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入门系统性自学手册(0.99版本)

 





写这篇文字基于两个原因。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谈及“半途出家”的摄影爱好者由于“认知缺失”造成对摄影和艺术的误解、“看不懂”(实际上艺术并不是“看不懂”的问题),并指出“系统性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摄友问我如何“系统性学习”。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一直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困难在于,一方面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同,会造成某些人自学期间的“错误解读”,另外一方面,很多人其实不喜欢读大量的书籍,特别是纯理论性文章(但是“认知”这件事,只能从理论层面来解决,理论也是先人前贤的智慧结晶),更重要的是,摄影还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理论需要跟实践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形成一个学习的小团体,中间没有相互交流,很多人可能会坚持不了,因为这个学习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另外,很多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包括部分艺术家)一直相信,艺术重要的不是理论,重要的是思想、天赋、直觉、实践。这话我也认同。但是思想从哪里来?基础如何打得扎实?实践如何把思想转变为艺术?艺术的表达方式如何样才有效?我们如何才能走得更远?其实都需要不断学习。

 

中国著名艺术家徐冰先生也曾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

 

目前东西方艺术教育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看上去问题的表现形式很不同,可究其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由学院体系认识的程式化导致的。由于教学必须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东西,“技法”“形式”容易说清楚,但艺术的核心部分却难以量化,所以,学院最容易陷入孤立地研究艺术形式和手法的教条中,把艺术研究局限在量化的形式、材料中,导致了从根本上抓不到艺术的核心问题。

 

他还对西方艺术教育中一味强调创造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把创造性思维的获得,引入到一种简单的模式(量化)之中,而不是对创造性产生机制,从根本上进行探索。事实上,创造性的获得是有规律可寻的,但它的发生又相当“个案”。一味地对学生强调创造性,但教给他们对待创造性的态度和渠道却是一样的,结果使学生充满了创造性的愿望,却拥挤在只为“创造性”而创造的窄路上。由于思维方法基本一样,自然,创造的结果也都一样,这反而损坏了学生本来就具有的一部分创造性。

 

他对西方艺术史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清醒的看法:

 

再从西方具体教学方法的弊病来分析,他们的主要方法是强调对作品的解说能力。比如,学生必须说出所创造形象的理由、出处、受影响的来源等,这里面有个非常大的悖论,即视觉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代替的,正因为有些事情语言永远不能解说,所以才有艺术。因此,最有价值的艺术创造更是难于在解说中找到合适的上下文,若教授强行把学生的思维嵌入艺术史的模式中,它将使学生对作品本身不负责任,而对解说的效果特别看重。所以,这种方法解决的不是艺术创造本身,而是为艺术辩解的能力,它将致使艺术学院的毕业生都会做一种能自圆其说的、标准的必然也是简单的现代艺术。

 

最后徐冰先生对艺术创作总结了他的看法:

 

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那些有才能的艺术家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对当下文化及环境高出常人的认识、对旧有的艺术从方法论上进行改造,并用“艺术的方式”提示出来。

 

虽然有上述弊病,在当代,艺术家群体主要还是由艺术学院培养出来的。夏洛蒂·柯顿在《这就是当代摄影》一书的序言中说:

 

今日大多数的当代艺术摄影家,都受过艺术学院的大学及研究所训练,而正如同其他艺术家,他们精心制作的作品,主要也以艺术观众为对象。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当前还没有一个可以取代学院式教育的学习方式。很多“半途出家”的摄影爱好者、摄影家看不起学院派,本质上是刚愎自用和无知的表现。虽然学院式教育有种种弊病,但这种系统化的教育是有用的(可能国内外教育的水准有差异),它至少在知识的获取上是有用的。

 

反过来,所谓“入门学习”,它首要解决的是你的疑问,解决你认知的误区,解决你技术上的不足,它本质上并不解决你的创作问题,因为你的创作需要从你自身出发,从你的内心需要出发,再结合上述所学,才是真正的创作之道。

 

因此,本自学手册还是参考了高校摄影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实际上我突然发现以前所学跟高校的学生们所学没有什么本质差异),这些课程可能并不会把你培养成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但它确实是学习艺术摄影的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它能解决很多认知上的问题,提高对作品的鉴赏力,而且它还包含很多基础性的训练,为你将来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能有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产生畏难情绪(是的,如果你感到很难,那就对了。摄影并非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也有人认为学院式的学习不切实际,距离生活太远,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你不要忘记,这是你比他们有优势的地方——你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思考,如果再加上学院式的学习,你的优势才会真正发挥出来。我相信有见识的读者必定明白这一点,而且有很多人愿意不断学习,通过努力,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远一些。

