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沂水大事记(上):扒一扒1843-1958年沂水发生了哪些大事!


【沂水每日资讯】

翻开尘封的沂水历史,一个个关键时刻……一处处巡回故地……一件件沂水第一……其中不单有古韵,有趣闻,甚至还有商机。为此,小编对沂水大事记作了精编,分上下两期展现给大家。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

      6月21日 早8点开始下暴雨,姚店子一带雨量最大。两小时后,姚店子河决口,宋家汀村的房屋冲垮大半。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
      本年在丙午科乡试中沂州府考取举人6人,其中沂水县1人。

1851年(清咸丰元年)
      本年章丘县李姓中医,在沂水城开设天和堂药店

1853年(咸丰三年)
      本年冬 沂水知县吴树声对全县进行考察,撰写了《沂水桑麻话》

1860年(清咸丰十年) 
      本年 江西人刘合泰来沂水县开设药房行医,店号“保和堂”。主要进行批发零售业务。该店在沂水城数辈经营达81年之久。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本年 沂水城建起第一座大酒店——隆盛和酒店。这座酒店是刘敷五、牛智斋、孟文山三家合资经营的,聘请孟瑞甫任经理,有店员5人,学徒5人,年销售额30000元,最高盈利5000元。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德国人在王庄天主教堂一处。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本年 德国传教士在王庄圣母山栽植从德国引进的大樱桃,当地俗称洋樱桃,个大质优、产量高、晚熟。

      本年 德国教士费修民,在王庄天主教堂传教兼行医,教堂内设有西药房,能做脓肿切开引流,外伤缝合等手术。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本年 冯家庄刘镜芙(字蓉阁)考入山东高等学堂。他是沂水县最早的4名大学生之一,另外三名是熊鸣岗、王俊猷、高筱山。
      本年 沂水县设邮寄代办所。在三十里堡、四十里堡、后满堂坡(今后坡)设立信柜,定期送取信件。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1月31日 山东巡抚张人俊与德国领事连梓订立开办山东沂州、沂水、诸城、潍县、烟台等5处矿务章程,其中沂水县一处的采矿区域自城外60公里为界。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春 沂水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学堂创建,校址在县城考棚(今县政府院东侧),堂长熊鸣岗,这是废科举后沂水县举办的第一所新学,学制为4年,第一届招收学生50人。
      同期 沂水设立师范讲习所一处,校址在考棚前院。招收“向在乡村教授蒙馆为业、文理平通,年龄在30岁以上,50岁以下塾师”,入学传习。10个月为期,结业后“给予准充副教员之凭照,令在各乡村镇设初等小学堂任教。”该所的管理与授课,由第一高等小学堂教员兼任。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2月 沂水留日学生周建镐(字次丰,号瑞麟)以“复兴中华、造福桑梓”为宗旨,自出经费,自任校董,在县城马道巷子(今县委院西部)创办“第一公学”。12月,清廷通令,严禁学生“干涉国政”。冬、第一公学遂被封建势力捣毁。
       本年 沂水县有高等小学堂1处,学生50人。两等小学堂3处,学生60人;初等小学堂16处,学生231人。

1911年(清宣统三年) 
       春 举行全县学生体育运动会,县知事到会主持。参加比赛的有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第二公学、丰台、司马店子、埠前庄、晏家铺、下小诸葛等村初等小学,运动项目有长短跑、接力、跳高、跳远、徒手操等。

1912年 
       2月12日 清朝灭亡,皇帝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不久,沂水“刘南宅”十三世刘琢堂(字敬修)不敢在山西做官(指户部郎中),逃回家来。
       冬 全县各级学堂更名学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易名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

1913年 
       2月21日 周建镐(瑞麟)、高筱山带领第二公学师生到茶庵街路西娘娘庙砸毁了“碧霞元君”神像,粉刷了娘娘庙的墙壁,并向赶山会进香火的群众作“无神论”教育。这是沂水县第一次反对神权的活动,轰动了沂水城乡。
       本年 设置岱南道,沂水属(1915年6月2日改属济宁道)。

