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海晚报

在更俗剧场 演出一年多的 杨洪春

□程太和

杨洪春(1888—1962),又名胜云,生于通州,后定居如东掘港。祖籍河北保定。祖父杨玉元于清咸丰三年(1853)在南通创办小福寿科班。杨洪春家学渊博,功底深厚。7岁登台,不到20岁即成为当家武生,后为徽调联胜班班主。当时南通里河班盛演关羽戏,杨洪春赴沪拜擅长演关羽戏的王鸿寿(王鸿寿有南方“活关公”之称)为师。由于王悉心传授,杨刻苦钻研,很快成为南通、如皋一带唱全部关羽戏的高手。杨洪春的戏,工架稳健,表演逼真,双目传神。除关羽戏外,如《徐策跑城》《九更天》《南天门》《六部审》《四进士》《追韩信》《孝廉报》《鹿台恨》《端午门》《贺后骂殿》《武家坡》《空城计》《投军别窑》《斩经堂》等都是拿手杰作。每年正月,在如皋兴商茶园演关羽戏,农历五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石港演“赛戏”,观众场场爆满。民国十七年(1928),应邀领里河四大乡班至南通更俗剧场,由他挑大梁,演出一年有余,南通观众大饱眼福。后去上海闸北戏院演出全部关羽戏,又去杭州、嘉兴、湖州及常州、镇江、扬州等地领衔主演。其精湛表演艺术,得到观众赞誉。杨洪春晚年长期在掘港一带演出,以演关公戏著称,颇受城乡人民欢迎。新四军东进掘港后,杨洪春的徽调联胜班多次参加慰问演出,并得到抗日民主政权资助,演员生活得以改善。1956年,杨洪春当选为如东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政协常委。1958年,任江苏省戏剧学校教师。1960年,参加江苏省戏剧会演,演出徽剧《三拷吉平》,获荣誉奖。同年,回掘港定居如东艺人之家。1962年5月病逝,终年74岁。

当年,在南通更俗剧场与杨洪春同时演出的南通地方名角还有汪家惠、陆文奎、赵长宝、朱永祥、张玉坤等。汪家惠、陆文奎是南通伶工学社出身,受过正规专业训练,基本功好,演唱出力,深得观众称赞。赵长宝、朱永祥、张玉坤时常演配角,但都是戏班的硬底子。他们通力合作,互相补台,场场客满。赵长宝,祖籍泰州,后定居如东掘港。民国二十四年(1935),赵长保组建双福班。抗战时期,赵长保带班,长期坚持在掘港、北坎、南坎、苴镇、丰利、栟茶等地为新四军演出,被陶勇誉为“江北麒麟童”。赵长保戏路极广,能演京剧、徽剧、昆剧数百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通地区戏剧协会常委,如东县京剧团团长,南通地区京剧院三团团长,如东县政协第一届至第六届常委。1953年,告别舞台后,创办南通市艺人之家。1985年,为编纂《中国戏曲志·江苏卷》提供里下河地区徽剧历史资料。垂暮之年,他创办江苏省第一个京剧少年班,还偕同梨园诸老潜心追忆,口授900多出传统戏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通里河京徽班述略(下)
【人物】《芙蓉草(赵桐珊)自传》连载三
【郁氏文化】老《南通新闻》刊剧事(文/张垣)
独树一帜的更俗剧场
各戏曲家的诞生
胡竹峰:击缶丨新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