 

在提供这份不完全的自学手册之前,我希望读者抱着从头学起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因为从前碎片化的学习像一张空白纸张上留下了乱七八糟的线条和图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会影响你的思考,并把你拉回到从前的认知当中去,然后那些老的认知会让你拒绝新的知识(它们在很多时候是对立的)。而且根据我的观察,搞传统摄影时间越长、获奖越多、经验越丰富的人,越难以重新开始,因为要让他们放弃以前的一切所学是极其困难的(那些所学给他们带来名誉、荣耀和地位,怎么可能放弃?)所以,这份自学手册可能更适合新人

 

当然,我相信还是有人愿意从零开始,一部分人可能真心希望有一份系统性学习的大纲,一部分人希望能有一个自我突破,一部分人已经腻烦了老法师摄影,渴望自己对摄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有人希望走向新锐之路,走到当代摄影的最前沿——我在这里声明,可能办不到。这份手册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只是给你指一个大概的方向,目的是不让你迷路,并让你打好扎实的基础,为将来走得更远做好准备。

 

如果你确定要这么做,在正式学习开始之前,你还需要做到两点,做不到这两点,你的学习会大打折扣。

 

第一点:放弃功利性学习。

也就是你的学习不是为了获奖,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通过摄影拥有一个更加完善的自己。功利性学习往往是暂时的,不会深入的,是浅尝辄止的,也做不到长期学习。就像我写文章,根本不是为了去报刊杂志发表——不小心发表了,那是附带的,额外的。摄影也如此,参加比赛,那是顺便之举。倘若不参加任何比赛,不参加如何组织,你一样拍照,那才是真正的喜欢摄影。

 

第二点,把从前所学“全部清零”。

为什么要清零?上面说了,以前所学会影响你对新知识的接受,也会干扰你对当下的判断。比如你以前获奖无数,这些获奖的经历和多年培养出来的审美会牢固地占据你的脑海,让你无法接受新的东西。因此,突破自我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从前的成功经验全部清零,通过新的学习,建立新的认知和新的审美。

 

那么,如何做到“清零”呢?

我的建议是,在学习期间(特别是第一年。通常整个学习过程需要2~6年。你别觉得学习时间长,高校摄影系的学生本科4年 研究生2年,也需要6年。你需要学习的内容跟他们大概一致):


1)不看任何国内摄影师的作品。

2)不看任何比赛类获奖作品(国内国外都一样)。

3)不看任何摄影报刊杂志。

4)不逛任何摄影网站(查资料除外)。

5)不参加任何摄影比赛。

6)不加入任何摄影社团组织(已经加入除外)。

7)不参加任何摄影工作坊、“名师”讲座(真名师除外,但这个时候你还无法分辨哪些是真名师,哪些是伪大师,而且在中国伪大师居多的情况下,你要辨别清楚真的很难。只有祝你好运了)。

8)不参加任何外出摄影采风、社团活动。

9)不看任何微信推送文章。

10)能退的摄影群全部退掉。

11)可以和志趣相投的几个摄友一起交流。

 

做完上述准备工作,你才可以安静地学习了。

 



以下才是干货




本自学手册分三大部分:

 

一、建立新的、开放性、多元化的摄影认知。


二、学习摄影基础层面的知识。


三、摄影的实践。

 


先说第一部分:解决“认知”问题。


“认知”是关于摄影学习最核心的东西。很多摄影爱好者无法分辨作品的水平高低,自己的创作没有深度,“看不懂”当代摄影作品......都是因为在“认知”上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引起的。

 

关于知识的储备,你需要明白以下这些事理:

1)  很多前人有益的知识都是以书籍的形式储存和传播的。所以阅读书籍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现在有部分存储于网络了)。

2)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给自己增加一个思维的框子,而是学习如何去打碎某些潜意识的框子,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放。

3)  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视野——很多时候“认知”产生问题,是因为我们的视野过于狭窄,过于狭窄的视野常常让我们成为“井底之蛙”,让我们习惯以自己的经验出发,而我们的个人经验往往是有偏差的。

