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悯农》李绅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何当共读香芸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

中唐时期啊,有一位人称“短李”的著名诗人,他的《悯农二首》,尤其是《悯农》其二,虽然并未收入《唐诗三百首》,却是家喻户晓、千古传唱不绝,差不多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吟唱,都会吟诵,文学史上对他评价也是非常高。这位诗人,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李绅。然而就是同一个李绅,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却差异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前后判若两人。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这首《悯农》其二。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关心民生、关心百姓生活,其实是中国诗歌一个久远的传统。像三国时曹操就写有“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出自曹操的《蒿里行》),唐以来最有名则如杜甫——“诗圣”,写有《兵车行》、《三吏》、《三别》等等,都反映了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面貌。尤其到了中唐,当时唐王朝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中央政权、地方割据都变本加厉的压榨、掠夺农民,农民到了愈加困苦的境地。这时一些文人士大夫就写出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文学作品。比如与李绅同时代的刘禹锡,便写道“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出自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而白居易则写有“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出自白居易《红线毯》),甚至《卖炭翁》里更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再如聂夷中的“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出自聂夷中《咏田家·伤田家》);还有罗隐的“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出自罗隐《雪》)。这样的传统到了宋代,更有范仲淹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梅尧臣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陶者》);张俞的“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等等,都堪称是这一类诗歌中的优秀之作。表达了文人士大夫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理解,也体现了文明的发展程度。而李绅的《悯农》呢,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

《悯农》有两首,是李绅举进士之前所作。宋代计有功所编的《唐诗纪事·卷三十九》记载说,李绅曾以《悯农》二首求之于时任御史的吕温(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深受吕温的赏识。吕温在见齐煦时共同欣赏这两首诗,并称赞说,“斯人必为卿相”,就是说他认为能写得出《悯农》的李绅,将来一定要做宰相,后来李绅果然做了宰相。

李绅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卢氏教他识字和一些儒家的文章,后因家庭贫苦,便到惠山(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佛寺中去读书,这样就可以获得免费的食宿。后来李绅又到今天浙江嵊州市的天宫寺读书,寺中有一老僧,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同寻常,对他特别照顾。等到李绅学成之后,准备长安应举之时,又资助他不少盘缠。李绅早年的贫困和四方游学经历,使他很早就接触到了社会的底层,对社会民生体会较深,创作了《悯农》诗和二十首《新题乐府》诗,这些诗中包含着他的政治理想和入仕情怀,也使他在诗坛上获得了声誉。后来在长安,应进士举的李绅结识了吕温。

你看这首《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开头两句好像一副白描作品,勾画出了一幅夏日农夫耕耘图:时值正午,烈日当空,大地炙热,勤苦的农夫却仍在挥汗耕作。诗人选择正午锄禾,并不仅仅是为了客观描述农夫耕作的景象,而是要唤起读者最深切的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后面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的不满与愤慨之情。

刚刚我们在前面提到了许多同类诗,那为什么李绅的这首《悯农》流传的格外广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语言通俗、朴实无华。诗里头没有什么难认、难解的字,却能够在极其简约的文字里,通过“正午农耕”这个关键景象的抓取,通过十分直白浅显、易于理解、易于感知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有了特别动人的力量。当然要特别说一句,诗里的“禾”,“锄禾日当午”的“禾”,不同的人还是有不同理解的。有的解释为禾苗、水稻苗,有的还解释为玉米苗。其实这里的“禾”,指代的应该是“粟”。正如有的研究者提出,《悯农》是组诗,《悯农》其一就写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清楚地点明了农夫种的是“粟”。当然也可以取引申义,以“禾”泛指庄稼嘛!比如聂夷中的《田家》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里的“禾”就是泛指庄稼。《悯农》其二虽然只是一首二十个字的小诗,因为用了属于上声“七虞韵”的韵脚字,“午”、“土”、“苦”,读起来如泣如诉,既似歌谣又似俚语,叙事、议论真切感人,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而另外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则因为格外善于在短短二十字中表现出从春到秋,从农田到农夫的时空转变,时空悠长博大,含义深厚隽永。第一、第二句,极其巧妙的对比啊,用“一粒粟”对“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了季节的转换,写出了丰收的景象。而第三、第四句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先展现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却又把笔锋忽然逆转,一句“农夫犹饿死”,以喜写悲,深深地击中了读者的心灵,迫使读诗者不得不去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人间的悲剧呢?实际上许多咏叹农民及其生活的诗,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都通俗易懂,但读起来、看起来还是不如《悯农二首》好记,不如《悯农二首》朗朗上口。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久吟不衰啊!

