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张筠英朗诵王维《相思》 来自古诗词文欣赏 00:31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人间自是有情诗,此爱不关风和月。”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和我一起共赏千古最美情诗。

“莫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说到情诗,总也离不开相思,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王维的那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可能有朋友听到我们在最美情诗的系列里讲王维的这首《相思》,会提出异议,说:“哎呀,这不是写爱情的呀!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啊。”不错,王维的这首诗还有两个题目,一个叫《相思子》。“相思子”就是红豆,所以有时候民间会称这首诗叫《红豆》,这个和原题《相思》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它另外一个题目就很关键了,叫《江上赠李龟年》。

提到李龟年,我们可能会想起杜甫的那首名作《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是说当年开元、天宝盛世年间,李龟年作为唐玄宗特别喜欢的大音乐家,在京都长安 经常是王公贵族的座上客。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请李龟年去呢?是因为他是唐玄宗最器重的音乐家。我们知道唐玄宗自己也是大音乐家,不仅创作了《霓裳羽衣曲》,而且还被后世称为“梨园之祖”。李龟年兄弟三人,还有李彭年、李鹤年,都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当然注意,和李延年没有关系啊,那是汉代的音乐家。兄弟三人中,又以李龟年的音乐才华最为突出,所以深得唐玄宗的赏识和器重。反过来,李龟年对唐玄宗的感情也非常深。所以“安史之乱”的时候,李龟年流落江南,不仅碰到过杜甫,最重要的是,还碰到过他人生另外一个音乐知音,那就是王维。

我们知道,王维也是唐代有数的大音乐家,一首琵琶曲《郁轮袍》弹得惊艳天下,后来更是做了太乐丞,是皇家的音乐总管,所以和李龟年之间的感情非比寻常。王维的《相思》选材甚妙,首句说“红豆生南国”,巧妙地点出了相逢之地,因为他正好是在南方碰到了李龟年。有一种传说是说,王维正好在此前去了江阴的顾山,看到了著名的红豆树,所以又逢李龟年,便以“红豆”为由诉说深情。所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既是他江南所见,又是他江南所遇。虽然他江南所遇的对象是他的音乐知音李龟年,但他江南所见的红豆,却又包蕴着丰富而唯美的情爱内涵,所以后人更愿意把这首诗当作情诗来看待。

关于红豆的传说,在南方最有名的是说:有位男子出征,去边塞从军,他的妻子每天到村旁山坡的一棵大树下去遥望她等也等不来的丈夫。天长日久,热泪流尽,最后流出的是一颗颗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树上结满了一粒粒殷红的红豆,因此人们称之为“相思豆”。还有一个传说,是说一位姑娘,她的情郎去远方寻找幸福泉,她每日在山坡上遥望她的爱人,相思情切,热泪滚滚,眼泪洒在树枝上,就结出一粒粒心中有心儿的红豆,人们也把它叫做“相思豆”。

当然有关红豆最美的传说,当然是来自于江阴顾山那棵生长了1300多年的大红豆树。据说那棵美丽的红豆树,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亲自种下的红豆树。事实上,红豆树在江浙一带并不多见,但《江阴县志》记载这一棵千年古树,曾经每过数百年主干就会枯死,但必定会在它附近又生出新干,如此生生不息,千年不朽。我想这种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大概也来自千年前那个绵绵不绝的相爱的情意。

《梁书·昭明太子传》记载,萧统“美姿貌,善举止”。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颜值、气质俱佳,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可是这样的萧统、这样的太子居然不好色。史书上说,有一次,萧统于后池泛舟,番禺侯大谈此间当奏女乐,萧统不答,却吟咏左思的《招隐》诗,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搞得那位侯爷不声不响、面红耳赤,只好下船走了。所以《梁书》有记载,萧统做太子“出宫二十余年,不畜音色。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略非所好”。就是说他不喜女色,不近女色。那么这样一个不好色的美太子怎么又会对一个小尼姑一见钟情呢?

