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是船还是雨具?译诗麻烦用点脑!

绝句

——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在研发《古诗词趣读与写作启蒙》课的过程中,发现各种诗词解析的教材、书籍、网站等对部分诗词的误读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在那篇“停车坐爱枫林晚”里的“坐”和“晚”究竟什么意思?文章发表后,有人留言说“诗不可达诂”,即每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同“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诗无达诂'一语出自董仲舒《 春秋繁露 》卷五《精华》。这句话我只能同意一半,一首诗除了作者自己最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之外,他创作出来也是希望别人能懂的,至少在字面上的基本意思是可以做到尽量“达诂”的。至于作者当时的心情、想表达的言外之意,虽然可以通过作者的身份背景、人生经历等推测个大概,倒真是无法达诂了,搞不好都是些“自作多情式的过度解析”。

让我感到好笑的是:那些所谓的古诗词专家、学者们对属于“读后感”那部分东西“穷究其理”,却对本该很明确的字词含义翻译得漏洞百出;把近体诗的平仄讲得头头是道,却把诗句意思解释得莫名其妙。本末倒置,莫此为甚!

这首志南和尚《绝句》里的“短篷”被许多人解释为“短篷船”,当然大部分诗句里的短篷确实是指下图的这种“短篷船”。

经查,同为宋朝的诗人陆游的诗里用“短篷”一词最多。其诗中的大部分“短篷”也是指这种有顶篷的小船。用事物的一部分特征来代表全部,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但陆游有首诗的题目就叫《短篷》,第一句“射的山前系短篷,快如鱼鸟出池笼”与志南的《绝句》里“古木阴中系短篷”的“短篷”一词前面都有一个“系”字。那么这里的“短篷”就可能是指戴在头上且披在身上挡雨的小斗篷(连帽短披风)。当然你可以反驳说“系短篷”可以是指把小船绑在河岸边的木桩上,因为许多诗里的“系短篷”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射的山”是座山,“古木阴”是指古树的树荫,都与河无关。但山前有河不可以吗?古树荫可以是指河边的古树啊?何况下一句是“杖藜扶我过桥东”,都有桥了难道下面没有河吗?这样解释似乎也没什么毛病。

那有毛病的只能是志南和尚了,他明明有船,为什么要过桥呢?直接把船划到桥东边的对岸不就行了吗?如果说老和尚已经年老体弱需要拄拐杖了,那放着带有顶篷能挡雨船不坐,下雨了不怕路滑摔跤还非要走上去淋着雨过桥,这是故意要得感冒向庙里请假吗?还是船突然漏水了要维修,没办法只能过桥?第三、四句“沾衣欲湿杏花雨”与“吹面不寒杨柳风”属于两句对仗的倒装句,主语都放到了最后。所谓“杨柳风”和“杏花雨”是古人将树变绿、花盛开的季节与风、雨对应起来的一种表述,无疑就是春风和春雨。那么是不是因为春雨绵密,随风而无孔不入,所以即便头上有树荫遮挡、而且还戴着雨具也照样会”沾衣欲湿“?是不是因此桥上比较湿滑,所以志南才要拄着“杖藜”呢?

(因为下起了春雨)我在古树的树荫下系好了短斗篷,拄着拐杖过桥往东边去。杏花盛开时的春雨沾在我的衣服上快要将衣服弄湿了,杨柳变绿时的春风吹在我脸上,一点都不觉得寒冷。(因为往东方去,春风又是从东面刮来的,所以是顶风迎面,斜向飘来的绵绵细雨当然是短斗篷无法完全挡住的,自然会弄湿衣服。)就算你仍然坚持是“小船”,相比在雨天过桥,到底是”雨具“还是”小船“更可有可无呢?

总之,把“短篷”解释为雨具,志南就是个写诗既有趣意又有禅意的和尚;把“短篷”翻译成“小船”那么志南有可能就是个“脑子瓦特”(沪语脑袋坏掉)的和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全诗赏析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 《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绝句》志南和尚
南宋一高僧,随手写下一首七绝,他因此诗“成神”,被世人所熟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