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性白血病m3髓外浸润治疗方法
推荐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疾病概述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由于淋巴细胞肿瘤样增殖,其特点为成熟形态的淋巴细胞在体内积聚使血液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肝、脾肿大,最后累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其他组织,CLL细胞呈单克隆性增殖,95%以上的慢淋为B细胞型,3-5%为T细胞型。

CLL在我国发生率较低,仅占慢性白血病的10%,日本和印度与我国相似,而欧美发病率很高,占慢性白血病的50%或更多,患者多为老年人,50岁以上占90%,男女之比为2∶1。

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起病隐袭,进展缓慢,肿瘤本身可引起的疲倦、乏力、消瘦等症状。

二、感染 

由于免疫异常致免疫功能减退而发生各种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皮肤、胃肠道、泌尿系、败血症等。

三、肝脾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慢淋最常见的体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由小变大,由少增多,由局部至全身。肿大的淋巴结表面光滑、无粘连、可活动、质地硬、无压痛等特点。腹腔淋巴结可引起腹痛,纵膈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咳嗽、声哑及呼吸困难等。肝多为轻度肿大,脾肿大不如慢粒明显。

四、皮肤损害 

约10%患者可有皮肤损害,呈散在性红色或紫红色斑丘疹,系白血病细胞的皮肤浸润所致。也可有非浸润性皮肤损害,如皮肤搔痒、色素沉着、红斑、剥脱性皮炎及带状疱疹。

化验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升高 ,以30-100×109/L占多数,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常占60-90%,有时可见少数幼稚淋巴细胞和个别原始淋巴细胞。多数病例的慢淋细胞形态和正常淋巴细胞一样,核仁不明显,部份病例的慢淋细胞似较正常淋巴细胞略幼稚,即染色质略疏松,核仁较明显,但比急淋的原始细胞小,染色质的浓缩现象,仍属成熟淋巴细胞。血片中涂抹细胞和蓝状细胞明显增多,这是CLL血象的特征之一。红细胞和血小板数早期正常,后期减低。5-8%的患者可出现免疫性溶血。

二、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占40%以上,形态基本与外周血一致,原始淋巴细胞一般不超过1-2%。细胞化学、糖原染色(PAS)部分细胞呈阴性反应,部分呈颗粒状阳性。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积分不一定增高,有些病例在早期甚至降低,此特征与急淋不同。

三、免疫学检查 

40-50%病例的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约5%的病例血清中出现单克隆球蛋白高峰,IgM型多见,可伴有高粘滞血症和冷球蛋白血症,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见于20%的病例。

诊断和鉴别

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绝对值(>6×109/L)持续增高而无其他原因解释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在较长时间(>3月)观察下仍高或继续升高。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成熟淋巴细胞≥40%,伴有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则可确诊。

需与慢淋鉴别的疾病

一、淋巴瘤 

慢淋后期淋巴结结构消失,与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不能区别。目前一般概念认为两者实际上是一种病的两个方面。肿瘤细胞侵犯血液和骨髓时即为慢淋,只侵犯淋巴结而血液和骨髓未受影响者即为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系指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分化好淋巴细胞型淋巴瘤,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外的其他类型淋巴瘤的骨髓侵犯。

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病程较慢淋短,临床以巨脾、无或有轻度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以幼淋巴细胞占优势,其细胞较慢淋细胞为大,核仁明显,对化疗反应差等与慢淋不同。

三、毛细胞白血病 

有全血细胞减少,脾大、淋巴结肿大不常见,骨髓常出现干抽,瘤细胞比慢淋细胞大,胞浆丰富,表面有头发丝状突起可与慢淋区别。

治疗

一、临床分期与治疗关系 

1981年国际CLL工作会议分期标准。

A期: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肝、脾、5个区域中累及3个以下。

B期: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和肝脾受累区域≥3个。

C期:不论淋巴结,肝脾累及区域数多少,但有贫血(Hb<100g>

一般情况,A期病寿命与对照组相近,不是所有A期患者都应接受治疗,要取决于疾病发展的危险性和治疗所带来的危险性,权衡利弊。B期和C期患者治疗的益处常超过危险。

二、对症治疗 

CLL患者应避免感染,如有感染应积极治疗。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能明显减少CLL患者的细菌性感染,方法是IgG 0.4/kg每3周1次静脉注射,共1年。免疫性溶血可用皮质激素。脾功能亢进者,脾切除对改善血小板减少有益。白细胞去除术(Leukopheresis)可用于血中白细胞过高患者。苯丙酸诺龙(Durabolin)可预防骨质疏松,因患者多系老年人,且长期应用皮质激素。