1914年 
       6月15日~7月15日 山东第一次物品博览会在济南城外5里沟商埠公园开展。会期1个月,展品分10大部类、74个种类。沂水展品获优等褒奖金牌产品的是沂水矿政分局的砂金,获优等褒奖银牌的是沂水高家晋的雕刻桃核,五加皮、花茧绸、多福石(三叶虫化石)、磁石;获一等褒奖铜牌的是茧绸、花皮连、石英;获二等给予证书的是全蝎、柞茧、樗茧。其中高家晋雕刻桃核4枚(状为方形图章)、秦鉴湖的多福石1方(状为平方形、上面有蝠蝙花纹)两种,参加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

1915年 
      春 杨宝林保释出狱后。自任校董。于县城疙瘩庙子(今沂水被服厂内)捐资兴办第三公学。2月 本县建立乙种蚕业学校,学制3年。校址在县城南地藏庙(今沂水师范院西北角),校长刘维章(字焕然)。

1917年 
      12月 沂水县成立商会、商会会长秦鉴湖。商会由工商业主组成,是代表工商业主利益的。本年 沂水私立中学——尚志中学创建,中学学制4年,校董刘琢堂。
      本年 沂水三等邮政局升为二等局,辖界湖、苏村、河阳、葛沟(今属沂南)、垛庄(今属蒙阴)、东里店(今属沂源)、王庄、沭水8处邮政代办所。

1919年 
      秋 “五四”运动波及沂水,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王兼三(同盟会员)联合第二高等小学成立了“学生联合会”。两校学生连续3次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并查收销毁日货。

1920年 
      春 本县先后建立第一、第二两处女子初等小学。8月,第一女子小学校增设高级班,改称沂水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

1921年 
      本年 为防土匪,沂水城外城加筑站墙,同时修筑岗哨台

1924年 
      2月 县立初级中学建立。学制3年,至1928年共招学生440人(5级11个班)。1929年奉命停办,部分学生转入临沂5中。
本年 李清漪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沂水最早的共产党员。他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先入文学系,后转社会系。

1925年 
      本年 沂水清真寺建练武场子,阿訇米成岐任拳师,至1928年,经县政府批准改练武场子为沂水国术社

1927年 
      4月 中共沂水支部成立,负责人王敬斋。支部直属中共山东区委。
11月 莒县至沂水电报线路架通。
      8月 沂水遭受蝗灾,蝗虫遮天蔽日,把庄稼、树叶吃光,不少树枝被压断。
      本月 中共沂水县委在司马村(今属沂南)成立。成立大会由山东省委特派员孙兆鹏主持,朱寿年被选为县委书记。
      本年 沂水实行地方自治,废社划区,全县划为18区。

1932年 
     5月上旬 沂水县建立了直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特别党支部。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4月 架通沂水至河阳、苏村、高桥、马站、沭水5条农村电话线路,全长158杆公里。
     9月 民众教育馆长刘益生,从上海买来一部无声电影放映机和一台手摇发电机,在民众教育馆发电和放电影,电影片名《华翁》,这是沂水第一次发电和放电影,民众争相观看,视为奇观。

1934年 
      本年 胡家庄名医刘惠民举办“沂水乡村医药研究所”和“中国医院研究社”,并主办《中国医药杂志》月刊,刊登全国名医论著。同时又办起医药培训班,第一批招收学员36人。至1937年“七七事变”,研究所和培训班停办。

1935年 
     春 开始修筑青州至临沂公路沂水段路基,春季完成。修路经费主要来源是县政府按地亩摊征的钱款。
     冬 沂水县商会会长赵恩培联合“聚丰”等商号,从济南购买两辆“福特”牌汽车,经营沂水——青州客货运输
     本年 沂水开始从青岛购进“巴克夏”猪,与当地猪进行杂交,经长期繁育,繁育出良种“沂蒙黑猪”。

1936年 
      3月10日 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沂水县组建成立。沂水县长张里元升任专员,专员公署暂设沂水县。专署机构设置有:秘书处、第一科(民政)、第二科(财政)、第三科(公路建设)、第四科(建设)、第五科(教育)、视导室、金库、征收处和政警队。至6月,专署机关迁往临沂,张里元和范筑先对调,范任沂水县长。
      2月 沂水县区划变动,划10个区,40个乡。
      春 开始修筑博山至沂水公路。

