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 原来南大的校训背后是这样波澜壮阔的校史!

不论是军训大声呼出的口号,一次次典礼里的极高提及率;还是同学们口中亲切的标签,心中不变的信念。不论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还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南大校训早已在每一个南大人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而关于它的提出者、发展史以及背后的许多故事,你又了解过多少呢?就让今天的推送带大家走入属于南大校训的前世今生吧! 

 二源壁之两江师范学堂


嚼得菜根 

俭朴务实

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先生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以“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倡导独立思考、崇实务本。李瑞清强调人文熏陶,注重国学根底,但是,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主张“学有反对而日进”。他曾在学生试卷后加批曰:“此卷颇喜其有言论自由、学术独立之概,故尤乐与详论之。”(李瑞清:《诸生课卷批》,《清道人遗集》,第139?141页。)


李瑞清


        有一段时间,学堂内出现考试作弊现象,李瑞清深恶痛绝,请柳诒徵先生作专题演讲以有所针砭。他在给柳诒徵的信中说:“近日学风日见退步,如各处毕业考试,竟先知题目,到处求人代作??良可痛苦。故养成学生无求学问之心,但要求范围,要求分数,中国前途尚堪设想乎?乞提起其知耻心,以不欺为本。”“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南大校史上最早的校训,奠定了南大百年传统的基础,生动体现了南大人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风骨。


二源精神 

以诚为本

        南高师时期江谦校长以“诚”字为校训,希望全校师生为人、为学都要以诚为本,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校风是“民族、民主、科学的精神,诚朴、勤奋、求实的态度。”东南大学时期,郭秉文校长提出了“三育并举”和“四平衡”的办学方针,要求师生树立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在人文与科学、通才与专才、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等平衡发展。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


        中央大学时期,罗家伦校长提出以“诚朴雄伟”四字为学校的校训和校风,他希望中大学子承担起复兴民族的重任,埋头用功,不计名利,诚心向学,并集中精力,放开眼界,努力做出伟大事业。


高尚的理想,认定的目标,伟大的使命,只有养成新的学风才能达到。罗家伦认为新学风的养成,须从“矫正时弊”入手,破而后立。所以,他为中央大学提出“诚、朴、雄、伟”四个字的新学风。


罗家伦


“诚”出自《中庸》《大学》,是古典文化传统中很重要的概念。“诚”即对学问要有诚意,不把学问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和取得文凭的工具;对于“使命”,更要有诚意,要向着认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走去。


“朴”,是质朴和朴实的意思。不以学问当门面、作装饰,不能尚纤巧、重浮华,让青春光阴耗费在时髦的小册子、短文章上面,而要埋头用功,不计名利,在学问上作长期艰苦的努力,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朴厚的学术风气。


“雄”,是“大雄无畏”的雄。为纠正中华民族自宋朝南渡以来的柔弱萎靡之风。要扭转一切纤细文弱的颓风,就必须从“善养吾浩然之气”入手,以“大雄无畏”相尚,男子要有丈夫气,女子亦须无恙态。


“伟”,是伟大崇高的意思。要集中精力、放开眼界,从整个民族文化的命运着眼,努力做出几件大事业来,切不可偏狭小巧,存门户之见,亦不能固步自封,怡然自满。


其后,“诚、朴、雄、伟”就成了中央大学的校训,尤其是“诚、朴”两字,在中央大学相沿成习,蔚然成风。中大人认为惟其朴实无华,方能刻苦用功。


罗家伦手迹


1941年7月,罗家伦即将离任,在这一年的毕业典礼上谈到青年修养时又说:“胸襟狭,格局小,藩篱隘,成见深的人,就无从谈风度,我常常勉励中大同学,做人处世,要持一种‘泱泱大风’的气度。”好的学风与“泱泱大风”的气度是相辅相成的,大学教育只有为民族、国家培养出能通达事理,气度雍容的领袖人才,才能承担起创造有机体民族文化的使命。


时任校长蒋树声认为,“诚朴雄伟”的校训立意高远,气势磅礴,对中央大学及其继承者南京大学的传统和校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京大学另一个重要源头金陵大学,将“诚真勤仁”作为校训,这个校训与中央大学的传统和校风在本质上有类似之处,都将“诚”作为精神内核。


原金陵大学旧址 


金大的校训是“诚、真、勤、仁”。这四个字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为金大人据以自豪的金大传统(或金大精神)。陈裕光校长积多年治校经验,曾深有感慨地称:金大灵魂之所在便是“诚、真、勤、仁,本校五十余年之校训也!”(《金陵大学校刊》第376号,1948年11月30日。)1942年2月23日“国父纪念周”,陈裕光校长明确提出“真、诚、勤、仁”为金大校训。在之后的《赠本届毕业同学》,他对四字校训予以阐释,并把前两个字调换位置,将校训改为“诚、真、勤、仁”——忠信谓诚,求是谓真,业广谓勤,博爱谓仁。


陈裕光


这四个字的含义,简言之:“诚”即诚心向学,以办教育为职志,为己任,为师者要诚心教学,不仅自己要有学问,还要潜心研究学问、传授学术,为学生者要诚心求学,不仅要会念书,而且要学会做学问。陈裕光校长曾以“卓越超群,非笃学不为功”的题词来勉励学生,被不少学生奉为座右铭。


