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播实录4-4:什么是摄影

上次发文,是我本次直播图文内容的第三部分,即“我的街头摄影”,这次,是第四部分,即“什么是摄影——我对摄影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当然,开始部分,先把第三部分的一个“尾巴”——第三小节续上。

三、哲学思考

街头摄影成为习惯,以至于变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会拍任何我能看到并经历的事物,我会把它看作是很自我的事儿,随性随意,不在乎何时是个尽头。当然,有时候我又是在变戏法,凭着好奇和热情,带一份小小的狡黠,跟我所拍摄的对象,以及我所分享的观众开个小小玩笑。

在这个过程中,摄影本身带给我的,与其说是电脑里海量的照片素材或者说摄影作品,不如说,它是随时随地陪伴着我,并且与写作、音乐、育儿、创业一起,以一种极其细水长流又潜移默化的生活体验的方式,开拓我的认知空间,启发我的独立思考,帮助我进行身心修炼的自我激励过程。

某种程度上讲,我对街头摄影的哲学思考,要比艺术体验更直接一些,尽管对外展示分享交流时,即便是专家或懂摄影的,也顶多是以艺术的眼光来做评价的。

我玩摄影,除了大量的拍摄,平时还有个小习惯,就是随时随地会做笔记,比如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无论是赞同还是怀疑,只要是有感触的,我都会记录,再或者,走在路上,躺在床上,突然灵感闪现,一些碎片化的思考,我也会记下来。以至于到现在,手机里有大量的零碎文字。有些经过时间沉淀,思考得相对完整成熟了,我会写成文章,在我的微信公号里发布。

现在是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其实在我看来,这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那就是能够不断刺激你,让你有碎片化的思考,而碎片化思考多了,回头总会连缀在一起,形成体系,变成你自己的成果。这和我玩街头摄影,或者拍动物园是一样的。当然,这种做法有个大前提,就是你必须有相对系统和稳固的知识框架作为基础,并且有逻辑思维和抽象化的能力,有归纳总结和重组重构的方法论习惯,这样才不会乱,更不会被别人带到沟里去。

所有这些,我把它叫做对摄影的哲学思考。

这方面我必须提一位牛人,那就是让·鲍德里亚,这个法国老头太厉害了,本身是个哲学家,50多岁时偶然间开始玩摄影,然后,很快就把许多玩了一辈子的摄影家们甩在了身后。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他把摄影与自己的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赋予摄影全新的阐释甚至意义,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去年9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曾经做过他的摄影展,居然是免费的,我特意去看,回来后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当哲学家玩起了摄影》,这篇文章是我的微信号可乐圈有史以来阅读量最高的摄影主题的文章(之一)。

碎片很多,这里只讲三点。

首先,我想说一下观看

在量子物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就是观测本身,对粒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个很经典的思想实验,叫“薛定谔的猫“,意思是,关在一个封闭笼子里并且可能会受到镭辐射的猫,它会同时处于死和未死两种叠加状态中,而只有当你打开笼子去看时,它才会呈现出或者是死或者是活的唯一确定状态。

也就是说,对微观粒子来说,观测会形成干扰,观测本身就具有力量。

那我的引申思考是什么呢?就是对摄影来说,观看也是一种力量,它会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甚至是最为重要的方式参与到摄影过程中来。

当然,这里所说的观看有不同角度,对摄影师来说,观看的力量在于它是发现的前提,你只有先去观看,并且善于观看,你才能发现属于你的东西,独特的观看决定了独特的发现和拍摄。对策展人或评论家来说,观看是赋予作品艺术或商业价值的力量,先会看,你才有得说,也才能去推销。那观众呢?观众更是观看的力量来源。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观看,其所产生的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量,赋予了作品太多不可预测的结果。

