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436):娶妻生子——说“子”

“娶妻生子”的“子”用的是“子”字的造字本义——婴儿或孩子。“子”是一个象形字,象婴儿或孩子之形。当然,现代汉字的“子”字已经很难看出它是一个婴儿或孩子了,只需要追溯到“子”字的初文才行。本文就来谈谈这个“子”字的字形与字义。

一、“子”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子”字的甲骨文字形丰富多样,其构字理据就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象婴儿之形,因此“子”字的造字本义也就是婴儿或者孩子的意思。下面来看“子”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子”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子”字的第一例甲骨文字形,就像一个突出头部特征的刚出生的婴儿之形,中间是其头部,内中的“×”表示头窗未闭之缝隙,上部是头发,下部表示活动的双臂。第二例甲骨文字形有所改进与简化,将头画成圆形更为真切,省略了表示头窗未闭之缝隙的“×”,双臂活动的样子更为形象逼真。第三例甲骨文字形进一步简化,省去了上部的头发,使得字形更加简洁。

“子”字的金文形体和小篆字形都跟后一个甲骨文字形一脉相承:圆圆的头,中间的竖线条表示躯干,向上弯曲的横向线条表示襁褓中的婴儿双臂上曲的样子。

“子”字的小篆形体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便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写法,其隶书还留有圆形头部的样子,但向上弯曲的双臂已经被拉成一条直线了,而楷书形体就连圆形的头部也遭到了破坏,这种形体的讹变,致使很难再看出“子”字的独体象形意味了。

《説文解字》卷十四子部:“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𡿹,古文子,从巛,象髮也。”

许慎的解释大致意思是:“子”,在用干支纪月时,“子”代表十一月,这时寒冷到了极点阳气开始萌动,万物有苏醒滋生的迹象,人假借“子”作为称呼。它是一个象形字。大凡跟“子”相关的字,都可以采用“子”作为表意偏旁。(根据李阳冰的解释:“子”字就象人的首与手足之形。)“𡿹”是古文的“子”字,其头上的“巛”象头发之形。

二、“子”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子”字的字义演变因为引申义众多而显得较为复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的造字本义当为婴儿或者孩子。例如:“乃生男子,载寝之床……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诗·小雅·斯干》)再如:“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死则哭之。”(《仪礼·丧服》)郑玄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又如:“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又如:“生三子,一男二女。”(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子”字在此造字本义基础上滋生了许许多多的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十余种情形:

其一,专指儿子。例如:“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再如:“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唐·陈玄佑《离魂记》)又如:“凡生子女,向有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之称。”(《镜花缘》第十二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称女婿。例如:“父醮子,命之。”(《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子,婿。”再如:“种田看田地,嫁女看子样。”(《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

二是指子孙,后代。例如:“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杨倞注:“子,子孙也。”

三是指国君的继承人,嗣君。例如:“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左传·僖公九年》)杜预注:“子者,继父之辞。”再如:“景公有男子五人,所使傅之者皆有车百乘者也,晏子为一焉。公召其傅曰:‘勉之!将以而所傅为子。’”(《晏子春秋·谏上十》)又如:“曾子问曰:‘君之丧既引,闻父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遂既封而归,不俟子。’”(《礼记·曾子问》)郑玄注:“遂,遂送君也;封当为窆。子,嗣君也。”

四是泛指继承人、后继者。例如:“娶荥阳郑氏女,生男六人,其长曰次卿。次卿有大才,不能俯仰顺时,年四十余,尚守京兆兴平尉,然其友皆曰:‘房氏有子也。’”(唐·韩愈《兴元少尹房君墓志》)再如:“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五是指收养为子嗣。例如:“陈女女弟亦幸于庄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司马贞索隐:“子之,谓养之为子也。”再如:“太祖又以第十一子达令远子之,即代王也。”(《周书·李贤传》)又如:“无何,许病卒。临诀,嘱孙曰:‘无病最爱儿,即令子之可也;即正位焉亦可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

