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答:

👇第四十一章:生消之力(填空题)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译文:

生消事理之力的反转,是道的指示变动。看似微弱的事理之力,是道的神妙用途。天下事物的演化,都生自于生发的事理之力,生自于消亡的事理之力。

冬至的“短昼”是夏至的“长昼”的趋短生成;夏至的“长昼”是冬至“短昼”的趋长生成。

⚠️用第一章来验证:

👇第一篇:道的概念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我可以讲述,但我讲述的道,不等同于完整的“恒道”本身啊!(⚠️老聃谦虚)。

道的功用可以加以命名,但道的功用并非唯一。递减消亡的功用,使万千物状回到未萌;递增生发的功用,使万千物状得以壮大。所以,一直察寻递减消亡的事态,可以察见到物状削减的“始祸”;一直察寻递增生发的事态,可以察见到物状之所以壮大的“缘由”。“始祸”和“缘由”同出法门,虽然功用有区别,但称谓一样,一样被叫做事理之力。事理之力遵循了道的生消指示,是一切妙用的缘由所在!

⚠️再来一篇

👇第四十三章:生消之力(填空题)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译文:

天下看似最微弱的生消之力,最终驾驭天下最坚不可摧的局面。生消之力能进入没有空隙的事物里面。我因而认识到运用生消之力的好处。比如无言的教导,运用了事例间相互比对,自然而然🉐️生发之力来清晰判断关键所在。这就是运用生消之力的好处,天下办法很少能够比得上它。

👇第78章:运用事理之力(填空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胜过水,水用它看不见的事理之力改变了局面。水滴石穿,运用看不见的事理之力可以战胜困难的局面。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践行。所以圣人遵循它这样说:“能够承受全国百姓对自己的误解,默默作为直至清白,这是最强者的品行;能够承担全国的灾祸,默默作为直至克服,这是最大者的担当。”事理之力很弱小,但是没有它不能战胜的局面;正言若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国学300句(4)
《道德经》全文及其来历介绍?
潘长宏以为读十句史书中经典诗句胜读十年书(3)
“四书”中的名句欣赏
共勉 | 10句经典语录,为人处世之道
《四书五经》精华100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