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魏六朝诗选》第七十五首《招隐》

【篇目】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招隐


        [晋诗·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作品介绍]

《招隐》共二首。《楚辞》中有淮南小山《招隐士》,是召致山谷中的潜伏之士。本篇与《招隐士》命意不同,而是寻访隐士的生活。写作者入山寻访隐士,发现山中幽静自然的境界,无限仰慕,便决心弃官归隐,表现了一种与世俗决绝的思想。

[作者介绍]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人。他父亲左熹曾做过太原相。邰撸莓阳太守、殿中侍御史等官。他幼年天资迟钝,学书学琴都不成。但他很用功,能文章,辞藻壮丽。他貌寝口讷,不好交游,仕进不得意,唯以著作为事。曾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轰动当时,都下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晋惠帝年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左思的功业心很强,但当时士族门阀制度已经形成,仕进的门径被士族所把持,出身寒微的人只能耻居下位。他的才能、抱负不得施展,便发而为诗。所以揭露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抒写自己功业未遂的情怀和对士族权贵的蔑视,就构成了他的诗的主题。他的诗意气豪迈,语言简劲,绝少雕琢。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注释]

①策:细的树枝。招:寻。这句是说手持树枝去招寻隐士。②荒涂:荒芜的道路。横:塞。横古今:从古至今被阻塞。这句是说道路荒芜,好象从古代到现在都没有通行过。

③岩穴:山洞。结构:指房屋建筑。这句和下句是说只有山洞没有房屋,山丘之中却有人弹琴。

④白云:《世说新语·任诞》篇注作“白雪”,可从。阴:山北为阴。冈:山脊。丹葩(pā趴):红花。阳:山南为阳。阳林:山南的树林。这两句是说山北停白雪,山南曜丹葩。

⑤漱:激。琼瑶:美玉,这里指山石。纤鳞:小鱼。或浮沉:时沉时浮。这两句是说泉水激荡于山石之间,小鱼沉浮于溪水之中。

⑥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句和下句是说不须管弦乐器,山水自有清妙的声音。

⑦啸歌:吟咏。灌木:丛生的树木。这两句是说何必歌唱,风吹灌木的声音自是一种悲戚的吟哦了。

⑧糇(hóu侯):食。兼糇粮:兼作粮食。间:杂。间重襟:杂佩在衣襟上。这两句是说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杂佩幽兰。

⑨踌躇:徘徊。烦:疲乏。这句是说在世途上徘徊,脚力疲乏。

⑩簪:古人用它连结冠和发。投簪:犹弃冠,指放弃官职。这句是说且弃官在此隐居吧!

  [译文]

我拄着木杖,去寻找隐逸的世外高人,一条苍茫的蛮荒古道横亘在眼前。
        
山岩天成的洞穴虽然没有房屋结构,丘岭中却回荡着阵阵如仙音般的琴声。

天上的白云缓缓而行,投下了淡淡的荫影,仿佛是停留在山岗的上空眷念不已,不愿离去。红艳艳的山花闪耀在阳光照射下的树林。

哗哗的清泉洗刷着美玉般的山石,纤巧可爱的小鱼,有的露出青绿色的脊背在水面上浮游,有的沉入水底在悠闲的休憩。

飞瀑流泉在弹奏着清爽动人的音乐,何必非要丝竹管弦呢?

 大自然的天簌胜却人间无数!有什么心事有得撮口啸歌呢?风儿从山上吹过,灌木丛发出阵阵悲怆的吟咏,也是一种人和物的共鸣。

啃着干粮欣赏着黄灿灿的秋菊,也是快乐的人生!幽幽的兰花馨香扑鼻,已置入我重重的衣襟,醉得我一阵阵眩晕!

在险恶的仕途上跋涉,已使我身心俱疲,无比烦恼,我在踌蹰彷徨!真想投弃这顶人称之为簪缨的官帽,换上萝薜之衣,和世外高人一道隐入山林!