1937年 
       7月31日 特大暴雨。沭河决口,淹没5个村庄。沭水村有882间房屋被冲垮,308人被淹死,沂河同日决口,小河一带遭水淹。
       10月初 沂水一区乡农学校校长李贯一,以该区乡农学校学员为基础,建立了150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名为“沂水县抗日第一游击中队”。
        12月27日 沭水逢集,日本侵略军两架飞机在沭水集上空盘旋后投下4颗炸弹,炸死、炸伤赶集群众370余人。
本年 沂水流行斑诊、伤寒、腥红热。

1938年 
       2月21日 日本侵略军第一次侵占沂水城
       3月8日 国民党沂水县政府保安大队夜晚袭击了侵占沂水城的日军,连夜撤到上、下峪子一带。日本侵略军报复,派汉奸宋三到上、下峪子哨探,被保安大队抓获,宋三之母立即到沂水城报告了日本侵略军。8日凌晨5点,100余名日军包围了上、下峪子,进行炮轰枪射,上、下峪子村150余人惨遭杀害,炸毁民房200余间,炸死牲畜30余头,这是日军侵占沂水以后制造的第一个惨案
       6月上旬 国民党69军进入沂蒙山区,并通过省民政厅派刘达人充任沂水县县长。
       11月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迁入沂水县王庄,省委机关驻王庄天主教堂,省委于本月在王庄西圣母山教堂召开沂水县党员活动分子会议。于          12月8日,奉中共中央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
       12月上旬 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在王庄成立。
       12月27日 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在王庄村成立,张经武任指挥(旋调中央工作),黎玉任政委。王建安任副指挥。

1939年 
       1月1日 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王庄创刊。刘导生任报社社长,匡亚明任总编辑。于一川任印刷厂厂长,编辑部设在王庄,印刷厂设在王庄东北4公里处的云头峪村。
        4月5日 山东鲁迅艺术学校于3月20日在四区朱位村成立。本日开学,黎玉出席开学典礼并作了演讲。该校设戏剧、绘画、音乐三个系,共招收学生150人,校长王绍洛,政治协理员华楠。
       4月 中共沂水县委由沂城迁到沂河西后马荒村。
       6月1日 日本侵略军出动2万军队,袭向沂蒙山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
       6月9日 日本侵略军少铃队侵占沂水城。这是日军第二次侵占沂水城,少铃队侵占沂城后就在县境内各主要交通道安设了据点。沂城以北,有高桥、沭水、马站等;沂城以南有斜午、苏村等;向东有后满堂坡(今后坡)、四十里堡、三十里堡等;西北有葛庄、东里店等。控制这些据点的多数是日军,也有少量伪军。盘踞沂水城的日军是一个中队。
      10月30 侵占沂水城的日军出动200余人,带炮2门,向南墙峪国民党县政府驻地进犯,被八路军击溃、毙敌10多人,缴获弹药4箱,子弹千余发,骡马20匹及大米、罐头等物资一大宗。
       本月 中共山东分局将沂水县划分为南、北沂蒙。南沂蒙辖原沂水   5、6、9、10区,北沂蒙辖原沂水1、2、3、4、7、8区。
       12月5日 《大众日报》报道:沂水县有的区农会成立农民识字夜校。对农民进行抗战教育和识字教育。有的区职工会创办工人夜校,开设游击战术、持久战等课程。

1940年 
       9月17日 日本侵略军纠集10000余人,对原南、北沂蒙中间地区进行大“扫荡”。中共沂水县委、县政府坚持在沂水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区组织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
       12月 诸葛乡合作社在刘家河北村成立,靳玉翰任社长,这是沂水县最早的合作社。