而所有这些观看,都会极大地改变被观看的对象。就像摄影师的观看,其所成就的摄影作品,早已经不是所谓真实或纪实理念所能限定的了,一旦定格,就已经改变。而策展人和评论家改变作品甚至摄影师的命运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观众呢?更是如此,你拍的是东,偏有人说它是西,你拍了一只狗,偏有人说你模仿森山大道。

观看是一种力量,无所谓好和坏,它只不过告诉我们,你的作品一旦面世,基本上就和你无关了,你可以解释,但和不解释也没太大差别,总有些人会和你想得一样,但总有更多人,会和你南辕北辙。

其次,说说孤独

这似乎和摄影没啥关系,更多是人的内心体验。但我想说的是,摄影注定是一门孤独的艺术,如果能称之为艺术的话。一方面,你必须忍受长期独自前行的寂寞,你一个人拍摄,一个人分享,没什么人喝彩,甚至连看都没人看。这和水平高低没有最直接的关系,我也不想就把它归为运气之类。业余玩家也就罢了,那些把摄影当成吃饭家伙的,其实更郁闷,又要靠迎合或经营去赚钱,又掩饰不住内心那种强烈的个性化或自由主张,身边人不理解,以至于寂寞孤苦。但,孤独真的就是坏事吗?其实不然,这是我要说的另一方面。就像我从来不乐意和人结伙搭伴去扫街,街头摄影,对我来说恰是一种让我能置身孤独的难得的机会。一个人溜达,一个人拍摄,一个人思来想去,不管是迷惑,顿悟,还是反思,都是在一个人几近放空的状态下,这是孤独之乐。也只有这样,你才能独处,给自己一方自由时空。当然,我说的孤独,不是孤僻,它更多是心境上的。

本质上,街头摄影就是一种对孤独的体验,马戏团的小丑是逗人乐的,但面具背后呢?是从未被人感知的孤独。

说到这里,我要提一下我另外很喜欢的一位艺术家,就是爱德华·霍珀,作为画家,却被许多后来的摄影大师奉为老师,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在我看来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霍珀最出名的绘画主题,城市人那种彼此依靠又疏离的关系,就是孤独,他画作的构图、色彩的运用,和所营造的气氛,对后来许多街头摄影师形成较大影响。那另一重含义,在于摄影师本身,其所拥抱的摄影艺术,以及对其个人生活的影响,注定也会是孤独的,你离不开它,但,似乎又总触摸不到,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像极了孤独。

之前烤蚂蚁,也就是年度蚂蚁奖评选,我曾投过稿,名字就是《孤独》,一组12张片子,当时群里很多人评价说太雷同,重复,太稀松平常。其实,我想说的是,这组片子是受霍珀影响,试图以街头摄影的方式,呈现出城市人疏离状态下的孤独感。编排时,以拍摄和尚背影那张开头,然后,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以至于一群人,最后,以一个显出好奇眼神的机器人结尾。你说有没有寓意?当然有,但,我就不说破了。

最后,再说一点,诗意

这次分享一开始我就说,最新一届蚂蚁大奖,因为评委换了人,萧沉老师,使得整个感觉焕然一新。萧沉老师我了解不多,但我知道的是,他是诗人。

诗人之于摄影,就像哲学家之于摄影一样,一旦结合,其发酵效应是会非常强烈的。就像诗歌本身飘逸空灵或天马行空那样,如果摄影带上了诗意,无论其作品本身,还是创作过程,都会极大地摆脱传统观念和世俗桎梏,有了颠覆性创新的各种可能。

艺术的本分在于,以完全个人化的感知、体验和舒张,去冲破既定的东西,由此,给人类的精神领域拓展更大的空间。具体到摄影,我知道,有许多诗人兼摄影师的牛人,除了萧沉老师,还有北岛,去年,我曾看过北岛一场影展,还买了一本他的摄影书,叫《重影》,很诗意的影像,很棒。

说起诗意,我又要提两位我非常喜欢的摄影师了,一位是塞尔吉奥·拉莱,还有一位是索尔·雷特,前者是黑白,后者是彩色,都属于我认为具有明显诗意的摄影师,无论其个人,还是他们的作品,都如此。

到底什么是诗意?

