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言 | 整个书坛都在等他们长大——写在第十二届国展之际

        从2002年起,王义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书坛,囊括了大大小小的奖项,实现了全国展、兰亭奖以及各类商业展的大满贯。
 
        那一年,王义军23岁,刚刚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本科毕业。
 
        28岁那年,王义军应邀参加了首届“中国书坛42人兰亭雅集”就被评为“兰亭七子”,三年之后,31岁的王义军,再度成为“七子”之一。
 
王义军草书 
 
        这奖项,大抵类似于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两度捧起小金人的王义军顿时成为争相模仿的对象,他华美无比的线条让人着迷。
 
        那一年,有书坛前辈认为王义军那种与古人惟妙惟肖的书写不足为范。王义军只好略带委屈的说,不宜把自己当成成熟书家来对待,他还年轻,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现在应当处于“用最大力气打进去”的阶段。
 
        于王义军博士而言,这回复有委屈,有自信,还有着对未来的期许。我猜想,年轻的时候,他肯定踌躇满志过,肯定想像过未来的江湖和江湖中的大佬。
 
        一晃,十好些年就过去了,王义军满四十岁的时候,特地写了一篇《四十岁的蛤蟆》来对自己的艺术生涯做一个阶段性小结。他在文章当中承认,这标题是化用了黑泽明自传的标题《蛤蟆的油》,说是有种蛤蟆其丑无比,只有它的油是珍贵的药材,黑泽明自知其丑,也唯有能够炼油这么一丁点优长了。
 
 王义军行书(局部)
 
        王义军说:“我无意间读到这个故事,才发现自己就是这样一只蛤蟆,在未经审示的岁月里安静地生活,一切不起波澜。今天被时间推到了镜子之前,除了被自己吓出来一身油,一无所有。”
 
        这话读来有些扎心——我没别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年轻真好。
 
 
 
        年轻的人们总有让我眼前一亮的话语。
 
        十二届国展1073件入展作品中,有8人入展了3件,65人入展了2件。85后的李炯峰在成为连中三元的8人之一,针对那些厚古薄今的人,他说,现在每天训练8小时以上的书家多的是。
 

李炯峰行书 
        同为80后的陈亮多年前说过,临帖,就要练成肌肉记忆,那种不必经过大脑,直接就由手臂手指作出的准确动作。
 
        出生于1993年的王浩在上一届国展上以一副黄庭坚味道的大草入展,90后的他回顾上世纪90年代时说,那是书法的纯真年代。
 
        我承认,这样的话只有年轻人才能说得出,说得准。

 
李炯峰草书
 
        李炯峰也好,陈亮也好,王浩也好,他们的行草作品中,似火才情似乎随时要喷涌而出,跟他们这个年龄的荷尔蒙一样充沛。
 
王浩草书(局部) 
 
        王浩为了推介自己,出了个小集子,集子的序言直接用了一句唐诗作标题,就叫《且与少年饮美酒》。
 
        是啊,翩翩少年代代有,何不往来射猎西山头?
 
        宜剧饮,宜策马,宜飞扬,宜奔腾。
 
        就像古龙说的那样,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
 
        真的,有哪些少年书家做到了?
 
 
        王义军二十年前当学生时候的临摹作品,到今天仍然在网络流传,精准程度赢得一片赞叹。看到他的临摹之后,许多人废笔长叹:尼玛,这字还是人类写出来的吗?
 
王义军临怀素《苦笋帖》(局部)
 
        确实,遍寻书法史,几乎没有看到过对古人书迹如此惟妙惟肖的临摹。
 
        宋朝那会儿,年轻的米芾据说能够以假乱真,从别人家借来原迹来临摹,然后把自己临摹的作品当成原作还给人家,居然没人发觉。对于米芾这种骗取他人真迹的做法,我表示强烈的鄙(xian)夷(mu)。
 
        可米芾那些当时看起来胜似真迹的作品,今天的人们几乎普遍看得出是米芾手迹。比如,挂到王羲之名下的《大道帖》、挂到王献之名下的《中秋贴》、《地黄汤帖》,妥妥的就是米芾临本,而挂到颜真卿名下的《湖州帖》等也早就被权威出版社收入了米芾的作品集中。
 
        鉴赏这些临作并不需要太高深的考证,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些作品太有米味鸟。
 
王义军行书(局部)
 
        晚明那会儿,王铎自称的“如灯取影”的临摹作品,也难称得上酷肖,虽然他临摹的《圣教序》算得上有形有神,他临摹的米芾也算得上醇厚,但真的经不起放在灯光下与原贴对照,而他把阁帖当中的作品改造成连绵大草之后,则更是只见自我不见古人了。
 
        比王铎更早的赵孟頫、董其昌都下过苦功夫临摹,他们临摹的许多作品都流传下来了,然而就“逼真”的程度,相差真不是一点点。如不信,大可以去找找赵孟頫临摹的《定武兰亭》或《圣教序》,还可以找找董其昌临摹的《阁帖》十卷。
 
        王义军的临摹把自己扎到了古人堆里,至少单就临摹技巧而言,少有人能做得到。有人说,王义军就是一架肉体复印机,不经过数字化的比对,绝难发现其中的差别。
 
王义军行书(局部)
 
        以至于多年之后,重庆籍的高手还发帖说,要上展,除非你能写出王义军那样的线条,否则还是老老实实做点形式吧。
 
        曾经满口黄腔的王朔,老了,终于不得不面对荷尔蒙枯竭的尴尬,几乎是对着年轻一辈怒吼:年轻有什么了不起,老子也年轻过,可你他妈老过吗?
 
        虽然都姓王,王义军就不会这么骂人,他想到的是黑泽明笔下的蛤蟆,他在文章里兜了一个圈,到结尾处,悠悠地说,这仅有的蛤蟆的油,还并不见得珍贵。
 
        到这儿,我得揭晓这篇文章的目的了:我是多么希望年轻的书家都能像王义军那样,真真正正下苦功夫打进古人堆里去,千万别急着跑出来。
 
        到了快四十岁的那年,王义军还在说,始终把自己当作初学者。
 
        据此,我得到的信息是:这蛤蟆的油是多么的珍贵。
 
        毕竟,沉得住气的人才会有真出息。
 
 
 
        多年前,沪上谢稚柳先生为提携后学,特地以自己的名字设置了奖项,并握有评审的最终决定权。评审结果公布的时候,他写下了杜诗《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当中的一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谢稚柳书法艺术奖提名作者作品集》封面
 
        当年获奖的年轻书家已经成长——他们回望当年,是否还记得谢先生的殷殷期望?
 
        所以,那些“不是领奖,就是在领奖的路上”的少年们,你们知道自己技巧的不丰富、境界的不高远、素养的不完备——我们,好像也知道。
 
        但,那又何妨?
 
        毕竟,周树人早就说过: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诗坛,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义军 | 当代书坛人物 • 精英篇
书法鉴赏--行书
书法教授王义军两度被评为“兰亭七子”,书法格调高古、遒美飘逸
米芾书风并非独创,全是学的他,此人是书坛“团宠”,字迹满满《兰亭》遗风!
谁来批评王义军与王义军的回复
王羲之变法,二王风骚两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