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来居上”靠什么

    【财经论语】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中国量子卫星实现量子纠缠太空分发“一步千里”的世界跨越;前不久,我国在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奏响“冰与火之歌”;去年,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成为中国“天眼”……这些世界纪录让中国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

 

    为什么近代科学舞台上,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如今却能屡创佳绩,频频引领世界?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将其归纳为天时、人和、地利——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正如国际著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所言:“中国的一个成功因素是将资金、资源和人才投入科研时一直有明确目标,并有长期计划。”

 

    “不能总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即使是过着‘紧日子’也不能放松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在中国,这是全社会达成的有力共识。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达到15440亿元,比上年增加9%,占GDP比重为2.1%。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称,中国的研发投入在2009年、2013年已经分别赶上日本和欧洲,有望在2020年前超过美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在人。已故杰出科学家黄大年,仿佛没有时间停下喘口气,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前沿,直至生命定格在58岁。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他却毫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R&D人员总量535万;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如何激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长袖善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聚焦科技人员和社会反映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一系列科技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文件与举措,让广大科研人员迸发活力。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何时能够到来。对此,中国发布实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研究提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立项建议、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并经中央审议通过……一系列引领中国科技创新的重磅规划和方案密集出台,清晰定位科技创新供给的新坐标。

 

    辞去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的终身职位,放弃500平方米的独栋花园别墅……谈起自己的回国决定,著名科学家施一公曾这样表示,“那只用了一个晚上”。

 

    施一公回归的祖国,早已不是那个刚从积贫积弱中爬起的国家。如今的中国,从科研环境,到机制和人才建设,都取得长足进展。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突破全方位出现,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惊艳全球。

 

    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此刊文称,中国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

 

    (作者:杨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日本天天“讲”(9月5日篇)
《“十四五”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规划》发布:打造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基地
西媒评述:中国稳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安徽人顶起来!外交部向全球推介安徽:安徽最新宣传片同期出炉,惊艳世界!
相距十多年,钱学森、杨振宁提出同一个难题,事关中国长远发展!
倒计时!寻找有可能改变世界的35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