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海晚报

85年前 南通推广牛痘接种

□程太和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天花“与人同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那时的埃及木乃伊中,就发现过天花造成的疤痕。由于天花病毒繁殖快,而且通过空气传播,扩散速度惊人。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后,美洲90%~95%的原住民死于来自欧洲的疾病,其中天花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直到18世纪,天花仍是人们的主要死因之一,当时俄国七分之一的新生儿死于天花,每年约40万欧洲人因天花丧生。就连在位君王也难逃它的魔掌,177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就因天花去世。而在中国,康熙能登上皇位也与天花有关——当时幼年的康熙已经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免疫力。1800年,预防天花的牛痘接种法在国际上得到确认。1805年,牛痘接种法从欧洲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人痘接种。自从人类普遍种痘之后,天花发病率大幅下降。到1914年,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天花发病率已下降到相对较低的水平。

1915年,南通传入牛痘接种法。1928年,基督医院发放种痘优待券。但老百姓相信西式牛痘接种法的不多,大多数人仍相信“本种”的“人痘接种法”。“人痘接种法”由浆童过浆,浆童的浆是用痘疮的落疮研细,接种在一个健康儿童两臂外上侧划破皮的地方(旧法种痘大多是一边四颗,现在一些80岁以上老人的手臂上仍可看出其痕迹),包裹5~7天,看这个儿童的痘疮是否饱满,泡中的浆液已呈脓状,即称为“足浆”,就可以把其中的浆液取下过给其他十几个或二十几个儿童,即称为“过浆”。这一天就叫“浆期”。授浆儿童即称为“浆童”。受浆的儿童即是“种痘”了。上世纪30年代初,儿童“种痘”应付的报酬,一般给“种花儿先生”一枚银元,给浆童两个二毫角子(即小洋四角,约等于一百个铜钞)。“人痘接种法”接种后,要连续三天吃苘蒿、菠菜、野生食用菌(俗称“圈子”)、蘑菇等素发物,再连续三天吃鲫鱼汤、鸡汤等荤发物,以后再吃乌鱼(又名“黑鱼”)汤和败毒的中药:金银花、甘草、绿豆衣、净蝉衣、丝瓜络等,以促使痘疮早日落痂(亦称“蜕疤”)和避免以后发生疮疖。

1935年,国民党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南通区)专员公署在南通设立了种痘传习所,推广牛痘接种法(牛痘接种法的发明人是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传习所所长叫阎席丰。传习所招收南通、如皋、崇明、海门、靖江、启东6县的医务人员去接受有关天花的理论知识和接种牛痘的技术培训与实习,时间10天,经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回原县推广牛痘接种法。如皋县由县中医公会推荐去学习的有:宋永祥、陈君豪、王斗南、汪惠民、黄应昌、陈仕任6人。他们经过一番培训与实习,掌握了种牛痘的新方法。可是老百姓对新式牛痘接种法并不愿意接受,一些群众仍找“种花儿先生”接种“本种”。这都是由于国民党政府不重视预防工作,宣传不力的结果。新式牛痘接种法的“牛痘”是天花接种在牛腹上,发生痘疮产生的浆液。这种浆液称为“牛痘苗”,经严格消毒后装在玻璃管中。而“人痘”过浆,不经消毒程序,往往使小孩局部发生溃疡,使受种儿童备受痛苦,甚至会引起发热等症状,同时还有被传染先天遗传性梅毒、腋臭或其他潜在性传染病,如:肺结核、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病的危险。新法种牛痘则没有上述弊端。

旧时,凡是染上天花或是出痧子的小孩,都戴一顶红布帽子以遮阳光,保护眼睛,这是合乎卫生要求的。每当天花流行季节,不管是否出过天花的儿童,都在帽子上钉一条寸把长几分宽的红布条,红布条上写上“天花已过”四个字,祈求不再染上天花。同时,很多人家都把小孩带到“痘神殿”去敬香磕头,求痘神保佑小孩不受天花危害。当年南通的痘神殿在市区跃龙桥西,殿内供奉痘、痧二神。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上世纪50年代初,南通建立疫情报告制度。1951年,南通卫生系统发动医务人员对城乡居民普遍种牛痘,当年基本上制止了天花流行。70年代,天花在我国绝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迷信到科学,彻底消灭天花疫情的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最早记录天花
天花,真的消失了么?恐怖的是,年轻人对它无丝毫免疫力,若来临,如何拯救?
在西方世界肆虐近万年的天花,为何在我国没有掀起“大风大浪”?
疫苗是西医发明的吗?
人类与天花的战争-种痘术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