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代传承赞谭门

    【文艺观潮】

    谭派是京剧老生行当一大流派,开派大师谭鑫培在继承老生“前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的基础上,勇于革新创造,对京剧发展贡献巨大。如今谭门已历七代,经过谭鑫培、谭富英等几代的创造,谭派艺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影响广泛而深远。

    谭派唱腔的丰富性。谭鑫培大师揣摩诸家,博采众长,由武生入老生,将青衣声腔化入老生腔调之中,集其大成,形成既浑厚细腻、低回婉转,又高昂激越、韵味独特的谭腔,受到社会各界的推赏。其主演的《定军山》唱得高亢凄怆,有滋有味,俨然老黄忠再世,被拍成中国首部无声片电影,载入了中国电影史册。而《阳平关》他的唱念惟妙惟肖,雄浑苍凉,传唱甚广,在晚清京剧老生行当形成“无腔不谭”。因此,梁启超称赞:“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世纪轰如雷。”

    鑫培公之孙谭富英发挥嗓音嘹亮、底气充沛的个人所长,“结合人物剧情,灵活变通,随时乘势,在继承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使其唱腔清脆甜亮、富丽流畅、喷口有力、吐字清晰、响遏行云,形成了闻者如临其境的‘新谭派’特征!为当时北京、上海的观众行家所热衷。1933年,他与雪艳琴共同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京剧电影《四郎探母》,将京剧代代‘死板硬套,刻板抄戏’提高到了‘随情合理,随意生发,环境、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大境界”!(王琴生、虞梦令《谭门传七代》)

    谭派表演的丰富性。京剧创建时期的老生戏,主要注重唱念。“前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皆如此。而谭鑫培从武生入老生,加强了做工表演,例如,他65岁还向女婿夏月润虚心求教,把《英雄义》中史文恭与卢俊义的一套“对枪”,精神抖擞、一丝不苟地打下去,赢得满堂彩,使老生戏更富动作性与观赏性,把京剧老生戏从听戏时代带入了看戏时代。

    谭富英继承爷爷的优长,注重表演,演出《打金砖》能文能武,边唱边做,技巧娴熟,高难度动作“吊毛”“抢背”“硬僵尸”等,翻得帅,摔得脆,把一位沉湎酒色、误杀功臣、神志恍惚的封建帝王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与荀慧生合作加工的《翠屏山》更把杨雄与潘巧云的对手戏表演得细致入微,反映了两位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形象生动。

    谭派剧目的丰富性。极富艺术创造力的开派大师谭鑫培,创编和修改了《战太平》《失·空·斩》《珠帘寨》《碰碑》《奇冤报》《红鬃烈马》《捉放曹》《桑园会》等百余出精品剧目,对京剧剧目奠基与建设,功勋卓越。谭富英也是如此,加工了一批古装戏,如《翠屏山》《摘缨会》《战宛城》《英雄义》等。谭富英之子谭元寿“能戏广而精,如大武生戏《长坂坡》《连环套》《金钱豹》《野猪林》,短打武生戏《三岔口》《狮子楼》,猴戏《闹天宫》,靠把老生戏《定军山》《战太平》,唱功戏《二进宫》《四郎探母》《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做工老生戏《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桑园寄子》,现代戏《沙家浜》《草原烽火》《秋瑾》等。就是在《秦香莲》中演韩琦,在《赵氏孤儿》中演赵武,在《摘缨会》中演唐狡也是光彩照人”。(《谭门传七代》)。

    去年是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诞辰170周年,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举办了“历史辉煌·今日精彩——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谭富英诞辰111周年谭派剧目展演”,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全方位展示了谭派艺术的精华,连续上演了《定军山》《阳平关》《鼎盛春秋》等一批谭派经典剧目,又举办了老中青老生流派专场及再传弟子专场,展示了北京京剧院近年来注重传承,挖掘优秀传统老戏的实绩。大轴戏《摘缨会》乃当年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三位大师联袂合作之经典骨子老戏,谭富英与谭元寿父子曾参演过此剧,大获成功,轰动京师内外。这次展演,加上了前面《清河桥》一段,使之有头有尾,更加完整。并由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携其子谭正岩,以及梅派第三代嫡传弟子、男旦胡文阁担纲重演,创造性地再现了昔日流派合作之辉煌。

    (作者:秦华生,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谭鑫培轶闻 魏绍昌
京剧谭派第一人,明事理的智慧老人——谭小培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没有谭鑫培就没有梅兰芳
秦绿枝:谭富英和奚啸伯
京剧世家谭小培家庭情况
“伶界大王”谭鑫培去世后,余、谭、王、言的争“王”始末(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