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凡将来的事 都会成为过去

作者:丽鹿

法国影片《将来的事》,由演技派女神伊莎贝尔·于佩尔主演。

这部获得第66届柏林银熊奖的作品,充满了隐喻的法式对话,哲学金句、书籍名称和背景音乐,也很考验观众的文学艺术修养,可以说,不提前做些功课,很难真正看懂这部貌似温暖平和的佳片。

《将来的事》剧情并不复杂。

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哲学教师娜塔莉,有一份稳定而热爱的工作,有一个同为哲学教师的丈夫汉斯,儿子女儿都已成年,她那年迈有病的老母,时时刻刻需要依赖她的照顾。

娜塔莉的中产生活,日复一日、平淡无奇。但突然有一天,她发现丈夫出轨了,规律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汉斯向娜塔莉提出离婚,共同生活了25年的夫妻平静分手。

不久娜塔莉母亲去世、她的新书出版又遇阻碍,一连串倒霉的事情接踵而至。

生活遭遇突变的娜塔莉,处在了一个反思过往、担忧未来的境地。

然而生活,总是远比任何剧情更精彩而狗血,比所有哲学更复杂深奥、难以琢磨。

当悲伤沮丧的她,正在公交车上默默流泪,忽然看到车窗外的街道上,刚分手的丈夫和一个年轻女子亲密同行、擦肩而过时,她竟破涕为笑了。

娜塔莉那有些夸张的含泪大笑,好像是在惊叫:

生活还能更戏剧化吗?生活还会更糟糕吗?

日常生活里,那种出其不意的荒诞滑稽,在于贝尔精彩演技诠释下,真是一出黑得不能再黑了的黑色幽默。

影片一开始,年轻的娜塔莉和丈夫带着一双小儿女,在老家布列塔尼度假。

他们欣赏风景的大海边,是法国著名作家夏多布里昂的墓碑,没有铭文、没有装饰,一块立着十字架的无名方石,面对着波涛汹涌的英法海峡,一任狂风暴雨和浪花的冲刷,一年到头潮湿冰凉,孤独而傲岸地面对一片空茫。

旁边石墙上,刻着几行文字:

一位伟大的法国作家,长眠于此,只为聆听海和风的声音,请过往的行人,尊重他的夙愿。

法国大文豪雨果年少时曾发过宏愿: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什么也不是。对法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戴高乐将军,离开人世前,案头放置的就是夏多布里昂的《墓中回忆录》。中国有“东坡肉”,西餐中有“夏多布里昂牛排”,可见夏多布里昂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电影一开篇,似乎就预示了什么,那些我们自以为稳定的幸福、牢不可破的生活,莫非也正是一座活生生的坟墓么。

影片前半部,娜塔莉生活在学生和家人的需要里。她的步伐总是那样急促,她匆匆奔向教室,匆匆离开学校赶去照顾神经质的母亲。读大学的女儿早就发现父亲出轨的事实,而娜塔莉自己,却在忙忙碌碌中,无视眼前的很多事,又或者,她早已在自以为是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

当她突然孤单安静下来后,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也感到无所适从的失落茫然。

娜塔莉有个学生叫法比安,当年这个家庭不幸、沉沦逃避的少年,在她的鼓励关心下,戒掉大麻、重新振作,考入大学。

法比安毕业后在山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过着乌托邦式的生活,他们创办了一个哲学网站,想请娜塔莉做顾问。

于是,娜塔莉走出城市,跟随法比安来到乡间。在这里,当年的学生,给予了娜塔莉开启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娜塔莉对法比安说,自己有丰富强大的精神世界,离婚不会伤害到她。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她一贯理性的倔强和隐忍表相,在深夜里,孤独虚弱的她像个孩子一样暗自哭泣。

当她因担心和害怕,在旷野中焦虑地呼唤自己从城里带来的家猫潘多拉时,法比安走过来劝她:“别担心太多,只要本性还在,它就能在野外好好生存下去。”

一只猫尚且有如此强大的天性,人也是,只不过在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里,天性不知不觉在渐渐消失。或许法比安和他的朋友们所做的尝试,就是找回人类自然天性中丧失了的强壮和美好。

女主人公娜塔莉用前半生的努力,构建固化起的生活模式,一转眼轰然颓败倒塌,付之东流。她所有的心血,看似白费,然而哲学上讲“存在即是合理”。

所以,当生活发生了改变、命运的无常来到时,谁又能说,这不是新的开始和机遇。

生活是什么?生活其实是一门存在的艺术。

每个人有自己不可知的命运,如果以人生如戏做比喻,人的一生,没有导演、没有剧本、身不由己,每时每刻,完全是即兴表演。

剧中有一幕,是娜塔莉和她的学生们,在户外树荫下上课,讨论中她说,艺术是没有真理的,验证艺术的只有时间。

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很多时候难以说清楚谁对谁错。

娜塔莉和丈夫分手时,最后一次去布列塔尼的度假屋里,收拾整理她的东西,两人坐在车上,车载音乐播放的是舒伯特的《水上吟》。

这是“歌曲之王”舒伯特根据施托贝尔格的原诗谱曲而成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一个船中人,对逝去的时间的思考。歌词原文中有这样几句:

  明天还要让时间带着闪亮的翅膀飞去,

  就如同它的昨日与今夕。

  直到拥有飞得更高、更有力的翅膀,

   我自己也将从时间的潮汐中消失。

音乐声中,渐行渐远,娜塔莉的前半生,就这样飘然逝去。

影片的后半部,娜塔莉匆匆的步伐明显慢了下来,她没有了那么多的牵挂和被需要,看起来似乎是她被别人抛弃了,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活又赋予了她捡起并重塑自我的机遇。

娜塔莉是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知识女性,她没有像母亲的人生那样,在生活中颓废、挣扎、自暴自弃。她拥有认识自己和抚慰自己的能力,她从容而孤单、理性而智慧,逐渐活得更接近于本真的那个她。

当她独自一人去看电影时,路上被一个陌生的单身男子跟踪并强吻,她没有激烈反抗,只是平静拒绝他说:我不是那样的人。

当那男子情不自禁地夸奖她“你很漂亮”时,人到中年的娜塔莉,才重新意识到那被自己忽略、消磨了的美和魅力。

剧中娜塔莉的母亲,自幼生活在被父亲抛弃的阴影中,虽有过三次婚姻,晚年仍是孑然一身。她身处底层、挣扎求生,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娜塔莉身上,从小要求她好好读书,做个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女性。

娜塔莉做到了,虽然身为哲学教师,也逃不出生活的复杂多变、荒缪无常,但最起码,她比母亲那一辈,活得独立自我。即使遭遇婚变,她依然拥有丰裕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能很快从打击中挺身而起,拥有重获幸福的能力。

影片结尾时,法比安开车送娜塔莉从山间返城,车载音乐是与前夫爱听的古典音乐风格迥异的乡村民谣。

那是美国民谣鼻祖伍迪.格思里的歌曲,他一生创作无数,在他的吉他里,一切皆能入歌。

前路漫漫,世事难料,将来的事,谁知道呢。

生活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汹涌。

前路既不是一片光明,也不是一片漆黑。

而介于光明与黑暗间的那种不确定性,大约才是最迷人、最生动、最吸引人们勇往直前、不停寻找和探求的原动力。

当我看到走在乡间小路上,步伐越来越从容自信的娜塔莉,我相信她的未来,一定不会错到哪里去。

影片最后,是圣诞节的家庭团聚,娜塔莉抱着襁褓中的外孙,哼唱一首《梦之浮桥》:

你可一展欢笑,

我却难掩悲音,

……

思君良久,

不可或忘,

我已永失爱侣。

接着,是《人鬼情未了》那缠绵悱恻的歌声响起。

此时的娜塔莉,想起了已经去世的母亲,而她也多了一重身份,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娜塔莉升级成为外婆。

影片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娜塔莉母亲葬礼上,神父宣读的那一大段独白,配合着摄影机镜头从教堂中推出来,扫向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幅幅行人的画面,纵横交错、不停晃动,看这大千世界,从未停止那人潮的汹涌。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并且使我困惑的,我瞻望四方,目光所及之处幽晦不明,大自然所给予我的,只有怀疑和惶恐不安。如果我无法看到任何神迹,我便会变得消极悲观。如果造物主的标志随处可见,我便能于信仰中寻得平静。然而就我目之所及,可否定的太多,可肯定的又太少。于是我便身陷那种自怨自艾的状态。我曾千百次地希望过,如果真有一个上帝在维系着大自然,那么大自然将毫不含糊地将他标志出来。如果大自然所给出的标志是骗人的,那么大自然就会将它们彻底勾销。要么说出一切,要么一言不发,从而好让我明白我要追随的方向,而不是处于目前这种状态,既不明白我是谁,也不明白我该怎么做;既不了解自己的状况,也不明白自己的责任。我一心想要寻找真正的美好,我想要追随它,只要心系永恒,任何代价都不足挂齿。”

《将来的事》以行云流水般的叙述风格,流水般的画面,流水般的音乐,诠释着流水般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不到最后一刻,结局谁也无法预知。就像这部电影精巧的结构一样,它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将来的事,还是留待将来吧。

夏多布里昂生前,以从善如流的文笔,历经四十年写成了《墓中回忆录》,并立遗嘱,在自己死后五十年后再公开发表,他为自己建筑了一座绝美的墓志铭,实践了他对世人的劝告:“你们喜欢光荣吗,那就细心经营你们的坟墓吧。”

所以,永远不要害怕生活中的那些变故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一成不变的生活,可能更糟糕。最好的心态就是,向死而生。因为,凡将来的事,都会成为过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自由令我感到恐惧?| 观影:《将来的事》
按部就班是魔咒,但打破未必能自由---观影《将来的事》
我喜欢听她说,被劈腿算个屁
离婚这件事,在中年女性的世界里,不需要妥协和隐忍
中年女性都应该看的一部电影 ‖ 总有些坚强,崩溃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
女人四十之后,该拿什么来拯救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