4)  把所学到的东西上下能连贯起来,才叫知识。不然,不叫知识,叫“知道”。记住,仅仅“知道”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5)  最重要的一点:有很多知识其实是老师传授的,很多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如一个好老师三言两语帮你解惑。同时有些有益的经验也不并在书本上。所以有一位好老师有时候比读10本书都有效(只是要谨防各种瞎扯淡的伪老师)。

 

这部分的学习通常从三个层次展开:

 

1)世界摄影史

世界摄影史是摄影爱好者入门学习“认知”的唯一正确道路。有个别人认为学习摄影史等于走前人的老路,钻入前人的条条框框——这是没有正确认识学习摄影史的重要性。首先,你不学习前人,你连前人走过什么路都不知道,反而更容易走前人早就走过的老路。其次,学习摄影史,了解前人走过的路,才可以站在前人的肩旁上,站得更高,同时,还可以避免前人走过的死胡同。其三,摄影史只是一个线索,通过这个线索,可以找到那些最经典的作品,你需要天天去接触这些经典,并熟悉它们、了解它们、消化它们。其四,研究摄影史的变化,摄影从诞生到当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去了解。(世界摄影史的入门书籍是顾铮老师的《世界摄影史》,这本书,由于我的再三推荐销量大增,估计要涨价。摄影史尚有伊安·杰弗里《摄影简史》,庞杂的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等多种。不过我强烈推荐赵刚老师的《世界主要摄影美学发展脉络》一书,可惜还没出版。想要的先向我登记吧,到时候肯定一抢而光......)

2)艺术史
摄影史解决不了的疑问,通常需要艺术史来解决。西方古典绘画可以说是摄影的前传,同时,摄影发明之后,摄影跟绘画,摄影跟艺术之间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变化。西方艺术史从古典到现代、后现代、当代,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发展、突破、颠覆,因此它同时也不断地影响到摄影。(关于艺术史的书籍很多,入门首选是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这本书的《导论》可以颠覆你对“美”、“真实”这些概念的认知。同时,这本书只讲到现代派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没有涉及,需要其它书籍来补充,比如迈克尔·阿彻的《1960年以来的艺术》王瑞芸的《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Thomeas E.Wartenberg的《什么是艺术》、张玉花/王树良《中国美术史》。这几本属于入门级别的,比较简单,其它大头部的著作很多,不知道应该推荐哪本。专家读者觉得应该推荐哪本合适?请留言。)

3)艺术哲学史

艺术史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艺术哲学来解决。因为艺术的发展还受到艺术哲学的影响,所谓“现代”、“后现代”、“当代”,“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符号学”、“图像学”,“解构主义”......艺术的这些名词都来自艺术哲学。了解艺术哲学的变迁,就可以了解艺术发展到当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另外,关于各种“现代”“当代”的争议,也是在这个层面展开的。(这方面的书籍推荐起来更难,因为我自己还在研读之中。我先推荐几本:高名潞《西方艺术史观念:再现与艺术史转向》,W.J.T.米歇尔《图像理论》。如果想了解关于当代艺术的争论,可以看看阿瑟·C·丹托的《艺术终结之后》、《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贝尔廷《艺术史的终结》,马克·吉梅内斯《当代艺术之争》。作为入门书是不是合适我不不能确定,有专家学者看到请在留言处推荐,谢谢您!)

 

在认知层面除了上述三个核心内容外,还需要解决摄影跟艺术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最容易让摄影爱好者产生困惑:因为摄影跟其它艺术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首先并不是一种艺术,摄影如何成为一种艺术有自己的路径和机制,而且它极可能拓展了艺术的外延。同时,艺术家采用摄影作为媒材,跟摄影家从摄影本体出发,它们在“艺术”这个点的交汇是不一样的,因此摄影和艺术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它们在交叉之后,摄影有自身的生长空间。所以,下面这些学者关于摄影的著作属于摄影爱好者的必读书。

 

1)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2)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3)罗兰·巴特:《明室》。

4)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5) 希尔达·凡·吉尔德 /海伦·维斯特杰斯特:《摄影理论:历史脉络与案例分析》 。

 

除了上述经典之外,尚有一些跟摄影相关的书籍必须了解,比如:

1)夏洛蒂·柯顿《这就是当代摄影》。

2) 露西·苏特《为什么是艺术摄影》。

3)格里·巴杰《摄影的精神》

4)马克·德登:《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

5)霍普·金斯利/克里斯多弗·里奥佩里:《艺术的诱惑:摄影的前世今生》

 


