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黄芪(内含国庆金秋送书福利~)

之前我们发了一篇推送“田野间常见的一味野菜,轻松治盗汗!”,讲了马齿苋治盗汗的功效。于是就有读者问:“那平时出虚汗吃什么?”如果是气虚,那么论补气,黄芪当属第一,同时还有敛汗的功效。(编辑/三木)


黄芪
《汤液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异名】黄耆(《神农本草经》)、百本(《名医别录》)、王孙(《药性论》)。

【适用人群】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明显的利尿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可调节血糖、抗疲劳、抗细胞衰老,有保护心脏、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慢性肾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哮喘、贫血、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疾病。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经。

【主治】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主治脾气虚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自汗、浮肿尿少、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久咳气短,疮疡难溃或溃久难敛等。

【注意事项】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用法用量】煎服,9 ~ 15 克。

【应用】黄芪有补肺健脾之功效,上中二焦兼治,治盗汗与自汗,是皮毛之药;又治吐血,调脾胃,是补中焦之药;又可补下焦肾脏元气,又为里药,总之是上、中、下三焦与内外之药,故药用广泛。在药膳中使用也颇多。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炒、焖、煮、炖、蒸、烧、卤等烹饪技法。

案例

有个企业的老总来看病,就是因为身体爱出虚汗。在诊室谈话的十几分钟内,他拿出纸巾不停地擦拭脖子、额头上的汗珠,而大夫比他多穿了一套白大褂也没觉得有多热。

观其体貌即为大腹便便,肌肤色白,容易倦怠乏力之人,当时医生就告诉他,这是因为身体气虚,肌表腠理不固,而致汗液肆意外泄,最根本的方法是补气。

我们都知道,肥胖的人特别爱出汗,运动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天气热的时候即便是不活动,额头上的汗珠也扑簌扑簌地往下掉。这倒不是胖人有多么怕热,寻根求源是因为气虚


气为津之主,对津液有固摄作用,能防止津液无故丢失。汗液也是人体津液的一种,汗液平常被气 “封存”在人的体表之下,如果封存的力量不强,汗液就不能很好地被固摄住,自然像开闸的洪水四溢而出。


当然,除了胖人多虚外,一些大病初愈、过度劳累的人也容易气虚,自汗不止。

黄芪
药食同源


若论补气,黄芪当属第一,同时还有敛汗的功效。明朝的医学家张景岳就称赞它: “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黄芪味甘、性微温,性味虽然温和,但效果却一点也不比人参差,而且因为价格便宜,所以是最常用的补气药。


对上文的病例,医生给推荐了一个补气的小验方:


黄芪浮小麦枣茶

选用黄芪 20克,大枣 5枚,浮小麦 30克,每日煎一大碗,就像喝茶一样,渴了就喝几口,补虚止汗的效果很好。


方中除了黄芪外,浮小麦味甘、性凉,也具有除虚热、止虚汗的功效。大枣味甘、性温,补虚益气、养血安神。这三味药都是生活常用药,价格也不贵,像方中的君药黄芪,一斤也就 40多块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药不在贵,有效则灵。中草药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很多田间地头不起眼的野草、野花,经过炮制就能成为治病的良药。黄芪除了补气效果好外,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大剂量每天用 30克以上,泡黄芪茶饮,对于体质虚胖的高血压患者,还可以降血压,有效防治中风和高血压。


按语

现在混迹于职场的人应酬多了,运动少了,身体逐渐发福,体力越发不足。不少人看起来五大三粗的,但爬几层楼梯、搬几箱东西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就是气虚的表现。气主动,人不运动就不能顺应气的本性,气就得不到固养。想要不再动不动就出虚汗,除了用黄芪补气,关键还要多运动。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多出汗有时是病态
止虚汗、补气血、抗癌防癌……只要拿它泡水喝就行
总是出虚汗?快试试这两种药!
睡一觉走两步,衣服湿三件,疱疹四五颗,宝宝汗多怎么治?
用黄芪泡茶喝治虚汗
补气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