赏析

《楚辞》中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文选》中有左思的《招隐》诗,题目相似,而意趣不同。《招隐士》是召唤隐士离开山林回到人群中来,到宫廷里去;而左思的《招隐》却是去招寻隐士,欲与之同隐。

首句「杖策招隐士」,开门见山,点清题目。「策」。据扬雄《方言》,是树木细枝。中国人向来强调「见微知着」:纣设象筋,比干以为奢侈之渐;五月披裘,即可知其人之不贪。折树枝为杖,则持杖者旧袍蔽屐的形象及厌弃豪华的性格已可见一斑。「荒涂横古今」和「岩穴无结构」两句写隐士居室及其周围的道路。既是隐士,当然就应当绝交息游,摒弃繁华。室开三径、蛙作鼓吹这些传为佳话的典故,「草堂」、「蓬户」这些常见的作为隐士(或寒士)居室代称的文字,便足以说明这一点。然而,作者笔下的隐士岂只是「草莱不翦」、「茅屋数椽」而已,他根本就没有房屋,而是像巢父一般的岩居穴处;他的住处周围也根本就没有道路,好像从古到今无人从这里走过(横,塞)。然则其人避世之深,可以想见。唯有山丘中传出的隐隐琴声,才能显示出他的存在。这几句写的是眼前近景。其中「荒涂横古今」也隐寓着与紫陌红尘的对比,「岩穴无结构」则隐与高堂华屋作比,这一点读到下文自可领悟。接下来「白云」二句写仰观,「石泉」二句写俯视。白云飘忽,去来无迹,正是隐士们最爱欣赏、最感会心的景物;树木葱茏、丹花掩映,清泉潺潺,游鱼嬉戏,这又是多么宁静、自由、充满生机和自然之美的世界!庄子不是非常羡慕濠水中的鯈鱼之乐么?曹孟德不是把「枕石漱流饮泉」。《秋胡行‧晨上散关山》)看作是神仙生活么?这些与喧嚣嘈杂、勾心斗角、扼杀人性的现实社会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作者对隐士生活环境的描写,处处在在,都流露出他对现实的强烈憎恶。

以上六句多写所见,是隐士的生活环境;「丘中有鸣琴」则是写所闻,写隐士的活动。弹琴在古人诗文中向来是高雅之士、尤其是隐逸之士的爱好,这种例证太多,无烦列举,只须看不会弹琴的陶渊明也要取一张无弦琴在手上摆弄摆弄,就可知它在隐士生活中的地位了。而在这样一个幽静空寂的所在独坐拂弦,更可见其人情逸云上,非寻常隐士可比。

「非必丝与竹」四句续写所闻。这四句的写法与上文相比稍有变化。上面都是直陈所见所闻而暗寓对比之意,这里却是首先提出了用作比较的对象。丝竹犹言管弦,指官僚贵族饮酒作乐时所欣赏的音乐。(需要说明,一般讲「丝竹」时,是指由女伎演奏的音乐,所以高士独自弹弄以遣怀的琴,是不包括在内的。所以刘禹锡的《陋室铭》既说「可以调素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把琴排除在丝竹之外了。)聒耳的笙歌与山水之音相比,前者代表的是富贵和庸俗,后者代表的却是高情雅趣。史载梁昭明太子萧统「(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就很可以说明这一点。啸歌则是魏晋以来名士包括隐士常常喜欢用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说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西晋的阮籍也是善啸的;《晋书‧阮籍传》说他遇到过一个苏门山真人名叫孙登的,啸起来「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如此看来,啸歌和弹琴一样,也是高人雅士的举动。然而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在作者看来,再动听的人为之音也无法与泉水漱石,泠然清越,风吹阳林,呜呜悲吟的「天籁」相比。在这四句中,前两句用的是对比手法,后两句则是衬托,更突出地强调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在着力描写了隐士的居处环境之后,作者又将视线投向他的衣着食物。古来写隐士衣食,多以「黄精白术」、「石髓茯苓」以见其食之稀少而精洁;「鹑衣百结」、「短褐不完」以见其衣之破旧单寒。然而作者写食只用了一句「秋菊兼糇粮」,写衣也只用了一句「幽兰间重襟」。秋菊幽兰之为物,具芳香之性,秉贞洁之姿,正是隐士人格与形象的象征。只此一点,足盖其余。纡青拖紫、怀金佩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贵族与以秋菊为食、以幽兰为佩的隐士比起来,其蠢俗不堪愈见明显了。诗至此,已写足了隐士的居行服食,不着一主观评价,已足以使人悠然神往。于是乎诗人不由得感慨系之:「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他也要抽去帽子上的簪子,意欲挂冠弃仕,追步隐者遗迹去了。这两句是诗中唯一的直抒,但置于对隐士所居的精心描绘之后,写来犹如水到渠成,略无突兀之感。而此二句亦是画龙点睛之笔,以此收势,亦使全诗显得神完气足,发人深思。