再说第二部分:基础层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的内容跟实践紧密相关。这部分的核心内容涉及“视觉”层面。通常来说,这个层面也跟绘画关系密切,因为摄影跟绘画一样,它们都属于“静态视觉作品”,但摄影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在这个层面,需要理清摄影和绘画的关系,了解摄影的本体等内容。重点内容包含:

1)了解关于黑白摄影的所有。特别要了解安塞尔·亚当斯为黑白摄影实践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区域曝光跟数码时代的直方图之间的关系。(有合适的书籍推荐的读者请留言)

2)了解色彩知识。(有合适的书籍推荐的读者请留言)

3)了解彩色摄影的所有。这部分需要跟摄影史结合起来,弄清楚色彩在彩色摄影中的重要性。

4)了解照片的结构。了解照片的结构跟绘画的构图之间的关系。(没书,看我的文章吧)

5)了解边框的意义。约翰·萨考夫斯基的《摄影师之眼》在这方面有详细的论述。但是这本书由于本人的再三推荐,已经造成严重断货,价格暴涨(希望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动付我广告费,或者主动找我洽谈合作事宜)。如果这本书买不到,也可以买斯蒂芬·肖尔《照片的本质》(因为最近本人的文章再三谈到此书,也让这本书价格暴涨。希望中国摄影出版社也付我广告费,或者主动找我洽谈合作事宜)。

 

在这个层面,除了《摄影师之眼》《照片的本质》外,你还可以看看下面这些书:

1)葳尔丝:《摄影批判导论》

2)特里·巴雷特:《看照片看什么》

3)伊安·杰弗里:《怎样阅读照片》

4)亚历山德拉·莫罗:《照片秀:定义摄影史的重要展览》

5)各种摄影史上的经典画册(网上零杂的照片可能会误导你,所以你必须要买一些经典的画册来看)。比如约翰·萨考夫斯基的《尤金·阿杰》,沃克·埃文斯的《美国影像》,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罗伯特·亚当斯的《新西部》,威廉·埃格尔斯顿的《威廉·埃格尔斯顿导读》,斯蒂芬·肖尔的《美国表面》和《非同寻常之地》,南·戈尔丁的《性依赖叙事曲》,乔·斯坦菲尔德的《美国景观》等等(欢迎画册经销商联系,想买画册的团购如何?)。

6)中外美术名作欣赏(多去看看经典的艺术展览吧)。

 

这里顺便说说展览

展览是看原作的机会,因此必须多去看。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1)很多摄影节展出的并不是原作,而是临时打印作品。

2)很多摄影节上的作品良莠不分(大多数水准一般)。因此在没有鉴赏力之前,并不建议你多看摄影节上的作品(在学习期间,你要承认自己对作品的鉴赏力还不够,所以,你能看懂的很可能是很差的作品。)

3)如果一定要去看,你可以去看看每年的厦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还可以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看一些重要的摄影展览。上述摄影展览都经过精心挑选,不会有大杂烩情形出现(大部分摄影节都是大杂烩)。

4)摄影以外的各种当代艺术展也应该去看看。

 

(我最近在看一本奥西安·沃德的《观赏之道:如何体验当代艺术》。这本书是为你这样的“小白”写的。他在书中介绍了一种观看“看不懂”当代艺术作品的方法,那就是“白板法则”。你可以去买一本来看看,价格不贵(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是不是也要向我支付广告费)。经常观看那些稀奇古怪的当代艺术,会让你对任何“看不懂”的作品不再感到惊奇,并让你对那些追求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感到厌烦(太小儿科了),同时也会让你在摄影上抱有更开放的态度:你不愿意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了。)

 

所谓好作品,其实是能够引导你抛弃成见,释放思维,冲破约束,体现艺术家智慧和创造力的作品。在此理念引导下,你对待艺术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放,你在创作摄影作品的时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念头产生。

 

以上所述内容全部属于艺术或者摄影范围内的,其实真正的摄影创作启发来自于艺术或者摄影外部,也就是要跟你感兴趣的、擅长的议题联系起来,比如你是搞科研的,不妨把摄影跟你熟悉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比如你对社会学感兴趣,可以把摄影跟田野调查结合起来;比如你住乡村,可以把摄影跟你对中国乡村现状的思考结合起来......摄影在艺术上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并不在于把画面弄得像艺术!

