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魔营传真】于钟华讲《兰亭序》(二)

二、古法与今法的区别

古法是指从篆隶中来的、束毫形态的用笔之法,以圆笔为主。今法则以铺毫为主,特别是侧铺的出现,更方便书写,且线条意识更强,具有笔迹灵动变化之美。今法笔触的感觉更强,是时间性的艺术,一时之书有一时之美,体验更易寓于其中,更能体现文人的情怀。

唐中期之后,又提倡追寻古法,只是这时所指的古法是王羲之之法,即米芾所说的“八面出锋”。出现这个转变的原因有二:一是与家具的变迁史有关。到唐代时,原先写字所凭之“几”消失了,普遍使用的是高桌高几。在原先低矮的几案上写字,运笔方式是平动,能传达、表达流动之美。而在高桌高几上写字,手部的运动范围变小,提按出现,用笔趋简;二是与笔的形态变化有关。唐之前,毛笔的制作用的是批柱法,有笔芯,毛笔很硬,相当于硬笔,所以写字用平动居多;到了唐时,抽掉了笔芯,“无芯散卓”,毛笔弱了,人只有通过加动作使毛笔弹跳起来,提按及相关变化越来越多。这种用笔方式带来的弊端是不自由,锋面变化少。

唐代的颜真卿也倡导追寻古法,但他所讲的是篆籀之法,走的是质朴一路。唐后主李煜由此批颜真卿书是“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 至宋时的米芾评之曰:颜书笔头如蒸饼,大丑恶可厌。又曰:颜行书可观,真便入俗品。他们所提倡的是王羲之古法。

王羲之字的用笔特点是不做提按,平动,侧铺而非束毫。在章法上,因多是架上书写,吻合视觉艺术原理(在写时有一个视域存在,形成了视觉中心,字的安排有主有次,非平面的看),正如《书谱》所说:“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在结构上,顺手挥洒带来字形的错落,如“顿”、“首”左右结构的上下错位,上下结构的左右错位,与他书写的手势统一。

训练一:精确临摹《兰亭序》第一行,请适当将字放大,每行写三到四个字。注意体会毛笔如何入纸,转折处的笔画如何交接,出锋的轨迹,是出锋还是戛然而止。毛笔请选用坚毫三号,行云中号或者大号。

(注:根据于钟华老师笔记整理,若有错漏,请以正规出版物为准。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三、深入临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暑期特献】于钟华讲《兰亭序》
智永 草书《兰亭序》
学习临摹王羲之兰亭序,这篇教程不得不看,收藏起来慢慢学!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06书法三要素
江西小镇的毛笔师傅:他复原了王羲之挥毫《兰亭序》的鼠须笔
兰亭序笔锋强劲,归功于王羲之的鼠须笔!毛笔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