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现在有些书法家作品落款中,干支纪年后要多加一个年字?

记得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大家各说各话,有认为应加年的,有认为不应加的,莫衷一时。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写法,不可一概而论,有的应该写,有的不应该写。就题面所给出的这幅字,是应该写的。不写就不对了。

认为不应写“年”的认为,干支就是记年的,再写上“年”字,不就重复了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干支不只用来记年,同时还记月,记日,记时。年月日时,都是时间,准确的说,干支可以记时间。

以上面这幅字为例,落款中写的是“辛巳年”如果不写上“年”字,就无法确定“辛巳”两个字到底是代表的是年,还是月,还是日。书法作品,内容之外的落款部分,无非是留下与内容相关的其它信息。比如时间,作者,写这幅作品的原因目的等。时间做为一个要素,一般都会写,但写时间,没有确定写的一定是年,或是月,或是日。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的行文中,都是一样的。比如写个便笺,可以写3月6日,也可以写6日。因此,上面这幅字,如果不写年,“辛巳”二字的意思是不明确的。年字应该写上。但如果落款的时间不仅到年,还有月,比如是在辛巳年的中秋节写的。落款的时候写到月,可以写“辛巳中秋”“辛巳仲秋”“辛巳八月”意思完全一样。按汉语行文习惯,先年再月再日,月前的干支一定指的是年。所以,干支后不必带“年”字。

刚在网上流览了一下,还有写“岁”加干支的。如“岁庚寅”。大家当然知道,这是记年的。但我觉得这种写法恐怕未必符合传统文化的精神。

我们知道,年和岁其实是同义词。古代在比较严肃的记录时间的场合,是年与岁都用的。为什么这样?因为干支记年,六十年一循环,超过六十年,就不准了。所以,除了用干支记年以外,又用皇帝的年号记一遍。两个记法好像是两条线段的相交可以确定一个时间点。比如严真卿的《祭侄文稿》:维贞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其中的年月日,全部用双重记时法。贞元元年,是戊戌年。九月是庚午月,朔是每月开始的那天,朔三日,就是初三日,这一日是壬申日。记年的时候,前用年,后用岁意思一样,为了行文的变化不呆板,年字在时间(贞元)之后,岁字在时间(戊戌)之前。用岁的时候一般有个“在”或“次”字。因为“岁”这个字,与天体运行相关,《说文》,岁,步戌也。“岁庚寅”这种用法,大概是现代人的创造。

落款写时间,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时间的信息。到底怎么写应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准确表达与作品相关的时间信息。现在人用干支记年,把古代的二重记时法,变成单一记时,表达的时间是不准确的。所以,现在讨论应该怎么写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说法,其原因就是,时代向前发展了。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古人没遇到的。一幅作品,如果,他的时间信息对人们来说并不在乎,那怎么写都可以。如果人们想要确切的知道时间信息,无论写“辛巳年”,还是“岁庚寅”,都不能准确表达时间信息。所以,启功老先生很早就开始用公元记年了。这种款,比起“岁庚寅”来,看似好像没有文化,但真正用文化来评一下,结论可能正好是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看了这个我才知道什么是落款!
书画作品落款方法、落款常用词及农历传统雅称(超全图文讲解)
书法落款“丙申年”是错的吗?
纪日法
常識|書法落款與鈐印淺談
書畫落款的常識及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