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四十五首《佳人》(杜甫)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古风泊客一席谈】

  佳人

     【中唐·杜甫·五言古诗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拼音版:

jué dài yǒu jiā rén , yōu jū zài kōng gǔ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zì yún liáng jiā zǐ , líng luò yī cǎo mù 。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guān zhōng xī sāng bài , xiōng dì zāo shā lù 。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guān gāo hé zú lùn , bù dé shōu gǔ ròu 。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shì qíng è shuāi xiē , wàn shì suí zhuǎn zhú 。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fū xù qīng báo ér , xīn rén yǐ rú yù 。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hé hūn shàng zhī shí , yuān yāng bù dú sù 。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dàn jiàn xīn rén xiào , nà wén jiù rén kū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zài shān quán shuǐ qīng , chū shān quán shuǐ zhuó 。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shì bì mài zhū huí , qiān luó bǔ máo wū 。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zhāi huā bù chā fā , cǎi bǎi dòng yíng jū 。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tiān hán cuì xiù báo , rì mù yǐ xiū zhú 。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作品介绍]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注释]


(1)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这里指长安。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5)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6)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7)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11)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12)旧人:佳人自称。
(13)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14)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15)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译文]


一位容貌绝伦美丽女人,孤独地住在幽深的山谷。
自称出身名门清白女子,飘零沦落在荒山野林中。
当年关中一带战火连天,自己的兄弟也惨遭杀戮。
官高禄厚又有什么用处,连骸骨都没能收进坟墓。
世间万事险恶变化无常,万事就像那摇曳的烛光。
薄情寡义的丈夫厌弃我,爱上貌美如玉美丽新妇。
夜合花尚知道花开百合,鸳鸯鸟双栖不只身独宿。
丈夫眼里只有新人笑容,哪听得到我的悲伤啼哭。
大山里的泉水清澈明亮,出山后泉水就染上污浊。
等待侍女变卖珍珠回来,牵起藤萝修补破漏茅屋。
不去采摘鲜花装饰鬓发,喜爱翠柏坚贞尽情摘采。
寒风吹动我薄薄的衣衫,日落黄昏我斜倚着青竹。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间。
在作此诗之前,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仍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清人黄生说:“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

文学赏析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佳人的丈夫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浊泉。而她则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代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面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在古代,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文不乏佳作。如《诗经》里的《卫风·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杜甫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
刘云:闲言余语,无不可感(“世情”四句下)。刘云:似悲似诉。自言自誓,矜持慷慨,修洁端丽,画所不能如,论所不能及(“合昏”八句下)。刘云:字字矜到而不艰棘。尽不容尽(“摘花”四句下)。
《唐诗解》:
此诗叙事真切,疑当时实有是人。然其自况之意,盖亦不浅。夫少陵冒险以奔行在,千里从君,可谓忠矣,然肃宗慢不加礼,一论房琯而遂废斥于华州,流离艰苦,采橡栗以食,此与“倚修竹”者何异耶?吁!读此而知唐室待臣之薄也,
《唐诗归》:
钟云:卖珠补屋,故家暴贫真境,未经过者以为迂(“侍婢”二句下)。钟云:清境难堪,然自不恶(末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吴山民曰:语虽浅,当是《谷风》后第一首。“世情”二语,人情万端,可叹,“夫婿”以下六语,写情至此,直可痛哭。周珽曰:以《骚》为经,以《选》为纬,高踞汉魏之顶。郭浚曰:转折流美,又极凄怨。陆时雍曰:“在山”二句,语何自持;“天寒”二句,益更矜重,端人不作佻语。
《唐诗快》:
题只“佳人”二字耳,初未尝云“叹佳人”、“惜佳人”也,然篇中可胜叹惜乎?此诗盖为佳人而发,但不知作者果为佳人否?则观者果当作佳人观否?请试参之。只此二语,令人凄然欲泪(首二句下)。“自云”二字亦伤心(“白云”句下)。伤心(“零落”四句下)。可哭(“那闻”句下)。悄然(末二句下)。
《杜诗说》:
末二语嫣然有韵,本美其幽闲贞静之意,却尤半点道学气。
《茧斋诗谈》: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古腰锁法,云横山腰,似断不断,此所以妙。
《唐诗别裁》:
结处只用写景,不更着议论,而清洁贞正意,自隐然言外,诗格最超。
《杜诗镜铨》:
接转,又插一喻,语浅义深,逼真汉魏乐府神理(“在山”四句下)。入李云;落落穆穆,写出幽真本色(“摘花”二句下)。
《读杜心解》:
“在山清”、“出山浊”,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矣。建安而下,齐、梁而上,无此见道语。只以写景作结,脱尽色相。
《网师园唐诗笺》:
“在山泉水清”至末,落落写来,不着议论,而神韵弥隽。
《诗法简易录》:
忽入比喻对偶句,气则停蓄,调则高起,最妙(“在山”一联下)。
《超纯斋诗词》:
“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佚名

