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甄家湾村传统村落门前空间解析

摘要:甄家湾村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营建智慧,承载着该地区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民情等。笔者以门前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驻村调查,根据该传统村落家家户户门前主要环境因素,归纳出四种门前空间类型,分析其现状并对保留此类空间的丰富性对陕北村庄布局提出借鉴,同时就新时代的新诉求下对此类空间的优化与提升提出策略。

关键词:门前空间 空间模式 甄家湾村

01

引言

甄家湾村传统村落负山带水、坐北朝南、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村落坐落在小河湾的凹处,体现了古人“泽水而居”的选址理念,前方南苑山高耸挺拔,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整个村落的建造统一采用石砌,建筑形制大都相似,但村落整体空间感受丰富,得益于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建设理念。笔者以传统村落中的的门前空间为切入点,分析其门前空间丰富性的成因,以期对陕北村庄布局有所启示,为满足现代人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对种种门前空间形式的优化与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

02

概念界定

2.1 

门前空间

门前空间是外部空间的一种,外部空间根据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给出的定义是有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外部空间是一个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空间,空间有意义的前提是这种关系是和谐舒适的,可以满足人的某种物理或是心理需求。门作为一个空间边界,起着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过渡作用,门前空间就是一个过渡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过渡,更让人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属性不同的空间在心理上有了充足的准备。

2.2 

空间模式

《建筑的永恒之道》提到,我们的建筑,城市都是由一种类似于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一样的事物的重复形成的,而这个事物便是空间模式。空间模式不是形式要素的重复组合,而是多个关系模式的复合,某一个空间模式本身也是更高一级空间模式的组成关系模式之一。如上述笔者所提到的门前空间的模式,这个模式是院门、院墙、门前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院门,院墙,门前环境这些要素的重复组合)。这些局部依次是门下空间,门扇,门框,门槛这些更小的局部之间的关系的复合。

03

甄家湾村传统村落门前空间现状分析

甄家湾村传统村落的建筑用材大都是石材,院门充分利用石材良好的抗压能力而做成拱形,偶或有个别门的顶部用到木材。以下笔者依据门前空间的主要环境类型将甄家湾村传统村落的门前空间大致划分为四类:门前有场,门前有巷,门前有阶,门前有树。

3.1 

门前有场

这种类型的门前空间主要特征是门前有一个开敞的小院作为从街巷到院门的过渡。小院由院墙与院门围合而成有些仅仅是将院门偏转一个角度而形成的小空间院内大都有现状树作为中心景观,赋予小院以生气。院门大都由石材砌筑成拱形;也有以两边石砌墙体作为承重墙,上以木结构做支撑,再盖以石板。不论哪种方式,院门本身都是一个三面围合的小空间,具有较强的安全感。

这个空间的属性通常是模糊的,它在院门外与街巷毗连,公共性强。但此空间又确实属于这一户人家,赋予它一定的私密性。成为了一个半公共半私密空间。从外部街巷到属于私人领域的门前小院,空间收缩;再到院门的空间,空间进一步收缩。在从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的过程中,这种门前空间在尺度的变化上完全符合人的心理变化,符合空间的私密性层次。因而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受。

3.2 

门前有巷

这种类型的门前空间主要特征是院门紧邻街巷。街巷由院墙和前排人家的后墙所界定,由于整个村落坐落在山上,前后排房屋都有高差,故而界定街巷的后墙高度仅有一人高,墙高与街巷宽度之比约略为1,适宜的尺度给处在街巷中的人一种安全感。

院门空间成了半属于街道的领域,为街巷的生活做出贡献,并成为了街巷生活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条街巷是由一个个的门前空间组成,街巷本身成为了半公共半私密的领域。文丘里认为,建筑具有不定性,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复杂和矛盾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或简单的。当人们背靠着院墙坐在街巷当中,与街巷中的行人,与同坐在墙根处的人话家常,赋予了街巷交通以外的功能。

3.3 

门前有阶

这种门前空间的主要特征是门前有明显的高差,高差或大或小。由于大高差而形成的多级门前台阶,再加上门本身是石砌拱形,石头向来是一种代表永恒的建筑材料,强化了院门成为一种标志物的特征,赋予了院门一种仪式感。另外有一些门前空间的高差大部分被有坡度的街巷消化,仅仅有小高差的处理,几级踏步,明确划分出了门前空间的范围。

