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招标人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主要有哪些行为?

允许潜在投标人公平地参与投标竞争,是招标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招标投标法》第十八条作出原则性规定,即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对招标项目划分标段的,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不得利用划分标段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实际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着以各种方式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的现象,甚至愈演愈烈。今天中国比地招标网来说说招标人有哪些行为属于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以及招标人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有哪些法律后果。

一、招标人有哪些行为属于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

遇到招标文件内容不合规的案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一)“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该行为已涉嫌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

(二)“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这是以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特定投标人的行为;

(三)“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

(四)“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这是违反资格审查和评审程序的非法限制、排斥行为;

(五)“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这属于招标人的倾向性,以及排斥其他供应商的行为;

(六)“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

(七)“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二、招标人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法律后果

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由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具体法律规定如下:

《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的,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招标人有下列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照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处罚:(一)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不按照规定在指定媒介发布资格预审公告或者招标公告;(二)在不同媒介发布的同一招标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或者招标公告的内容不一致,影响潜在投标人申请资格预审或者投标。”

以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整理的关于“招标人有哪些行为属于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以及招标人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法律后果”相关内容分享,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那就积极评论、点赞、收藏以及分享吧,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招标投标与政府采购中的不合理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第五十一条
合格的投标人必须是独立法人吗?分公司是否可以参加投标?
招标审计常见问题及查证方法(上)
如何在招标文件中避免发生指定品牌的违规行为
招投标小知识 │ 招标人能否在购买招标文件时设置条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