 


 最重要的是第三部分:实践


理论和思想最后都需要落实到实践。所以,拍照片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拍照片基本上处于游击队状态——东拍西拍,撞大运,没有章法,全凭“感觉”。对待“感觉”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当你在认知上、鉴赏力上有足够的能力,你凭感觉拍出来的照片,自己就知道好还是不好。如果你的认知、鉴赏力还很低下,你凭直觉拍下来的照片很有可能是一堆垃圾。这个时候全看你的天赋和运气了——你只有等待一个有鉴赏力的高人做你的伯乐,否则,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拍的东西究竟如何(你习惯于参加比赛去获得他人的认同。实际上,当你学有所成,你自己都知道作品的好坏了)。

 

拍照片也可以分成两部分:日常练习和严肃创作。

 

日常练习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

了解器材和摄影语言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高校摄影系本科生要全面学习135、120、大画幅、胶片、数码、暗房、古典工艺、电脑后期的原因。不同的器材单凭书面学习没有任何用处,特别是相机,需要亲自去拍过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把器材的练习跟摄影史上的名作联系起来(下列所举摄影师使用器材并不只有一种,这里指他们的主要作品):

1)135系统。比如布列松、罗伯特·弗兰克等人采用的是135相机和黑白胶片。恩斯特·哈斯、威廉·埃格尔斯顿、马丁·帕尔等采用的是135相机和彩色胶卷/数码。国内王轶庶等名家也采用135系统。

2)120系统。戴安·阿勃丝、罗伯特·亚当斯采用的是120相机和黑白胶片。国内的骆丹、张晓、严明等摄影师用的也是120相机。

3)大画幅系统。贝歇尔夫妇以及他们的弟子们、斯蒂芬·肖尔、乔·斯坦菲尔德、米奇·爱泼斯坦等人采用的是810大画幅;安德烈亚斯·古斯基采用的是大画幅 数码后期。国内采用大画幅创作的有赵刚、张克纯、陈荣辉等。

 

拍完照片,在后期处理输出上,你需要了解的是:

1)古典工艺。一般属于大画幅系统。他们的视觉语言具有独特性。

2)传统暗房。黑白/彩色暗房。暗房里做出来的作品跟打印的作品有很大差异,也就是它们有独特的视觉性。

3)数字暗房:Photoshop和lightroom。这是数码摄影和胶片扫描后数字处理必须学会的两个常用软件。

4)胶片扫描。摄影爱好者通常采用尼康9000ed(135、120)和爱普生V系列(大画幅)。但专业扫描一般指哈苏X5(4X5以下),柯达智佳3(大画幅)、电分等。

5)色彩校正。硬件的色彩校正可以外包(有专业显示器校正仪器,打印机校色另外有昂贵的设备),但是照片的色彩校正完全需要经验,没有捷径。

6)数字打印。通常涉及爱普生和佳能的专业级别的打印机。你最好了解一下数字打印的相关材料,比如收藏级别的(意味着无酸)纸张、墨水、画芯卡纸、画框等。

7)照片编辑。目前为止还没有合适的书籍。

8)摄影书排版:AdobeIndesign中文版。可以输出为PDF文件,也可以输出为JPG/TIF等图片格式。

9)摄影书输出。通常有三种:艺术纸喷墨打印(质量最佳,价格最贵)、四色数码打印(质量差,价格便宜,一本起做)、商业印刷(质量中等,数百本起印)。

10)作品展览。有《摄影展览指南》等书籍。

(普通摄影爱好者如果采用胶片拍摄,可以把胶片冲洗、扫描、打印外包给专业人员,淘宝有很多店,但是好的很少,需要专业人员推荐)

 

(熟悉了解上述器材和工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摄影的语言和最后呈现效果。所以有条件的话,135、120、大画幅、胶片、数码、暗房、古典工艺、电脑后期、摄影书你全部要去摸一遍。)

 

最后一项内容是严肃创作(同一主题通常需要20张以上照片)。

严肃创作一般是指有统一主题和完整内容的作品拍摄。因此,在开始严肃创作前,你需要提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写一份拍摄计划(Proposal)。涉及的内容包含:主题,器材,拍摄方式,完成时间,呈现方式等等。