门前台地是公共环境的延伸物,同时也让建筑与大地紧密相连,直达各家家门,把各个人家内的生活与外部环境充分沟通了起来。与此同时,建筑选址大都坐北朝南,面向阳光,台阶还提供了一个可以休息的空间,台阶两旁与周围建筑物相接,使人居高而不失安全感。

3.4 

门前有树

这种类型的门前空间主要的特征是门与门前树的关系。有单颗树木形成的伞状空间,也有两棵树木与院门一同围合的空间。树大都离门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远,树的枝干伸出,斑驳的光影变化限定了门前空间的范围,树同时也是这个门前空间的一个中心景观。人工与自然一同形成了这个门前空间。空间由于自然的参与而体现出了一种生长性,这种生长性给空间带来了生气,成为了一个“活”的空间。人在这样的空间里,有多种感知途径。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反映了植物给人以多维度的影响。能让人脱离现实的束缚,沉浸在奇妙的境象之中。

通过分析上述种种门前空间类型,笔者整合归纳出了该传统村落的门前空间模式——一个能提供给人们舒适的蹲坐在门槛上的门下空间;前面不论什么样的环境都应该创造一个半公共半私密的“公共客厅”,这个公共客厅可以通过光线,铺地,方向,高度的变化来界定其范围,公共客厅内最好有一个中心景观,这个中心景观可以是远方的视线聚集点(这种景观需要有所遮挡,不宜一览无余),也可以是就在其中的树木,并利用树木创造一个自由的林荫空间;在公共客厅和门下空间之间应该创造一个显而易见的联系,可能是一个石砌小路,联系着公共客厅内某一处设置的休息座椅,或紧连院门的几级台地。。。

04

门前空间的丰富性对村庄布局的启示

以上四种门前空间类型的划分,笔者仅仅是以其门前主要环境要素为依据。而实际上,整个村落的门前空间环境常常是多种环境要素复合而成的,由此而形成的门前空间形式远远不止笔者所列这四种,随自然千变万化而不离其根(门前空间模式)。

因为空间模式是关系模式的复合,所以当组成这个空间模式的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关系相同(即空间模式一定),而各个关系模式本身是变化的时候,就使得空间本身的形式都不相同了。例如甄家湾村传统村落门前空间是院门、院墙等关系模式之间的关系,关系是相同的,而由于门前环境是变化的,甚至由于户主的不同而使得院门,院墙都有所不同,故而门前空间的形式都不相同。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门前空间。我们且将门前空间这一模式比作句子,那么院门,院墙这些便是组成一句话的字,门前地理自然环境则是语境,由于语境的变化,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会有不同的意义,从而形成丰富的句意。门前空间的丰富性便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将范围扩大,门前空间模式,还有院落空间模式,窑洞空间模式等等空间模式遵循着同一套规则关联成一个更高一级的空间模式(这个高一级的空间模式也就是规则),即村落。村落的丰富性便是由于这些组成它的空间模式因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的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而由于组成村落的各个空间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遵循着同一套规则使得整个村落在表现出丰富性的同时还保持着整体的统一与和谐。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空间从微观到宏观表现出来的统一而丰富的形式都是由于组成元素不拘泥于特有的形式,而是为遵循同一套规则去自如变换形式所形成的这套规则(也就是空间模式)便是村庄布局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仔细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人的活动方式,提取出承载这些文化传统的空间模式,在新时代的新诉求下大胆创新空间的形式,形成符合现代人居需求的而又饱含传统韵味的村庄布局。

05

甄家湾村传统村落门前空间优化策略

甄家湾村门前空间的丰富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其门前空间的种种形式受限于时代,总会表现出顺遂自然有余而人工干预不足。《外部空间设计》提到,门前空间应该是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在这一点上,这些门前空间里人的目的性不强。在新时代的新诉求下,笔者紧扣承载传统的门前空间模式,依照现代理念分别对四种门前空间形式的优化与提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5.1 