其二,专指女儿。例如:“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再如:“濠梁人南楚材者,旅游陈颖。岁久,颖守慕其仪范,将欲以子妻之。”(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又如:“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明·陈与郊《文姬入塞》)

其三,表示尽到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例如:“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易·家人》)再如:“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论语·颜渊》)又如:“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脩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荀子·子道》)

其四,表示待如己子;慈爱。例如:“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诗·周颂·时迈》)郑玄笺:“天其子爱之。”再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又如:“飞鸟口衔食,引雏上高枝;但各子其子,宁知宜不宜。”(唐·窦参《闲居湖上》诗)

其五,泛称人。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毛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再如:“愿逐高飞翼,相与出九州;嗟彼行路子,栖栖何所求?”(明·高启《送贾二文学》诗)又如:“日本子终归要来的,咱们谁都得学会打仗,不学就吃不开。”(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称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四等。例如:“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孝经·孝治》)再如:“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二是古人对老师的尊称。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邢昺疏:“子者,古人称师曰子。”再如:“子沈子曰:‘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公羊传·隐公十一年》)何休注:“沈子称子,冠氏上者,着其为师也。”又如:“吾弟前书称老夫子大人,鄙意颇不愿从俗,何也?古者弟子面称师曰‘子’;其为他人言之不面称,曰‘夫子’。”(清·恽敬《与朱干臣》)

三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例如:“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左传·昭公十二年》)杨伯峻注:“子为男子之美称,意为顺从我者不失为男子汉。”再如:“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其曰王季,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谷梁传·宣公十年》)范宁注:“子者,人之贵称。”又如:“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唐·颜真卿《谢陆处士》诗)

四是 表示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您”。例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卫风·氓》)再如:“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史记·赵世家》)又如:“而我无羽翼,安得与子游?”(宋·梅尧臣《往东流江口寄内》诗)

五是古人以“子”名官,有“副”的意思。例如:“天保末,以职出为筑长城子使。自负其才,内怀郁怏。”(《北齐书·卢询祖传》)再如:“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子都督。”(《隋书·达奚长儒传》)又如:“凡军镇,五百人有押官一人,千人有子总管一人。”(《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其六,指先秦百家著作经史子集中的第三部类。例如:“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汉书·艺文志》)再如:“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南朝·陈·后主《与詹事江总书》)又如:“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其七,表示孳生。例如:“子者孳也,孳孳无已也。”(汉·班固《白虎通·爵》)再如:“子者孳也,谓阳气至此更孳生也。”(《晋书·乐志上》)又如:“猗顿,鲁穷士,闻陶朱公富,问术焉。告之曰:‘欲速富,畜五牸。’乃畜牛羊,子息万计。”(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其中的子息,即孳生蕃息。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动物遗传的下一代。例如:“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再如:“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小雅·小宛》)郑玄笺:“蒲卢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煦妪养之,以成其子。”又如:“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荀子·劝学》)

二是指禽类的卵。例如:“鹅子鸭卵,照曜于银盘。”(唐·张鷟《游仙窟》)再如:“船头拍翅野鸭浴,水上摆子狞鱼跳。”(宋·梅尧臣《绝句》之一)

三是幼小的,稚嫩的。例如:“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清·吴敏树《君山月夜泛舟记》)再如:“四月取母姜种之。五月生苗……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谓之子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生姜》)又如:子畜:幼小的牲畜。

四是 指结果实。例如:“李性坚,实晚,五岁始子,是以藉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李》)

五是指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颗粒状物。例如:“掷五木子,十掷辄鞬,岂复是掷子之拙。”(《南史·文学传·卞彬》)又如:石头子儿。

六是 表示派生的,从属的。与本体或母体相对。例如:“(唐代)太常寺有四院:天府院、御衣院、乐悬院、神厨院,皆子司耳。”(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再如:“夫人年七十,薨于光州子城内。”(《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齐〈王怜妻赵氏墓志〉》)又如:“比至,子城已洞开,惟牙城拒守。”(《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胡三省注:“凡大城谓之罗城,小城谓之子城。”