2)试拍。脑海中的计划跟最后拍摄出来的照片之间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试拍是为了确定自己的拍摄逻辑和视觉效果,防止在创作过程中任意改变拍摄方式。在此过程中,你还可以不断修正拍摄计划。

3)确定5~10张左右样稿。注意这些样稿在视觉呈现上是否一致,防止各种视觉语言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另外要避免重复(有时候恰恰需要大量的重复,看题材),增加丰富性。

4)坚持长期拍摄。很多摄影史上重要的经典作品创作实践都长达数年到数十年之多,短期内拍摄出来的照片成为经典的很少见。

5)撰写《艺术家自述》(Artist's statement)。需要你对整个作品进行解释和自我阐述。这是对作品的梳理过程,也是你自己对作品的创作介绍。当然有些艺术家/摄影家不屑于做这个,因为艺术家/摄影家的自我阐述往往会限制观众的解读,这是艺术作品极力避免的。所以你的这份自述,主要是为了梳理自己的作品之用,有时候也是为了跟策展人和观众交流之用。(开篇徐冰先生已经指出了这方面的弊端)

 

(有人问,摄影创作为什么要有主题(意味着一个作品由多张照片组成),很多摄影师只拍单张,没有主题的。那是你没有看明白,习惯单张拍摄的摄影师,比如布列松、王轶庶,他们往往具有长期的、一致性的艺术逻辑,并非像你这样游击队式的撞大运。)

 

除了上述“摄影本行”内的学习课程外,摄影爱好者还应该知道艺术家把摄影作为创作媒介的方法,因为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摄影的,虽然你可能不会去这样创作,但有助于你拓展创作方法。比如大画家大卫·霍克尼以拼贴方式拍摄的摄影作品就给很多人以启发。有两本书可以帮助你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1)罗伯特·肖:《摄影之后:拍照的艺术家》。

2)弗里·德里奇:《摄影之后》。

 

当然仅仅凭以上所述还是不够的,因为影响你创作的因素是多样的,有很多人就从电影和音乐中获得启发,还有人从文学中获得启发(比如杜安·迈克尔斯,埃里克·索斯)。因此,摄影师需要广泛地涉略各种艺术形态以及艺术以外的领域,广博的知识才会带给你源源不断的灵感。

 

还有人担心,按照上述方法自学,拍出来的照片岂不是跟其他人一样?艺术不是强调创新和避免模仿吗?

对的,书法入门也临摹,画家入门也临摹,文学入门也临摹,你还不会拍照片就想独立门派?临摹的目的就像小时候在大人的帮助下学会走路,你还不会走路,就不想有大人搀扶,勇气可嘉,只是经常会摔跟斗,然后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从此摔残废,爬都爬不起来了——其实等你学会了自己走路,你最想干的就是走自己的路,再也不想有他人的搀扶了。所以这种担心纯属杞人忧天。

 

当然仍然会有人怀疑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后会不会有效,因为“艺术是不可教的”。你的怀疑只有一部分是对的:艺术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教、可以学的,只有在“天赋”这一块上,确实没办法教。上述自学方法,我可以告诉你的效果是:

1)你的知识量会大大增加。

2)你学习的大方向没有什么问题了。

3)你对作品的鉴赏力会大大提高——你能“看懂”的作品越来越多了,你不喜欢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了。

4)你的视野比以前更宽广了。

5)你再也不想混老法师队伍了。

6)你再也不会被各种伪大师和乱七八糟的作品忽悠了。

7)你会碰到真正的老师(那些伪大师一眼就可以看穿了)。

8)你跟艺术摄影圈的名师好友可以沟通了(以前你一直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那是因为你跟他们的语境没有一致的缘故)。

9)......

 

最后也许你真的能成为一名摄影界的新锐呢。期待你!

 

(备注:文中所推荐的书籍,大部分是摄影界具有共识的必读书,部分属于我个人的建议。考虑到入门原则,因此我尽量推荐适合普通摄影爱好者阅读的。但是更多的书因种种原因我没有推荐。欢迎大家留言推荐自己读过的值得推荐的书籍,在1.0版本里进行补充。)

 

 

2018年1月1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思摄影认知的天花板(上):真实/非真实
当代影像的语言与观念
摄影:你究竟一直在往哪个方向学习?
【光影的艺术】-- 摄影,你认为平凡的照片,有一日它会帮你捕捉到一张很优秀的作品
艺术摄影的整个知识体系究竟是什么?
摄影师和艺术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