此诗写景简淡素朴,语言亦高古峻洁,非有如诗人者之胸襟,不得出此。「诗如其人」。信夫!

佚名

赏析

诗其一描写隐士的生活及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自古隐者就是体现士阶层一种价值倾向的不容忽视的群体,它既是道家高尚其志,不事王侯的冷峻人生观的产物,也是儒家,天下无道则隐的狷介人格的结果。因此,隐者常常作为道德力量的承担者,在不平静的价值混战时代,通过与世俗的对立,达到自我人格的完善,甚至大众灵魂的拯救。隐者和隐者生活很早就成了文学中的重要主题。

诗篇开头两句即直接点题,说要到横断古今的荒途之外去找寻隐士。接着用大段篇幅对隐士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山冈之上白云飘飘;山林之中红花闪耀;激荡的泉水清澈可鉴,其中有鱼儿婉然游动,这四句是所见。其下四句写所闻:没有丝竹的喧嚣与吵闹,却有山水奏出的清响之音;不须撮口作歌,自有灌木发出的悲吟。不管是见还是闻,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的自然、和谐,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紧接着,秋菊二句,诗人从衣食着手来表现隐士的高洁与简朴。最后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誓欲挂冠归去,追步隐士。本诗写景细致、真切,语言简洁、古朴,诗末议论过渡自然,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志。

佚名

赏析

左思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他博览群书,文才极好,但容貌丑陋,口才也不行,加之出身寒门,仕进一直不得意。虽然他的妹妹左芬曾被纳入宫中,成为贵嫔,但不久又受冷落,他还是无法得到重用,故在《咏史》诗中他早就透露出一种隐退的思想,此首《招隐诗》正是他在仕途难通之后表达的一种入山寻访隐士,愿与隐士同居山林的愿望。

诗其一的前八句写他入山寻访隐士所见的山中景色,渲染的是山中的荒、幽、清、爽和自由的氛围。“磜策”说明山之陡之高,需要借助树枝做“磜”往上爬。“招隐士”不是招揽隐士,而是寻访隐士。当时标明“招隐”为题的诗歌已成为一种时代风气,玄学清谈之中以隐士为荣,皇室也将隐居之人当作高士来供奉,以隐为荣,以退为进,也就成为当时不少玄学名士以假隐抬高自己的一种生活追求。后来唐代某些文人所走的“终南捷径”,多少也与魏晋名士的这种假隐相似。左思也难以免俗,但山中寻隐之作主要借以表达心中那种不愿与污秽社会同流合污的高洁愿望。“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是说山中见不到房舍建筑,隐士不知居于何处,但丘壑之中却飘来悠扬的琴声。这琴声可作两解,一指隐士所弹奏的琴声,二也可指山水自然所奏出的天籁之声,也就是后面所指的山水清音之声类似于琴声。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四句是继承老庄的说法,意指山中水石风木自成天籁之乐。魏晋时期,玄学哲学提倡“贵自然”的思想,《世说新语》中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的说法,意思是说弹拨的乐器不如口吹的竹箫,而竹箫又不及人声之歌啸,因为后者更近自然而非借助人工制造的工具。左思则更进一步表达,其实人也何必借助啸歌才会长抒怀抱,山林之中水声潺潺自成清爽之音,灌木在风吹之时也会代人悲歌低吟。据史载,左思其实是一琴曲家,他所作的琴曲就名《招隐》,收在《神奇秘谱》中,他在琴曲解题时就引录了他的两首同名诗。我推想,他应是写《招隐诗》两首在前,觉得意犹未尽,又再做琴曲以表达其隐逸思想的。