1941年 
       3月 沂水县合作社建立,主要任务是组织生产,采购部队和机关所需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活跃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
      11月2日 日本侵略军调集5万人开始对鲁中地区进行大规模“铁壁合围扫荡”。6日,驻西墙峪村的八路军山纵司令部派侦察参谋郭伍士侦察敌情。在桃棵子村被日军小队发现并追捕。郭伍士身中数弹、腹部被捅两刺刀。当即昏死。4小时后被一中年妇女祖秀莲发现,抢救家中。经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郭伍士转危为安,重返部队。其间,日本侵略军多次来她家搜查,均被巧妙应付过去。祖秀莲舍身救伤员的事迹,广为传颁,人们亲切地誉为“红嫂”。

1942年 
       3月8日 沂水县政府作出规定,要求机关干部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时间帮助群众春耕。县长李贯一带头执行,亲自拉犁,全县很快形成春耕高潮。
       春 沂水县合作性质的“益华工厂”在大匡庄村成立,1944年迁于后马荒村。
       8月上旬 中共沂北工委和行署在诸葛区百鼓峪村(今诸葛镇秀峪)成立,工委书记武杰,同时,沂水县改称沂中县,县委书记王翰卿。
       10月下旬 仙姑顶战斗发生。山东军区后勤部,鲁中二军分区、抗大一部、新川师起义部队一部及沂南、蒙阴、沂中等县干部群众数千人,被12000多名日本侵略军包围于南墙峪附近高山仙姑顶,经一天激战,毙伤日军400余人,胜利突围。
       11月2日 对崮峪战斗发生,八路军山东军区、省战工会机关、鲁中二军分区一团、抗大一部、沂北县大队、国民党51军一部,在对崮山遭日本侵略军合围,日军派出飞机轮番轰炸,多次组织炮兵、步兵、骑兵攻击,均被击退。黄昏,山东军区机关组织猛烈火力,击退日军后突围。这次战斗,毙伤日本侵略军600余人。

1943年 
      6月 蒋介石令于学忠部撤离山东,51军也随之撤离沂水。

1944年 
      5月27日 沂中县临时参议会在金泉区望仙院村召开成立大会。杨希古、吴金朋被选为正副参议长,选出县行政委员9人,李贯一被选为县长。

1945年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沂水、沂北县党员、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党、政、军、群组织举行各种庆祝会,欢庆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10月 中共沂中县委、县政府由沂河两岸的河北村迁入沂水县城。刘木易任中共沂中县委书记、李贯一任县长。

1946年 
       1月底 自抗日战争以来,沂中县有3170余名青壮年参军,其中村自卫团长以上干部234名、民兵1998名。
       春 沂中县政府组织7人修桥委员会,投资200万元(北海币)重修沂河木桥
      6月6日 根据山东省政府发出的《为反对内战准备的行动》命令,中共沂中县委、县政府又迁往西部乡间。

1947年 
       3月18日 为炮兵、坦克兵、骑兵组成的华东特种兵纵队培养干部的学校——华东特纵特科学校(即今南京炮兵学院前身)在后满堂坡村创建。华东特纵特科学校是以(彭)雪枫大学和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合并的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为基础,加上从东江纵队调来的一批连排干部和200余名国民党被俘人员扩充而成的。校长陈锐霆、政委张藩、教育长孙权平。
      4月6日 国民党军队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5月上旬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到达王庄。陈毅司令员驻王庄附近的双山村,部署孟良崮战役。同时,山东支前委员会主任郭子化向县长李贯一布署了任务,令他3天内备足25万公斤粮食,50万公斤柴草。
       5月16日 孟良崮战役结束,此战役从13日开始,激战三昼夜。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32000余人,击毙74师师长张灵甫。战役期间,沂中、沂北、莒沂三县人民集中全力参加了支前工作。
        7月10日 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新编9师228团(冯树德团)占据沂水县城。

1948年 
        1月 北海银行沂中县办事处成立。
        3月23日 傍晚,驻沂水城的国民党军和还乡团撤退前夕,将从沂中、沂北、莒县、沂东、沂南等县抓捕来的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及庄长、村农救会长、妇救会长、民兵连长及民兵武玉坤、郭凤金等24名人员杀害于烟叶子市(今县供销社门口处),屠杀后,将尸体上泼上煤油燃烧,尸体无法辨认,场面惨不忍睹。24日早,驻沂水城国民党部队南撤,从此沂水境内无国民党驻军。