赏析

所谓“托兴”,即“托物起兴”、“因物喻志”,从中国古代文论上说,它也就是“兴寄”——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在内容上有所寄托。这种手法往往是借物起兴,藉以抒发情思,使诗歌富有较深刻含义,而作品本身作者未必全在描写所兴之物,只是借此物发抒情感、寄寓志向而已。

杜甫的这首《佳人》,正是属于 “托物起兴”一类诗。题目是《佳人》,自然所写内容围绕了“佳人”主题:开首即引出佳人,以第一人称自叙孤寂、凄凉的身世遭遇——社会动乱使她饱尝世态炎凉,社会丧乱、家庭遭难及自己被弃的不幸灾难接踵而至,“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她慨叹、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发出声泪俱下的哀泣;“佳人”的遭遇是不幸的,然而“佳人”也有她高洁自持的一面,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毅然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山中泉水象征了她的高洁品格与情操,翠柏、修竹衬托了她以隐居与命运、与社会抗争的形象。

此诗的“佳人”,是否实有其人,郑杲《杜诗钞》引仇、曾两家语以为史有其人,王嗣奭《杜臆》谓:“大抵佳人事必有所感,而公遂借以写自己情事。”浦起龙《读杜心解》也说:“此感实有之事,以写寄慨之情。”可以认为,此诗“佳人”确为真人,而诗人“借真人托兴”是言之有理的。诗的前半部分写了真人,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与反映,后半部分“借真人托兴”,乃主观寄托——诗人藉“佳人”发抒自我情感。

后半部分之所以认为是“托兴”,原因在于,杜甫本人的实际遭遇,他对当时唐代社会与民生的关切,以及他个人的气节、志向与操守,确乎与诗中所描写的“佳人”形象有相吻合之处。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其时,杜甫已辞去华州司功参军之职,弃官流落至秦州,他偶闻秦州有佳人幽居之事,颇生感慨,便借此真人,溶入自我情愫,写下了这首“托兴深远,不专为是人”的诗作。从诗旨言,这实际是一首写战乱中一位弃妇命运而寄托作者自己政治失意感慨的作品。

讲究“兴寄”,是我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往往借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李东阳《麓堂诗话》说:“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这就是说,直接的陈述,言尽意也止了,缺乏感人之力,而若将感情寄寓于形象之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由此形象而受感染,则能产生意味隽永的效果。这就是“兴寄”的作用。像杜甫《佳人》这样“借真人托兴”的作品,在唐诗中也有体现。如胡曾有《渭滨》一诗,诗面写姜尚 (子牙),实际是诗人自叹不遇,借历史人物托兴(此历史人物本身虽有待考证,但从史事角度看,应属“真人”范畴),诗曰:“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钓。当时未入非熊梦,几向斜阳叹白头。”从艺术创作角度言,类似这种“借真人托兴”的手法,是很有其普遍意义的,它增大了诗歌内涵的品味余地,使诗人的情感与意旨不致直露,为诗歌创作的含蓄与韵味增添了厚度。

