原因。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孔子。


孔子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开创了私人教学的先河。在这之前,知识都是被贵族垄断的,普通人想学习都没机会。孔子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决定把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他提倡“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举措可是大大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也让更多的人有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孔子因此赢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

由于孔子带头掀起了私人教学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知识,文化的传播也变得更为广泛和多样。原本官办学校只能容纳三百人,而随着民间教师的加入,学生群体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可能达到几千甚至上万人。

可以说,私人教学的兴起打破了原本的知识垄断,搭建了一个更为自下而上的文化交流网络。各个诸侯国的文人开始通过同一种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的交融和共识也成为后来秦汉两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石。

所以你看,古人教学雅言的过程是一个多元、有趣的历史现象,既有贵族阶层的掌控与主导,也有像孔子这样的改革者的推动与革新。在这个过程中,雅言得以普及,文化得以传播,也为后世的统一和多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得不说,古人们的智慧和历史进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呢!


从“雅言”到“普通话”,两千年来,汉语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我们熟悉的模样?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各地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各不相同,因此存在着很大的沟通障碍。然而,在《史记》中,我们看到许多读书人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旅行、工作,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读书人掌握了一些特殊的技能和知识,使得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无障碍地交流。

雅言的发展,受到了秦汉统一帝国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其中就包括了文字的统一。秦始皇废除了各地的方言文字,采用了小篆作为全国的官方文字。这样,不仅方便了政治和军事的统治,也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将雅言的中心从河洛一带转移到了洛阳,形成了洛阳读书音。洛阳读书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标准语,它一直延续到了宋朝,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和学者。

洛阳读书音的变化,受到了南北朝的分裂和外族的入侵的影响。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分裂和动荡,北方的异族不断南下,南方的士族不断北迁,导致了南北方言的分化和融合。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孝文帝在朝廷上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据《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明确表示:“我们要废除各地的北方方言,统一使用正音。对于年龄超过三十的人,我们理解他们因为长期习惯可能难以立即改变,但三十岁以下的朝廷工作人员,必须放弃旧有的方言,统一使用正音。”

然而,这一决定并未得到所有大臣的支持。大臣李冲就对此表示反对,他质疑道:“各地的语言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如何判断哪种才是正确的?帝王所说的话自然就是正音,我们为何要改变已久的传统呢?”

孝文帝对李冲的反对意见极为不满,他认为这种态度严重阻碍了普通话的推广。因此,他严厉地回应道:“李冲的这种言论,理应受到死罪的惩罚!”这段对话显示了孝文帝推广普通话的决心和毅力,也凸显出这一改革措施所面临的艰巨挑战和巨大阻力。

同时,北方的官话在这一时期吸收了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的语言要素,这种融合让官话更具多元性和包容性。相比之下,南方的官话则更多地保留了洛阳读书音的特色,这也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隋朝一统南北后,陆法言编写了《切韵》,将南北方言重新整合在一起,规范了隋朝的官方雅音系统。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体制,也将洛阳读书音作为官方语言,使之达到了鼎盛。

洛阳读书音的衰落,受到了宋元的东移和蒙元的征服的影响。宋朝时期,由于北方的辽、金、元等异族的威胁,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从洛阳到开封,再到南京和杭州。这样,宋元的标准语就以现今河南北部至河北、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而北京话也开始逐渐成型。元朝时期,蒙古人征服了中国,使得北京话受到了蒙古语的影响,而元杂剧和散曲也大大促进了北京话的传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反映了元朝时期的北京话的面貌,它已经接近了今天的普通话。

北京话的发展,受到了明清的迁都和满清的统治的影响。明初至明中期,明朝将以现今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南方官话作为国语正音,并随着迁都带至北京。而在语言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尤其是清朝建立后,北京话又吸收了满族、蒙古族和回族的语言要素,例如“您”、“胡同”、“帅”、“大夫”等词语都是来自满语或蒙古语。清朝末年,朱文熊提出了普通话的概念,他认为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

1909年,晚清政府认定北京官话为普通话,命名为“国语”。

普通话的确立,受到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推广和法制的影响。中华民国成立后,推行了国语运动,以北京话为国语标准音,制定了国语字典和国语教材,推广了国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加重视普通话的推广,1953年,确定了以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主要采集地。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汉字简化方案》获得通过,为了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并突出民族间的平等原则,会议决定将“国语”更名为“普通话”,并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具体内容。

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阐明:“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灭方言?自然不是的。”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普通话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语言史上的一部精彩的篇章,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风云变幻,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普通话是民族文化的纽带。让我们一同重温普通话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语言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文/脑洞趣味历史

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独特观点,一起探讨历史的奥秘。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别忘了点个关注哦!脑洞趣味历史将持续为您带来有趣、有料的历史文章分享,期待与您一起开启历史探索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怎么说普通话?
论语连载(168)《述而篇》第18章,“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
【融奕論語新解】讲普通话才能让信息传播得广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孔子与普通话(7—17,讲于2021年11月12日 )
古人说普通话?如果穿越回去我们能交流吗?独家解读汉语方言
趣读丨没有“普通话”,古人怎么交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