根据史料记载,萧统到江阴顾山是为了去编修《文选》。应该是在公元522年以后的事,也就是他22岁以后不久,正值他最好的青春年华。当然除了编选《文选》,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受笃信佛教的父亲梁武帝的影响,太子萧统也深爱佛教,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他来江阴也为修佛礼。于是在一个春光烂漫的午后,萧统编书编累了,便骑着马,外出散心。结果在一条开满了山花的山路上,他和一个名曰慧如的小尼姑相遇了。慧茹不仅貌美,而且十分聪慧,还精通佛经。两人一见如故,一路同行,边走边谈,不觉到了慧如出家的庵堂,又在庵堂内两人倾心交谈、彼此倾慕。这样的遇见,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那“哒哒”的马蹄声啊,送来的不是过客,正是要一生相思的人。从此萧统隔三岔五就来庵堂和慧如相见,慢慢地,慧如也得知了萧统的真实身份,知他来江阴是为了编撰《文选》。日积月累,两人日渐情深。萧统不止一次对慧茹表露过心迹,称他不久就要回京城,向父皇复命,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就来顾山接慧如,要与她常相厮守,永不分离。离别的那天,慧如泪眼低垂,默默无语,只是递上一方锦帕,锦帕里包着两颗红豆。萧统带着红豆离去,也带走了慧如那颗玲珑剔透的心。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关于别离后的结局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说,慧如因为等不到太子,抑郁而终;也有一个说法,说慧如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悄悄地离开了。民间大多相信是第一种说法,但学者们研究却认为躲避的可能性更大。慧如为什么要避开萧统啊?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横亘在二人之间的宗教鸿沟和世俗地位的落差。“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千多年后,同为佛门中人的仓央嘉措的这几句诗,大概最可以代表慧如的心声了。

不论怎样,这样的结局,对于昭明太子萧统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伤痛和打击。萧统内心的痛苦难以言喻,不是说好了要常相厮守的吗?为什么天不如人愿?怀着巨大的感伤,萧统种下慧如给他的红豆,也种下了对慧如绵延千载的无尽相思。萧统只能把胸中刻骨铭心的伤痛,默默地藏在心底,把对惠如蚀骨销魂的思念融进《文选》的采撷之中。在全力编选完《文选》之后没多久,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如玉无双的昭明太子萧统,抑郁而终,年仅31岁。所以王维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大概他见了顾山的那棵无比繁茂的红豆树,那样殷红的相思色深深地、重重地撞击了他的灵魂,所以他才会情不自禁地在给友人的诗里随口道来。

对于这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宋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把这个“多”字改作了“休”字。“愿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也很有道理呀!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为相思,转怕相思。是啊!如果能够不相思,人生又哪来那么痛的相思之苦呢?可是到底是“休采撷”还是“多采撷”好呢?也就是到底是“休相思”还是“多相思”好呢?后来胡适之先生有首短小的白话诗,叫“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是啊!虽然“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可是,人活世上,在这苍茫的人世间,如果没有了爱情与思念,那人生、这世间该是多么的荒凉与黯淡!所以,既然“此物最相思”,那当然就让美丽的爱情,不管多痛、多伤、多美、多幸福,都让它来吧!所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深情饱满,一往情深,自然比“愿君休采撷”更胜出一筹。

据说李龟年获王维此诗深爱不已,并为此诗作曲,常常吟唱。后来他流落湘中,有一次,在湘中采访使的宴会上,酒醉之后深情吟唱,唱的第一首就是王维这首写给他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歌声未了,在座皆泫然泪下。接着他又唱了一首王维的诗,依然是《相思》,“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唱罢一时昏厥,四天后才缓缓苏醒。接着,没多久就抑郁而终。一代音乐天才,是在王维的《相思》曲中,为才华横溢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从萧统和慧如,到王维,到李龟年,那殷红的相思豆啊,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温暖、善良、真情、炽热的心!“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的《红豆》在相思谁呢?
舞笛作品:​南 国 红 豆
小提琴演奏红楼梦组曲《红豆曲》
红豆相思入骨情
一首怀念友人的二十字小诗,现在竟然被人当成了情诗
江阴古桥――顾山镇犀带桥&顾山老街(家乡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