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在西方艺术中,有关死亡和痛苦的意象远多于中国艺术?

因为东西方对待死亡这件事上,

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态度。

来,

小玉简单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死亡一直是人类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但是我们中国文化对于死亡的态度却很微妙。

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死亡观念便是:

喜谈生,避谈死。

而且相对于去思考和谈论死亡,

我们的文化中更希望从死亡中去悟生、珍生、求生、务生。

吴道子《地狱变形图》

所以,

中国艺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便非常少了,

而且即使出现这样的题材,

大多表现得很淡然并不宣泄痛苦的情感,

或者如吴道子这样表现人死后的鬼怪画面,

而这些其实也多是告诫后人要珍惜生命不做恶事。

不过西方文化中却有着和我们很不相同的死亡观,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哈姆雷特的台词早就提出了这个终极命题,

可以说,

西方的文艺传统有直面死亡思考人生的审美习惯。

特里奥森《阿塔拉的葬礼》

女青年死亡男青年不舍的悼亡场景,

哀而不伤格外凄美;

米莱斯《奥菲利亚》

美丽而悲剧的奥菲利亚溺水而亡的场景;

大卫《马拉之死》

革命者大卫被刺杀的场景;

蒙克《死者之窗》

用表现主义手法表现了人们面对死亡的悼念;

卡拉瓦乔《基督之死》

宗教经典的耶稣死亡场景;

圣桑《骷髅之舞》

带有民俗和想象风格的死亡画面。

所以,

在西方的绘画作品中表现的死亡,

既有写实的也有超现实主义和象征的,

感情表达的也各不相同,

但都是直接描绘死亡的场景。


感谢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留言,不喜欢千万别勉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部影城—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经典山水画,写实与写意结合,别有韵味!
《儿童画作品选》特种邮票图稿公布
棋 中国棋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欣赏
纪录片《范曾》2007(新影)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