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空纳万境”的留白是美学的至高境界?

文/月月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静待花开

01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

它普遍存在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这种空白,并非真空,而是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从而生发出诸多的“韵外之致”、“境外之情”的意境之美。

“留白”美学最初出现于绘画书法之中。

所谓“无画处皆是妙境”、“行得之形外”,中国画与西方画一大不同之处,就是前者空,后者满。

中国画中大块的色墨与留白相映成趣,让整个画面在虚与实的结合中达到完满的境界。

据说,西方著名画家毕加索在看到齐白石的中国水墨画时大加赞叹:画面不著一色,却能满幅是水,这便是中国绘画留白的魅力。

如若整张纸都画得满满当当,这就失去了中国美学的韵味。缺落之处,知觉使其完形;虚实相生,留白处即是遐想的妙境。

与绘画方面的留白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古建筑的“留白”。

留白让风景更美,风景以留白为最。

中国在园林建筑艺术中尤其重视窗子的作用。

颐和园粉墙上的小窗望去的是美妙的湖景,于是每个窗子,便成了一副灵动的画,这便是李渔所谓的“尺幅窗,无心画”。

建筑上的“留白”不仅可以出现在园内,还可以出现于园外。

譬如苏州拙政园,就在墙角建一假山,上面建个亭子,便可将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这便是所谓的“借景入园”。

除了绘画、建筑,“留白”的艺术一样可以存在于音乐之中。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曾说:“大音希声”。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就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

当乐曲的幽怨之情到达了极致,没有任何音符能恰如其分地将它表达出来,于是适当的留白,便胜于任何音符。

在代表中国美学思想的古曲中,无论是《广陵散》或是《高山流水》,无论是《平湖秋月》或是《渔舟唱晚》,都是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

如若曲子完全被音符填满,观众就失去了想象的空间,而乐曲了就失去了生命力。

高晓松曾经在节目中说,很多故作风雅的人去听中国民乐音乐会,总会在乐曲结束之后立刻起身鼓掌。

殊不知,中国音乐最美妙的,并不在弹奏的过程,而在于乐曲结束后那余音绕梁的留白,虽然无声,更胜有声。

除此之外,“留白”艺术还存在于唐诗宋词之中。

清代袁枚就曾评鉴过:“凡诗文妙处,皆在于空。”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样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整首词没有动词,全是意象,省略了行动的历程,可作为观众的我们,却能自然地将意象连成画面,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光景:天涯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秋风中凄苦愁怨。

又比如苏东坡的名篇《定风波》,整首词讲的不过是一件极小的事,苏东坡在路途中遇到大雨,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慌不择路地跑,而是优哉游哉地吟诗,享受风雨的洗礼。

虽然苏东坡在整首词中没有提及人生,可我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作者匠心独运的双关之语,这场风雨不仅仅是自然的风雨,更是政治上、人生中的风雨,而苏东坡笑看风雨,便是其豁达心态的最好体现。

再如王维的《辛夷坞》,在讲述芙蓉花自开自落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添加任何表达情感的文字,但我们在这种留白的文字中,能感受到大自然永恒而超然的美。

可见,“留白”既,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又赋予了诗歌别样的张力,让读者能在这自由的天地中任意驰骋,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发现。


02

为什么无论是诗歌、绘画、建筑、书法,或是音乐、戏曲,都同样出现“留白”的艺术手法呢?

其实,这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一脉相承的。

道家文化对于中国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无”的发现。

老子曾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进而又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他曾有言:“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所谓“虚室生白”,便是留白。

这种“留白”的哲学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至深。

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所以“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这就是中国人所认为的人生最好状态。

中国人不仅追求“留白”的人生,也要求自己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有留白的智慧。

“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要用留白的方式,让双方的关系恰如其分。

当年曾国藩家境普通,在官场上没有半点根基,却能在中进士之后以极快的速度升迁,除了自身优秀之外,还离不开他的伯乐——穆彰阿的提拔。

但最可贵的是,虽然穆彰阿对曾国藩青眼有加,但曾国藩并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得到个领导提拔就赶紧扑过去抱大腿,他对穆彰阿虽然敬重,但走动并不频繁,所以后来穆彰阿倒台也没有牵连到他。

可见,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距离,是亲密而有间,多一分留白,就多一分界限感,反而能让关系如细水长流般处得长远。

为人处世方面的留白,还体现在“凡事留余地”方面。

所谓“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莫扯满蓬风,常留转身地”,只有懂得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才不会处处树敌,方能左右逢源。

03

“留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

然而这种智慧,却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为人所遗忘。

就在不久之前,网络上关于“996工作制”的言论不绝于耳。

所谓“996”,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而前些天,马云更是发表了一篇文章,叫《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

文章中提到自己多年以来都是“12x12”的工作制。

他认为,“年轻人加入阿里巴巴,就要做好每天工作12小时的准备,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

“年轻不996,什么时候996?”这样的言论看似励志,其实可怕。

其中最令人惶恐的,是这个时代对于功利的渴望以及对成功单一的定义。

仿佛只有拼命赚钱,才不负此生,只有将每天的分分秒秒都用在工作、学习,才叫活得充实。

但我们忘了,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一些留白。

我们的生活,不能只有玩命似的工作,也要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景;我们的人生,不能一味地往前冲刺,也要慢下来等等灵魂。

就像陈道明说的那样:“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填得太满。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跑得快未必是好事,懂得留白,才能走得长远。

04

文学有留白,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绘画有留白,无画之处,皆是妙境。

建筑有留白,方寸之间,空纳万境。

音乐有留白,大音希声,回味无穷。

人生有留白,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留白,是中国意境的极致之美,也是中国哲学的至高智慧。

留白不仅是一种技法,一种哲学,也是一种心境。

愿你的余生,也能留下些许空白,栽一株花,静待花开;种一棵树,等它枝繁叶茂;走走熟悉的街道,发现未知的风景;看看无用的闲书,让心清零。

就像林语堂说的那样:“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太拥挤,得空点。”

给艺术留白,便意境全出;给人生留白,便安然自在。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留白作文
画面石,无画之处也有妙境
构建中国意境学
笪重光《画筌》境界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如何欣赏中国画(九)
当人生回归到一种朴实,在别人看来,就是知行合一的谦谦君子 #智慧 #吴军读国学 #境界 #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