佚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乾元二年(759),杜甫在秦州暂住时写的。唐朝自天宝十四年(755),发生安禄山叛乱至此五年间,战火连绵不绝,社会剧烈动荡,中央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广大人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痛苦,更是难以名状。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这一时期写了许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佳人》亦是其中之一,写的是一个弃妇的遭遇和志节。全诗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起首两句,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绝代有佳人”,这是诗人凝缩《李夫人歌》中“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而成的诗句,用在篇首,既点明题目,又示意诗中所写乃一旷代少有的美丽女子,但是,这样一位“绝代佳人”为什么不住在通都大邑的高门夏屋,却寂寂地住在这荒山深谷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问,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从“自云良家子”至“那闻旧人哭”,是佳人自述遭遇。她说:我出身于清白之家,只是因为家道衰落了,才来这里与草木同居。我有担任高官的兄弟,不幸在天宝末年关中受到安禄山叛军攻击时惨遭杀害。在这动乱的年代,就是当了高官也保不住自己和同胞骨肉。高官,又有何用!
尤其痛心的是世态炎凉,衰败招厌,万事多变,迅如风烛。料不到我的丈夫,那个趋炎附势的轻薄小人,看到我的兄弟被害,我家在政治上没有利用的价值了,就把我遗弃,另娶新妇。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暮合,鸳鸯鸟尚且知道夜不独宿,而我的丈夫却无情无义连草木禽兽也不如!他所看见的只是新人的欢笑,哪里还听得到旧人的悲哭!
在这番话中,有对战乱的痛恨,官高不足保身的激愤,但最主要的是对母家失势,见弃于夫婿的悲愤。在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关系的实质,不过是政治利益的结合。美色、高才、深情都不能保证夫妻的白头偕老。描写弃妇的作品,在我国早就有了,它们分析妇女见弃的原因,或言色衰爱弛,或言无子归宁,或言“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都不及《佳人》中所揭露的深刻。
第三部分,从“在山泉水清”至末尾,写佳人的志节。佳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她又是清醒而坚强的。一误岂可再误,她发誓要象“在山泉水”那样保持清冷纯洁,决不做“出山泉水”,浊流含垢。她吩咐侍婢去变卖自己的珍珠饰物,聊以糊口。回来后,又吩咐她牵过藤萝,遮补茅屋,以蔽风日。甘心于这种清苦的生活,最好不过地说明她幽居终老的决心。
接着诗人描写了“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这两个细节。山花是美丽的,她能不爱吗?摘下了,却不插发。为什么?世无知己,谁适为容。柏叶是苦涩的,如何可食呢?她一采就是一大把。为什么?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通过这两个细节,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佳人内心世界的高洁与苦痛。
最后诗人写道:“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勾画了一幅“人倚修竹残阳里”的惨淡图景,显示她纵然志节坚洁,伤心人毕竟别有怀抱。同时满怀深情地为佳人担忧:现在已经天寒日暮,不知道她那薄薄的衣衫能否敌他晚来风急?又似乎在告诉人们,这动乱的年代和险恶的世道并未过去,这位精神上受到巨大创伤的空谷佳人,今后能否经得起突如其来的横逆,依然令人十分忧虑。
全诗热情赞美的起句,意味深长的结尾,一气直下的人物自诉,含蓄蕴藉的志节表彰,花鸟山泉的贴切比喻,新人笑、旧人哭的鲜明对比,这一切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全诗的艺术魅力。这是细细读完此诗都能认识到的,就不赘述了。
(“侍婢”两句)卖珠补屋,故家暴贫真境,未经过者以为迂。(钟评)(“摘花”四句)清境难堪,然自不恶。(钟评) (钟惺、谭元春《诗归》卷十九)
“自云”二字,直管到“出山泉水浊”,皆代佳人语。“侍婢”以下六句,乃叙述佳人行径,而端庄静一,凄寂无聊光景,宛然在目。大抵佳人事必有所感,而公遂借以写自己情事。有至贵之物在身,而不足以自庇,故云“卖珠”、“补茅屋”,非实事也。(王嗣奭《杜臆》卷三)
偶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全是托事起兴,故题但云《佳人》而已。后人无其事而拟作,与有其事而题必明道其事,皆不足与言乐府者也。“在山”二句,似喻非喻,最是乐府妙境。末二语,嫣然有韵,本美其幽闲贞静之意,却无半点道学气。(黄生《杜诗说》)
今按《容斋随笔》,言朱庆余《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一首,通篇不言其人之美,而端庄佳丽,见于言外,非第一人不足当之。此诗题曰《佳人》,通篇亦不言其人之美,至结二句云: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则端庄佳丽,亦非第一人不足当之。(施鸿保《读杜诗说》卷七)

