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山水林田格局——槎滩陂的故事丨治水智慧


治水是华夏民族千百年不曾逃避的话题,从远古传说的大禹治水到今天的海绵城市,一代一代的中国人都为之付出,谓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水与环境与人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从千年前的槎滩陂所呈现的山水林田大格局中,不妨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处理人与水与自然的关系?


 这座位于泰和县禾市镇境内的槎滩陂,仅凭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就足以令人止步。


 ▲ 环抱于山林之间的槎滩陂
(图片自摄)

 槎滩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为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子凿石所建,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万多亩粮田。这项水利工程始建于南唐时期,历时已千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槎滩陂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在千余年来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水利效益,通过改变流域水资源布局,极大改善了流域人居环境,推动着流域农业开发与人居聚落繁衍,并诞生了流域内独特的水利管理文化,使槎滩陂灌区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征的流域景观体系。
 
 ▲ 槎滩陂水脉、地理格局
(图片来源文献[1] )
 
槎滩陂分为主坝和副坝两部分。筏道、排砂闸,引水渠、防洪堤、总进水闸组成。主坝顶高程78.8米,长105米,副坝顶高程78.5米,长152米,筏道宽7米。水渠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在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分别称为“南干渠”和“北干渠”,继而流经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在主坝上的基角处,暴露出众多的红石条是最早的筑坝材料,已阻水千年。这些红石条分四五层垒叠筑起。浸于水中的红石条有4米长,宽0.4米,厚约0.5米。
 
 ▲ 明万历年周氏族谱槎滩陂灌区舆图
(图片来源:槎滩陂水利管理委员会) 
 ▲ 现槎滩陂渠首枢纽平面
(图片来源文献[1] )
 
槎滩陂流域内分为干渠、支渠、斗渠。
干渠又分为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石山干渠;

支渠包括槎滩支渠、沙里支渠、丰垅支渠、夏湖支渠、门陂支渠、小水田支渠、中房支渠、罗步田支渠、杜家支渠、郭瓦支渠、店前支渠、肖家支渠、普田支渠、转江支渠、车湖支渠、五支渠、七支渠、九支渠、十支渠、十二支渠等;

斗渠包括上高吴斗渠、车头斗渠、郭家斗渠、路边斗渠、高芜斗渠、象形斗渠、棋形斗渠、白上斗渠、良瓦斗渠、瓦居斗渠、曾家斗渠、大汶前斗渠、藕塘斗渠、龙口斗渠、长洲斗渠、康家斗渠、爵誉斗渠(一)、爵誉斗渠(二)、上湖边斗渠、周家斗渠、赶边斗渠、江边斗渠、谢瓦斗集、董田斗渠、沙里斗渠、视桥斗型、保全斗渠、坛田斗渠、袁家斗渠、高岗斗渠、张瓦斗渠、两江斗渠、院垅斗渠、洪瓦渠、官田斗渠、杨瓦斗渠、罗瓦斗渠、友下坞斗渠、夏富洲斗渠、江下洲斗渠、总干上蒋后斗渠、岭下斗渠、湖田斗渠、上蒋斗渠等。

槎滩陂灌区系统除干、支、斗、毛四级渠系之外,还分布有排水沟渠,与分水闸、节制闸、泄洪闸、渡槽、隧洞、导虹管、桥梁、分水涵洞、提灌站等一系列水利设施,共同构成完整的槎滩陂水利系统渠系工程[1]。
 
 ▲ 槎滩陂水利系统斗渠与毛渠分布 
(图片来源文献[1] )

槎滩陂所处的罗霄山脉森林茂盛,盛产竹木,在主陂首段修筑一竹木伐道,便于竹木漂流过陂;为了避免泥沙长期沉积在引水渠口,副陂中间修筑冲砂闸,用木板闸门控制,必要时开闸冲淤。槎滩陂利用河流弯道水流特征,通过科学的工程布局,避免山洪直接冲击陂坝,确保安全稳固、运行可靠。
 
 ▲ 槎滩陂陂面分界
(图片自摄)

 ▲ 槎滩陂利用弯道河流蓄水
(图片自摄)

 ▲ 雕石陂
(图片自摄)

遇到枯水年或枯水季节,所有河水有可能都引去 灌溉,为了避免槎滩陂下游河道枯竭断流,影响下游农 户用水,在槎滩陂下游 3.5km 处修建一小陂——碉石陂,“潴蓄水道,俾无泛滥,穴其水而时出之”,保证农业 用水、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其作用相当于现代水利的 “反调节工程”[2]。


 ▲ 石陂反调节工程
(图片自摄)
 

 

 槎滩陂毕竟是由土木构建的,历经千年历史兴替,必须依靠维修管理。

既而虑桩条之不继也,则买参口之桩山,暨洪岗寨 下之篠山,岁收桩木三百七十株,架横木三株,茶叶七 十斤,竹条六百四十担,所以资修陂之费,而不伤人之财。二世祖仆射羡公,以先公犹未备也,又增买永新县 刘简公早田叁拾陆亩,陆地伍亩,鱼塘三口,佃人七户,岁收子粒,贮以备用,所以给修陂之食,而不劳人之饷。

 ——《槎滩碉 口二陂山田记》

 

 ▲ 孩童在槎滩陂戏水
(图片自摄)
 
 ▲ 骑自行车借陂过河
(图片自摄)
 
 ▲ 戏水
(图片自摄)
 
  竹筏过河
(图片自摄)
 
槎滩陂水利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处的典范工程。在千余年的使用历程中,槎滩陂渠首工程陂体构筑材料经历了南唐木桩、竹条、土石,到明代砖石,再到新中国时期的混凝土的转变,始终发挥其改变河流方向、抬高灌溉水位、溢流过量河水之用;防洪工程中作减水之用的碉石陂在使用近千年后由进水闸替代,发挥着稳定灌渠水量之功用;渠系工程则由初建之时的三十六条灌渠发展为由干渠、支渠、斗渠、毛渠联通而成的、层次分明的渠系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灌溉效益;调蓄工程则通过发挥其弹性调节功用,提高水利系统应对自然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周氏通过宗族礼法和乡里约定等方式制定了后世管理槎滩陂的规矩,文脉传承与水脉传承合二为一,当地一直流传着“守水”的习俗。千百年来槎滩陂调节水利,发挥灌溉作用,为泰和县成为鱼米之乡奠定了基础,而周氏子孙与泰和县百姓共同守护着这座凝结先人智慧的古陂,实现天人合一的最佳典范。

参考文献:
[1]冯玮. 槎滩陂灌区传统景观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0.
[2]陈芳,刘颖,钟燮,郭春晶.槎滩陂古代灌溉工程价值剖析及对当代的启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06):167-168+173.
[3]黄细嘉,李凉.江西泰和槎滩陂水利工程遗产价值研究[J].南方文物,2017(02):261-265.



栏目:治水智慧

活水编辑:

校对审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中型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
石津运河
海南上千亩荒地无人问津 水利设施失修成摆设|斗渠|水利设施建设
某灌区节水可行性报告
一库绝水景 一河风光带
【申遗倒计时第2天】宁夏著名历史专家吴忠礼撰文:《宁夏引黄灌区经久不衰的历史原因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