1949年 
        2月12日 沂中县抽调130余名干部,从夏蔚区松泉官庄出发南下开辟新区。这批南下干部是按县、区两套班子配套的。
        本月 莒沂县和沂北县合并为莒沂县。隶属鲁中南第二专员公署。
       7月 根据山东省政府发出的通令,全省划为7个专署,沂中、莒沂两县隶属沂蒙专署。
        8月 沂中县改称沂水县,辖17个区。沂东县撤销。
        10月1—5日 沂水、莒沂两县党政军民纷纷举行集会,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月8—11日 沂水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政府驻地——沂城区西河北村召开。

        本年 全县农业总产值3164万元,工业总产值8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906万元,社会储蓄年末余额为0.02万元(注:1949年至1956年国民经济统计数字均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粮食总产9325.5万公斤

1950年

        2月21日 沂蒙专署发出通知,调10000民工参加导沭工程,沂水县调1000人。
        本月 山东省水利局设立沂水县赵家楼(今属许家湖乡)水文站,这是本县最早的国家水文站。主要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蒸发、输沙量等。
        3月 岙阳师范迁沂水县城,并更名为沂水师范
        5月11日 成立沂水专署。辖沂水、沂南、沂源、蒙阴、蒙山、莒沂、莒县、日照8个县。本月 设置城关镇,辖10条街。此时,沂水县辖17个区1个镇。
        秋 县委在完成土地改革工作计划中公布,全县有17个区,1个镇,143个乡,811个村,农业人口381884人,土地9269 10亩,每人平均2亩4分。
         11月 沂水专署开始用交流电照明。发电动力是美国中型吉普车上36.75千瓦柴油机,发电机15千瓦。
         12月 沂水县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

1951年 
        1月 沂水县划17个区,148个乡,辖817个村。
春 全省统一行动,对反革命分子进行逮捕。沂水县共抓获300余人(多系道会分子)。经教育,除少数反动会道分子被押外,其余被释放。
        4月22日 沂水县在前马荒村召开审判大会。到会8000余人公开审判一批反革命分子。会上有25名苦大仇深的群众对12名判处极刑的犯罪分子进行了控诉。
         本月,沂水文教界开始批判《武训传》和“武训精神”。
        7月6日 中共沂水县委、县政府由城西迁驻沂水县城。
        12月30日 全县“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始。
        本年 沂水专署成立电影队,共4人。电影队驻文化馆。
        本年底 开始试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1952年 
       1月1日 《沂水农村》报创刊。1953年7月停刊。
        本月 区划变动,撤销丰台、金星两区,东里区划入沂源县,莒沂县长安、雪山两区划入本县。全县辖16个区、1个镇。
        7月 山东省立中学—沂水中学(今一中),在县城西杨家庄子村西建立。
        本年 县妇幼保健站建立。改变老法接生,实行新法接生共47256名,训练助产员2213人,保健员700人,保育员3267人。

1953年 
        3月 本县第一座水库,道托区太平官庄小(二)型水库建成,总库容23.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00亩。
       5月6日 根据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和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本县开展以此为内容的“三反”斗争。
        7月 全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在普查时点上,全县共124631户,576264人,其中男292102人,占全县人口的50.6%;女28416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3%。
         8月 莒沂县撤销。沂水县区划随之变动。全县辖21个区,1个镇,207个乡。

        本月 沂水专署并入临沂专署

1954年
        1月5日 沂水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贯彻总路线,保卫粮食的指示》,全县开始实行统购统销
        7月7—11日 沂水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

1955年 
         10月11日 沂水县在燕家庄乡试办了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七里堡子高级农业合作社。全村除6户地主,富农未参加外,其余56户农民全部入社。
         10月 根据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的指示,全县21个区名称由原来数字序号改按地名称谓,依次改为城郊、长安、双泉、英山、诸葛、葛庄、道托、扈山、金泉、沂城、柴山、荆山、夏蔚、王庄、郭庄、高桥、马站、杨庄、箕山、崖庄、浯河等21个区,城关镇名称不变。

