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才能高效学习经方!

中医方剂鼻祖是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代表的方剂是是汉代以前的医学方剂方面的结晶往往被称为经方;经方特点是药味少,药量重,对症之后往往是覆杯而愈,效如桴鼓。

然而学习经方同学们往往感觉很难把握,其实我觉得大家都把经方给神话了,所以难以掌握。学习经方要报有平常心才能学会,因为仲景都把方剂使用特点做了归纳示范。所以掌握一些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比如临床桂枝汤,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

中风者多数:有汗,恶风怕冷,身痛,脉浮缓,舌淡。

伤寒麻黄汤是:无汗恶寒怕冷,身痛,脉浮紧,舌淡。

中风伤寒既有共同点,也有异常点,所以学习这两张方就要抓异常地方。比如有汗,脉缓,无汗,脉浮紧。这是异同点。相同点就是身痛恶风怕冷,但是麻黄汤恶寒怕冷程度较为严重,甚至覆被子也不能缓解。

通过以上方证学习,既学到了麻黄汤要点,也学到了桂枝汤要点,而且还做了鉴别。临床遇到发热恶寒怕冷身痛,这些病人就不难鉴别出事桂枝证还是麻黄汤证了!

随者学习,如果遇到麻黄类似症状,还要鉴别麻黄加术汤,因为仲景为何会加苍术?因为苍术燥湿为主,所以病机风寒基础加了湿邪;所以仲景加了苍术。那么症状上湿邪又有什么表现,当然舌象最为直观,往往舌苔偏腻了;因为没有化热,舌苔是白腻的!

所以恶寒怕冷身痛,脉浮紧,舌苔白腻就不能单纯麻黄汤了,就要麻黄加术汤。有的问,如果不用加术汤会不会好,肯定不会好。仲景也给出了答案:

《金匮要略》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同样,如果有汗怕风,脉浮缓,类似桂枝汤证?但是如果舌苔薄腻,大便偏稀溏,这不是桂枝汤证,而是麻杏薏苡仁甘草汤证,因为这是风湿袭表,也有汗出怕冷怕风身痛,夹有湿邪所以苔腻,甚至便溏,小便淡黄。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麻黄汤,桂枝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苡仁甘草汤,其实都是类似症状,但是里边有区别的,所以有是证用是药,指的是各方之间细微差别!

拓展开了,如果有麻黄汤证基础上,还有咳喘,吐痰涎如水,舌淡润滑这是小青龙证,而见有烦躁,甚至舌偏红,这是小青龙加石膏证!

表证(无汗恶寒怕冷)较轻;咳喘较重;甚至喉中水鸡声这是射干麻黄汤证。

表证较轻,有汗怕冷,咳喘,舌红,苔厚腻,类似麻杏石甘汤证,但是其实厚朴麻黄汤证。

而前者小青龙是寒饮,后者厚朴麻黄汤是热饮,一个出汗,一个不出汗。

所以每一方都有特点,方跟方不同,特点也不同。故而学习方证就要按照类方之间的鉴别。不难看出,这些方剂都是死套路,但是符合临床,只是你要熟悉方证之间的鉴别而已;学会鉴别你就是中医高手!

再比如柴胡类方,也是以此类推,大柴胡,小柴胡,要鉴别,一个虚实而已。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错杂;柴胡加龙骨牡蛎也是寒热错杂,但是一个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不可转侧;一个治疗胸肋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这两个方也要共同点小便不利胸满,异同点柴胡加龙骨牡蛎侧重精神方面,比如烦惊,而后者渴便溏侧重太阴!

如果不细致通过学习如何掌握方证之间区别,临床必然难以明了,开方只能模糊组方;效果必然满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季温病
七、感冒、发烧
感冒的治疗思路
经方体质研究 : 感冒误治之探讨
年度巨献:天下初学经方体验集(1)
表郁轻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