佚名

赏析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8),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七月毅然弃官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新唐书·本传》)度日。历来学者认为《佳人》写于此时。 
        我国古典诗文以弃妇为题材的不乏佳作。如《诗经》中的《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皆是,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又写过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这两句则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佳人》所描写的是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形象。 
        全诗二十四句,共分三段。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开头两句点题。佳人是 一个举世无双的女子,这样美女却幽居在深山空谷之中。这种不正常现象,使读者感到惊异! 接下去诗中以第一人称自诉方法,倾诉自家不幸遭遇。她说自己本是良家女子,因国家发生战乱,做高官的兄弟惨遭杀戮,甚至连他们的尸骨也未得收葬。丧乱使这个弱女子遭家败人亡的不幸,实在可悲! 
        诗的第二段,佳人倾诉见弃于夫的大不幸。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家象“转烛”一样发生变化。丈夫是一个轻薄子弟,他喜新厌旧,抛弃自己,另娶一个美如玉的新人。她哀叹地以“合昏”与“鸳鸯”为喻:那合昏树叶尚知朝开夜合,鸳鸯鸟也都是同游共宿,而轻薄的丈夫“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的形象比喻和悲痛的哭泣,道出了她一生最大的不幸! 
        诗人在最后一段中,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先以“泉水”的在山与出山比喻不同的处境,更以“清”、“浊”象征人的品格高下。接下去六句,着重描写佳人的清贫生活和高尚的情操。佳人生活困窘,靠婢女卖珠度日,茅屋破漏牵萝修补。她“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既不改变昔日爱美的情趣,又保持自己素朴的品质。在天寒的季节里,常穿着单薄的衣服,背倚着长竹目送黄昏暮景。在这里诗人以“花”、“柏”、“翠袖”、“修竹”来映衬佳人的优美形象,并通过她的清苦生活和幽雅情趣来赞扬空谷佳人的高尚情操。 
        在杜甫的笔下,曾塑造过不少妇女形象,如《丽人行》中的丽人、《石壕吏》中的老妇、《新婚别》中的新妇等,在这里则塑造了一个弃妇形象。诗人塑造这个形象时,是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佳人所遭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杜甫写《佳人》的动机向有争论。王嗣奭认为:“大抵佳人事必有所感,而公遂借以写自己情事,有至贵之物在身,而不足以自庇,故云卖珠补茅屋,非实事也。锺云:‘故家暴贫真境可发一笑,妇人虽愚,必不至此。’”(《杜臆》)仇兆鳌则认为: “天宝乱后,当是实有是人,故形容曲尽其情。旧谓托弃妇以比逐臣,伤新进猖狂,老成凋谢而作,恐悬空撰意,不能淋漓恺至如此。”(《杜诗详注》)而浦起龙则认为:“此感实有之事,以写寄慨之情。”(《读杜心解》)这种看法适切杜甫写诗之意。诗人身逢安史之乱,陷贼而不忘君国,投奔皇帝行在,竭尽忠诚,反被降职,辞官远去秦州,生计困窘,仍忧心国事,似此忠贞逐臣,实在稀有。诗人所遭不幸与佳人的处境,实有相似之处,故借他人之酒以浇自身之块垒,当是此诗写作的真意。