1956年 
        1月27日 全县对私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开始。到2月2日,已先期完成清2月14日 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道托、英山、金泉、柴山4个区,全县辖17个区、1个镇。
       5月15—21日 中国共产党沂水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957年 
       2月25日 沂城区公家疃村因房屋失火引起1112公斤黑火药爆炸。爆炸声传出30公里以外。炸死15人,炸伤19人,炸毁房屋147间,全村有84户受灾,经济损失2.1万元。
      7月16—19日 全县连续降大到暴雨,计456.1毫米。中小河堤漫溢决口146处,冲塌地堰23万处,冲毁水库19座,粮食绝产5366亩,倒塌房屋617间,砸死3人,淹死5人。沂河洪水猛涨,流量达6940立方米/秒,大堤决口,西小河一带遭水淹。
       7月 本县第一次开展提倡晚婚、节制生育、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

1958年 
       1月14—2月12日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到会1313人。会议开展了“大鸣大放”,对县委领导工作作风和全县工作鸣放出意见7362条,大字报1016篇。
        2月 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视察夏蔚公社牛角崮、朱家坪治山治水情况。中共临沂地委书记朱奇民,中共沂水县委书记张方庚陪同视察。舒同把夏蔚区治山治水概括为:“鱼鳞竹节水平沟,库坝梯田自流渠。”把夏蔚区书记王恒全赞誉为治山治水“土专家”,还亲笔为夏蔚水库题名。
        3月15日 撤区划乡,全县将17个区、1个镇划为22个乡、1个镇。
         3月21日 县委开始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指示精神。
         3月 中共山东省委在沂水城召开全省治山治水现场会议,7个专区(市)、34个山区县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察看了夏蔚区牛角崮治山治水情况,听取了王恒全关于全社开展治山治水情况的汇报。这次会后,全省掀起“学夏蔚、赶夏蔚、超夏蔚”的治山治水群众运动。随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报刊,刊登了夏蔚区治山治水的情况和经验。有20多个省、市派员到夏蔚区参观学习。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了夏蔚区治山治水工程的图片,对全国开展治山治水工作推动很大。
          5月 县委开始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7月1日 县委成立钢铁生产领导小组,张方庚任组长。
          7月15日 《沂水大众》报创刊。
          7月20日 县委制定创“元帅”和县社“卫星田”计划,“浮夸风”开始形成。
          8月 县委召开会议,部署大炼钢铁。做到人人谈钢铁,社社搞冶炼,把大炼钢铁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以钢为纲”。至9月6日。全县掀起高潮,建成各种炼铁炉1316座,投产431座,有3万名劳力投入钢铁生产。
          9月25日 全县23个乡(镇)769处合作社并为乡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为一体的人民公社23处,至10月,扩大公社规模,又调整为14处。
          10月25日 沂水县提出《关于沂水县人民公社实行供给的方案(草案)》。它包括农民、学生、工人、干部、职工及一切在沂水工作的人员。全县干部6533人,每年工资总额3194732元,每人每月平均工资40.75元。实行供给制,每年2106073元,占工资总额的65.9%,节约资金1088659元。占原工资总额的4%,每人每月平均26.87元。
         11月1—3日 本县官庄公社划入安丘县,撤销沂南县建制。原沂南县的铜井、苏村、库沟、界湖、蒲汪、张家哨、张庄、辛集、白石埠、依汶等10处公社及孙祖15个村共481个村、278876人、1231821亩土地划入沂水。不久,上述公社合并为6处公社。沂水县此时辖20处人民公社。入社总农户195416户,占全部总农户的99.8%。社以下设管理区,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公社化后,实行吃饭不要钱的办法,以生产队组织公共食堂,集体就餐,全县共办公共食堂3705处。
          本年 全县共产钢1336吨,铁7067吨。共办小型厂矿3847个,其中县营40个,社营3807个。

         来源:《沂水县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来一趟沂水!
沂水县民间大刀会沉浮录
我的寻亲故事——与@cctv等着我栏目的一次互动
沂源县简介
【强县有我•史志有为】《沂水史志》2022年第二期发行
山东面积第二大的县,人口超过110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