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高考临近“心理营养”也得补

中、高考临近“心理营养”也得补


核心提示:
转眼今年中、高考的脚步近了,备考的气氛也日益紧张。记者在考前特地探访了心理门诊,请心理专家为考生和家长

转眼今年中、高考的脚步近了,备考的气氛也日益紧张。记者在考前特地探访了心理门诊,请心理专家为考生和家长支支“减压”的招。

高考生心理咨询多

“最近接触到的几个病例都是高三考生。”市心理学会理事,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李业平告诉记者,近一段时间找他咨询心理问题的人还真不少,尤其是高三学生比较多。他们的症状五花八门,有的突然害怕去学校,觉得同学和身边人都在议论自己;有的看书看不进去,情绪很不稳定;有的甚至出现幻听。更多的则是吃不香、睡不好,考试临近了,却有了放弃的想法,觉得自己“这次一定是考不好了”。

“越是成绩好的学生,期望值越大,越发患得患失,心理压力就越大。”李医师指出,像高考这样的重大考试,对考生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适度的焦虑是正常、健康的。家长可以多开导、陪伴孩子,和孩子谈谈心,陪着孩子一起做体育运动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倾诉、流汗,可以很好地释放情绪。但如果考生出现明显异常,比如睡不好觉持续2周以上,情绪大起大落举止异常,家长就应当留意或者就医了。

家长“心病”多过孩子

“我不敢跟女儿提考试的话题,生怕给她压力”,“我真怕孩子考不好,常常晚上担心得睡不着”……这样的话成了很多家有考生的父母近段时间的口头禅。

“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来源就是父母的问题。”李医师强调说。在他看来,家长的焦虑和紧张会对孩子造成不良暗示。即便有的父母刻意不表现出来,但通过察颜观色孩子还是能感觉到父母的心情和态度。因此,父母的焦躁不安往往会“传染”给孩子。

家长是否心理出现了问题,可以对照以下几种表现自测:一是前怕狼后怕虎,又希望孩子用功复习又怕孩子身体受影响;二是问长问短,唠唠叨叨;三是对孩子不信任,刻意去了解孩子状况;四是要求孩子一门心思备考,拒绝电视、电脑、电影等等一些休闲活动;五是过分强调考试重要性,不断提醒孩子;六是加重学业负担,听到别人有什么复习资料都要买到。

李医师认为,家长对子女未来前途的担忧、攀比心理乃至在子女身上求得心理补偿等等都是造成家长心理焦虑的原因。

释放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不能消化只能转化,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释放出来。心里好像有只‘垃圾桶’,负面情绪多了必须倒掉,一味往里填终有一天这只‘垃圾桶’会撑破。”李医师给所有考试家长六个字的建议:肯定、赞美、认可。

他建议家长只需要保持日常的生活状态,正常与孩子相处。如果父母有担心,不妨开诚布公,试着把自己的心理压力释放出来,让孩子也学着说出心里话,有时甚至可以听听孩子对你的心理问题有什么“指点”。

“考前家长不仅要加强孩子的饮食营养,更要加强孩子的‘心理营养’。”李医师表示,家长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既不要太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也不要刻意表现得无所谓,正视这场考试十分重要,也要让孩子相信,即使考得不理想,父母依然爱他、支持他。

李医生特别提醒家长,考前切忌过多说到“别人家的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关爱。他建议考生,如果考前过分紧张,不妨适当“停一停”,写日记、画画、唱歌、大声喊叫、运动让自己流汗,都是释放情绪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考试期考生,如何度过“心理关”?
致高考考生家长的一封信
高考前家长应避免的7种不当做法
考生应该如何与人相处
2020年高考倒计时30天,这些问题需要考生家长特别留意
家有中、高考生:最好的照顾,就是一切照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