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渝山地传统街巷空间设计与营造

街巷作为巴渝地区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巴渝浓郁的地方特色。“横街纵巷”的道路结构和“上坡下坎,弯弯拐拐”的街巷空间,共同构成了传统的山城人居空间,承载了市井生活的变迁。

“1

什么是街巷空间

街巷空间是一个历史城镇传统风貌的最直观反映,也是各项功能活动的承载体。山地传统街巷地处复杂的山地环境中,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洗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貌:宜人的尺度、淡雅的色调、丰富的形式、多向度的景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由于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街巷空间正逐渐丧失旧有的风格。如何维持山区传统街巷的特色,同时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山地街巷形态


复杂的山地环境是街巷空间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街巷空间的格局形态。山地居民遵循“尊山”、“亲山”、“用山”的原则,对于街巷的修筑,应与地形紧密配合、顺应地势、相依相融。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争取空间,优化功能,创造岀丰富多变的街巷景观。

街巷空间对山地环境的适应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适应方式

表现形式

空间意向

视觉感受

起伏

街巷随地形的坡度而起伏,使街面产生高低错落的变化。起伏地形的手法分为两种:坡道和阶梯。

层次丰富

自然灵活

收放

主要通过街面的宽窄变化以及两侧建筑的进退状况表现出来。

开闭有序

进退得当

转折

街巷在发展过程中遇不利地形,不适宜直接穿行,通过转折弯曲以达到避让的目的;或街巷在未形成之前,周围的建筑群体已经形成,并且呈现出蜿蜒曲折的态势,因此街巷通过转折将每栋建筑联系在一起。

移步换景

变化多样

分化

街巷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功能需要,在叉口处分化成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

起承转合

景观迥异

错叠

在坡度比较大的用地区域,在城镇临近河岸的地方,街巷空间往往通过错叠来适应地形的变化。

错落有致

层次丰富

“3

街巷空间类型

山地传统街巷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街面、街墙、屋檐三个方面。根据其形式以及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山地街巷空间划分为露天式内廊式两大类。

(1)露天式

露天式街巷是常见的街巷空间形式,街巷两侧建筑屋顶采用不出檐或浅出檐的形式。根据露天式街巷与周围环境结合的模式可以分为:

a.双面街,即街巷两侧均有建筑而形成的街巷。

b.半边街,避免了因拓宽街道带来大量土石方工程。受地形环境所限,面山或滨水形成的街巷,具有良好的景观视角。根据半边街周边的山水地理环境,又可以分为:①朝山式:街道布置在建筑与山坡之间,保持山坡的绿化与山地的自然风光;②滨水式:靠山一侧建房,建筑沿江面开放,可以纵览江景。

(2)内廊式

由于巴渝地区雨水充沛,全年的日照量也大,为了增加户外活动的区域,由檐下空间发展形成了内廊式街巷,它是指有屋顶覆盖形成的如同内廊的街巷。作为从室内向室外的过渡空间,同居民的休闲、商业活动紧密相连。内廊式街常见的形式有凉厅子式骑楼式两种。

a.凉厅子式,是指两侧有通高的檐廊的街巷形式。街巷两侧建筑前部的檐廊宽窄不一,少则一个步架,多可达四、五个步架,宽度也从0.8m左右到3、4m以上不等。较窄的檐廊多只供自家使用;3、4个步架以上的大檐廊则可满足商业交易和公共活动的需要。

b.骑楼式,基本形式为底层架空,作为公共的交通空间,二层以上建房,以作生活居住之用。

“4

街巷空间尺寸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巴渝传统街巷分为交通性巷道、商业街、居住性街道、居住性巷道四种类型。

交通联系是街巷的基本功能,巷道尺度最为局促,多为穿越性,不宜停留。由于受到用地条件的局限,山地街巷多是树枝状或不规则网状,街与巷、巷与巷之间并不完全通达,这也使得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各功能区之间往往只有一条道路进行联系,这条道路也成为穿行两个功能区的必经之路。

山地街巷空间是商品交换活动的载体,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街巷空间的尺度也“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以满足功能的需求。城镇居民将临街的住宅改造为店铺,从事专门的商品交换活动。每家店铺多以面阔一间临街,也有两三间的,五间或五间以上的较少。为了使居住、买卖两不误,住宅通常垂直于街道纵向发展,形成临街面阔、大进深的平面格局。而城镇主街的空间尺度,若以街道两面店铺的檐柱计算,其横向宽度多在5到8米左右,临街房屋又以一层和二层为主,三层房屋较少。5到8米的街道,两层左右的房屋,呈1:1或1:1.5的高宽比例,形成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

商业街巷

除商业主街以外,还存在一些生活性的街巷。与热闹非凡的商业主街相比,这些居住性街巷显得静谧安宁,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交谈、阅读、洗衣、做饭等日常生活行为都发生在这里。家庭生活的外露并非是居室内局促造成的,而是人们对街巷的开放性以及邻里交往的便捷性的偏爱。在居住街巷中,经常可以看到彼此相近的邻里依门而立,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交谈,幽静的街巷内不时传出寥寥的笑声,回荡在寻常巷末,整个气氛显得安静而祥和。

居住性街巷

交通性巷道

商业街

居住性街道

居住性巷道

 

D=1~2米

D=5~8米

D=3~5米

D=2~3米

H/D≥2.5

H/D=0.8~1.6

H/D=0.8~2.0

H/D=1.3~2.6

结语

山地传统街巷空间面临着延续地域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双重困境,其设计除了要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随山而行,顺势而为之外,适宜尺度比也是街巷活力营造不可或缺的。基于不同街巷的功能,关注人们的视觉、心理需求,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多样的空间体验对设计师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街巷经历漫长时光、城市的变迁、生命的繁衍,将市井百态铭刻其间,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基于DH的传统街巷活力营造方法研究》,侯全华、曲姗、方银楠

《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研究——以重庆山地历史城镇为例》,方波

《传统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及其现代化传承——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孙俊桥王汝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泰建发山外山 | 中式山地别墅 隐居度假体验【金盘头条】
一条石板路 千年磁器口
城市文脉延续城市的记忆
“新乡土”设计理念下的传统村落空间运用要点
悠悠街巷“阅”千年
砥洎城,充满了时代印记的“蜂窝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