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很高明的一首诗,每一句都是数字开头,最后5个字神来之笔

文字由本人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无题·八岁偷照镜

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 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 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 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 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 背面秋千下。

“人间自是有情诗,此爱不关风和月。”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和我一起共同品读千古最美情诗。我们反复地说,“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做郑笺”,李商隐(李义山)的诗千年而下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但就像元好问说的那样,千百年来人人都喜欢,却人人都感觉说不清。所以就品读诗歌而言,历来大家都认为,解读李商隐的诗可谓是最大的难题,所以解读李商隐的诗,尤其是他的《无题》诗,就像解读《红楼梦》一样。有的人偏重于解读他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所用的词语,有的人则像“索引派”一样喜欢把他的情感经历与诗词对应,当然还有一派就是动不动就文以载道,把他的美丽的爱情诗作总是要往政治上扯。千年而下,虽然众说纷纭,却诚无定论,我们既然已经碰上了这个诗歌研究史上的千古难题,那就尽我所能,努力地挖掘下去吧。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他的《无题》系列中非常独特的一首无题诗——《无题·八岁偷照镜》,诗云:“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之所以说这首《无题》诗特别独特,是因为首先从体裁上说,李商隐著名的《无题》诗像我们前面讲过的“昨夜星辰昨夜风”,像“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些都是七律之作。当然我们后面还要提他著名的《无题》七律之作。李商隐的《无题》系列除了七律之作,还有七绝之作,当然他成就最高的是《无题》系列中的七律诗。所以我们在讲黄仲则(黄景仁)的模仿李商隐所作的十六首《绮怀》诗的时候,就说过黄仲则模仿十六首《无题》之作(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是十七首),而黄仲则的那个模仿之作《绮怀》系列就全部都写的是七律,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商隐的《无题》系列最高的成就也集中在他系列中的七律诗里。但是这一首《八岁偷照镜》很奇特,它是一个仿《乐府》的作品。

这首诗最有名的名句是最后一句——“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其实写的是一个女子的成长经历,选取了她八岁、十岁、十二岁、十四岁和十五岁五个年龄段的生活场景。于是“索引派”说,这个女孩子肯定是李商隐的初恋。原来他们只认为李商隐十六七岁时候在玉阳山修道时认识的宋华阳是他的初恋,现在因为有这首诗,所以有很多学者说,宋华阳算不上初恋,这个从八岁到十五岁一直活在李商隐心中的这个,可能是他的邻居,可能是他少年玩伴的这个女孩子,才是他真正的初恋情人。甚至有学者考据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十六岁的时候所写,写的是一个和他同龄的、聪明早慧的女子,因为他写到十五岁就结篇了嘛,大概也就是十五岁的时候终于结束了这段无望的初恋恋情,所以十六岁痛定思痛,与往事告别,写下这样的《无题》诗。甚至这一派观点还有一个重要的论点,就是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对这个女孩子的观察是极其细致入微的,如果年轻的李商隐不喜欢她,是不可能把这个待字闺中的女孩子的形象写得这么生动,写得这么栩栩如生。好吧,说实话我讲的时候都觉得有点好笑,因为最后一句是“十五泣春风”,所以李商隐就是十六岁写下的与爱情告别,这个逻辑说老实话,实在太搞笑了。

