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我们对染色质的这项认知,被彻底改写了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自从1879年被发现以来,我们对遗传物质载体染色质的理解随着一项项突破不断提升。就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一项最新进展改写了我们对染色质构象的认识。


我们知道,DNA紧密缠绕在组蛋白的周围,与其他非组蛋白共同组成了染色体。正是染色体的配对与交换重组,使得后代获得了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而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这个载体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它们不再是染色体那样的致密棒状,而是如同一团松散的毛线球。

在细胞间期,染色质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出现在细胞核中的?此前的研究认为,染色质是呈凝胶状的交联聚合物,因此在细胞核内的运动能力受限。不过,由于科学家无法直接作用于活细胞的单个染色质并进行测定,我们对染色质结构的理解受到很大的限制。

如何在活体细胞中实现对染色质的操纵?在最新研究中,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科学家领导的团队出人意料地借助磁力解决了问题。


此前已经有科学家借助磁力,直接在活体细胞内研究染色质的性质。不过,这些研究做不到的是,以单个染色质的精度来解析其动力学特征。

为了进行这项操作,研究团队将一种经过精妙设计的磁性纳米颗粒注射至活细胞中。这个磁性颗粒包含了一个基因开关——四环素遏制蛋白(TetR),其可以与负责基因表达的操纵子TetO(全称四环素抗性操纵子)结合。而事先经过基因编辑的活细胞,基因组中恰好含有TetQ操纵子。

就这样,纳米颗粒的TetR蛋白与细胞基因组中的TetQ操纵子结合——换句话说,纳米颗粒附着在了染色质上。同时,磁性颗粒还携带了绿色荧光蛋白,使得研究人员能实时追踪这一段染色质的运动。

▲纳米颗粒设计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随后,研究人员将细胞放置在微型磁柱上培养。当磁柱启动,纳米颗粒就会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拉拽染色质。

通过这种手段,研究首次得以在活细胞内测定染色质对外力的响应情况,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一项颠覆性的发现:染色质并不是此前认为的凝胶状,而是几乎如液体般可以自由运动的流体。而染色质运动所符合的,也不是此前认为的交联聚合物,而是自由聚合物模型。

▲染色质中磁场操纵下移动(视频来源:Antoine Coul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字长文: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的黄金时代(数位华人科学家悉数登场)
Cell开创性研究:图解单个细胞和单个胚胎的染色质结合蛋白
病理学术语:凋亡(组织和细胞损伤:不可逆性损伤)
【猜猜看】宫颈细胞学(2)答案揭晓(下)
在应激之后,细胞如何恢复正常?
卵细胞受精后发生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