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老子为什么要弱其志?其中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
userphoto

2022.09.19 河北

关注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上一章重点讲了不尚贤,使民不争。古代人其实是尚贤的,而老子讲的是不尚贤。这里,老子的不尚贤显然有他的深层含义。

老子的不尚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领导者不人为的划分阶级,说某一阶级的人就是有成就的人,某一类的人就是成功人士,这样,人们就不会偏执地去争名。

就拿父母培养孩子来说,父母需要不尚贤。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要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观,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将来当企业家、医生或者是明星。有一个参照可以让孩子对标,难道有什么不好吗?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当中,随时都在变。在孩子阶段,他的人生观一定是全向的,将来才有各种可能性,他们将来可以成为任何角色,政治家、医生、教师、企业家……这些角色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从小只树立成为单一角色的目标。

如果父母尚贤,比如,将来一定要孩子当企业家的话,给孩子树立的是以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为目标的人生期待,想要拿到只有企业家才能拿到的特定价值,这就需要将孩子朝企业家的方向去管理。如果父母本身不是做企业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氛围,孩子会非常辛苦。有的父母认为清北好,不考虑自家孩子的状况,也逼着孩子考清北,孩子会很累,很沮丧。

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不能刻意为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重新架构情境的能力,什么样的家庭就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音乐世家更容易出音乐家,因为这样的孩子天天沉浸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商人家庭天天讲如何赚钱,孩子学会的也是如何更好地赚钱,木匠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的木工知识。根据自家的文化特征去培养自家的孩子,父母就实现了无为。

因此,我们不断强调,小学阶段孩子唯一的榜样,就是父母,没有其他人。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物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人的需求不仅仅限于物质,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缺失需求和增长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D 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B 需求)。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生理的需求虽然很重要,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老子的时代没有这些理论,但是人的规律从古至今都不会有变化。既然人有这样的需求存在,管理者在管理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当人们低层需求缺乏的时候,人是会为财死的。当管理者以拥有某些物质为荣,比如把金钱、名牌、豪宅这些东西当成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人们就可能会起歪心邪念,被利益诱惑,从而丧失了对客观世界准确认知的能力。

所以,价值观的培养尤其重要。

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需不需要物质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当然需要!国家也是这样做的,人民幸福安康了,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然而,虽然价值是由事物引发的,但是一定是高于事物的。我们所追求的价值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与更好地为团队服务的。如果一个人只被物质所引诱,或者追求金钱财富只停留在物的层面的话,这个属于感官需求,低层需求,本质上和狗狗追逐肉骨头,猫咪想要小鱼干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价值也就体现不出来了。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好,把团队建设得更强大,那么价值观的建立是一个人成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领导者不去推崇物质享受,人们的心智就不会被物欲驱使而胡作非为。领导者做事的行为准则会传导员工,父母做事的行为准则会传导给孩子。

也就是说,父母怎么看世界,这世界对于他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并发展出什么样的行为准则,孩子也会和父母一样。一个人怎么样看团队,跟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有关。换句话来说,你家庭文化的认知是怎么样的,你带的孩子不太会完全脱离这个文化认知的范围。

读《道德经》要清楚的是,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些都是对家庭里的父母、团队中的领导或者国家的领袖说的,不是对孩子、员工或者人民的要求。使孩子、员工或者人民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最终发展出我和世界上其他人是怎么样的关系,这样的一种世界观,是家长,领导或者是领袖的责任。三观不是孩子、员工、人民天生就有的,是家长和领导者引导出来的。

虚其心

前面老子提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因为人所认知到的客观世界很小,而“无”很大,也就是未知的客观世界很大,即使是“有”的世界,我们也没有完全探索清楚,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虚心使人进步,或者说人们带着空杯心态,才能接受新的知识,才能进步。

我们现在家长觉得孩子谦虚不好,显得自卑,所以他们认为的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是这样的,什么都是你最行,你最棒,这就把孩子当气球一样吹,能力不够,一戳就破。

实其腹

前面讲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温饱是一个人最根本的需求,这个生存的需求满足不了,其他的都无从谈起。我们现代人很难想象的是,我们现在天天吃饱穿暖,追求名牌,住大房子,也就几十年的事。从古至今,为政者谈的都是内政和外交,内政中人民的衣食住行,其中粮食尤为重要,哪个地方闹饥荒,是会出大问题的。

弱其志

有人会拿这个“弱其志”来说事,再加上后面章节中有“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更加坐实了老子是在教为政者施行愚民政策。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正向积极的角度和老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来解读这个弱其志。

为什么要弱其志呢?这跟前面“不尚贤”的解释相对应,不尚贤对应尚贤,与弱志相对比有强志。弱志与强志不一样,强志是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比如刘备说,我一定要当皇帝,这是强志。而我为天下苍生造福,这就是弱志。我一个月挣三千,一年后我一定要挣三千万,这是强志,订的目标高到自己都碰不到,这个是假目标。我一个月挣三千,一年后每个月挣五千,这个目标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可以通过你的努力,在一段时间内实现。用现代的话来说,弱志就是要先定小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完成你的人生大志向。

老子强调无为、强调柔弱胜刚强,无为虽然是最大的有为,但是不是直接控制,直接控制是以自我为中心,无为是以他人为中心。强志跟弱志,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是以他人为中心,以他人为中心都叫弱。比如有的妈妈说,我一定要让你把作业写好,看起来好像是以他人为中心,其实这是以自我为中心。想想看,作业写不好,不让你睡觉,是我在控制你,我要你把作业写好。

以他人为中心是,宝宝,你作业写好了,早点休息,早点睡觉。这是关心他,并没有要求他。你的时间你要自己掌控,如果你无聊的话,我们定一些规则来帮助你,这就叫弱、无为、以他人为中心。

想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生活,弱是对的,不要有太大的志气。选拔人才一定要强化他们的弱志,为什么要弱?人才不要野心太大。

中国文化充满了变化。弱志,放哪儿讲都对。

最后就是强其骨。

这个好理解,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差是不行的。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把这句话连起来,可以这样理解。所以,圣人教化民众,要使人们保持空杯心态,虚心好学。要使人民劳有所得,从而不为温饱而担忧。引导人们树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而不是天马行空的非分之想。同时,努力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加强体能锻炼。引导人民对知识充满渴望,减少、消除不切合实际的欲望,这样,有人忽悠你去干什么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你也很清楚那不是你的需求。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就不敢蛊惑人心,煽动民意了。

为无为,则无不治。

虚心好学、吃饱穿暖、合理规划、身体强健,这些都是人民的追求,是客观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所谓的圣人的作为。如果圣人都是这样的无为,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团队是治理不了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49:《道德经》第三章: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建议收藏
上士闻道(3):与世无争
《道德经》第三章不上贤
曾老师《道德经》第三章:无为而治。人的欲望该反对吗?
为啥孩子被打骂之后,一边哭还一边求抱抱?真实原因让妈妈难拒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