当然至于李商隐为什么这首诗写这个女孩子就写到十五岁,另一派——“文以载道派”,也就是主张把李商隐的爱情诗看成政治譬喻的这一派学者倒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证据。他们认为李商隐写的爱情诗就像自屈原以来的美人、香草之喻,其实都是在用爱情、艳情借喻臣子和君王之间的关系,那么诗人的示爱与哀怨,诗里的这一类浓郁的情感,其实就是在表达政治上的一种期望以及这种期望落空之后的失望的情绪。所以这一派观点认为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八岁偷照镜》是在写他自己的成长历程、成才历程,只不过是通过一个女孩子的形象来表达,所以很多学者经常喻引李商隐自己诗、文中自赋的言语,说“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出自李商隐《上崔华州书》),“十六著《才论》,并著《圣论》”(出自李商隐《樊南甲集序》)。这些都是李商隐在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他各阶段的各种表现,尤其是十六岁写出《才论》与《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这对李商隐的这个人生成长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是他古文水平大成的一个表现。所以作者写这首诗,很多学者就认为是以这个少女自况,写自己怀才不遇。为什么写到十五岁呢?就是因为李商隐自云十六岁文章之道大成,所以这个结篇就写在他十六岁文章之道大成之前的十五岁。说实话这个逻辑也实在让人觉得有点似是而非,不过支持这种“怀才不遇说”的倒确实是诗歌史研究上的较为主流的声音,像吴乔的《西昆发微》里就说,这首诗写的是“才而不遇之意”,而屈复在这个《玉溪生诗意》里头则说:“‘十五’二句写聪明女郎省事太早,而幽怨随之;才士少年不遇,亦可叹也。”所以“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其实就是写诗人怀才不遇,感伤自己的青春未能一展胸襟抱负。这样说之所以能成为诗史研究上的主流,因为确实显得好像很有道理。

但是索引一派并不同意,他们认为如果只是写政治抱负,怀才不遇,诗人完全没必要把这个女孩子五个年龄段的细节写得那么细致、那么入微、那么生动、那么栩栩如生。这么说,你别说也挺有道理的。如果要通过一个女孩子的形象写他的才学、写他的抱负,确实应该像《孔雀东南飞》里一开始刘兰芝自述那样,“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我们在《孔雀东南飞》里头说过,这一段开篇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讲自己的成长历程、自己的资本和在现实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怀才不遇。十三学织素(就是学织布了),十四学裁衣,这是什么?这都是女工,一个女孩子应该学的我都学了。“十五弹箜篌”,我们在《孔雀东南飞》里头说过,“箜篌”这个乐器在上古的时候不得了,它是朝廷之上演奏的雅乐之一。“十六诵诗书”,既可以指《诗经》和《尚书》,也可以泛指所有诗文。欸,你看十三、十四学的是女孩子应该学的,十五、十六早就超越了一般女孩子应该学的,也就是不仅该学的学了,连不该学的都学了,就是从小到大,上了各种辅导班、各种培训班。所以他要说的是刘兰芝的底蕴,是个有才学、有素养、知礼仪的奇女子,以此来反衬“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也就是反衬现实中的不公平待遇,这就显得顺理成章,而且笔力深厚。而李商隐却从八岁开始写起,刘兰芝从十三岁时候说起,而李商隐却从八岁开始说起,而且说得那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怎么可能是写政治的寄寓?这一定应该是写他的爱情、是写他的初恋吧?所以这两派观点都很有意思,听上去都很有道理,但细想来又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于是又回到李商隐《无题》诗系列里那个终极的问题上来了。

李商隐写这诗到底写的什么呢?首先我个人认为,这不应该是李商隐什么十五六时候所作,就像我们前面说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学者认为那是他十六七岁遇见宋华阳时所作,这一类观点我个人认为简直就是没脑子的胡扯。李商隐的这一组《无题》诗感慨深重,千年而下打动了无数人的人心,让无数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一定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其中蕴含了他深沉的人生感悟以及极其丰富的情感阅历,否则不可能那么动人的。反过来如果说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一个女孩子“八岁偷照镜,十岁去踏青,十二学弹筝,十四藏六亲,十五泣春风”,就算他的才学够,才情够,但我觉得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把精力、笔力都在写这种诗,他就根本不可能受到像白居易、像令狐楚这些文坛盟主的重视。而且据李商隐的年谱我们知道,他十六岁之前主要是跟他的族叔学习小学和古文创作,而小学音韵训诂和古文其实我们知道是最讲究文以载道的,他十六岁就能写出著名的古文《才论》、《圣论》,从而被文坛盟主们所重视,怎么可能同时去写这么绮靡的爱情诗、艳情诗呢。所以回到根本上来,也就是回到文本上来,我们看看他到底写的是什么吧,或者说他所截取的这个女孩子成长的五个片段的真实的用意是什么。