佚名

赏析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诗一开头,便引出这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接着以“自云”领起,由佳人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说自己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赶上了社会动乱;兄弟虽官居高位,但惨死于乱军之中,连尸骨也无法收葬。在这人情世态随着权势转移而冷暖炎凉的社会里,命运对于不幸者格外冷酷。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声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纷至沓来,统统降临到这个弱女子头上。女主人公的长篇独白,边叙述,边议论,倾诉个人的不幸,慨叹世情的冷酷,言辞之中充溢着悲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比喻,“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对照,使人想见她声泪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独向深山而与草木为邻了。诗的最后六句,着力描写深谷幽居的凄凉景况。茅屋需补,翠袖称薄,卖珠饰以度日,采柏子而为食,见得佳人生活的清贫困窘;首不加饰,发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表现她形容憔悴和内心的寂寞、哀怨。无论从物质、从精神来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个勤快的侍婢,出则变卖旧物,归则补屋采食,与主人相依为命,否则,那将是何等孤苦难耐啊! 
        诗人在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时,也借助比兴赞美了她高洁自持的品格。固然,“牵萝补茅屋”——那简陋而清幽的环境,“摘花不插发”——那爱美而不为容的情趣,已经展示出佳人纯洁朴素的心灵;但“采柏动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写,却更将佳人形象与“竹”、“柏”这些崇高品质的象征联系起来,从而暗示读者:你看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不是很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劲节的绿竹吗?同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也是象征女主人公的高洁情操的。出山水浊是在山水清的陪衬,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诗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与“倚竹”、“采柏”是出于同一机杼的。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诗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两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关于这首诗的作意,清人黄生认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杜诗说》)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早些时候,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像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佚名

