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遗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钱塘江作为浙江的母亲河孕育了两岸千年文明史,她的演进变迁展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中国独特的“人水和谐”治水理念。

    大自然赋予了这条河流独特的使命,在给两岸带来无数利益的同时亦带来不小的潮灾。自明代黄光升创建“鱼鳞石塘”修筑技术,至清一代钱塘江北岸修筑完成贯穿一线的鱼鳞大石塘,我国历史上的海塘修筑技术一度达到顶峰。但面对多变的江道、凶猛的潮患,清代以前除采取修筑海塘的被动防御措施外,别无破解良策。民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现代水利科技的发展,技术专家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的治理方略,而是积极探求钱塘江治本之策,至今终于初步实现了“人水和谐”的治水目标。

    从《水经注》记载的华信筑塘,到吴越王钱镠射潮的典故,到明朝杨暄修筑的陂陀塘(斜坡塘)、黄光升的“五纵五横”鱼鳞石塘,再至清代18层鱼鳞石塘和纵深防潮御咸防护体系的修筑完成,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坚持不懈的治水精神。现代技术专家运用水利科学与技术知识,对古海塘实施加固,在提高防洪潮标准的同时保护了古海塘自身,使这一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古海塘加固工程和新型标准海塘的修筑完成,筑起了新的保护两岸平原的“海上长城”。正是一辈辈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钱塘江海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海塘成为见证水利科技发展史的活化石。

    科技的发展、认识的提高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钱塘江的防治方略也受到不同时期国家目标、科技水平、思想观念的影响。从明代及以前“步步退让,不与海争利”的被动防御方略,至如今的“缩狭江道,保护涌潮”方略,反映了钱塘江防治理念从单纯的潮灾防御发展到防潮与治江并举,进而又从以治江促防潮、以治江代防潮到江口治理与潮汐控制并举的历史变革。

    不满足于单纯的钱塘江治理工程,技术专家们还对强潮的河口治理、泥沙和涌潮本身等展开基础科研,一方面为防治理念、防治方略以及相应的技术与工程上的现代变革提供关键性知识支撑,另一方面形成了完备的学科体系,在河口海岸学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技术工程与基础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案例。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使得钱塘江的治理者能通过长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更新自己的防治理念,不断对海塘建设和江道治理提出相应的设计,并在技术上加以实现;也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逐步摸索,他们才逐渐意识到,海潮并不完全是一种灾难性因素,而是一种可以借助现代工程手段加以掌控的自然资源。最终,他们在建成现代防潮体系的同时,不仅围垦出大片土地,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涌潮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真正践行了“顺应自然,人水和谐”这一中国传统的治水理念。

    (作者:李海静,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博士后;韩曾萃,系浙江省原钱塘江管理局局长、总工程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千年潮涌背后的秘密
钱塘江掀起惊涛骇浪
横空出世鱼鳞塘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七(捍海长城——钱塘江古海塘)
一段海塘与一个博物馆的奇缘
寻琴记,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