第一联“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这是说小姑娘八岁的时候开始有爱美之心了,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八岁偷照镜”。然后呢,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唐代,我们知道唐代化妆技巧已经非常高超了,盛行蛾眉、柳叶眉。其实不光是唐代了,我们讲卓文君的时候就说过,卓文君开始了一种眉的画法叫远山眉,望之如望远山。其实蛾眉、柳叶眉、远山眉都是长眉的一种画法。女孩子嘛,眉毛要画长才显得漂亮。这写的是什么?这写的只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子嘛。八岁呀,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儿啊,民间俗话怎么说来着,七岁、八岁连狗都嫌,对吧?就喜欢天天玩什么打打杀杀的游戏,可是女孩子这时候怎么样?觉醒了,爱美之心觉醒了,开始知道用心了。你注意他写的“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这是女孩子的心理状态呀。虽然写的是生活场景,其实我们通过这个场景可以看到一个爱美的心灵开始觉醒,而且觉醒的程度还不低呢。“偷照镜”也就算了,能自己画长眉,八岁的时候,可见她的觉醒程度之高,也就是她用心之深了。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岁的时候,和女伴们一起去野外踏青了,无忧无虑的年龄啊,非常的天真烂漫,想象着把水中的芙蓉花做自己的绿萝裙,就觉得那种感觉特别美。这是什么?这是沉醉到大自然里头去了。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这是什么,这是才艺了。这和刘兰芝一样,上各种辅导班了,但是不像刘兰芝说那么多的才艺,只说了一样——“弹筝”,也就是学音乐,但这句其实强调的不是她的这个音乐才艺,他要说的是“银甲不曾卸”,就是她在弹琴时用的那个指甲套啊,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从来都不曾把它脱下来过,这说的是什么?这说的就是她在学音乐的这个过程中用心之深哪!

所以你看啊,从八岁的时候心灵的觉醒,到十岁在大自然中心灵的成长,到十二岁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用心之深,我们渐渐就能看出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呢?独具慧心的小姑娘,但是最好的兰质蕙心(蕙 huì 〔蕙草〕即“佩兰”。〔蕙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淡黄绿色花,气味很香,供观赏。〔蕙心〕喻女子内心纯美。 ),其实是要经过生活的检验,尤其是坎坷与悲剧的检验哪。所以十四岁来了,“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按照中国古代的规矩,女孩子十四岁就可以及笄,就是可以盘起头发嫁人了,就像《同桌的你》里头唱的,“谁盘起了你的长发,谁为你做了嫁衣”,这个“藏六亲”是说按照古代社会的礼仪,女孩子十四岁可以嫁了,到这个年龄就要特别慎重,要家族中的男性平常都不能随便见,这叫“十四藏六亲”。最难解的是那一句“悬知犹未嫁”,“犹未嫁”是说父母尚未为她定亲、尚未有把她嫁出去的打算。但是这个“悬知”到底是谁“悬知”呢?这就有两种观点了,一种是说女孩自己,知道自己父母还没有为她定亲,还没有把她许配人家,她就不由得着急了,所以到“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所以到了十五岁,过了最好的青春年华,这个热爱生活渴望幸福生活的女孩子,面对青春飞逝,心中无限伤感,所以只能“背面秋千下”。“秋千”是古代女孩子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因为她们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在庭院里头玩秋千。“背面秋千下”就是背对着摇来荡去的秋千,独自饮泣。而“索引派”认为不对,“悬知犹未嫁”不是说女孩子自己“悬知犹未嫁”,而是谁呀?而是李商隐。诗人 “悬知她犹未嫁”,所以这是他的初恋,还一直在关注着这个女孩子的成长,这就体现了李商隐一定有近距离的观察,才能“悬知”这个女孩子的一切,包括她内心的心理活动,内心的伤感。但是虽然“男未婚,女未嫁”,可是因为世俗和礼法,李商隐——这个时候据“索引派”说也是十五六岁的李商隐,就像特别欣赏他的伯乐——白居易一样,和白居易的初恋一样,眼见着“青梅竹马”、“心有灵犀”的青春恋人湘灵就在自己的身边,却无能为力,却有爱无果。所以诗人看到这个女子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既写了这个女孩子内心的伤感,也写尽了初恋诗人自己内心的伤感。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悬知犹未嫁”的主体既不是这个女孩子自己,也不是她的所谓初恋情人李商隐。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悬知自己犹未嫁,这未免太急吼吼了。而李商隐即便是她的青梅竹马的玩伴,去悬知一个女孩子十四岁犹未嫁,这也太八卦也不像话。