赏析

在诠解《佳人》一诗时,“佳人”之是否为实有之人,是历代注家首先关注的问题,持见也各不相同。黄生《杜诗说》卷一云“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解颇为圆融,因此也广受采纳。其实黄生之意,宋人蔡梦弼已发露在前,蔡氏于《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十六云“甫寓意于君臣而有此作,非独为佳人之什”,只是其说未能如黄氏之显豁。然自宋以来,诸家注杜大抵也止于此,于这“偶有之人”诗外本事并未深究。而我们对她的生存境遇了解愈是明晰,对于那些持着“纯是比兴,羌无故实”之说者的驳斥就愈有力,也愈有助于我们领会杜甫在这一“弃妇”原型外所凝望着的诗美境界。 
  要进一步探寻“佳人”的生存境遇,可以稍后之诗人顾况的《弃妇词》为借镜。《弃妇词》诗云: 
  古人虽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忆昔未嫁君,闻君甚周旋。及与同结发,值君适幽燕。孤魂托飞鸟,两眼如流泉。流泉咽不燥,万里关山道。及至见君归,君归妾已老。物情弃衰歇,新宠方妍好。拭泪出故房,伤心剧秋草。妾以憔悴捐,羞将旧物还。余生欲有寄,谁肯相流连。空床对虚牖,不觉尘埃厚。寒水芙蓉花,秋风堕杨柳。记得初嫁君,小姑始扶床。今日君弃妾,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又韦縠《才调集》载顾况此诗尚有“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妾有嫁时服,轻云淡翠霞。琉璃作斗帐,四角金莲花”等句(后人添增的这几句,虽如萧士赟所指出,是“语俗意重”,然仍是晚唐五代人手笔,益可见当时情状)。 
  该诗首二句“古人虽弃妇”云云,可知其是为当代“弃妇”所作,联系此诗的写作年代(安史乱后)与诗中“本家”的骤然零落(嫁时方显贵,归时已湮没)诸因素推之,断顾况诗中所状为安史乱后的情境当不至于有大误,因此诗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弃妇,同时还是时代盛衰、风会变迁的象征,昭示了传统世家大族的没落,至如后来竟有丞相为求生存嫁女于职级甚卑的小将(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载云:“丞相韦公宙出镇南海。有小将刘谦者,职级甚卑,气宇殊异。乃以从犹女妻之。其内以非我族类,虑招物议……丞相曰:'此人非常流也,他日吾子孙或可依之。’”),亦属情势使然,不足为奇。将此诗与《佳人》参互并观,不难见出二诗所状情事之同处。杜诗有“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之句,顾诗则有“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之句;杜诗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等句,顾诗则有“物情弃衰歇,新宠方妍好”等句。杜诗作于乾元二年(759),顾诗虽无法准确系年,以顾氏之生年推之,似应在此之后。杜甫与顾况的生活年代虽有交叉之时,但却未见此二人有交游的记录,且二诗的立意绝不相类(详下文)。因此,杜、顾二诗应当视作各自创作,互无关涉。章学诚《文史通义·妇学》中有“第文章可以学古,制度则必从时”,制度如此,时代风会更然。杜、顾二人同处于时代风会变迁之际,事既相近,宜其诗中所写会有不相谋而冥合之处。二人诗中的女子皆为夫家所弃,且皆因本家由贵盛转跌落,而终致无所依倚,杜诗还明言有“关中之乱”,有了这几层的保障,再回头看杜诗中的“佳人”,虽不能考定其名,其为实有之人的可信度也便更大了。再从时代风会一层思之,类似杜、顾诗中的被弃女子,当时应有不少,则开篇所引黄生“偶有”之说,倒还可以修正,非“偶有”,乃“时有”了。 
  至此,有一点需加以分梳,即我们认为佳人为当时实际存在的人物是一回事,而杜甫写此诗是否就全是为佳人立传又是另一回事,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也正是下文欲进一步讨论的。兹以杜甫这一阶段的生命历程、情感结构为切入点试为分析之。 
  弃官客秦是杜甫人生历程的一个转折点,之所以这么说,不仅因为它拉开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序幕,还在于它是杜甫“凝绝不通'身’暂歇”的反思阶段。萧涤非先生说:“杜甫的弃官,并不是立意要走向人民,但实际上他从此却真是走向人民了。”诚然,杜甫的最终走向人民确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既如此,那杜甫弃官的最初“立意”是什么?《立秋后题》是杜甫欲弃官时所作,循此诗以求,颇能探得诗人此时的心迹,其末“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一句最可深味,盖这一果敢决绝的宣言背后纠结着诗人复杂的生命体验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回顾安史之乱以来的这段经历,杜甫由陷贼而窜归行在,随后授左拾遗、北征省亲、贬官华州、奔走洛阳,一路走来一路诗。从《避地》、《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北征》一直到“三吏”、“三别”,我们分明感受到,虽然其始诗人尚怀抱着“皇皇奔赴之情,汲汲匡时之志”,但在万方多难的流徙辗转中,随着诗人对朝局认识的逐渐清晰,其情怀也旋即由憧憬而怅惘以至最终的失望。《立秋后题》表明弃官正是变乱以来的社会现实、个人遭际促使杜甫进行反思调节以后的结果,而客秦期间身心获得了短暂的停歇也恰恰宜于诗人的深入静观与反思。于是,前此频频出现的“即事名篇”新乐府诗在客秦期间陡然减少,除《留花门》一篇外,代之而起的多有《贻阮隐居》、《遣兴五首》等以陶潜、庞德公等高怀之士为歌咏对象的诗篇。这就难怪仇兆鳌要说“余谓此诗(笔者按:指《立秋后题》),乃公转念以后一味有高蹈志矣”,“一味”倒未必然,但“高蹈”这一新树立的人生姿态无疑已构成了这一段时期里诗人体物言志的重要心理基础。不过,不容忽略的是,诗人在困守长安十年期间就已逐渐建构成沉郁型的情感结构,并不曾因此时的“高蹈”姿态而消歇,更进一步说,沉郁型的情感结构与高蹈人生姿态不仅分别表现在同一时期的不同诗篇里,而且在同一首诗中,二者也往往交织融合,互为表里,从而形成一种既有避世之高风,复具深沉之情致的诗风。诗人对古今隐逸之士的把握已不单是其萧散的风容,更注重去揭示隐逸者内在的沉痛本质,如《遣兴五首》其五: 
  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孟浩然布衣终身,是盛唐处士中之最惨淡者,杜诗正是执着于这一点而塑造一深可悲叹的高蹈形象,与李白笔下“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的风流孟夫子相比,差异可谓大矣!又《遣兴五首》其三写陶潜,杜甫却抓住其“未必能达道”一层加以发挥,陶潜的“枯槁”、“挂怀抱”,杜甫与之最似,浦起龙评此诗云“假一渊明为本身像赞”,颇得解人之旨,不仅是这一首,写阮隐居、孟浩然、庞德公诸作类皆如此,诚如王嗣奭于《遣兴五首》题后所云:“俱借古人以遣自己之兴,非尚论古人也。”可见,将自己变乱以来的身世之感糅入歌咏古今实有之人、实有之事的诗中,是杜甫客秦期间诗歌创作的显著态势。明乎此,我们对《佳人》的创作语境,便有了更切近事实的认识。 
  与《贻阮隐居》诸作不同的是,《佳人》隐去了诗中形象的姓名。赵次公云“此乃贵人之家,诗人盖不欲出其名氏耳”,然杜甫在写贵族跌落的另一首诗《哀王孙》中有句云“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可见,不是诗人而是诗中所写的人不愿透露自己的名氏。《佳人》之不出名氏,其情形或者也如此,但仍不可必,用黄生的话说,此中还另有原因:“全是托事起兴,故题目但云《佳人》耳。”不惟如此,“托事起兴”一说还从根本上指出,作为一般古体诗的《佳人》与作为“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新乐府的《哀王孙》,它们创作路数上的迥别。“即事”是《哀王孙》写作上的第一要义,诗中写尽了王孙流离失所之态、避乱匿身之迹,动乱之际内外扰攘、叛军猖獗的情形也宛然在目,诚如仇兆鳌所谓:“此见王孙颠沛而作也。”其他新题乐府如“三吏”、“三别”等,莫不写诗人所亲见,这类作品本不事寄托,以对历史事件本身的逼真描写来观照社会人生。清人王夫之未能由此悟入,曾将《石壕吏》与东汉无名氏所作《上山采蘼芜》并论: 