七是指利钱,利息。例如:“子贷金钱千贯。”(《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贞索隐:“子谓利息也。”再如:“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又如:“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唐·元稹《估客乐》诗)

其八,指枪,炮弹。例如:“时有水手王姓者甚怒,而力素弱,问:‘何人助我运子?’又有一水手挺身愿助,乃将十五生特尾炮连发四出。”(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海军》)再如:“不到半拉月,韩老六拉起大排来,收洋马,收大枪,收枪子子。”(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其九,特指棋子。例如:“覆图闻夜雨,下子对秋灯。”(唐·郑谷《寄棋客》诗)再如:“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西游记》第十回)又如:“那姓马的同他下了几着,觉的他出手不同。下了半盘,站起身来道:‘我这棋输了半子了!’”(《儒林外史》第五五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两种意思:

一是指古代指重量较轻而币值较低的钱币。例如:“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逸周书·大匡》)再如:“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逸周书·大匡》)又如:“唐之飞钱,宋之交会,皆以官钱为本,使商民得操券以取货,特以轻易重,以母权子。”(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

二是指铜子儿,铜元。例如:“(鲁四凤)‘我要是大少爷,我一个子也不给您!’”(曹禺《雷雨》第一幕)再如:“那几个人谈到一个同学的父亲:一个小学教员,老穿着一件蓝布袍子。那老头想给儿子结婚,可是没子儿。”(张天翼《包氏父子》四)又如:“粳米粥贱卖一子一碗,煎饼大小你老看看。”(侯宝林《改行》)

其十,地支的第一位。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或纪日。例如:“朝夕哭,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郑玄注:“子卯,桀纣亡日。”再如:“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汉书·武帝纪》)又如:“时年若干,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又如:公元1984年为农历甲子年。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两种意思:

一是指十二时辰之一。旧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夜十一时至次晨一时为子时。例如:“春秋二分:日出卯正,入酉正,昼五十刻,夜五十刻。子四刻,丑、亥七刻。”(《隋书·天文志上》)再如:“修炼还须夜半子,河车般载上昆仑。”(唐·吕岩《谷神歌》)又如:“每届初一,于子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休。”(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元旦》)

二是五行属水;十二生肖属鼠。例如:“子,亦水也,其禽鼠也。”(汉·王充《论衡·物势》)

其十一,用作量词。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例如:“若借大王宝剑,卸下一子头发,封在书中,儿见头发,星夜倍程入楚救母。”(《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再如:“又拿起一子儿藏香。”(《红楼梦》第八八回)又如:一子儿线、一子儿挂面。

其十二,用作副词。可有如下两种用法和意思:

一是表示限制,相当于“只”。例如:“和尚何曾动着,子喝一声那时諕煞。贼阵里儿郎懑眼不扎,道:‘这秃厮好交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再如:“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子怕漏泄春光与乃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摺)又如:“非是俺背主称孤,也子为不得已把纲常负。”(清·李渔《奈何天·分扰》)

二是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则”、“虽然”。例如:“有子有牢房地匣,有子有栏军夹画,有子有铁裹榆枷:更年没罪人戴他、犯他。”(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再如:“老子老,一片忠心贯白日;老子老,犹自万夫难敌;老子老,添了些雪鬓霜髯,那些儿跎腰曲脊。”(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摺)

其十三,用作名词后缀。例如:“龄石使舅卧于听事一头,剪纸一方寸,帖着舅枕,自以刀子悬掷之。”(《宋书·朱龄石传》)再如:“千娇眼子,天上失其流星;一搦腰支,洛浦愧其回雪。”(唐·张鷟《游仙窟》)又如:“程子言性即理,差为近之。然当其澄然,在中,满腔子皆恻隐之心。”(清·黄宗羲《马雪航诗序》)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两种意思:

一是用作某些量词的后缀。例如:“今日看《中庸》,只看一段子。”(《朱子语类》卷一○四)再如:“一个錋子的盐,搁上半喇子儿的大葱。”(刘半农《面包与盐》)又如:两下子,那阵子;几帮子;一辈子。

二是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如:“夫人曰:‘我儿,你往哪里耍子,便去这半日?’”(《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又如:胖子;垫子;矮子。

其十四,用作助词。可有如下两种用法和意思:

一是表示时态、动态,相当于“着”、“了”。例如:“朝里官多乱子法,阿姐郎多乱子心。”(明·冯梦龙《山歌·多》)再如:“啊呀!急惊风撞子个慢郎中。”(明·王世贞《鸣凤记·端阳游赏》)又如:“藩台联大人,中风报假病,扮子乡下人,连夜逃出城。”(《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要到苏州城》)

二是表示语气。例如:“小姐,你差了也。这梁鸿穷的怕人子哩。”(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摺)再如:“[丑哭科云]好苦恼子也!”(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摺)又如:“我须索一进去咱,[来]黑洞洞怕人子。”(明·沈自征《霸亭秋》)

根据上面对“子”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子”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子”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子”字的相关成语很多,其中“子”字的含义大致有如下一些情形:

其一,“子”字表示婴儿或小孩。例如:

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语见《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黄口孺子——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源自《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可培养。语见《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小子后生——泛指少年后辈。语见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其二,“子”字表示儿子。例如:

爱民如子——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源自《礼记·中庸》:“子,庶民也。”语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不肖子孙——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源自《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凤雏麟子——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语见唐·李咸用《轻薄怨》诗:“凤雏麟子皆至交,春风相逐垂杨桥。”

父慈子孝——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语见《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语见《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父析子荷——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语见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耀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膏粱子弟——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语见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若夫缙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

公子王孙——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语见《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桂子兰孙——对人子孙的美称。语见明·汤显祖《紫箫记·就婚》:“作夫妻天长地远,还愿取桂子兰孙满玉田。”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源自《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妻离子散——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源自《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子女玉帛——原指人民与财产,用以泛指财物、美女。语见《左传·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他生焉。”

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语见《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子子孙孙——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语见《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孝子贤孙——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语见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友风子雨——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源自《荀子·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天之骄子——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也指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语见《汉书·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者,天之骄子也。”

其三,“子”字表示对男子的美称。例如:

博物君子——指博学多识的人。语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才子佳人——泛指有才貌的男女。语见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大雅君子——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源自《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惠子知我——比喻朋友相知之深。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君子固穷——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语见《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语见《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风流才子——指洒脱不拘,富有才学的人。语见唐·元稹《莺莺传》:“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洛阳才子——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源自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语见《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扫眉才子——扫眉:妇女画眉毛。指有才华的女子。语见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楷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语见《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其四,“子”字表示女子。例如:

东墙处子——指邻居的处女。源自《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其五,“子”字泛指人。例如:

凡夫俗子——泛指平庸的人。语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吾等又不是凡夫俗子,恃强斗勇,皆非仙体。”

乱臣贼子——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泛指心怀异志的人。语见《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梁上君子——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语见《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逆臣贼子——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语见《晋书·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唐·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竖子成名——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语见《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其六,“子”字表示对老师的尊称。例如:

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语见《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诗云——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语见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其七,“子”字表示对别人学生的敬称。例如:

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梨园弟子——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泛指戏剧演员。语见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私淑弟子——私:私下;淑:善。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源自《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其八,“子”字表示诸子百家著作。例如:  

经史百子——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指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学问。语见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诸子百家——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语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其九,“子”字表示动物的后代。例如:

狼子野心——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语见《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语见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其十,“子”字表示地支第一位。例如:

子丑寅卯——四个地支。多指事理。语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 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汉字:发人深思——说“思”
汉字探微(004):天昏地暗——说“昏”
汉字探微(057):狂犬吠日——释“狂”(上)
汉字的形体演变和字义变化:不
召字异字字义字形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解析版)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