左思当然未去当隐士,但他的《招隐诗》所传达的思想却带有着魏晋时代的普遍症候。当时的名士不管真隐也好,假隐也好,都存在着一种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他们宁可与僧人们或者道士们为伍,谈玄论佛说道,有的名士的行为甚至深受左思诗歌的影响,为其诗感动作出风流自赏的雅行。《世说新语·任诞》篇载,王子猷在山阴居住,一夜大雪飘飞,睡不着起来酌酒赏雪,四望皎然一片,心中不免有所失落,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来,突然想起远在剡溪的朋友戴安道,便立即决定夜乘小船去访朋友,天明时已到戴安道家门口,却不上岸,又令船工返回。人问其故,他说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就不必要再见人了。另外,左思之诗又清楚地呈现出了魏晋人重清重自然的审美趣味,将玄谈与游山玩水结合起来,视山水自然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也将隐逸山林当作人生的另一种价值追求。

佚名

赏析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佚名

赏析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另附《招隐》诗其二:
        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
        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

佚名

《招隐》   [晋诗·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我拄着木杖,去寻找隐逸的世外高人,一条苍茫的蛮荒古道横亘在眼前。
        策:细的树枝。招:寻。这句是说手持树枝去招寻隐士。荒涂:荒芜的道路。横:塞。横古今:从古至今被阻塞。这句是说道路荒芜,好象从古代到现在都没有通行过。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山岩天成的洞穴虽然没有房屋结构,丘岭中却回荡着阵阵如仙音般的琴声。
        岩穴:山洞。结构:指房屋建筑。这句和下句是说只有山洞没有房屋,山丘之中却有人弹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天上的白云缓缓而行,投下了淡淡的荫影,仿佛是停留在山岗的上空眷念不已,不愿离去。红艳艳的山花闪耀在阳光照射下的树林。
        白云:《世说新语·任诞》篇注作“白雪”,可从。阴:山北为阴。冈:山脊。丹葩(pā趴):红花。阳:山南为阳。阳林:山南的树林。这两句是说山北停白雪,山南曜丹葩。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哗哗的清泉洗刷着美玉般的山石,纤巧可爱的小鱼,有的露出青绿色的脊背在水面上浮游,有的沉入水底在悠闲的休憩。
        漱:激。琼瑶:美玉,这里指山石。纤鳞:小鱼。或浮沉:时沉时浮。这两句是说泉水激荡于山石之间,小鱼沉浮于溪水之中。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飞瀑流泉在弹奏着清爽动人的音乐,何必非要丝竹管弦呢?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句和下句是说不须管弦乐器,山水自有清妙的声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大自然的天簌胜却人间无数!有什么心事有得撮口啸歌呢?风儿从山上吹过,灌木丛发出阵阵悲怆的吟咏,也是一种人和物的共鸣。
        啸歌:吟咏。灌木:丛生的树木。这两句是说何必歌唱,风吹灌木的声音自是一种悲戚的吟哦了。

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

啃着干粮欣赏着黄灿灿的秋菊,也是快乐的人生!幽幽的兰花馨香扑鼻,已置入我重重的衣襟,醉得我一阵阵眩晕!
        糇(hóu侯):食。兼糇粮:兼作粮食。间:杂。间重襟:杂佩在衣襟上。这两句是说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杂佩幽兰。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在险恶的仕途上跋涉,已使我身心俱疲,无比烦恼,我在踌蹰彷徨!真想投弃这顶人称之为簪缨的官帽,换上萝薜之衣,和世外高人一道隐入山林!
        踌躇:徘徊。烦:疲乏。这句是说在世途上徘徊,脚力疲乏。簪:古人用它连结冠和发。投簪:犹弃冠,指放弃官职。这句是说且弃官在此隐居吧!