我用索尔·雷特的几句话来概括一下吧,他说:

“我四处走动,并不是觉得我有多重要,我不会把生命用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
“一个摄影师给予观众的礼物,有时恰是那种于被忽视的平凡中透出的美丽。”
“我喜欢看到不确定的东西。当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正在看它时,突然间,我们会发现某些我们已经看见的东西。我喜欢这种困惑。”
“它在哪里以及它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它的方式。”
“我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忽视的,为此我很开心。被忽视是一种特权。”

其实,我没有解释什么是诗意,但实际上,诗意已经在这里了。那我对街头摄影的理解以及体验,大体上也就是这样的。

作品被赋予诗意的评价,除了索尔·雷特,这算是上个世纪的大师了,当代也有一位,就是Alec Soth,虽说是马格南摄影师,但他完全不是传统马格南那种风格,说他是当代摄影当红炸子鸡怎么都不为过。Alec Soth的作品,大画幅,冷面,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总体上,就是透着一股子诗意。同样都有诗意,索尔·雷特是典型的街头摄影,更随意,散漫,不严谨,是朦胧诗,也有一种乡村民谣或布鲁斯的味道,而Alec Soth呢?大画幅本身就决定了其拍摄的严谨性,就像是以科学方法来雕琢的艺术品,气派,端庄,是史诗,也略有些交响乐的味道。就我而言,更喜欢索尔·雷特一些。

总之,当你走在街头,能够感受到诗意,同时,能够以诗意来表达,那你就是幸福的

第四部分:摄影是什么?

说到这里,该做个总结了。

可总结什么呢?你都把摄影上升到哲学高度了,会不会越说越玄乎了?其实不是,既然是做哲学思考,一定会回归到最本初也最简单的状态,我们需要回答的,是摄影的灵魂三问,或者再缩小点范围,就街头摄影这很不起眼的小玩意儿,我们能有怎样的灵魂三问?

摄影是什么?

摄影从哪里来?

摄影到哪里去?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先挖掘摄影史,这里我推荐一本书,赵刚的《世界摄影美学简史》,印象里许多人都推荐过这书,我不怕拾人牙慧,这书我从头至尾至少翻看了五六遍,还认真做过笔记,算是我这业余玩家读过最完整的教科书,没错,我把她称之为摄影入门的教科书。当然,这和学院派,以及职业搞摄影的完全不能比,但作为业余玩家,这是必读之一。

还有一本书也很棒,《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和马格南摄影史》(修订版),对,一定要读这个修订版,我曾经看过更早一个版本,翻译的很差,而这个修订版,绝对的“德艺双馨”。这书是讲马格南的,但你别觉得老套,她甚至会帮你解套,解什么套呢?就是千万不要迷信马格南,真实的马格南,一定是一帮很奇葩一身臭毛病的家伙们聚在一起搞出来的一件很没名堂的事情,可居然成了。读这本书,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大师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嘛,摄影大师既如此,那摄影呢?

我对灵魂三问的回答完了。

有人说你这不唬人吗?根本没回答呀。

没错,事实上,我根本回答不出来,虽然我把街头摄影当作生活方式,并且习惯于做碎片化思考,美其名曰哲学思考,但我真的跟哲学八竿子打不着,完全够不上哲学的高枝,所以,就不班门弄斧了。但,这不代表我不能用另一种讨巧的方式来做些思考。

比如,我回答不了摄影是什么,但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却可以试着反向解答一下,摄影不是什么。

