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驳壳枪在中国大受欢迎?

驳壳枪经典使用画面,双手横着持枪,左右横扫,以双枪最为威武。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民国时期已经引进之中国。

那时谁发明的呢?有说毛瑟厂老板毛瑟自己发明的,因为发明专利上写的是毛瑟的大名,但是呢,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菲德勒三兄弟也可能是真正的发明者。不过,二战后驻扎在毛瑟厂的美军指挥官,不知道是不是德国啤酒喝多了,一把火把毛瑟厂的资料都烧了。得,毛瑟厂的步枪、手枪都不知道妈是谁了。

毛瑟厂研制驳壳枪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在全世界主要的强权国家打开市场。因为刚刚起步的半自动手枪来,全世界的军队都还没有装备,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结构却没有按照毛瑟的剧本来演。到1939年已经生产了大约一百万把的驳壳枪,没有一把能够成为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的制式武器,无奈之下,毛瑟下令将驳壳枪停产。

为什么不用呢?

我研究一下驳壳枪的缺点:

第一,价格高。10发木枪套版是25美元,同期美国M1911手枪的价格是15美元,德国P08手枪价格为13美元。

第二,当手枪尺寸太大(德国国防军那套BOSS军装,在皮带上别一把驳壳枪,会不会太有喜感。);

第三,枪口上跳厉害,连射的时候枪手会怀疑人生,弹着点都到姥姥家了;

第四,为了解决上一个问题,就必须组合木质枪匣,操作繁琐复杂,等你组装好了,敌人都冲你面前了。步兵身上就那么点空间,带这么个木头疙瘩太“奢侈”了,协行困难。

因为这些缺点,世界主流军队都没有将其作为制式武器。

但是这家伙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上面的这些缺点在咱们中国人面前都不是事。

不就是价格高吗?咱仿制,专利什么的在当时的中国那都不是事儿,而且仿制的可能是西班牙产的简化版,成本下降三成。特别是结构简单可靠,像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这些都是有明确记载仿制国驳壳枪的,其它一些不太出名的也就没有记录了。全世界驳壳枪大约一百万把,有40万在中国。驳壳枪在中国大放异彩。

内部结构

尺寸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也不是问题。咱们中国军队大多数腰间一条绳就解决问题了。有把枪而且还是连发的,怎么都比大刀片子好,就别挑肥拣瘦了。

枪口准星容易勾到腰带,磨掉不就完了,近距离碰到敌人就是一梭子,谁还有时间瞄准啊。

枪口上跳的问题这么解决?德国人死脑筋,给你加个木托,又繁琐又占地方。咱中国人可没那么笨,换个握枪姿势劣势变优势。右手持枪的,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朝上举枪,枪口对准左前方,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的刚好反过来操作。如果手持双枪,来回扫射,那个威力,那个帅气。

其实,这都是咱中国当时的条件给逼的。没办法,像便宜的司登,M3这样的是到了1928到1931年才出现的,之前,想买冲锋枪只有汤姆森这样贵的209美元。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是无法支撑冲锋枪大规模的使用的。以日本当时的工业基础都没有办法放开使用冲锋枪,更别提中国了。

在1940年以后,波波沙、P40、汤姆森这些冲锋枪大量采用了冲压工艺,成本才直线下降。冲压工艺需要什么:钢铁厂、发电厂、轧钢厂、机器厂等等一系列的现代工厂,不要说国内国内革命战争、抗战时期,就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们都没有这样的现代工业体系。这种情况下,冲锋枪在中国没有适合其发展的土壤。

但是驳壳枪工艺简单,机加工就可以完成。机加工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只要有熟练的工人和机床,怎么样都能给你把零件加工出来,缺点就是慢、零件通用性不好。但是对于中国当时的环境来讲是足够的。不需要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私人游动修枪、 造枪商贩这样的民间造枪机构也能仿制出来。

驳壳枪,无论从火上来讲,还是从工业体系上来讲,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成了最佳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把外来的驳壳枪,从民国战到八十年代,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解放后,中国曾大量使用的驳壳枪,为何被军队淘汰
毛瑟C96驳壳枪
20发驳壳枪能打多少米?
大家熟知的“驳壳枪”机械动图!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 凌晨一度瑞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