那么“悬知犹未嫁”的主体到底是谁呢?谁悬知这个十四岁的女孩子犹未嫁呢?来看最后一联的终极之问,“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这是最有名的一句,写尽了这个多情的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伤感与哀叹,但是为什么是十五岁呢?前面可是写的都是偶数岁啊,八岁、十岁、十二岁、十四岁,接着应该是十六岁了,对不对?按照排列组合。怎么就突然出现了一个“十五泣春风”,而不是十六泣春风呢?“索引派”说,当然“索引派”说十五岁他们分手的,而“文以载道派”、“政治讽喻说”则认为十六岁李商隐功成名就了。我们前面说了,这两种观点其实都经不起推敲,都属于生拉硬扯。而要解答这个终极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从八岁、十岁、十二岁、十四岁却突然写到了十五岁?我个人认为,答案就在那个“悬知犹未嫁”的主体。是谁悬知这个十四岁的美丽女孩子她犹未嫁的命运呢?这个主体就是命运。所以当命运降临的时候,命运的悲剧必须紧接而下,否则前面的基奠将终成泡影,而后面的深刻与震撼也难直达人心。什么意思?

可能有朋友不太明白我说的这段话。要理解必须要有一个大前提,也就是最根本的那个问题,也就是李商隐的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他写的既不是什么他从八岁开始到十六岁绝望的初恋情人,也不是他自己的才学以及在政治上的怀才不遇,他其实写的是一种命运的关照和因此而生的深深的叹息。首先我们在前几首诗里就反复说过,我个人认为,虽然李商隐的这一组《无题》诗肯定作于不同的时期,但大多应该是他经受了政治生活上的沉沦与起伏,经受了人世上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感慨之后,尤其是性格内向的他在醒悟向外追求无望然后转为彻底向自我内在的精神世界去追寻之后,他才能写出这样打动人心千古不朽的《无题》诗来。我们在以前也分析过,之所以叫“无题”,本身也就体现了他放弃了向外的追寻,而这种向内在的追寻与情感的宣泄后来也几乎成为他晦暗人生的重要的支撑,这其中,爱情诗就成为这种追寻、救赎与支撑的最重要的载体,也是最好的载体。所以他每一首诗写来都像在写爱情,也确实都在写爱情,但他最爱的那个人其实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心中、内心的一种命运的叹息。所以这首《八岁偷照镜》写的是什么?写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悲伤命运啊。你看八岁写的是一种兰质蕙心的觉醒,十岁写的是这种心灵的成长,十二岁写的是用心之深,可越是美好的却越容易被黑暗的现实所淹没,所以十四岁是说她这种兰质蕙心的生命必然要面对的命运悲剧,于是紧接着“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就是诗人对这种让他痴情的命运的深深叹息呀!有一种悲伤与生俱来,我放下身外的全世界,回到内心去拥抱那个深情永恒的你!我不言,你不语,整个世界都是“无题”,只有那美丽的哀愁和永恒的你念念皆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最美一首诗,写出唐诗中最令人心疼少女,最后一句炉火纯青
李商隐最美一首诗,写出唐诗中最令人心疼少女,最后一句出神入化
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秋千下的哭泣 李商隐诗中嫁不出的女子
李商隐最好懂的一首无题诗,通篇50字都是大白话,读完却陷入沉思
无题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