三、化疗 

   最常使用的药为瘤可宁(Chlorambucil,CB348),成人剂量为6-10mg/d口服。疗效不显著可加用强的松,即瘤可宁6-10mg/d+强的松30mg/d,1-5天,每4周重复1次,此为慢淋的标准疗法,对晚期病或上述方案无效者可采用CHOP方案,即环磷酰胺 600mg iv第1日,阿霉素30mg iv第1天,长春新硷1mg iv第1天,强的松40-60m/d口服第1-5天,每4周重复疗程。

最近一些新药,阿氟酸(Fludarabine)是一种主要对CLL细胞有活性的新药,用法:25mg/m2/d×5,静滴30分钟。间隔3-4周重复疗程。有效率50-64%,脱氧助间型霉素(Deoxycoformycin);每2周静注4mg/m2,对于联合化疗无效者,改用该药有效,提示与烷化剂无交叉耐药性。

四、放疗 

可用于巨大之淋巴结、巨脾的局部照射,全身小剂量照射疗效有限。

五、其他试验性治疗 

如干扰素、单克隆抗体、骨髓移植等。

预后预防

病程长短不等,长者和一般人群寿命相同,短者不超过2年,T细胞型不超过半年。目前约60%可存活5年以上,死亡原因有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感染、出血、贫血及衰竭或因年老死于本病无关的其他并发症。



慢淋是一种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T淋巴细胞少见)。本病常为无痛性的,伴有缓慢进展的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进行性蓄积,这种细胞的免疫机能不全,并且对抗原性刺激反应低下。免疫机能不全与异常的B细胞不适当的抗体形成有关,这些抗体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慢淋的进展期可导致骨髓功能衰竭和直接的组织器官浸润。
一)、病史及症状
⑴ 病史:起病缓慢,多无明显症状,可有低热、盗汗,易感染表现。
⑵ 症状:乏力、消瘦、纳差、盗汗、体力减退、发热,偶有皮肤瘙痒。
二)、体检发现
全身淋巴结肿大,质中等硬、可移动,晚期相互粘连融合;肝脾轻度肿大,晚期脾脏明显肿大。骨痛不明显。晚期皮肤可见出血点。
三)、辅助检查
1. 血象: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类:淋巴细胞>50%,绝对值>5.0×109/L;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正常或减少。
2. 骨髓象: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明显,占40%以上,原、幼稚淋巴细胞<>
3. 血免疫球蛋白减少;或为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多为IgM型。κ轻链或λ轻链检测阳性。
临床分期 目前通用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如下:
A期:血液中淋巴细胞≥15×109/L,骨髓中淋巴细胞≥40%。无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小于3个区域(颈、腋下、腹腔的淋巴结不论一侧或两侧,肝、脾各为一个区域)。
B期:血液和骨髓同上。淋巴结肿大累及3个或更多区域。
C期:血液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同上,但有贫血(血红蛋白,男性<110g/L,女性<100g/L)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淋巴结累及范围不计。
治疗 A期病人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观察病情是否有进展。B期和C期病人均需治疗。1.化学治疗:CLB(苯丁酸氮芥)应用最广,用法为①0.1~0.2mg/kg.d,口服,连用6~12天,2周后减至2~4mg/d,长期维持。②间歇疗法,0.2mg/kg.d,口服,连用10~14天,休息2周重复给药。亦可用联合化疗,用CLB十PDN(泼尼松),CLB0.1~0.2mg/kg.d与PDN10~20mg/d,连用4天,每3周一次。亦可用M12方案,即BCUN(卡氮芥)0.5~1mg/kg,静注,第1天;CYX(环磷酰胺)10mg/kg静注,第2天;L~PAM(苯丙氨酸氮芥)0.25mg/kg.d,口服,第1~14天;VCR(长春新碱)0.03mg/kg静注,第21天;PDN1mg/kg.d,口服,第l~14天。停药4周后可重复。
晚期病例用VCR+CTX+CLB+PDN联合治疗,病人经化疗后大多能达到症状减轻,淋巴结和脾脏缩小,白细胞计数下降。但即使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液和骨髓中淋巴细胞百分数仍增高,血清球蛋白减少,淋巴结和脾轻度肿大常持续存在。停药后数周内即复发的病人需连续不断地治疗。
2.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或脾大经上述化疗而疗效不显著。如有压迫或阻塞症状,亦需采用局部放射治疗,效果较好。用60Co作全身照射也能使部分病人缓解,不过现在临床上很少应用。
3.其他治疗:如并发自身免疫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应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尚佳。或经脾区放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术后淋巴细胞变化不大,但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常能上升。如有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可应用抗生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者可定期给予丙种球蛋白。另外,中成药六神丸也有一定疗效。再有,F1udarabin是一种新的临床试用的制剂,对其他制剂耐药物病例可试用本品。



你好,食用富含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和多醣体的免疫食品来滋养调理免疫系统,平衡并正常运作免疫功能,平时以吃粥为主,少吃多餐为好。再见,祝你万事如意。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ttp://disease.59120.com    时间:2003-8-31 中健网·疾病