说到这儿,那么问题就来了,写好《悯农》二首之后,李绅后来为什么没有其他类似的佳作了呢?李绅在古代算是高寿,75岁才去世。从数量上看,李绅今存诗四卷,共一百四十首。其中《追昔游集》三卷,一百零六首,《杂诗》一卷,三十四首。这些数字虽然比不上大家,但也不能算少啊!

元和四年,李绅入朝为秘书省校书郎。五年前,他曾在长安应举时就与元稹、白居易以诗论交,白居易戏呼他为“短李”,因为他个子比较矮。此次入京任职,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元白”二位切磋诗文,其《新题乐府》更是受到了元白的推许与效仿,因而也可以说,李绅实际上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前驱之一了。但《追昔游集》中的创作,多是记游诗、颂德诗,几乎占了这个《追昔游集》的全部。尤其有一首是李绅任滁州刺史时所写的《闻里谣效古歌》,同未举进士前的《悯农二首》是完全同类的题材,但却处处粉饰太平,内容已大异其趣呀,境界高下立判,充分说明了李绅出仕前后的思想嬗变。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诗从来都属于心灵的,其实更加准确地说,不是文如那个人,而应该说是文如当时的那个人。

李绅之所以后来在诗文上不再有巨大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已经落入了“恶”的沼泽,再怎么用笔,也写不出善而传神的东西来了。这就像曹丕、就像宋之问,看看后来变得狠心毒辣的曹丕,我们会奇怪,他怎么能替思妇写下“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的深情婉转来呢?我们读诗、读史,会觉得这背后很矛盾、很分裂,其实这背后又有合理的地方,道理就在于一个深情的男人、一个真情的男人,千万不要离政治那么近,不要离名利、野心、权势那么近。再看看宋之问,为了荣华富贵,在人生体现出来的后来只有卑微,而在政治与名利场的角逐中,卑微的灵魂则被迅速放大成了卑鄙与卑劣。

李绅同样也是如此。唐宪宗元和元年,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晚年官至宰相,封赵国公。李绅早年也曾施展才干,做出一些政绩。比如任寿州刺史时,治理霍山虎患,为当地茶农解除后顾之忧;在浙东观察使任上积极赈灾,还重修了曾经寄读过的天宫寺;任河南尹及宣武节度使时,更是以执法严峻闻名,曾严惩当地的豪强恶少。不过李绅也因官位的升迁滋长了自傲的心理,据野史记载,李绅为官之后,更是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当然说他尤其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要耗费活鸡三百多只,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这个经过现代学者考证,确为无稽之谈,但他后来生活的豪奢极欲却是真实的。诗人刘禹锡回京之后,李绅曾经宴请其赴宴。宴会上不仅罗列山珍海味,还有娇娥靓女、歌舞伴酒。刘禹锡当席便吟了一首《赠李司空妓》,诗云:“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就描写了李绅生活的穷奢极致。

李绅不仅是生活奢侈,还渐渐变得爱耍权威,薄情寡义。据范摅的《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年轻时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叔叔。后来李绅镇守淮南,李元将屈尊降辈,主动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其家仆与市民发生争斗,李绅听说之后,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把崔巡官抓来,责问,“你我以前是熟人,到此为何不主动来见”?崔巡官连忙磕头赔罪,说当时天色已晚,不敢贸然来惊动,希望能放过我和家仆。可李绅还是让人把他捆起来,打了二十棍之后押送江南。当时人们都议论说“李公宗叔翻为孙子,故人忽作流囚”,就是说,原来的叔叔反过来做他的孙子,朋友成了被流放的犯人。当然,后来也有人认为范摅“抵李绅之狂悖,毁誉不免失当”(《四库全书总目·云溪友议提要》),可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联系其他文献的记载,以及李绅的后来的性格作风,范摅所述也未必尽诬。