门前有场——整顿秩序

门前院落的形成大多是因地制宜的结果,有些由于院门倾斜角度而形成的小空间与街巷的区分不足,地面上没有材质上的变化,也没有界限划分,其空间感受同街巷的空间感受变化不够明显。另外对于院落空间的处理也稍显稚嫩,小的院落空间几乎不作处理,而大的院落空间除了整理植物以外也没有太多的干预。这些都会影响门前院落的空间活力。

由于门前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所以平面布置显得尤其重要,对什么地方布置什么应进行充分的研究。无论是地面还是墙体,景观等都应进行仔细的推敲。总的策略是先确定外围边框后向内侧整顿秩序。例如,对于那些由于院门倾斜一定的角度而形成的小空间在地面材质的处理上予以一定的变化,与街巷形成不同的纹理或质感,界定空间范围。也可以通过高差的处理界定空间或者通过对这一段的墙体砌筑方式的变化,或装饰以爬墙植物同样可以让这个空间在街巷中明确区分出来。对于较大的院落空间除了与街巷的区分处理以外,应着重规划院落中的景观要素,有树木的保留现状树木并将其作为整个院落里的中心景观,院落景观植物有了主次之分,再灵活规划人行路径,在树下或墙根处设一些行坐处,都会极大改善整个门前空间的活力。

5.2 

门前有巷——放大空间

这种类型的门前空间属于街巷的一部分,其适用的原因同当时的生产与生活紧密相关,生产力不高,街巷只需要满足人的行走,尺度适宜,故而同时作为门前空间。是时代的产物。另外街巷过于笔直,缺少趣味性,在适当部位放大街巷尺度会让街巷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多样。墙根处有时会容纳停留的人,需要在地面处理上有一定的不同,来区分这种空间属性。

5.3 

门前有阶——增加趣味

虽然人们倾向于往高处去,但若是台阶过大,使人居高临下会让人参与不到街巷的生活当中。也让劳作一天的农人难以感受到门前空间应有的舒适。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势,若实在无法通过街巷消化街巷过大的高差时,应该在处理台阶时有趣一些,尽量不是单调的层层台阶,适当部位两级并作一级形成一个坐处,再铺上民间的花堆垫子,若是刚好有树形成的树下空间则能极大改善台阶的空间感受。

5.4 

门前有树——加强联系

树的生长是自然的,门前空间的形态,范围,感受,大部分都取决于树是如何生长的,人就显得过于被动了。可以适当建立院门和门前树的人工化联系,一条简单的石砌小路通向树下的座椅。让人能更加明确感受到空间属性。有些院门与树之间是一条公共的人行小路,树与院门的关系模糊,门前空间范围不够明确。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树后砌一座1.2米左右高的矮墙,这个高度的墙体既具有限定空间的作用,同时在视觉上任然具有充分的连续性。它连同院门和树影一同加强了门前空间的性格,在公共空间中划分出了一个具有宜人感受的“公共客厅”。《建筑模式语言》中有提到,在公共小路的中部,造成一个向外凸出的地方,这条小路就形成一种围合,人们可以在此停留,而不仅仅是路过。让整条小路充满生气。

06

结语

甄家湾村传统村落门前空间形式丰富,却完整而统一。这都是由于其布局遵循着同一个门前空间模式,而不是死守形式的一致。这个模式承载着居住于此的世世代代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在如今这个时代,无论是保护传统村落,还是发展现代村庄,我们都应该继承这种门前空间模式,顺应所处的环境大胆改变形式,结合现代的理念,材料,技术去保护和发展,才能做到与古为新。

致谢

感谢段德罡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陈炼博士的指导,感谢宋长奇师兄,师立洋师兄,王蕾蕾师姐,许入丹师姐提供的宝贵意见,感谢叶靖同学的热心帮助。感谢北斗工作室提供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西郊百万庄,1991:1.

[2]C·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M].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01:59.

[3]C·亚历山大 S·伊希卡娃 M西尔弗斯坦 M·雅各布逊 Z·菲尔斯达尔—金 S·安吉尔.建筑模式语言[M].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02:1222.

[4]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匠筑九曲江山,雅居山水禅院丨金科·九曲河
传统村落程家川村的院门紧闭 整齐的院门格局能看出曾经的气势
最美中式建筑是这样炼成的
“新乡土”设计理念下的传统村落空间运用要点
赣中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质研究——以渼陂古村为例
论述百练:陕西沿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建智慧与保护传承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