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学人》的解释:智库究竟是干什么的?

任何报纸的读者,尤其是《经济学人》的读者都对“根据某某智库分析”这句式十分熟悉。敏锐的引用、有趣的实例、大胆的新政策,这些都出自于神秘的智库(当然也存在大量的垃圾)。这些机构的报告涉猎广泛,大到英国脱欧,小到社会欺诈,那么他们究竟是个什么鬼呢?

“智库”这标签开始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已经存在大量这类的机构。美国最受推崇的智库均建立于20世纪早期,其中包括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以军事分析见长的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是由威灵顿公爵建立于1831年。但智库真正开始盛行于20世纪下半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员预测已有6846个这样的机构遍布全世界。

智库致力于填平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沟壑。学者一心想要打磨出权威的研究结果,但太过慢条斯理。新闻报道的历史初稿虽快速但含金量却不高。一个优秀的智库旨在通过发布既具备学术研究的严谨,又兼具新闻的时效性的报告,全程协助政策的制定(差劲的智库则相反)。他们盛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各国政府的四处扩张,这意味着缺乏大量的政策专业知识。二是24小时新闻时代的到来,把消息灵通的受访者宠溺的贪得无厌。现在同样的趋势正带来了智库在发展中国家起飞。

然而智库的发展可能已经达到顶峰。宾夕法尼亚州的研究人员发现,2014年新智库的数量30年来首次出现了递减的现象。原因之一是相较于把钱仅仅投入到思考中,资助者现今更偏向于提供特定项目的资助。另一原因则是竞争的加剧。类似于麦肯锡这类的专业咨询公司发布了许多研究成果,标新立异的倡导组织成员比中肯的智库人员更加吸引受访者。因此,有些智库经开始重新自我定位。皮尤研究中心将自己定位为“实事智库”,专注于信息而非政策建议。而萨顿基金会则将自己定位为“行动智库”,将自己的建议推行到实践中。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库的“智慧”来自哪里
经济学人智库:自动化准备就绪指数
政策分析有哪些研究途径?
经济学的历程及研究方法
#经济学人智库观察#全球经济前景概述
社会科学研究为啥停滞不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