而让人更感齿冷心寒的是,李绅不仅无情无义、为官残酷,更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在“牛李党争”中导演过一幕又一幕的闹剧、惨剧。对于唐代中晚期这场著名的党争,史学界大多认为,“牛党”是新兴的庶族、地主,而“李党”呢,则是没落的门阀士族。像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认为:牛党代表进士出身的官僚,而李党则代表北朝以来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僚。士族官员以李德裕为首,故称“李党”,庶族官员以牛僧孺为首,故称“牛党”。李绅紧跟李德裕,是李党中的骨干分子。不得不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中,李绅暴露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尤其是就个人品德而言,其最明显的短处就是忘恩薄情。

他与韩愈的台参之争,无论于公于私,李绅其实都是理亏的。此事发生在穆宗长庆三年,《新唐书·韩愈传》记载,“时宰相李逢吉恶李绅,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不台参,而除绅中丞。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 唐代御史台本以大夫为首,中丞为副,但大夫多不设正员,实际以中丞为首长。按唐制,京兆尹品级虽高于御史中丞,但遇见中丞必须参拜,以示对风宪官(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的尊崇。但韩愈任京尹时有特诏,允许不参拜,更何况韩愈还有御史大夫的兼衔,名义上算是李绅的上级。虽然此事是当时的宰相——“牛党”领袖之一的李逢吉,为了对付李德裕及其手下李绅,设了一个局,但过错依然主要在李绅。于理而言,李绅是抗旨不遵;于情而言,李绅是忘恩负义,丝毫不念韩愈当年的推荐之恩。

而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则是他晚年经手的“吴湘案”。唐武宗会昌五年,74岁高龄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当时扬州的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此案上报到朝廷后,有人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纯属栽赃,此事不实,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对于李绅缘何如此?历来说法不一。《北梦琐言》(《北梦琐言》,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雅雨堂丛书本。宋代孙光宪撰 ,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前16卷记唐,后4卷记五代,可补正史之不足。)中的说法是,李绅欲纳美女阿颜为妾,没想到却被吴湘捷足先登,李绅勃然大怒,欲置吴湘于死地。由于吴湘迎娶阿颜的聘礼丰厚,李绅便下令调查他的收入来源,说他虚报差旅补助费,犯了贪污罪。而《册府元龟》(《册府元龟》,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全书共1000卷,分帝王、闰位等31部,部下再分门,共有1100多门。)中的说法则是,李绅欲夺阿颜献给李德裕,所以一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不过这些说法也有人质疑其真实性,持论者以为当时的李绅和李德裕,都已年逾古稀,不大可能为了争夺一美貌女子而谋人性命。

但不论具体原因如何,总的看来,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了讨好李德裕,倒确实属实。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曾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李德裕任宰相后,也借故整过吴武陵,并将他贬为潘州司户参军,吴武陵后来郁郁而终。李绅自然很清楚吴李两家的历史恩怨,为了取悦李德裕,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罗织罪名,将其处死。事实上,李德裕同此案也脱不了干系,御史崔元藻回京说吴湘罪不至死,李德裕立即将他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其心思可见一斑啦。

到了大中元年,唐宣宗即位,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李党一干人全部被贬去崖州。这时吴湘的哥哥为弟鸣冤,请求朝廷复查吴湘案。三司复查之后,吴湘得到平反。李绅这时虽已去世,但按大唐的律例,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为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元和、长庆年间,唐诗出现了一个群星灿烂的中兴时期。在整个一代诗人中,元稹、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韩愈、孟郊、贾岛、张籍、王建、李贺,这些人的文学业绩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了李绅。而李绅虽有诗才,《两唐书本传》都称他“能为歌诗。乡赋之年(乡赋也叫犹乡贡、 乡举。”指唐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讽诵多在人口”,于诗最为尤异( 尤异 : <书>优异;优秀。),但后来由于一心功名利禄,不仅消退了早期的锐气,更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他的《新题乐府》二十首之所以全部失传,有研究者就认为,或许是他自动删弃,或者有意湮没的。正像后来的、晚年的韦庄,严禁家里人张挂《秦妇吟》一样。

李绅在诗坛好像一颗彗星一般,闪现了瞬间的光辉就彻底消失了。当然,他的《悯农二首》,却因其内在的魅力,传承千古,令人们留下了伟大的诗与并不伟大的诗人的无限感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课本不会告诉你的冷知识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竟是这种人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中唐诗坛:三大门派恩仇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出这首诗,是大坏人?!
悯农诗人李绅任宰相后生活奢靡吗?
名篇名诵 | 雅坤、瞿弦和诵咏李绅《悯农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