“真”即崇真尚实,是无论办学、治学、求学所一以贯之的科学目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此,陈裕光校长曾多次明确地表达,后来给金大的题词仍为“存真求实,继往开来”。通过训练这种对待科学一丝不苟、崇真尚实的精神,金大培养了不少优秀的科学家和学者,在学术上创造了国内的一流。


“勤”即勤动手、勤用脑,以养成劳动习惯,训练服务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和务实的精神。陈裕光校长对《尚书·周官》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思想极表赞同。而“业广惟勤”亦即韩愈《进学解》中的“业精于勤”。为此,金大大力提倡勤工俭学活动和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很多在校学生在求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学校图书管理、收发信件以及打字、打钟等工作。在成都华西坝建校时,师生都参加筑路、建房等劳动,陈裕光校长与三院院长也挥锄上阵。


“仁”即爱心、服务和奉献。金大作为教会学校,在育人中,尤重视人格的教化和仁爱精神的熏陶。因此无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校长与师生之间关系均很融洽,尊师爱生,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使人生活其中处处有温馨、宽容、仁慈的感受。不少人因此而终生得益。陈裕光校长数十年坚持着这一思想:“博爱谓仁”。并以仁爱、仁厚、仁义治校,终于形成全校“金陵一家亲”的珍贵局面。金大所以素有“钟山之英”的美称,就是这“诚真勤仁”精神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金大人。


不忘初心 

曲折前行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南京大学。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在南京大学得以继续发扬光大。1978年,刚刚复职的匡亚明校长针对“文革”时期南大校风、学风遭到破坏的状况,提倡重新整顿校风、学风,提出南京大学的校风、学风应该具有“高度的政治空气、高度的学术空气、高度的文明空气、高度的文娱体育空气”。


1991年,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总结南大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曲钦岳校长确定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作为南大校风,体现了学校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可见,南大历史上确定的校训校风,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锐意进取,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之材。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1949年以后的南京大学一直没有确立自己的校训。


南大在筹备百年校庆过程中,于全校开展了“南大传统和大学精神”的讨论,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讨论,或撰写文章,或参加座谈,抒发自己对南大传统精神的感受,许多人在讨论过程中建议学校在百年校庆之际确立南京大学新的校训。根据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弘扬南大优良传统与校风,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前夕进行校训的征集工作。学校对这一工作极为重视,时任校长蒋树声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校训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既要反映传统,又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二是校训要能概括南大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具有南大特色和个性;三是征集工作要广泛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根据这三条原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遴选比较,学校决定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作为南京大学新的校训。


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2002年)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时任校长蒋树声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作为今日南京大学的校训,既反映了南大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


尊重传统 

面向未来

“诚朴”是南大传统精神中最本色的东西,南大校史上大多数校训、校风中都有这两个字出现。“诚朴”是诚恳朴实的意思,其中“诚”是核心,是根本。“诚”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诚者,真也,“诚”的对立面是“欺”,“真”的对立面是“假”。为人要诚朴,就是要诚心正意,朴实无华,以诚相待。“诚朴”要求人有独立人格,得势时不要霸道,不要仗势欺人,失意时不要媚俗,不要趋炎附势。“诚”是个人和社会一切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基础,如果个人与社会都不讲究“诚”,那么任何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个人信誉乃至整个社会的基础就会动摇。


大学绝不仅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应该是教人诚实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如何做人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如南大校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学问要“诚朴”,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不把学问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和获取文凭的工具,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所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才能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


“雄伟”是雄壮而伟大的意思,为人、为学要有远大志向,立志“做得大事”,养吾浩然之气,要有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胸怀宽阔、志存高远的人,才会超越自我,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从而不断取得进步。实现远大抱负,一定要有大雄无畏、不惧困难、坚毅自强、开拓进取、敢于争先的精神和气慨。一百年来,南京大学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取得辉煌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不屈不挠,坚毅自强的传统精神。毫无疑问,南京大学在新世纪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更加需要将这种传统精神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如果说“诚朴雄伟”体现的是办学理念与目标,那么“励学敦行”强调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励”是勉励、激励的意思,励学”就是勉励师生勤奋求学,要求为学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灵的净化,思维的创新。“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学者不光要志存高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远大抱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实现,只有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行动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只有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才能算是完美意义上的人,才能算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所以,“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既继承和反映了南大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又面向未来,体现了办学理念的更高追求,同时还阐明了实现远大目标的途径。与此同时,“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还成为了几乎每一个南大人严以律己、引以为傲的永恒信条。作为真正的南大人,相信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所从何业,南京大学百十余年的光辉积淀春风化雨,诚朴之质兼雄伟之风,于励学敦行之中,一定会得到最恒久长远的彰显和实践!


南京大学

内容来源: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影像南大》,南京大学官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东南大学历史上的校训及其解读
百年南大的红色底蕴与青年担当
什么样的大学生称得上一流
2012-10【南京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
南京大学,主要看气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