杜子美仿之作《石壕吏》,亦将酷肖,而每于刻画处犹以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 
  究其实,《上山采蘼芜》与《石壕吏》除了问答形式一点外,并无太多相似处,王说之失就在混淆了直陈之作与感兴之作的分别,且从诗的风格一点说,《上山采蘼芜》的优柔和平与《石壕吏》的抑扬顿挫,差别也是很大的。其实,酷肖《上山采蘼芜》的正是这篇《佳人》。《上山采蘼芜》首写女主人上山采撷香草,并借此以兴起女主人芳洁的品格——这是本诗的基调之美,下文仍继续营构此美:“新人工织缣,旧人工织素”、“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素白缣黄,素贵于缣),该诗重于兴感,故虽多叙事,却不粘不脱。《佳人》与之庶几同构。开篇一句,既不指明其人,也没有明确其居处,只是泛云“佳人”、“空谷”,“绝代”、“幽居”云云,更是奠定了此诗杳渺空灵的基调,诚如司空图《诗品·缜密》所言,是“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不过,次句“自云”二字一出,见得此人信而有证,“提出良家子三字,见其出身正大”,可谓化虚为实。该加以注意的是,“自云”一词同时还表明自“关中昔丧乱”起至“采柏动盈掬”止,佳人所叙之事皆非诗人亲见,职是之故,关中丧乱、本家零落的历历变故都非本诗主体,虽然此类叙事语在诗中篇幅最大,全诗之旨却在慨世伤心、托物兴感上,如此又可谓是以实孕虚。托事起兴、以实蕴虚的方式正是《佳人》与《上山采蘼芜》的神似之处。 
  在《佳人》里,寄托着诗人自己的影子,这是读杜者的共识。黄生所云“适切放臣之感”可备一说,但却显得疏阔,仍可补充。当我们检读杜甫在秦州期间所写的诗篇时,可以发现求地卜居也是诗中常有的话题。诗人客秦本就有退居之意,而在此异地偶遇故知赞上人(《宿赞公房》),他清幽的土室、好静的心迹促成诗人由想而采取行动,有不少诗篇记下了他求地卜居的行踪与心曲: 
  ……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如行武陵墓,欲问桃源宿。(《赤谷西崦人家》)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寄赞上人》) 
  在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山居的急切向往,而卜居最终竟因囊中羞涩未果(见《遣怀》诗)。《空囊》云:“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栋,无衣床夜寒。”此情此景与佳人的境况是很相似的,而《不归》一诗写从弟之死的“河间尚战伐,汝骨在空城”,不也正是佳人“兄弟遭杀戮”、“不得收骨肉”的情形吗?诗人已经亲历中道见弃之沦落、生计无着之窘迫、丧失亲人之悲楚,如今又怀抱此等丧乱之感、死生之戚来倾听佳人诉说与己相似的经历,如何不引起他沉痛的回忆呢?萧涤非先生认为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差不多,可谓一语中的。仅就这种托事抒怀的表现方式而论,王夫之评《上山采蘼芜》的一段话颇值得一提,语云: 
  诗有叙事叙语者,较史尤不易。史才固以括生色,而从实著笔自易;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 
  这里,王夫之指出了史、诗之异。同样是叙事,史法只从实,诗道则重情事相感,由交融共构而成一诗美境界。强调诗之非史,诗之为诗,就是要充分意识到并注重其中涵容着的选择性与虚拟性,以及由此而呈示出的诗人的理想,也只有从这一视角突入,才能更好地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与诗歌的内在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试看《佳人》篇末数句: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里所写的物象以及人物的活动,既是山林实有之物、山居实有之举,很显然也都是经过诗人精心择取的,既是对佳人因社会动乱而处于困窘无奈之状的描摹,更是一个饱经沧桑者在对另一位饱经沧桑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观照时,对其幽闲贞静的情怀发自内心的认同,也是自己澄澈的精神生命受到激荡之后的自觉扩展。黄生说的“'在山’二句,似喻非喻,最是乐府妙境”,其实非但“在山”二句,上录数句都是那样。“似喻非喻”之妙也就在诗人是依景取喻,而不是凿空模拟。借用周济论词的话说,那就是“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其用意全为了升华此期存于诗人心中温厚而高亢的幽居品格。这样,这诗篇就构筑了在一般弃妇题材的诗歌中难得一见的更新颖无疑也更高明的审美情境。在我们看来,这才是《佳人》创境的中心意义,比起顾况《弃妇词》的只是哀伤、怨悔,差却境界多少!这正应了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最后,想附带一说的是,《佳人》与《贻阮隐居》、《遣兴五首》一脉相承,同样是高蹈情怀的罄露,在相同的心理基础感召下,诗人的创作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贯性。而诗人在《空囊》里可怜的境遇,在《不归》中丧亲的痛楚,在《寄赞上人》、《赤谷西崦人家》中卜居的心愿,凡此种种,备尽《佳人》一诗之中,所以我们以为在这一阶段的创作里,《佳人》又有集成的意味,它的写成应该在上面提到的诸诗之后,而不大可能是初到秦州时。萧涤非先生《杜甫诗选注》将此诗置于所选秦州诗之末(除《发秦州》外),就比仇兆鳌《杜诗详注》的编排更为允当。作如是观,也许浅测了萧先生的用意,但对我们作出上面的推断却是一个颇为有力的辅助。 

