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与义二十三岁中进士,被两位皇帝赏识,官至副宰相,却忧郁病逝
是不是越有才能的人,他的人生际遇越是坎坷离奇
李白如此,杜甫如此,苏轼亦是如此。
泰戈尔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或许,只有遭受过苦难的人,他所感悟到的思想才足够震撼灵魂,他所写的诗篇才能那般动人,引起共鸣。


日子过得好的人,所写的诗篇难免像"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般,有无病呻吟之感,毕竟顺风顺水的人生会少很多的际遇。
而命运跌宕起伏的人,他们的才华在生活的打磨中更加耀眼,他们的作品才更加深入人心。
有这么一个人,他生于北宋末年,与苏洵父子是世交——他就是陈与义
他自幼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稍长,向崔鶠学诗,后来又进入太学深造。年轻时的他,锋芒初露,前途光明。
二十三岁时考中进士,随后当上文林郎,然而这只是一个闲职,他觉得这不能发挥他的才能,所以他做了三年后就辞官归乡了,回乡之后的他和一帮好友在一起整天吟诗作画,日子过得很是潇洒。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两年,后来他被任命去太学预备学校当了老师。


宣和二年,他的母亲去世了。
他在汝州服丧期间,结识了当地州守葛胜仲,由葛胜仲举荐他入京做了太学博士。后来,二十九岁的他作了一组诗《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这组诗竟然被宋徽宗看上了,并大加赞赏,我们且来看看其中两首: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其四》 陈与义
这首诗讲的是绘画,意在告诉大家绘画的精髓在于传神不是在于颜色上面,也就是说在于神而不在于形,所谓绘画讲究意境,意境到了,也就无须讲究外表了。
说到这里,诗人还想说,不仅赏花相马是这样,人才的选拔不也是这样吗?都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不需要虚有其表的人。

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其五》 陈与义
这首诗是自从读了林逋(西湖处士)的诗后,我年年都在欣赏这梅花的姿态;"晴窗画出横斜影"是根据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而来,"绝胜前村夜雪时"是根据齐己《早梅》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而来。
最后这两句就表明了诗人的看法。他把林逋的诗和齐己的诗做对比,对林逋的诗大加赞扬,为他的才华所倾倒,他认为林逋的这首咏梅诗远在齐己的这首咏梅诗之上。
话说这宋徽宗看了这样的诗很高兴啊,要立马召见诗人,于是陈与义顿时就在当时的文坛中出名了呀。这个时候的他呀,年轻有为,是当时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


可是后来呢?
陈与义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靖康之变爆发,金军南下,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于是陈与义辗转避难,一路南下,时时要担心金兵的追杀,风餐露宿。
这一路上有多少人妻离子散?
有多少人无家可归?
路边是谁的尸骨无人收殓?
谁家孩子哭的撕心裂肺?

这一幕幕都看在诗人眼里,可诗人也无能为力啊,毕竟他也是逃难中一员。国难当头,山河破碎,诗人写下了《巴丘书事》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巴丘书事》 陈与义
我在《三国志》里早就认识了边防重镇巴,而今年纪大了却因为避难初次来到这里。刺骨的寒风吹刮着树叶,飒飒的响声飘向了洞庭原野,又看见惨淡的日光笼罩着岳阳楼。这几年来的颠沛流离、风餐露宿是我的生活饱受侵扰。
转眼间已经来到了十月,洞庭湖的水位下降,露出了一个个小沙洲。朝廷未必会派鲁肃这样的良将镇守上游啊,可怜我这个迂腐的读书人却在这里空急白了头
这首诗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之后陈与义一路南下,来到了临安,这时的临安已经是南宋的都城了,宋高宗知道他的忠心,任命他为礼部侍郎,而后一路高升至参知政事。
本以为可以一展拳脚,实现报负,然而现实总是会给人致命一击。陈与义主战,然而南宋朝廷只想偏安一隅,宋高宗并不想打仗。

大宋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出了高俅、秦桧这样的大奸臣,而在于君王明明知道有辛弃疾、岳飞、陈与义这样的爱国志士,却依然选择了对敌人妥协求全。
陈与义年轻的时候,是与苏轼一样以豪放闻名于世的大才子,可当他经历过靖康之耻之后,那国破家亡的惨烈一幕就深深印刻在他的心间,让他无时无刻不为国家的命运而忧叹。
他的官越做越大,可他的愁苦却越积越多,尤其是他看透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决心时,陈与义彻底失望了。
陈与义在家中的时候,回想起曾经的生活,心中愈发对国家的未来胆战心惊: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
绍兴八年十一月,郁郁寡欢的陈与义病逝在临安家中,终年四十九岁。
《简斋先生年谱》:“冬,病革,以十一月二十九日薨,时年四十九。”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绝)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首(选二)》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诗歌意象专题-----“梅花”
杏花的文化
林逋最值得读的一首诗,两句诗词字字珠玑
古诗词日历 |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一枝梅,一场雪,一幅画,一首诗,一阙词,一曲高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