左思所作的《招隐》,其诗旨不是去招揽隐士为朝廷效力,而是找寻隐士,欲与隐士同隐。

泊客以为,本诗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隐士环境。从首句到“灌木自悲吟”。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我拄着木杖,去寻找隐逸的世外高人,一条苍茫的蛮荒古道横亘在眼前。

诗文起首点题:找寻隐士。隐士的居所荒芜偏僻。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山岩天成的洞穴虽然没有房屋结构,丘岭中却回荡着阵阵如仙音般的琴声。

隐士居所艰苦,但却有闲情逸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天上的白云缓缓而行,投下了淡淡的荫影,仿佛是停留在山岗的上空眷念不已,不愿离去。红艳艳的山花闪耀在阳光照射下的树林。哗哗的清泉洗刷着美玉般的山石,纤巧可爱的小鱼,有的露出青绿色的脊背在水面上浮游,有的沉入水底在悠闲的休憩。

回归自然,纯朴惬意。无争斗,无倾轧。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飞瀑流泉在弹奏着清爽动人的音乐,何必非要丝竹管弦呢?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此处注意:丝竹多指权贵家乐伎女弹奏的享乐乐曲。而非隐士自己弹奏的琴声。此句诗文是说不须管弦乐器,山水自有清妙的声音。是在强调隐士的高志和安逸。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大自然的天簌胜却人间无数!有什么心事有得撮口啸歌呢?风儿从山上吹过,灌木丛发出阵阵悲怆的吟咏,也是一种人和物的共鸣。

自然与人,和谐共鸣。无须啸歌感慨,便胜却人间无数。

第二段:欲与同隐。从“秋菊兼餱粮”到末句。

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啃着干粮欣赏着黄灿灿的秋菊,也是快乐的人生!幽幽的兰花馨香扑鼻,已置入我重重的衣襟,醉得我一阵阵眩晕!

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杂佩幽兰。眩晕醉倒的不是生理,而是找寻隐士过程中,心灵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在险恶的仕途上跋涉,已使我身心俱疲,无比烦恼,我在踌蹰彷徨!真想投弃这顶人称之为簪缨的官帽,换上萝薜之衣,和世外高人一道隐入山林!

这是诗人真实的想法。诗人一直在仕途上蹉跎,即便其妹被纳入宫中贵为贵妃。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诗人的门第不高,不是所谓的门阀家族,所以便一直受不到重视,虽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诗人心灵历程详见上篇《咏史》八首)。诗人趋炎附势、追逐权柄之心冷淡下来,从积极入世改为消极欲隐。这是诗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改变。当然,这是无奈的选择和过程。

左思《招隐》一诗是通过描写隐士的生活及居住环境,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古风泊客》第一辑《古文观止》

《古风泊客》第二辑《诗经》

《古风泊客》第三辑《楚辞》

《古风泊客》第四辑《乐府诗集》


《古风泊客》第五辑《古诗十九首》

《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诗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段时间既有采自民间的乐府诗,也有文人创作的五言、七言诗;既有南方清丽婉约的诗歌,也有北方的铿锵之声。本书选录诗约300首,分为九部分: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隋诗;分4卷,汉诗一卷,魏晋诗一卷,宋齐诗一卷,梁、陈、北朝、隋诗合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各个朝代各诗人的不同风格和内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时期的风格和代表作家,详加注释,是读者了解汉魏六朝诗歌的入门必备之册,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备用资料,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项籍等

编订:余冠英

成书时间:1958年

《古风泊客》第六辑《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诗选75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左思《招隐诗(其一)》赏析
左思的山水诗,山水清音,经典名句
超越时代的西晋大诗人张协
中国兰花 |浅论“兰” 在古典诗词歌赋中的意象
陶渊明《九日闲居》赏析
左思《招隐》其一赏析——山水有清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