佚名

《佳人》   [中唐·杜甫·五古]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lù)。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夫婿:丈夫。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尚知时,鸳(yuān)鸯(yāng)不独宿。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旧人:佳人自称。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jū)。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佳人》,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时杜甫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其实,泊友们在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就学过,“佳人”、“佳人”一词,更多的是指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特指美女。
此四句为大诗人描述(第三人称)。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官高:指娘家官阶高。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都是战争的灾害,哪怕佳人自己家里原先是高官。
从此开始,改为第一人称,佳人的自述。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世间人都喜欢趋炎附势,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夫婿:丈夫。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旧人:佳人自称。
自己的婚姻不幸,丈夫又新抱另娶。连合欢花、鸳鸯鸟都知道形影不离、成双成对,可是他却只顾新人的笑声,那还听得到旧人的哭泣。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自己愿意做个空谷幽兰,就在这山间过着清贫却又纯朴的生活。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虽然生活清贫,可是自己却有着高尚的情操。
《佳人》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借佳人的口吻,描写了自己在战乱后的凄惨遭遇和高洁情操,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也从中寄托了大诗人高洁的志向和情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全诗赏析
一首诗写尽了佳人的脱俗和清雅,杜甫《佳人》深度翻译和赏析
杜甫《佳人》赏析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杜甫《佳人》审美赏析
唐诗闲读:“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