首先,摄影,或者缩小些范围,街头摄影,无关真实。千万不要再把街头摄影和所谓纪实联系在一起了,要么你是自己头撞南墙,要么会误人子弟。为什么街头摄影无关真实?前面已经啰嗦很多了,对我来说,街头摄影无非是拍摄者无中生有杜撰导演的一出戏,是即兴剧,更重要的是,所有演员都不知道你的存在,或者反过来,所有的演员都在以一种最自然随机的方式演出,只不过恰好被你这个导演发现了,以你的方式和节奏编排成摄影作品而已。所以,既然是演戏,还计较什么真实?即便你从中看到了所谓的真实,也只是作为观众的你的解答,是你和某一个地点、某一个时间即所谓时代特征联系在一起,自以为是的一种真实而已。

其次,我们常说,摄影是关于时间的艺术表达方式,甚至一度我们认为这是摄影唯一区别于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独有特征。但现在我觉得,即便摄影与时间可以强关联,但也不具有唯一性,其与时间的关系,也取决于不同人、不同角度的不同解读。

布列松眼里,时间是动态的,变化的,相机定格的,只是某一个决定性瞬间,偏离了那个瞬间,你的拍摄似乎也就不成立了,这让摄影与某个时间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仿佛唯有确定的那一个时间被截取并存盘了,当然,老布眼里的时间,还是停留在纯粹的视觉上的,是能看见的某个时间点。

而在杉本博司眼里,摄影所能记录的,完全是静止的时间,他根本没有瞬间的概念,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这条线可以任意延申,他摄影作品里所能诠释的时间你可以理解成是物理的,当然,它也有哲学意味在。

另一位记录时间的大师,南·戈尔丁,其对时间的诠释,就完全是哲学上的了。她说:“摄影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有效地保存了记忆。书中的很多人现在已经死了,大部分死于艾滋病。我一直以为我能够通过拍照而避免失去。我总以为,如果我把某人某物拍的足够多,我就永远不会失去这个人,永远不会失去记忆,永远不会失去这个地方。但照片呈现给我的,却是我已经失去了这么多。”

还有一种摄影中的时间,实际上是反时间的,或者其原本的意图,是反时间的。比如秋山亮二的作品。他以拍摄了中国上个世纪某个特殊年代的中国而闻名,在我看来,之所以他那些作品现在让人感触深刻,恰恰在于,他当时是试图摈弃所有有着时间烙印的社会符号,只对一些恒久的东西予以关注,比如孩子们的天真烂漫,那些很琐碎的日常生活,但恰恰是他这种与时间的“对抗”,在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后方显魅力,并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以时间的烙印去解读他。

我的街头摄影呢?与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也许,恰是我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烦地拍摄着城市街头,看似与时间毫无关系的这种方式,才给时间以最大的宽容度,不至于让我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吧。我宁可认为,现在的我,和十年前的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即便认识上以及思考,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至少,我对街头摄影的热情,以及漫不经心的感觉,没变。

第三,摄影无关理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就是我们经常争论的,懂与不懂的问题。

我记得姜纬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也是引述的另一位艺术家的,他说,人家一辈子琢磨这事儿,好不容易出了点成果,结果你随随便便就懂了,你觉得这公平吗?

就拿街头摄影来说,我是在玩近景魔术,我的目的就是要糊弄你,迷惑你,要是很轻易就让你揭穿了,我还玩个什么劲呢?但为什么我让你看,是因为,我要给你提出一个你不想回避,反倒心心念惦记着,但又难以解答的问题。你因为好奇而关注,因为不懂而纠结,又因为纠结而回味,整个过程,你体验到了神奇和精妙,还消磨了时间。从这一点来讲,我的目的达到了,你也并不吃亏。可这和懂不懂有直接关系吗?