疾病概述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由于淋巴细胞肿瘤样增殖,其特点为成熟形态的淋巴细胞在体内积聚使血液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肝、脾肿大,最后累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其他组织,CLL细胞呈单克隆性增殖,95%以上的慢淋为B细胞型,3-5%为T细胞型。

CLL在我国发生率较低,仅占慢性白血病的10%,日本和印度与我国相似,而欧美发病率很高,占慢性白血病的50%或更多,患者多为老年人,50岁以上占90%,男女之比为2∶1。

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起病隐袭,进展缓慢,肿瘤本身可引起的疲倦、乏力、消瘦等症状。

二、感染 
由于免疫异常致免疫功能减退而发生各种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皮肤、胃肠道、泌尿系、败血症等。

三、肝脾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慢淋最常见的体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由小变大,由少增多,由局部至全身。肿大的淋巴结表面光滑、无粘连、可活动、质地硬、无压痛等特点。腹腔淋巴结可引起腹痛,纵膈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咳嗽、声哑及呼吸困难等。肝多为轻度肿大,脾肿大不如慢粒明显。

四、皮肤损害 
约10%患者可有皮肤损害,呈散在性红色或紫红色斑丘疹,系白血病细胞的皮肤浸润所致。也可有非浸润性皮肤损害,如皮肤搔痒、色素沉着、红斑、剥脱性皮炎及带状疱疹。

化验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升高 ,以30-100×109/L占多数,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常占60-90%,有时可见少数幼稚淋巴细胞和个别原始淋巴细胞。多数病例的慢淋细胞形态和正常淋巴细胞一样,核仁不明显,部份病例的慢淋细胞似较正常淋巴细胞略幼稚,即染色质略疏松,核仁较明显,但比急淋的原始细胞小,染色质的浓缩现象,仍属成熟淋巴细胞。血片中涂抹细胞和蓝状细胞明显增多,这是CLL血象的特征之一。红细胞和血小板数早期正常,后期减低。5-8%的患者可出现免疫性溶血。

二、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占40%以上,形态基本与外周血一致,原始淋巴细胞一般不超过1-2%。细胞化学、糖原染色(PAS)部分细胞呈阴性反应,部分呈颗粒状阳性。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积分不一定增高,有些病例在早期甚至降低,此特征与急淋不同。

三、免疫学检查 
40-50%病例的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约5%的病例血清中出现单克隆球蛋白高峰,IgM型多见,可伴有高粘滞血症和冷球蛋白血症,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见于20%的病例。

诊断和鉴别

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绝对值(>6×109/L)持续增高而无其他原因解释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在较长时间(>3月)观察下仍高或继续升高。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成熟淋巴细胞≥40%,伴有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则可确诊。

需与慢淋鉴别的疾病

一、淋巴瘤 
慢淋后期淋巴结结构消失,与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不能区别。目前一般概念认为两者实际上是一种病的两个方面。肿瘤细胞侵犯血液和骨髓时即为慢淋,只侵犯淋巴结而血液和骨髓未受影响者即为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系指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分化好淋巴细胞型淋巴瘤,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外的其他类型淋巴瘤的骨髓侵犯。

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病程较慢淋短,临床以巨脾、无或有轻度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以幼淋巴细胞占优势,其细胞较慢淋细胞为大,核仁明显,对化疗反应差等与慢淋不同。

三、毛细胞白血病 
有全血细胞减少,脾大、淋巴结肿大不常见,骨髓常出现干抽,瘤细胞比慢淋细胞大,胞浆丰富,表面有头发丝状突起可与慢淋区别。

治疗

一、临床分期与治疗关系 
1981年国际CLL工作会议分期标准。

A期: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肝、脾、5个区域中累及3个以下。

B期: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和肝脾受累区域≥3个。

C期:不论淋巴结,肝脾累及区域数多少,但有贫血(Hb<100g>

一般情况,A期病寿命与对照组相近,不是所有A期患者都应接受治疗,要取决于疾病发展的危险性和治疗所带来的危险性,权衡利弊。B期和C期患者治疗的益处常超过危险。

二、对症治疗 
CLL患者应避免感染,如有感染应积极治疗。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能明显减少CLL患者的细菌性感染,方法是IgG 0.4/kg每3周1次静脉注射,共1年。免疫性溶血可用皮质激素。脾功能亢进者,脾切除对改善血小板减少有益。白细胞去除术(Leukopheresis)可用于血中白细胞过高患者。苯丙酸诺龙(Durabolin)可预防骨质疏松,因患者多系老年人,且长期应用皮质激素。

