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强调教师读书,是一件很矫情的事儿。我几次关于读书的报告都出现了平时少有的冷场,老师们并不买账。教师读书原本不是问题,正如你不必跟农民讲种庄稼如何重要,跟铁匠讲应该重视手艺一样。但从关注基础教育的大家如钱理群,到长期领导基础教育的官员如朱永新,都提出当下中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症结,是教师阅读少。这就说明教师读书已经成为一个问题。


我也在多种场合进行过调查,中小学教师中每年读5本书以上的比例甚至不足10%。愚认为,当一个合格教师并不难,无非是爱孩子、爱读书。而爱孩子,持续地、寂寞地爱孩子,即使自己遭遇黑暗、面临困惑,还能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地爱孩子,很难做到。坚持爱读书,知道知识对于人类的价值,并能时时从读书中找到快乐与力量,才能把爱孩子坚持下去。

 

教书者不读书,书自然难以教好,更不必说要建立书香校园、书香社会。没有钱买书,没时间读书,应试教育的压力大,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成为阻碍教师阅读的外在因素。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学生厌学,教师厌学也成为学生厌学的不良榜样。所谓教书育人,重要的是师者的示范效应。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满脸艰难劳苦之态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同理,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不愿读书不会读书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读书。

 

即便不从教育作为志业的角度,读书也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是滋润生命的基本需要。“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分明说出了知识对人的浸润与滋养。人是一种匮乏性的动物。动物在出生后几个小时之内就学会生存的本领,人却需要十几年才能学会生存,有的能力甚至需要终身学习。人除了自己亲历性的经验,还有很多知识来自间接经验,这就离不开读书。

 

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关于读书,常遇到的问题有四。

 

其一,读什么书?


只要自己愿意读书,书单大概是不用列的。教师只要培养起读书的兴趣,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阅读兴趣。对教师来说,基础性的知识、专业性的知识、方向性的知识都要掌握一些。从当下教师阅读的旨趣来看,对于教学技巧的关注超过了对于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毕竟更多地要靠专业知识,而不只是靠教学技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超越学科的阈限,我更愿意推荐老师们读一些历史方面的著作,特别是本学科的思想发展史。这一方面是由于知识需要一个时间框架来整理,更重要的是每个个体的成长,都要经历整个人类成长的全过程。学科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还会遇到;人类所走过的弯路,还可能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所犯过的错误;我们教学中需要的案例,在学科史上都很鲜活典型地存在过。

 

其二,泛读还是精读?


泛读决定了一个人的知识视野,精读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泛读就要求速读。美国学者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检视性阅读”。先看提要、目录,浏览前言、后记,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节试读,这样便可在一刻钟内读完一本三百页书,读书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阅读又不能只是翻检一过,精读才能扎下学理的根基。所谓精读并不神秘,就是找一本所属学科公认的名著,随身带一本,办公室一本,家里一本,利用完整的时间读一遍,又利用零星的时间随时翻阅。读到自认可与作者比肩,甚至可与作者论辩的程度,这就是精读了。

 

其三,读不懂怎么办?

 

很简单,绕着走。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谈到过“点线面的懂与立体的懂”的关系,对我们有一定启发。现代人学文言文,往往是从生僻字的解释入手,进而理解一个句子的含义,最后再了解全篇的思想。但传统的学习方法却不管学生是否懂得,只顾命其背诵,待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一通百通,豁然明亮起来。周先生管这叫“立体的懂”。读书不能为暂时的不懂拦住去路,不同的书、不同的内容可以回环解释,许多难点在持续阅读中都可以迎刃而解。至于有的老师说读书记不住,则更不是问题。有书在,便不必过多依赖记忆。更不必说网络时代的搜索引擎功能强大,阅读就是把握思想和占据关键词而己,把死记硬背的功能交给机器去完成吧。

 

其四,认同还是辩难?

 

这涉及与作者的关系问题,以一种虔敬的态度,跨越时空与贤者对话,这是阅读的一种基本态度。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又不可能完全接受他人的观点,使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随着阅读的深入,既可能产生会心一笑的思想默契,也可能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而当你的观点占据上风,并且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的时候,你的思想就已经喷涌而出,写作便成为阅读的胎儿。由认同性的接受,到不由自主的辩驳,再到系统地表达观点,你已经由阅读走进了创造的境界,成为了一个创新型的教师了。

 

当阅读成为枕上、厕上、马上的习惯功课,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至少在知识的世界里,教师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无论如何,让我们现在开始,读一本书吧。

 

文章转载自北师大基础教育教材

(程光泉,哲学博士,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副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及解决方法
数学教学贯彻新课改基本理念
数学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杨旭--李晶
《走向核心素养》专题
导致学困生厌学教学方面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