之前安礼楠老师分享,讲组照方法,我觉得蛮好,要让摄影讲好故事,你得有一些编辑能力。说实话,这方面我也正在学习,近景魔术也不是只有一个瞬间,也需要铺垫、引入、抛出小包袱、摆出迷魂阵、高潮、收尾,需要托儿,需要心理暗示,等等,这是一连串动作连贯在一起的。但,这一连串动作的组合,并不是为了让你看懂什么,而恰恰是给你制造最不可思议的迷。回头你看所有的摄影书,都有自己的一套编排逻辑,但其单纯就为了叙事?为了让你一下子看明白?我看未见得。

其实,越是高明的编辑手法,越不会是以让你一下子看懂为目的。比如《美国人》,多少人在解读,可弗兰克给过标准答案吗?没有!而且,他绝对不会给你标准答案,魔术师就靠这个吃饭呢,包袱全抖出来,就不新鲜了。倒不是他故弄玄虚,事实往往是,他实际的想法可能很简单,甚至略粗糙,如果真让你一下子猜中了,你就会很扫兴,这哪是大师呀?小儿科嘛,传的那么玄乎的。解读一部作品,靠的不是精准的定义和判断,而恰是可供猜解和杜撰的天马行空。

所以,正经组照或摄影书,完成它所需的逻辑性,和成品后观看的逻辑性,这是两码事,未必一定要一致,一致只会导致乏味。相反,越是不一致,越是多样化解读,越是莫衷一是,甚至因此而强烈地有争议,这才是它的精彩之处。

那如果真不懂怎么办呢?会不会显得咱水平很差呢?其实真的不必懊恼,水平高低的分水岭,并不在于对一件作品的所谓懂和不懂上,而是面对不懂时你的态度,以及后续动作。不好的作品,你一眼看穿,就会对其不屑一顾了,也就不会纠结于懂和不懂,而恰是那些让你不懂但却不至于赶走你的作品,它会让你有所触动,你会琢磨,到底什么在吸引着我?然后,你会试图去解开这个迷,了解作品的背景,艺术家的背景,并且进行联系,展开想象,就此能够说出点儿什么,这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

至此,我在引出灵魂三问的时候,从反向上进行了一番思考,摄影无关真实,摄影与时间的联系具有多义性,摄影无关理解

至于摄影到底是什么?我答不出来,其实也是不想再去理论了,有这个必要吗?

法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法无禁止则为允许,另一种是,法无允许则为禁止,前者,列出来的是黑名单,能上黑名单的是极少数,这是不允许的,而其他所有没有列在黑名单里的,都是允许的。而后者则相反,叫白名单,只有列在其中的,才是允许的,而能列在里面的毕竟是少数,以至于这就成为一种极少数人才有的特权了。

为什么说这个?因为,摄影既如此。

当我们讨论摄影是什么而不得其解,其实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毕竟,我们没有因为摄影必定是什么而设置一份白名单,让摄影走入一个非常死板、局限并且狭隘的道路。相反,我只是在阐述,摄影不是什么,这就是一份黑名单,我们只要明白,列入到这份黑名单的,比如,摄影无关真实,摄影无关理解,等等,别让某些传统的教条误导了你,就够了,剩下的,是太多太多可以肆无忌惮去探索的空间了。

正是因为摄影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它对所谓真实、时间、理解等教条的打破,我们才不必苛求“真相”,不必感叹“稍纵即逝”,也不必讨好他人眼光,除此而外,我们大可以在无比丰富而又持续的生活体验中与她为伴。

这样的摄影,最终能给予你的,就是自由。

我上姜纬老师网课的时候,他曾反复强调一点,摄影通往自由

后来,我在千聊做街头摄影分享时,结尾处就跟了这么一句话:街拍就是自由

我不能说我在这方面是完全自由的,但我可以自信地讲,我一直是在追求自由的路上。那么今天,我也预祝,蚂蚁的兄弟们,以及所有热爱摄影的朋友们,能够真正找到自己的自由。

好了,今晚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气愈恶劣 摄影愈精彩
马格南系列| Ferdinando Scianna摄影作品欣赏
马格南摄影师的色彩美学 | 哈利·格鲁亚特
马格南为数不多的新锐摄影师——MCB与动荡中世界
图片展:马格南的摄影小样
摄影师镜头下,街景的朦胧与诗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