三、化疗 

   最常使用的药为瘤可宁(Chlorambucil,CB348),成人剂量为6-10mg/d口服。疗效不显著可加用强的松,即瘤可宁6-10mg/d+强的松30mg/d,1-5天,每4周重复1次,此为慢淋的标准疗法,对晚期病或上述方案无效者可采用CHOP方案,即环磷酰胺 600mg iv第1日,阿霉素30mg iv第1天,长春新硷1mg iv第1天,强的松40-60m/d口服第1-5天,每4周重复疗程。

最近一些新药,阿氟酸(Fludarabine)是一种主要对CLL细胞有活性的新药,用法:25mg/m2/d×5,静滴30分钟。间隔3-4周重复疗程。有效率50-64%,脱氧助间型霉素(Deoxycoformycin);每2周静注4mg/m2,对于联合化疗无效者,改用该药有效,提示与烷化剂无交叉耐药性。

四、放疗 

可用于巨大之淋巴结、巨脾的局部照射,全身小剂量照射疗效有限。

五、其他试验性治疗 

如干扰素、单克隆抗体、骨髓移植等。

预后预防
病程长短不等,长者和一般人群寿命相同,短者不超过2年,T细胞型不超过半年。目前约60%可存活5年以上,死亡原因有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感染、出血、贫血及衰竭或因年老死于本病无关的其他并发症。

二, 慢性白血病的相关知识
http://www.59120.com    时间:2006-1-9    中健网·疾病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单核细胸白血病、慢性红白血病等。以前两者较为多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所致,可累及各系细胞,但各种成熟细胞常无明显成熟障碍,故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其中部分尚保持正常的细胞形态和细胞功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系琳巴细胞在体内增生与积蓄的疾病。此类淋巴细胞形态较小,常具正常特征。本病多侵犯淋巴结、脾脏与骨髓,除有血液形态学的改变外,常伴有免疫球蛋白缺乏。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功能淋巴(2)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50-60xlO/L,主要为成熟小淋巴细胞,偶见幼稚淋巴细胞;早期贫血轻,以后渐
加重晚期血小板常减少。
   (3)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成熟淋巴细胞占50%-90%,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lO%。粒系、虹系、巨核系细胞减少。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①化学治疗:马利兰、羟基脲、靛玉红等(具体服法、疗程、注意事项详见有关血液病学书籍)。
   ②放射治疗:详见有关书籍。
   ③脾切除:选择性脾切除有可能延缓急性变的发生和延长存活期。
   ④骨髓移植:包括异体骨髓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本病病程比较长,发展缓慢,故病情无急骤变化,一般不主张用化学疗法、激素、放射等治疗,但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则须进行治疗。
   ①淋巴结明显增大,产生压迫症状,可用深度x线局部照射。
   ②并发溶血性贫血,用激素治疗。
   ③白细胞数上升较高并有全身症状时,可给予苯丁酸氮芥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淤血内结;肝、脾、淋巴结肿大,舌紫黯或有淤点、淤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淤,软时散结。
   方药:鳖甲30克,白芍、当归、水蛭、桃仁、红花、虞虫、虻虫、土鳖虫、川贝母各10克,大黄、炙甘草各6克。
   中成药:鳖甲煎丸。
   (2)气虚血淤:面色萎黄无华,气短乏力,眩晕,心悸,失眠,纳呆腹胀,肝、脾、淋巴结肿大,舌紫黯或有淤点、淤斑,脉涩无力。

 抬法:益气生血,化淤傲结。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克、当归IO克、白芍10克、鳖甲30克、桃仁10克、虹花10克、川贝母10克、炙甘草6克。
   中成药:八珍丸、气血双补丸。
   (3)肝肾亏虚: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神疲嗜睡,畏寒肝冷,五更泄泻,舌淡暗体胖大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熟地、补骨脂、菟丝于、鹿角胶、龟板胶、山萸肉、仙茅、仙灵脾、首乌、黄芪各10克,炙附片、炙甘草各6克。
   中成药:右归丸、金匮肾气丸、五于补肾丸。
[预防与调养:
   同急性白血病。

三,从中医以及食疗角度看白血病的预防及调养
作者:徐政永,吴冰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白血病是一种克隆性起源,多能干细胞或很早期的祖细胞(髓系或淋系)突变而引起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它是由于骨髓中白细胞异常的肿瘤性增殖,并侵犯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如骨髓、肝、脾、淋巴结等,使脏器功能受损,出现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导致肝、脾、淋......
(自查一下)
我是血液科医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期可确诊
治疗可使用的药为瘤可宁,可少量使用 其他方法不用考虑 因为八十岁
治疗可输血 对症治疗
关键预防感染 因为白细胞高但都是淋巴细胞 故免疫力很差 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有用 医院会给疹治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 血液病专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分型及治疗
严格来说,慢性白血病一点儿也不温柔
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4年版)
血液系统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